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火星“探路者”与火星“漫游者”图像简介火星“漫游者”携带能测定岩石、土壤化学成分的α-质子-X射线光谱测量仪及摄像系统、计算机系统对火星表面进行科学探测(图1)。其机械装置由设在美国的地面站进行遥控,顶部图2火星“探路者”工作现场三维立体图像图1火星...  相似文献   

2.
火星现代外力地质作用浅析①——据火星“探路者”影像解译王京名薛重生傅小林(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继1976年7~8月美国“海盗”1号和“海盗”2号飞船的着陆器在火星着陆成功21年后,火星“探路者”(MarsPathfinder...  相似文献   

3.
横向沙脊是火星独特风沙地貌类型之一,近20年来研究者们借助高分辨率火星遥感探测资料开展了系列研究。总结了横向沙脊的分布规律、形态特征、沉积物组成、形成过程及其形成时代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火星横向沙脊是高度为米级,间距为10 m级的风成床面形态类型,主要分布于赤道和低纬度地区,而且南半球较北半球多。高反照率和对称的截面形态是其突出的特征,与地球上的巨型沙波纹和反向沙丘的截面形态类似。横向沙脊沉积物粒度组成一般具有双峰型特征,表层为粗沙覆盖,但热惯性较低。目前关于横向沙脊的形成过程有3种假说:巨型沙波纹假说、反向沙丘假说和粉尘胶结假说,但支持巨型沙波纹假说的证据最多。火星横向沙脊与沙丘一样,属于新近的火星地貌类型,但其形成时间一般较沙丘早,多形成于近几百万年以来,所以常被胶结或岩化,不具流动性,但也有少数现代时期形成的活动性横向沙脊。横向沙脊的独特性使其成为最令人困惑的火星风沙地貌类型之一,以至于研究者们对其在风沙地貌分类系统中的归属尚有争议。针对横向沙脊研究的需要,未来火星探测亟需提供两个方面的高分辨率遥感信息,即横向沙脊沉积物组成和若干区域的综合集成勘测。  相似文献   

4.
河南遂平嵖岈山花岗岩地貌景观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论述嵖岈山国家地质公园花岗岩地貌景观的类型、花岗岩地貌景观特征,对河南遂平嵖岈山花岗岩地貌景观特征与国内外典型花岗岩地貌景观进行了对比分析,嵖岈山花岗岩地貌景观特征:①嵖岈山花岗岩地貌景观主要是花岗岩像形石地貌景观,各种形态的花岗岩像形石有100多个。受中粗粒正长花岗岩矿物成分、结晶程度、球状风化的影响,大多数花岗岩像形石表面圆滑棱角很少,看起来不抽象更形像逼真。②嵖岈山花岗岩体呈岩株产状,分布面积不大,使花岗岩体整体地貌景观精巧典雅看似“天然盆景”。③嵖岈山拔地而起的山与平原接壤的独特地貌地形,让嵖岈山花岗岩地貌景观看起来又非常雄伟壮观。④嵖岈山花岗岩洞穴(石棚)地貌景观众多,洞套洞、洞连洞,洞长达几十米甚至上百米。嵖岈山花岗岩地貌景观美学观赏价值极高,嵖岈山花岗岩地貌景观的美学观赏价值体现在:美、奇、雄、险、幻。认为嵖岈山花岗岩地貌景观的特征是因嵖岈山花岗岩为中粗粒正长花岗岩,矿物颗粒结晶比较粗且岩性较均一、岩体内节理裂隙发育程度疏密适中、独特的地貌部位和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的气候条件形成的,是花岗岩地貌显著地带性有力见证。为发现类似的具有美学观赏价值的花岗岩地貌景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白洋淀流域特殊地貌--撞击成因与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若柏 《地学前缘》2004,11(2):587-588
(1)白洋淀流域特殊地貌和撞击成因:近年来使用GIS方法在河北平原地区做历史地貌研究时,在白洋淀流域区发现一种特殊的地貌现象,暂称之为“碟形洼地”(图1)。这种奇特的地貌在1926年出版的顺直地形图上显示清楚,使用这种早期的地形图,可以较好地分析原始地貌的特征。结合部分航空照片研究,并利用数字高程模拟的方法(DEM)综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境内首个火星类比区。其中,大柴旦红崖地区被选为中国“火星村”的建设地点。本研究从红崖地区的地质构造背景、气候环境、地形地貌、矿物岩石类型等方面开展了与火星的类比研究。研究表明,红崖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其气候环境与干燥寒冷的现代火星类似。红崖核心区及周边具有多种类火星地貌,包括沙丘、河谷、树枝状结构、黑影区域、多边形结构和雅丹地貌等。红崖地区的岩石和土壤中存在多类火星矿物,包括石英、碳酸盐、石膏、石盐、斜长石、碱性长石和绿泥石等。红崖地区可为未来火星探测器和载荷的地面验证试验及相关的科普科教活动等提供天然实验场地。  相似文献   

7.
赵健楠  肖龙 《地球科学》2016,41(9):1572-1582
火星表面的古湖泊地貌能够反映火星古气候和古环境的特征及变化,对于研究火星是否曾经存在宜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国火星探测计划的提出和实施,详细了解火星古湖泊的研究进展尤为重要.总结了火星古湖泊的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当前对火星古湖泊的沉积地貌、矿物成分、形成年龄、分布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综合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火星古湖泊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未来应着重在古湖泊的详细调查与地质填图、古湖泊的后期改造作用、其他类型古湖泊的识别分析以及火星与地球古湖泊的对比等方面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8.
王允鹏 《黑龙江地质》1997,8(4):149-160
五大连池火山群是我国年青的火山这一,保存有我国最新,最典型的火 山地貌景观,还蕴藏有丰富的矿水资源,被誉为“中国火 山博物馆”,“中国矿泉水之乡”。  相似文献   

9.
利用层序地层学恢复岩溶古地貌技术--以塔河油田6区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康志宏  吴铭东 《新疆地质》2003,21(3):290-292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属于多期构造和岩溶作用形成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缝洞系统受控于岩溶作用,岩溶作用强烈程度明显受控于古地貌形态.本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重点突出地层的等时格架,利用层序界面的等时性研究古地貌.以塔河油田6区为例,提出下石炭统中下部“双峰灰岩”属于海进体系域的最大海泛期沉积,是一明显且横向可对比的沉积层;同时奥陶系顶面属于风化剥蚀面,亦属于等时界面.利用两个等时界面进行岩溶古地貌恢复,划分出岩溶高低、岩溶斜坡等,进而预测次生孔隙发育区块,最终指导与岩溶有关的油气勘探和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0.
沙河沿山字型构造展布在东经128°00′—128°55′,北纬43°20′—43°35′,即敦化县沙河沿地区。分布达1500km~2,属中小型山字型构造(图1),它的前弧和反射弧延展在横道河子——永乐屯——东二龙山一带,宽达6—8km。本文概述山字型构造各组成部分的形迹特点及其与区内岩浆活动、矿化之间的成生联系,并探讨山字型构造的形成时代。一、山字型构造各组成部分形迹特点沙河沿山字型构造由前弧、东西两翼及其反射弧、脊柱、盾地构成。 (一)地貌特点多数情况下,不同形态的区域地貌,往往是不同构造体系的反映。沙河沿山字型构  相似文献   

11.
施炜  张宇  秦翔  王天宇  杨谦  赵子贤 《中国地质》2021,48(S2):23-31
宁夏大坝站幅(J48E012016) 1∶50 000地质图是“宁夏1∶50 000红崖子(J48E011016)、大坝站(J48E012016)、青铜峡铝厂(J48E013016)三幅新构造与活动构造区填图试点”子项目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之一,属于“特殊地质地貌区填图试点”计划项目。大坝站幅1∶50 000地质图是依据《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D 2019—01)编制完成,在资料收集与数据准备、野外地质调查与填图成果过程中,均采用数字区域地质调查系统(DGSS)和MapGIS 6.7系统完成,有效实现了地质填图数值化。依据《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标准》(DD 2006—06)等相关标准,在原始资料数据库基础上,建立了1∶50 000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数据库有地质剖面(1∶2 000) 5条,钻孔6个,地质体156个,地质(界)线334条,产状340个,年代学样品41个,照片321个,素描图61个,河湖岸线与断层681个。数据容量约1.02 GB。本次地质图集中展示了测区新生代沉积、构造、地貌系统,填图工作探索了新构造—活动构造区地质填图思路、技术路线和成果表达方式,为特殊地质地貌区填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2个火星探测器着陆区均为平原地貌, 但形态特征、物质结构和动力过程都有明显差异。勇士号着陆区主要为风蚀区,而机遇号着陆区主要为风积区;前者为板状砾质平原,后者是基岩出露的波状砂质平原。可能常年有主风向,它们属于无表水环境下极干旱的风成地貌,缺少融冻过程,风化速度远低于地球环境。地貌结构与物质都证明,火星过去曾有液态水存在。限于着陆区环境及探测器功能,如果水存在于地下深部,这两个探测器很难发现。  相似文献   

13.
基础地质研究取得开拓性成果 初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地质构造与演化理论体系,提出了陆间洋盆、多块体拼合、陆内造山与盘山耦合的中亚型造山带理论框架;首次以数字化形式展示了沿断面地壳及岩石圈的多层结构、多块体挤压碰撞、山前盆山耦合关系的地壳深部结构图像;编制了1:50万新疆及邻区构造图、大地构造图、新疆优势金属矿产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图,在阿尔泰山、东天山、南天山等重点找矿带编制了 1: 50万的地质矿产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图;建立了305项目地质矿产数据库系统框架,初步完成了阿尔泰山和东天山部分地区的数…  相似文献   

14.
宜黄地区是赣中南浅变质岩系与武夷中深变质岩系的交接地带,通过1∶5万地质填图已证实,两套变质岩系具有相同的原岩建造和变形历史,其变质作用具“空间上渐变过渡,时间上渐进演化”之特点,较好地反映了加里东造山作用发生→发展→消亡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风沙地貌分为风积地貌和风蚀地貌两大范畴,风积地貌即指各种沙丘.沙丘地貌虽然是风沙堆积的产物,但其形态和类型是风沙蚀积时空变化规律的表现,在堆积形成之后,风蚀作用在沙丘形态塑造过程中有时会具有重要作用,从而形成独特的侵蚀型沙丘.但由于有悖于传统风积地貌的理解,侵蚀型沙丘长期被忽视.然而,在火星沙丘地貌的形态和分布规律研究中,已发现大量的与地球常见沙丘地貌具有微妙差异的沙丘地貌形态,并将其归咎于沙源供应不充分的发育环境.重温法国学者Mainguet沙丘分类方案中关于侵蚀型沙丘的论述,以及经典风沙地貌学理论关于沙丘形态控制因素的概念框架,明确指出研究侵蚀型沙丘的必要性.系统分析了火星沙丘地貌形态特征后,初步辨认出火星的10种侵蚀型沙丘,分析其形态特征、发育环境及可能的形成机制.地球干旱区广袤的盐碱地是极有可能发育侵蚀型沙丘的地区,具有类似火星沙源供应不足的环境,在中国柴达木盆地沙漠中发现了多种侵蚀型沙丘地貌.据此推断,侵蚀型沙丘在地球上比较普遍,其研究对发展风沙地貌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未来的火星探测与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北京西山新构造运动的分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北京西山若干新构造运动的标志及其地质年代测定资料,将该区新构造运动划分为“喜山期”和“西山期”两个阶段及其相应的15个新构造幕(H1—H5和W1—W10)。新生代以来,西山区新构造运动以不均衡的垂向差异性上升运动为主,兼有掀斜运动、断裂运动和水平运动。地壳运动以总体隆升背景上的脉动升降为特点.  相似文献   

17.
武汉青山“砂山”粒度特征及其成因指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代表性的武汉青山“砂山”的粒度分析探讨“砂山”的成因。结果表明:剖面砂颗粒含量较高,平均达59%,粗粉砂约23%,细粉砂约11%,黏土含量少。粒度参数特征与典型沙丘砂一致,频率分布曲线为双峰,概率累积曲线为两段式,部分层位三段式,跃移质含量高,显示风积成因,C—M图及结构参数散点图与河流沉积物差别明显,判别分析结果正负夹杂。综合看来,“砂山”是末次冰期时出露的河流沉积物经风力吹扬、搬运,在长江南岸堆积而 成。  相似文献   

18.
针对内蒙古戈壁荒漠区特殊地貌地质填图工作,选择ASTER和SPOT5数据,通过图像融合、影像校正、影像增强等处理方法,提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利用遥感解译图像快速准确地获取地层、侵入体和构造的解译标志,通过遥感地质解译结合地面调查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译,提高了填图的准确性,为特殊地质地貌区地质填图提供技术支持,对于在同类区域开展地质填图工作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遥感图像构造线性体模式及结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江西省上饶地区的构造填图中,根据陆地卫星TM图像构造体的几何学特征,对赣东北造山带的主要构造单元进行了基于空间推理的地质结构分析。论述了影像线性体的信息提取和解译方法,通过对斜列式、“S”形、弧形、菱形网络等构造线性体模式的构造几何学研究,揭示了赣东北造山带构造演化过程中的运动学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东北吉林省中部,一片开阔低平的洼地内,分布着八座拔地而起的孤山。远远望去,排成两列;北列有尖山(包括万宝山、菜山等)——莫里青山——马鞍山——横头山;南列是小孤山——大孤山(包括东小山)——西尖山——东尖山,这就是著名的伊通火山群,见图1。 这八座孤山,有的是火山喷发的熔岩,经侵蚀而成的火山锥,有的尚保持火山口地貌景观,有的显示出火山颈锥的特点。它们沿北东方向展布,延长约50公里,又具有北西方向双双对应排列之势,宽约10公里,单个火山锥面积一般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