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利用达县1959~1998年3~10月逐时降水资料,按逐时降水量≥0.1mm、≥5.0mm、≥10.0mm、≥20.0mm、≥25.0mm等标准分类作降水量、降水频次(概率)以及降水过程开始、结束、持续时间等方面的统计,得出了降水日变化的一些特征,同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近40a中国不同量级降水对年降水量变化的影响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1968-2007年全国595个气象台站的日降水资料,将降水量分为0.1~9.9mm、10~24.9mm、25~49.9mm和≥50mm共4个不同量级降水,通过趋势系数等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年雨日与年降水量相关性、年雨日与日平均降水强度的变化趋势、不同量级降水的日数和强度的变化趋势以及它们分别对年降水量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营口1951~1997年避日(20-20时)资料对营口夏季降水量与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关系进行分析讨论,提出营口夏季降水量的多少与不同等虹降水日数关系比较密切,相关系数均在0.86以上。均能通过0.01检验;不同等越降水日数的多少也能间接反映出夏季旱涝情况;分析了典型旱涝年各个等赶降水日数的频次;讨论了≥50.0mm降水日数与夏季旱涝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使用2020年3—9月逐时更新的CMA广东短临3 km数值模式(CMA-GD(R3)模式)1~12 h逐小时降水量资料,利用最优TS评分订正方法(OTS)对逐小时降水量进行分级订正,并分别从整体和分类型降水过程预报订正效果进行了检验和对比评估。结果表明:从整体预报订正性能来看,通过OTS方法对CMA-GD(R3)模式订正后,对于≥1 mm/h及以上量级的降水,OTS均有较好的订正能力,并且随着雨强的增加,其TS评分的改善比率越大;同时,OTS可有效减少各个预报时效的漏报率和空报率,其中漏报率减小更加明显,表现出明显的湿偏差(空报偏多)。从三类暴雨过程逐时降水预报订正效果来看,通过OTS订正之后,对于≥1 mm/h的降水,OTS对三类暴雨类型均有正的订正能力。其中在0.1 mm、1 mm、10 mm、20 mm、35 mm、50 mm 6个量级上,季风型的逐时降水预报表现最好,6个量级的TS评分值分别为0.403、0.232、0.053、0.023、0.009和0.004;在5 mm量级上锋面型的逐时降水预报表现最优,其TS值为0.102。从改善效果来看,经过OTS订正后,在1 mm量级...  相似文献   

5.
新疆博州地区降水量、降水日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1961--2005年新疆博州4站逐日降水资料,用气候趋势系数及Monte Carlo检验、t检验研究了降水量与降水日的长期变化趋势与突变时间。结果表明:(1)博州地区年与冬季降水量均在1977年前后突变增加,夏季降水量均在1998年前后增加,大部分地区年与冬夏降水量的长期增加趋势达到0.05以上的显著性水平。(2)年降水量的增加主要是由日降水量≥0.1mm的降水日数增加造成的,其次是不同区域不同季节日降水量≥0.1mm的日平均降水量强度的增加。(3)年与冬季日降水量≥0.1mm的降水日数约在1975年前后突变增加,45a里增加了7~8d。(4)0.0mm的降水日除精河外,其余地区均在1975年前后突变减少,阿拉山口减少最多,约10.5d,其余减少3~5d。其中,秋、冬季大范围在1975年前后突变减少。(5)博河上游地区年与冬夏日平均降水强度均出现了显著的突增现象。(6)夏季日平均降水强度除精河外,其余也均在1998年前后有一次显著的突增。  相似文献   

6.
从1998—2007年大通地区≥0.1mm降水量和不同云层特征分析研究发现:大通地区的降水类型主要有雪、阵雪、阵雨、阵雨转雨、雨等5种,雪、雨主要降自高层云中(高层云Asop或Astra),阵雪、阵雨主要降自(Cbcap)巾;其二雨产生的降水量最大,阵雨、阵雨转雨产生的降水量次之,阵雪产生的降水量最小;其三≥0.1mm的降水日数雨最多,阵雨次之,阵雪最少;其四大通地区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4~9月份,人工增雨工作应选择4—9月份作为增雨期,5—9月份为最佳增雨期,选择高层云作为主要增雨对象,其它云类为次要增雨对象。  相似文献   

7.
环青海湖地区5~9月降水与云层关系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统计分析了1995—2004年(5~9月)对环青海湖(以下简称“环湖”)地区的天峻、剐察、海晏、共和4站降水≥5.0mm、≥10.0mm、≥25.0mm出现的次数、时间、性质、强度及降水云层的特征、出现概率,地理分布和总、低云量与降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环湖地区的降水次数由北向南呈递减趋势,共和为低值区;降水出现概率夜间大于白天;降水性质以阵性降水为主,强度刚察最大;主要降水云系是以积云为主的混合云系;降水日数与总云量日数成正比,总云量≥8成、低云量≥4成时,降水出现的概率刚察最大,天峻最小。  相似文献   

8.
该文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黔东南州16个气象观测站1985-2005年共21a的各级降水量、四季降水,降水日数、降水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黔东南州近21a平均降水量为1003.8—1366.7mm,年平均降水量≥1300mm的地区主要是丹寨、麻江、黎平、锦屏;年平均降水量在1100以下的有黄平、施秉、镇远、三穗;黔东南州各县日降水量≥0.1mm的降水日数年平均154~192d,其分布趋势由州西部分别向北部、南部递减,最多为麻江192d,最少为从江的154d;降水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的大小取决于降水量和降水时间,降水时间越短而降水量越大,则降水强度越大;州内各地降水以小雨为主。年平均为119~157d,占年总雨量的77%~82%,以麻江157d最多,从江119d为少,此研究结果可为农业生产和气象预报及气象公共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多普勒天气雷达一小时累积降水产品估测能力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2002年4-10月、2003年4-8月宜昌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SA)一小时累积降水(OHP)产品与同期宜昌市气象局所属12个自动雨量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对其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INRAD/SA定量测量降水中采用的混合扫描算法在宜昌市是可行的;总体上,雷达估测的一小时累积降水量比其实况值小,对≥10.0mm/h的降水的估测能力要优于对0.1-9.9mm/h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库尔勒市2010—2016年主汛期(5—8月)逐时自动降水资料,得出主汛期共出现降水371次,累计降水量393.5 mm,进而分析了库尔勒市主汛期降水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降水日峰值在17:00,次峰值区在08:00—12:00,最低值出现在21:00;一天中降水频次最高的时刻为10:00,最低时刻在17:00和20:00。降水强度高值区出现在16:00—17:00,最低值出现在21:00和07:00。≥0.1 mm、≥1 mm、≥3 mm降水出现频次整体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别在10:00、08:00和10:00、09:00达到最大,其中,≥0.1mm降水出现频次最多、≥3 mm出现频次最少。定时时次≥8成低云量出现频次和定时时次累计降水量变化均表现为02:00—08:00呈上升趋势,到08:00达到最大,随后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