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9年5月9—10日山东大暴雨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分析资料和卫星、雷达资料,采取天气学诊断方法,从大尺度环流背景、降水天气影响系统、物理量场、急流等方面,初步分析了山东省2009年5月9-10日大暴雨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是在稳定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低层中尺度切变线在华北南部稳定少动造成的;大暴雨落区位于低空急流的左前方、高空急流轴的右后方、低空切变线以南、地面冷锋以北的交汇区;从南海到山东省中北部的水汽通道为这次大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地面冷锋是这次大暴雨不稳定能量释放的触发机制;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的自西向东移动是产生区域性大暴雨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
一次滇西南秋季暴雨的中尺度分析与诊断   总被引:27,自引:20,他引:7  
应用大尺度物理量场诊断分析和中尺度带通滤波处理技术,对2001年10月25日发生在云南西南部的一次暴雨过程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副热带高压(下称副高)外围大尺度西南气流环境场中,中尺度系统是此次暴雨产生的直接原因;大尺度环境场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来源,而中尺度系统则在水汽的强烈辐合、向上输送,使对流层中下层达到准饱和状态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一次川东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观测资料和MM5中尺度非静力模式产生的客观分析资料, 分析了2004年9月3~5日出现在川东地区大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和主要的中尺度天气系统及其结构。分析表明:中纬度低压槽的东移与西伸加强的副热带高压在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形成了有利于高原切变线和西南低涡生成发展的环流条件;西南低涡东侧的暖式切变线是对流活动最活跃的区域, 强降水主要出现在暖式切变线上;西南低涡是一个主要出现在对流层中低层的涡旋系统, 与大暴雨区相对应的整层强上升运动是低涡切变线南北两侧的正反向垂直环流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探测、高空探测、区域自动气象站、多普勒雷达和风廓线雷达等资料,分析了2019年9月5日18时—6日04时在湖州安吉、杭州余杭、杭州临安等地发生的一次台风暴雨的大尺度环流特征、物理量场及雷达特征。结果表明:(1)暴雨是在西风槽、台风等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先后发展、稳定维持的情况下,由中尺度切变线触发而产生的强降水。(2)浙江西北部、安徽东南部、江苏南部等地的动力条件、不稳定层结、水汽条件等物理量场均有利于强降水的发生。(3)风廓线雷达能很好地探测出低层中尺度切变线,其探测资料能反映切变线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西移及演变的过程,能反映两次中尺度切变线产生机理的不同,对强降水有很好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对背景流场、触发条件、物理量等方面的分析表明,佛山市5月大暴雨的产生,深厚的热带暖湿气流起着决定作用,而南支槽、能量锋区、低层中间尺度辐合系统和中尺度辐合带上的小涡旋直接起着触发作用,文中结合12场大暴雨分析和值班经验,总结归纳出10条发生大暴雨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观测站、地面加密站资料、卫星红外云图TBB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5年6月19-24日发生在广东的特大连续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天气分析表明:高空南亚高压前部的强辐散场,500 hPa河套阻塞高压以及低层低涡切变线横卧在江淮一带、低空急流源源不断地向华南输送暖湿气流的这种大尺度环流形势和相应的大范围动力热力及水汽条件,决定了暴雨的多发时期和持续性;区域暴雨多发期内5次强降水的具体发生和间歇,则与暴雨区大气动力、热力及水汽条件的5个α中尺度时间变化与震荡密切联系并受其影响;暴雨区动力条件的α中尺度时间变化与特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高低空急流的演变有密切的关系.降水的中尺度特征分析表明:暴雨过程中5场暴雨的发展和间歇对应5个α中尺度系统的发展和减弱,暴雨是由19个β中尺度系统直接造成19个β中尺度大雨团形成.进一步分析表明:强降水主要发生在地面静止锋和锋前暖区的中尺度切变线(或中尺度辐合线)和中尺度涡旋或中尺度辐合中心附近,中尺度涡旋内的降水是由飑线上γ中尺度对流单体形成的"列车效应"产生的,而中尺度切变线附近的降水则是飑线的发展合并加强产生的.发生在冷式切变线附近的强降水移动速度较快,发生在暖式切变线附近的强降水移动缓慢,发生在辐合中心的强降水在原地发展达最强后随辐合中心转为切变线减弱或直接在原地减弱消失而结束.  相似文献   

7.
"05.6"广西持续性大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资料、T 213初始场及6h预报场、卫星云图等资料,用中尺度分析方法,并配合诊断分析,对广西“05.6”持续性大暴雨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这次过程是在稳定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和有利的物理量场条件下发生,是大、中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典型的中尺度性质,表现出强降雨的不均匀性、突发性和局地性,是中尺度天气系统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05.6”广西持续性大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黎惠金 《广西气象》2006,27(3):22-25
利用常规资料、T213初始场及6h预报场、卫星云图等资料,用中尺度分析方法,并配合诊断分析,对广西“05.6”持续性大暴雨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这次过程是在稳定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和有利的物理量场条件下发生,是大、中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典型的中尺度性质,表现出强降雨的不均匀性、突发性和局地性,是中尺度天气系统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一次低纬高原特大暴雨天气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宏波  何萍 《气象》2005,31(3):77-80
结合大尺度环流的高通滤波、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诊断,通过地面天气图分析等方法,对2003年6月17日云南中部的楚雄市至南华县一带发生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过程是热带中尺度气旋东南移并发展造成的;地面强冷空气侵入中尺度低压导致对流发展,是热带中尺度气旋加强的原因;大尺度环流下,孟加拉湾、南海和北部湾形成的两条水汽输送带通过热带低压为强对流的发展和维持提供了能源保障;地面中尺度低压中心和与之配置的切变线北侧对特大暴雨落区有较好的指示。  相似文献   

10.
一次中尺度急流激发的辽宁大暴雨观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艳秋  袁子鹏  黄阁  崔胜权 《气象》2009,35(2):41-48
应用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常规探空、卫星及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对2008年7月31日夜间发生在辽宁省的一次大暴雨过程中的急流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超低空环流场中同时存在着大尺度偏南急流和中尺度西南急流.在中尺度西南急流左侧生成的西南-东北向的β-中尺度云团队列直接引发了大暴雨.进一步分析表明,超低空中尺度西南急流与高空急流方向相近且风速相当,形成了二次切变型的空间垂直分布,在其左侧激发了涡旋Rossby 重力波的不稳定发展,从而生成β-中尺度云团队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