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9 毫秒
1.
双核结构模式与河北区域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河北省经济发展战略,在两环经济模式的基础上寻找更具体的重点开发轴线。河北近中期的开发重点应是把由石家庄和黄骅所构成的轴线作为最大的区域发展的驱动轴。  相似文献   

2.
我国区域开发的宏观战略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根据我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差异,在本世纪内及下世纪初年应当实行重点开发战略,按“点-轴渐进扩散”模式实行由不平衡到相对平衡的区域发展。实施这一战略,要求确定重点开发轴线,沿轴线建设密集产业带和建立横向联系的经济区。其中,沿海与沿长江两个一级轴线构成我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建设“r”字形宏观格局。  相似文献   

3.
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沿江基础产业带和沿东陇海加工产业带是江苏省区域发展三大重点轴线,简称为"三沿"."三沿"战略对江苏省区域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它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它忽视了省内南北之间的协调发展,同时,没有将全省发展置于长三角一体化之中.基于这样考虑,作者提出"一圈五轴"的发展战略,并提出整合资源、跨江联动、突出沿江轴线的可持续性,提升沿沪宁轴线高新技术创新能力,重视对沿海轴线的开发,加快发展东陇海和内陆轴线开发等重要建议.  相似文献   

4.
扩展式开发战略与秦巴山区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传凤 《地理研究》1993,12(1):70-78
本文以秦巴山区为例,论述了这类大范围山区应以扩展式的开发战略为宜。并重点研究了秦巴山区内部发展轴线的建立及其发展壮大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根据“据点开发、轴线延伸、圈域发展”的理论 ,探讨赣南区域经济空间重组的战略构想 ,认为它的各个产业带和经济发展圈的开发应实施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 ,近期应选择赣州增长极、京九铁路沿线产业带和西北部经济发展圈作为重点开发区域。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利用城市圈层地域结构,进行城市区域的国土规划,体现大城市国土规划特色的有关问题,并从充分利用水道和轴线两个方面,论述如何确定城市重点开发整治区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简述河北省生产力布局现状 ,分析生产力布局条件和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变化 ,提出强化石家庄市、唐山市经济中心职能 ;重点开发沿海地带和石黄轴线地带 ;引导生产力布局向京津周围和沿海地区集聚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湖南区域经济布局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湘满 《热带地理》1996,16(2):160-166
本文在分析湖南经济布局的现状基础上,根据“据点开发,轴线开发,网络开发三阶段”理论,提出了湖南区域经济布局的战略构想,确立了发展极,产业带和经济发展圈,文章认为,对各产业带和经济发展圈的开发应实施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近期应选择湘东产业带,环洞庭湖经济发展圈和长株潭经济发展圈为重点开发地域。  相似文献   

9.
对轴线与网络两种开发模式的比较分析表明,轴线开发模式更具生态合理性,这一模式可具体体现为城乡分明的二元城市化发展方案.以扬州地区为例,为落实江苏省环保优先的发展方针,在空间开发层面,按照轴线开发模式构建聚合和分散的两类空间利用格局:以沿江主轴、淮江次轴为纽带,形成一横一纵两大经济强集聚地带,并保持紧凑有序的城镇群空间格局,轴线外围区则分成农作区和自然生态维护区两类地区并坚持生态优先的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10.
简述河北省生产力布局现状,分析生产力布局条件和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变化,提出强化石家庄市、唐山市结构中心职能;重点开发沿海地带和石黄轴线地带;引导生产力布局向京津周围和沿海地区集聚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沿黄河地带——我国国土开发布局轴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沿黄河地带是我国重要能源和金属资源富集区,发挥组合资源优势,强化以水资源为特色的复合轴线的作用,发展多元主导工业部门,构成大范围线状分布和小范围点状集中相结合的点轴系统,进一步完善我国沿海、沿江、沿黄三大经济开发轴线的互补格局。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评价初探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13  
黄铁青  张养贞 《地理科学》2002,22(2):156-161
简要阐述了可持续发展评价的两个基本方面发展和可持续性,推导了评价中可能出现的8种评价结果,构建了能科学和直观地表达评价结果的可持续发展评价坐标系,指出了表格式指标体系的缺陷,提出了克服这一缺陷的金字塔型指标体系,对当前主要的发展指数和可持续性指数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分析比较后认为:人类发展指数是衡量发展的适合指数,生态盈余是衡量可持续性的合适指数。  相似文献   

13.
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结构关系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李泳 《热带地理》1998,18(4):307-310
阐述了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结构的内涵及其相互之间循环的作用与反馈关系,并指出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及其过程中城市活动系统分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何飞  黄勇奇 《热带地理》2016,36(1):142-149
基于1995、2005、2013年3个时期的黄州城区路网,将Axwoman6.0系统嵌入GIS通用技术平台,运用空间句法中的轴线地图分析,以整体集成度和局部集成度建立不同时期的城市空间协同度,对黄州城区的城市空间进行量化比较分析,探讨路网格局和城市形态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黄州城区的整体集成度高值区由“轴”到“面”,不断扩大;空间协同度总体较高,但呈下降态势。城市表现出核心扩大化、空间复杂化、形态无序化的特征,进而指出黄州区存在单中心的城市结构以及城市形态日趋混乱的问题。据此,提出黄州区在今后的发展应注意培育多个中心,分散城市核心的职能;合理规划交通体系,带动周边联动发展;科学布局城市用地,扭转混乱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5.
在深化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发展地理学*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蔡运龙 《地理研究》1998,17(1):17-22
可持续发展研究对地理学提出了挑战,也是地理学的发展机会,地理学家有责任在发展自己学科的同时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引向深入。地理学家要能对似乎已得到广泛认同的概念提出挑战性的思想,要在观念形态、经济-社会体制、科学技术三个层次上把可持续发展的论题引向深入,同时要对论题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有明确的界定,尤其要重视区域尺度和近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重视可持续发展思想和战略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三峡工程影响下三峡区域旅游地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三峡区域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三峡工程对三峡区域旅游地空间结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构造符合市场多样化需求的区域旅游地空间结构,并带动三峡区域尤其是三峡库区移民经济稳定发展的角度,对三峡区域旅游地空间的变化趋势和结构形态进行了阐述,具体为“一轴”模式将转变为“双核”模式、水陆分化模式、空间掠夺与“边缘回头”模式,“两极、三轴、三区、四带”的空间结构骨架和空间拓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陆玉麒  董平 《地理研究》2004,23(4):521-529
本文通过双核结构模式与点~轴系统理论的有机融合 ,有效地解决了我国主要产业轴线的空间定位问题 ,据此测算并较为深入地分析了 1990 - 2 0 0 0年主要产业轴线的发展状况。并在从理论层面上廓清了双核结构模式与点 -轴系统理论的内在逻辑联系的基础上 ,对我国主要产业轴线的未来演化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表明 ,双核结构模式可以深化现有的T型开发模式 ,是我国沿海和沿江开发走向深化、空间范围拓展的有效的理论工具。从未来演化趋势看 ,沿海和沿江将一直是我国未来较长时期内的一级轴线 ;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 3个沿海区域增长极继续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 ,以武汉为核心的汉三角区域增长极将从我国中部崛起 ,成为我国第 4个区域增长极。  相似文献   

18.
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探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为了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作为国际重要湿地之一的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应予重新科学界定,明确其保护目标的合理划定功能分区;积极开展湿地生态系统的常规监测、基础与专题性科学研究;认真进行湿地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科学选取评价指标体系,注重长期与代际影响的评价和生态保护、补偿与恢复措施的论证;尽快制制定保护区旅游开发规划,提介生态旅游模式并强化环境管理体制,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