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组件对象模型构建WebGIS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近年来的软件发展中,组件化和网络的进步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软件工业的主要突破点便是软件之间的结合和组件化。本文在研究国内外有关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组件技术和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针对GIS的特殊性,指出了用组件技术构建WebGIS系统可行性、一般步骤和主要任务,着重剖析了在WebGIS系统中组件模型的运行机制。将组件对象模型这一新的技术引入 WebGIS领域,提高 WebGIS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充分发挥WebGIS的效能。  相似文献   

2.
应用遥感与GIS技术进行热带林保护区乡村混农林业规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锋  李红旮  李芝喜 《热带地理》1998,18(2):103-107
详细阐述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热带林乡村混农林业规划项目中的应用。通过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建立乡村GIS专题数据库,结合生物生态学理论、模糊数学及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混农林业规划模型,利用GIS软件平台二次开发技术,进行了热带林乡村混农林业规划研究。结果表明,遥感GIS技术能有效提高乡村混农林业规划的自动化水平,使规划结果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3.
西双版纳勐养保护区热带林保护GIS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西双版纳是生物多样性的荟萃地, 利用 G I S进行保护研究十分重要。研究共分3 个部分: (1) G I S的建立。(2) G I S的应用。其中包括物种资源保护、环境监测和可持续发展规划。(3) 提高 G I S实用性的探讨。结果认为: 保障数据源质量、数据标准化、控制数据处理和增强数学模型的灵敏度是提高 G I S实用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结合应用MAPGIS地理信息系统制作《河南省城市地图集》的实践,分析了MAPGIS制图系统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总结了数字地图制图技术要点及优势;指出目前应完善MAPGIS功能,强化MAPGIS智能化水平,以加快GIS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应用GIS技术研究广东省海岸带湿地资源与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省湿地生态环境复杂多样,资源丰富,但多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湿地保护存在着严重的威胁,湿地资源与环境有恶化的趋势。文中在分析广东省海岸带湿地资源与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湿地保护的技术方法,即利用GIS技术建立广东省海岸带湿地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系统功能涉及湿地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分析、评价预测、保护规划和开发利用等方面。文中以湿地土地资源评价模型之一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为例,充分应用GIS强大的空间信息管理和分析功能,将湿地土地资源各种适宜性评价因子的分布等级图加权叠加分析得到评价的向量表达式,进而建立湿地土地资源自然适宜性的评价模型。系统以Arcview作为工具软件,提供模型所需要的用户界面和二次开发环境,模型应用于湛江市区得到较好的效果。利用GIS技术建立湿地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用于湿地评价保护及开发利用,在国内外均是一个新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6.
海洋初级生产力遥感与GIS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国胜  邵宇宾 《地理学报》1998,53(6):546-553
本文探讨了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获取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根据表层海水叶绿素遥感信息反演模型。介绍了三种基于表层海水中叶绿素浓度的海洋初级生产力算法。根据这三种算法,利用GIS建模技术,推导了具有空间特征的海洋初级生产力的GIS理论估算模型,以及这种模型的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7.
应用GIS技术研究广东省海岸带于资源与环境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黄慧萍 《热带地理》1999,19(2):178-183
广东省湿地生态环境复杂多样,资源丰富,但多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 保护存在着严重的威胁,湿地资源与环境有恶化的趋势。文中在分析广东省海岸带湿地资源与环境2的基础上,提出了湿地保护的技术方法,即利用GIS技术建立广东省海岸带于资源与环境保护系统,系统功能主湿地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分析、评价预测、保护规划和开发利用等方面,文中以湿地土地资源评价模型之一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为例,充分利用GIS强大的空间信息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GIS事业的回顾与云南省地理研究所3S中心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信息的社会化带动和推动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发展。GIS的广泛应用表明了GIS在社会中需求地位和价值。云南的GIS同全国一样走过了起步、建设到发展的过程。云南地理研究所的3S(GIS、RS、GPS)中心在云南GIS的事业中占有主要的地位,3S中心的发展方向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云南省GIS事业的发展方向和进程。在回顾云南GIS发展的历程后提出今后3S中心的发展方向与工作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9.
GIS信息分类编码技术是较好地管理和利用地理信息,避免工作上不必要的重复和保证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兼容,信息共享的重要技术手段。本广西较系统地,全面地介绍了GIS信息分类编码的基本要求、原则、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区域地质环境评价与灾害预测的GIS技术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沈芳  黄润秋 《山地学报》1999,17(4):338-342
基于GIS技术的信息论原理及方法对四川,云南两省交界的金沙江流域某工程近坝库区进行了区域地质环境的评价及空间预测,划分出库区地质环境稳定性级别,并对基础GIS软件进行了专业分析模型扩展研究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西双版纳不同山地长果桑及食果动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热带雨林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珍贵资源宝库 ,有着久远的发展历史 ;认识其间的动植物关系以及人类影响下的动态变化 ,不仅有重要学术意义 ,而且对热带山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 ,山区的持续发展有现实指导作用。我们在长果桑果期研究了西双版纳不同强度人为影响的热带山林摄食动物种群结构 ,对地区的发展和热带山地生态系统的维护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鸟类与环境变迁关系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所涉及的是将鸟类研究作为一种手段来认识生态环境问题。西双版纳勐仑地区原始森林面积减少以及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鸟种趋于减少,不同生态对策的鸟类情况各异。k-对策者受害最大,而极端r-对策鸟种在人为影响的环境中能获得优势地位。研究表明对环境的保护、自然资源的利用,必须从系统的观点全面考虑,西双版纳地区特别要着重保护好热带原生林。改善人工林层次结构,建立多层次人工生态群落可起到较好的环境保护作用,并能维持更多生物种类,发挥它们在生态环境中的有效功能。  相似文献   

13.
基于RS和GIS的西双版纳土地覆被动态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导致滇南热带地区西双版纳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发生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对该区的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着重要影响。基于RS和GIS方法,通过对1976、1988和2003年三个时期遥感影像解译分析,试图了解西双版纳近27 a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27 a间有林地在西双版纳分布最广、占绝对优势,其中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面积最大;但在研究时段内,有林地面积不断减少、呈现破碎化,尤其是热带季节雨林、山地雨林面积减少最为明显和破碎化最为严重。相应,橡胶园、灌木林面积不断扩大并聚集成片,其中橡胶园在1988~2003年间是面积增长最快、最多的地类,其面积扩张主要来源于对热带季节雨林的砍伐。轮歇地面积在1976~1988年是所有地类中增长最快、最多的,在1988~2003年由于向橡胶园转变而大幅度减小。粗放式的刀耕火种和橡胶种植园的不断扩大是主导本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因素,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了本区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丢失。  相似文献   

14.
热带森林植被生物量与遥感地学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以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的热带森林为例,对热带森林植被生物量与遥感地学数据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首先,利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林业固定样地数据计算出各样地的森林植被生物量,并建立其GIS数据库。然后,对遥感图像进行几何校正,并对遥感图像进行主成分变换、缨帽变换以及植被指数的计算来产生其派生数据。其次,将样地数据、遥感数据及其派生数据,地形和气象数据转换到统一的坐标系和投影下,并将其内插为30米分辨率的格网数据。最后,进行样地森林植被生物量与其遥感地学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该分析表明,森林植被的生物量与年降雨量和第二主成分在0·01的水平上相关显著,而与中红外植被指数、LANDSATTM5、缨帽变换的亮度、湿度以及第一主成分在0·05的水平上相关显著。其中,与年降雨量的相关性最高,达到0·308;其次是与第二主成分,达到-0·231;再次是与中红外植被指数和LANDSATTM5,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203和-0·201。  相似文献   

15.
3S技术在野生动物生境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3S技术可快速、准确、实时地获取、处理空间信息,具有广泛的应用性。该文从野生动物生境格局、生境破碎化、生境因子特性、生境分析模型建立、生境评价和生境恢复建设等方面,综合评述野生动物生境研究中3S的应用问题,并提出野生动物生境研究将朝着3S技术集成、GIS与数学模型结合、数据可视化模拟、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热带森林植被生物量遥感估算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该文以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的热带森林植被为例,对热带森林植被生物量的遥感地学估算进行初步探讨。研究表明,只用LANDSAT TM的波段数据建立生物量的回归估算模型时,其模型的复相关系数只有0.118,而利用其主成分或植被指数建立回归估算模型时,其模型的复相关系数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原始波段与其主成分结合能提高估算模型的复相关系数,其效果比原始波段与植被指数结合的效果要好。模型中如果考虑气象因子中的年平均降雨量,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复相关系数。在此基础上引入地形因子,未能显著提高模型的复相关系数。有气象因子参与建立的遥感气象模型和遥感地学模型在0.01水平上回归显著。  相似文献   

17.
Steep terrain and high a frequency of tropical rainstorms make landslide occurrence on natural terrain a common phenomenon in Hong Kong. This paper reports on the use of a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database, compiled primarily from existing digital maps and aerial photographs, to describe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lides and the statistical relations of landslide frequency with the physical parameters contributing to the initiation of landslides on Lantau Island in Hong Kong. The horizontal travel length and the angle of reach, defined as the angle of the line connecting the head of the landslide source to the distal margin of the displaced mass, are used to describe runout behavior of landslide mass. For all landslides studied, the horizontal travel length of landslide mass ranges from 5 to 785 m, with a mean value of 43 m, and the average angle of reach is 27.7°. This GIS database is then used to obtain a logistic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 for predicting slope instability. It is indicated that slope gradient, lithology, elevation, slope aspect, and land-use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predicting slope instability, while slope morphology and proximity to drainage lines are not important and thus excluded from the model. This model is then imported back into the GIS to produce a map of predicted slope instabilit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demonstrate that slope instability can be effectively modeled by using GIS technology and logistic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相似文献   

18.
Tropical forests play a major role in storing large carbon stocks and regulating energy, and water fluxes, but such forest cover is decreasing rapidly in spite of the policy attention on reducing deforestation. High-resolution spatiotemporal maps are unavailable for the forests in majority of the tropical regions in Asia because of the persistent cloud cover and haze cover. Recent advances in radar remote sensing have provided weather-independent data of earth surface, thus offering an opportunity to monitor tropical forest change processes with relatively high spatiotemporal resolutions. In this research, we aim to examine the tropical deforestation process and develop a spatial model to simulate future forest patterns under various scenarios. Riau Province from central Sumatra of Indonesia is selected as the study area; this province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worldwide because the highest CO2 emission resulting from tropical deforestation has been recorded. Annual time series PALSAR data from 2007 to 2010 were analyzed for forest mapping and detecting land cover changes. A spatial model was calibrated using the Bayesian method. Modeling parameters were customized for the local subregions that allocate deforest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ir empirical relationships to physical and socioeconomic drivers. The model generated landscape spatial patterns mirrored the possible locations and extent of deforested areas by 2030 and provided time-series crucial information on forest landscape under various scenarios for future landscape management project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current deforestation process is in a critical stage where some subregions may face unprecedented stress on primary forest costing rivers and forest ecosystems by the end of 2020. The perspective views of Riau Province generated by the model highlighted the need for forest/environmental planning controls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environmentally sensitive areas.  相似文献   

19.
ArcView是美国ESRI公司研制的基于窗口的集成GIS系统,它以其强大的功能为GIS应用提供了一个有伸缩性的软件平台和二次开发环境。Avenue正是基于这一平台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具有多种用途。文章介绍了基于ArcView平台的西双版纳纳板河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信息系统(NRSDIS)的设计思想、系统结构;探讨了系统界面设计和系统功能开发的主要内容以及如何在ArcView环境下建立该系统的具体实现方法,希望其在自然保护现代化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