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太阳紫外辐射仅占太阳总辐射的不到1%,但其随太阳活动却有着较大的变化。据太阳21周的测量,当太阳耀斑时200nm波段的变化为6%,而Lα线的变化可达40%、其随11年周期的变化甚至可达150%。由于太阳紫外辐射是中、高层大气的主要能源,这必将对中层大气微量成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太阳是一个奇异的天体。它的内部深处是完全热化的,但是由于在2×10~7年期间能量渗漏到其表面,所以局部自由能增加,产生了种种迷人而费解的非热现象。非热效应的主要机制是传输能量所必需的对流热机,且在能量传输过程中产生了自由能。在科利奥里力的约束下,热机将一部分能量(约10~(-4))转换成出人意外的形式,统称为太阳活动。它是这次国际科  相似文献   

3.
根据半年多用高时间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的光球观测监视太阳活动区的结果,我们以三组和耀斑有关的光球变化照片来表明耀斑过程中有能量从光球下层快速出来,表现形式为从黑子本影“抛出”磁场和黑子群内白光辐射增强,它们足以供给10~(31)—10~(32)尔格大耀斑的能量。耀斑前后及耀斑过程活动区光球变化在空间、时间和现象本身的多样性是造成复杂的耀斑现象的根本原因。从光球下层快速出来的能流在水平方向有明显的动力学效应,它使在其通道上的小黑子变形、瓦解、甚至在几分钟至几小时内消失。  相似文献   

4.
本文给出了再发新星天箭WZ1978年爆发期间,应用北京天文台兴隆站的40/200厘米双筒天体照相仪于1978年12月6日到25日对其所做的照相观测结果。同时对再发新星WZ Sge爆发期间的光度变化情况进行了讨论。并计算了其在1978年爆发时所释放出的总辐射能量约为1.07×10~(40)尔格。估计了WZ Sge下次可能爆发的时间以及它在爆发时的极大光度情况。  相似文献   

5.
当太阳黑子磁环从太阳对流层深层上浮到太阳表面时,便形成了一个双极黑子群的活动区。在活动区内,纵向磁场为零的中性线区域为高压区,垂直向上气流把黑子磁弧吹入日冕。同时在磁弧的顶部,即在中性线上空产生了感应电流,它的焦耳耗散形成了H_α耀斑。然而,因两个黑子区内为低压区,吸注气流从黑子磁弧的两条腿部顺磁力线流向黑子,它与位于中性线的上升气流形成了两个对称环流,随着环流和磁弧的发展,耀斑区向中性线两旁分离,因而呈现出双带耀斑的特征。本文还估计了耀斑的能量,只要横越磁场的速度,v_⊥~0.3—3公里。秒~(-1),磁场强度B~10—100高斯,这就足以产生耀斑所需要的10~(29)~10~(33)尔格的能量。  相似文献   

6.
太阳活动区中无作用力磁场偏离势场而积累了能量,对势场的偏离表现为磁场的切变。只要磁场松开扭转,就会释放能量而产生耀斑。本文根据这一基本思想,在无力因子α=常数的假定下,求出了无力磁场方程的分析解,并求出了扭转场磁能M_势场磁能M_p,可释放的自由磁能△M,磁通量Φ,总电流I,α和磁场衰减因子k等7个重要参量。这些量可表为场强B、扭转角和半影半径b的函数,后3个量可以测出,△M的公式可供太阳预报工作参考使用。将上述公式应用于1972年10月太阳活动区,算出各参量,其中△M的量级为10~(32)尔格,足够供给该活动区耀斑等活动现象的能量。与用Alfvén和Carlqvist的一维理论算出的结果比较,本文结果与观测结果更为符合。  相似文献   

7.
电子回旋脉■和太阳微波毫秒级尖峰辐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由非热电子(60keV)的空心束(hollow beam)分布激发回旋脉降作为太阳微波毫秒级尖峰辐射的产生机制。文中求得了非常波模二次谐波的增长率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脉泽的饱和时间、饱和波能密度及脉降辐射的方向特征。 结果得到,当磁场强度B=507G,等离子体数密度n_(?)=4×10~9cm~(-3),电子温度T_e=1.4×10~6K,非热电子数密度与热电子数密度之比(n_s/n_e)≈4×10~(-5),磁场标高时,将在2.84GHz频率上产生高亮温度(T_b≈5×10~(15)K)的毫秒级尖峰辐射。  相似文献   

8.
武仙座A(3C348)是一个在低频波段上亮度占第四位的河外射电源。从光学上证认,它是一个位于暗星团中的18.5等的星系,红移Z=0.154。虽然早在1948年就发现了它,并在六十年代对它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因为其赤纬很低,所以未能用高分辨率的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得到其结构图。本文报道了用NRAO甚大阵(VLA)对武仙座A作了广域观测后的第一批结果。 武仙座A有许多有趣的特征;一、它是已知的最亮的射电星系之一,其H_0=75km·s~(-1)Mpc~(-1),q_0=0,在5GHz上辐射功率密度为p_(5,000)=6×10~(26)W·Hz~(-1),约为天鹅座A功率密度的1/4。由于它的尺度较大(最宽处达460kpc),所以它所具有的总能量几乎等于天鹅座A的总能量,约为3×10~(60)尔格。二、尽管它的光度很大,但它的结构却具有低光度源的特征。一般来说,高光度源(p_(5,000)>10~(25)W·Hz~(-1))由  相似文献   

9.
在近地空间目标和碎片的定轨预报任务中,需要准确计算热层中性大气密度。太阳辐射约27 d周期的短期震荡是影响大气密度的一种重要的空间环境因素,它会引起大气密度在全球尺度上的涨落。选择CHAMP、GRACE-A和SWARM-C这3颗极轨卫星星载加速仪数据推导出的大气密度资料,提取其中的27 d短期变化信号,与太阳极紫外辐射(S10指数)的27 d短期变化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热层大气密度对太阳辐射短期变化的响应规律,及其在不同高度、辐射水平、昼夜半球和纬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太阳辐射短期变化对大气密度的影响与高度负相关(主要因素)、与辐射水平正相关(次要因素);对白天半球的影响是夜间半球的约2倍;在白天半球,辐射影响随着纬度增大而减弱,夜间半球恰好相反。将以上观测结果与NRLMSISE00模型模拟结果对比,发现模型低估了太阳辐射短期变化对大气密度影响的(50%~60%),且低估了高度差异,但高估了辐射水平差异。利用SOHO卫星对太阳26~34 nm波长极紫外辐射1 h分辨率的测量值,研究了大气密度对辐射的响应延迟时间,约为18 h (0.75 d)。研究结果对于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已得到的无作用力磁场的通解,求出了双极黑子磁场的表达式,并求出双极黑子的扭转场磁能M,势场磁能M_p,可释放的自由磁能△M,磁通量Φ,总电流Ι,无力因子α和磁场衰减因子k等重要参量。这些量可表为场强B、半影纤维的扭转角δ和两黑子中心距离l的函数,后3个量可测出。△M的公式可供太阳预报工作参考使用。将上述公式应用于1978年7月太阳活动区,算出各参量,其中△M的量级为10~(32)尔格,足够供该活动区耀斑等活动现象的能量。  相似文献   

11.
F10.7太阳辐射通量作为输入参数被广泛运用于大气经验模型、电离层模型等空间环境模型,其预报精度直接影响航天器轨道预报精度.采用时间序列法统计了太阳辐射通量F10.7指数和太阳黑子数(SSN)的关系,给出了两者之间的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ong and Short Term Memory,LSTM)的预报方法,方法结合了54 d太阳辐射通量指数和SSN历史数据来对F10.7进行未来7 d短期预报,并与其他预报方法的预报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所建短期预报7 d方法模型的性能优于美国空间天气预报中心(Space Weather Prediction Center, SWPC)的方法,预测值和观测值的相关系数(CC)达到0.96,同时其均方根误差约为11.62个太阳辐射通量单位(sfu),预报结果的均方根误差(RMSE)低于SWPC,下降约11%;(2)对预测的23、24周太阳活动年结果统计表明,太阳活动高年的第7 d F10.7指数预报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最优可达12.9%以内,低年最优可达2...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由于从冕洞向外传播的哨声波引起高速太阳风附加加速的可能性,研究一个稳定的球对称模型,即认为风流和磁场是径向的。能量方程包含:(a)激起哨声波的电子束能量转移,(b)用波作用密度守恒原理描述的哨声波能量转移。动量守恒方程包括两种气体(热气体和束电子)的动量转移。温度变化由多方过程描述。对不同的哨声波能密度求出了太阳风速度随径向距离的变化。结果表明,哨声波是引起冕洞高速太阳风加速的重要原因。本文得到在地球轨道太阳风速度大约为670公里/秒(对在1.1R_处波能密度大约为10~(-4)尔格/厘米~3而言),这与观测值大致符合。  相似文献   

13.
“热”光子使暗能量现身 现代天体物理学家认为,在宇宙成分中,暗能量约占73%;暗物质占23%;发光物质占0.4%(恒星和发光气体0.4%;辐射0.005%):不可见的普通物质占3.7%(星系际气体3.6%;中微子0.1%;超重黑洞0.04%)。宇宙暗能量提供斥力,可解释宇宙加速膨胀(在已知物理中,只有万有引力,没有相应的斥力);同时也能解释宇宙年龄困难。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导出了与CIRA 1972内符合精度较高的一种分析模型. 模型包含:周日变化(F_1、F_2),标高随高度的变化(μ),半年变化(其小因子合并到ρ_0、H、μ中处理)、氦的季节-纬度变化(S_5~0、S_5~T),以及周日变化、氦的季节-纬度变化和地磁活动随高度的变化(H_1、S_5~x、K). 模型的内符合精度,在160—250公里约为5%;在250—400公里约12%;在400—2000公里约25%.适用于人造卫星大气阻力摄动的分析型公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1970年到1979年的太阳中微子流和太阳活动(太阳黑子、耀斑和质子事件)的数据作最大熵谱分析,并求其互相关函数和初相,得到:太阳中微子流和太阳活动均有11年的长周期;太阳中微子流和太阳质子事件还有共同的近3年、2年和1年左右的周期。太阳中微子流的3年周期占支配地位,质子事件中的3年周期亦占有重要地位。二级以上的耀斑事件亦有近两年的周期。它们的互相关函数和初相表明:太阳中微子流与太阳活动有正相关;对近11年周期的数据,太阳黑子和太阳耀斑相对于太阳中微子均有延迟时间47个月,对质子事件有延迟时间41个月。对于约3年的周期,质子的延迟时间为10个月。结合他人的太阳半径和太阳磁场的测量与分析结果,得到一个符合标准太阳模型中物理过程的太阳中微子流变化与太阳活动间的因果关系,并对这个因果关系的可能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SGD上1989年四个大活动区中选取微波爆发和软X射线耀斑(SXR 耀斑>C5级)的相应参量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R,一般都有0.9≤|R|<1,从而说明了SXR耀斑同微波爆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共生关系,也证实了耀斑期间由微波爆发源区(磁环顶部)流出的大量非热电子束沿磁环两翼在下倾注到色球层时,因爆发性碰撞加热而引起色球等离子体蒸发,蒸发的高温物质沿磁环上升而发出波长为(1—8A)的SXR 耀斑辐射(10~6K相似文献   

17.
1979年4月23日—12月27日,我们用北京天文台40/200cm双筒天体照相仪对旋涡星系M100(NGC 4321)中的亮超新星SN1979c进行了照相观测.本文简述了观测情况,并结合前人的观测,分析讨论了我们的结果. 它的光变曲线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5月8日—6月5日间光变曲线有驼峰状突起.其光度变化既不同于Ⅰ型超新星,也与典型的Ⅱ型超新星不完全吻合. 计算得到超新星亮度极大时的绝对照相星等为M_(pg)(max)=-19~(m)78;极大光度L_SN(max)=1.076×10~(10)L⊙. 我们利用Balinskaya和Carney等人1980年发表的三色测光资料计算了这颗超新星在不同时刻的色温度变化,推算出它极大时刻的色温度约为T_c(max)≈9.0×10~3K. 爆发期间超新星辐射的总能量E_t=4.2×10~(16)L⊙. 根据这颗超新星的光变曲线、在星系中的位置及爆发期间辐射的总能量等主要特征,我们认为SN1979c是某些性质比较特殊的II型超新星.  相似文献   

18.
太阳活动峰年的到来,激发了广大读者对太阳的关注。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科学家们对太阳的基本参数已了如指掌,如日地平均距离为149597870千米;太阳的质量为1.9891×10~(30)千克,太阳的平均半径为696000千米等等。本文主要介绍有关太阳的其它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察一个大质量恒星(取星体质量为15M,其中央星孩区为1.5 M质量),受到来自外界能量冲击时所发生的影响.为了数值模拟这种效应,采用一维球对称多方指数模型,在星体外人为地附加一个1.6M的外壳,并假设此外壳具有向心运动速度为u_λ(=1.4×10~9cm/sec),仿佛星体四周有活塞向心在推动。用外壳的动能来等效外来的能量.当星体内单位质量的总能量E_(tot)(包括内能、动能、引力势能)≥33×10~(50)erg时,取最外层的u_λ=0,表示从那时起停止外来能量的冲击。本文一方面给出数值实验能量向星体内部的传递过程,激波运动到达星核区界面的时间等数据结果,另一方面分析和比较了空间网格剖分和时间步长的不同选取对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低轨卫星的轨道计算中需要输入太阳辐射指数,它常用来描述太阳活动对高层大气密度的直接影响以及对轨道摄动的间接影响.因此太阳辐射指数的精度将影响轨道预报的精度.以太阳活动27 d短期震荡规律为基础,研究了一种利用135 d的辐射指数历史数据对F_(10.7)进行54 d中期预报的方法,能够预测太阳在未来2个自转周内辐射指数的变化.通过与其他预报方法的比较,表明:(1)该方法显著优于传统的三角函数长期预报法;(2)短期预报7 d时方法略优于美国空间天气预报中心(Space Weather Prediction Center,SWPC)的方法,RMS(Root Mean Square)下降约19%;(3)中期预报27 d时该方法与国内常用的54阶自回归模型精度基本相当,但方法的参数和需要的历史资料都明显减少,在轨道计算中使用更为简便,而且精度稳定,在54 d时预报值和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仍然优于0.92.该方法的特点是只利用辐射指数较少的历史资料,不需要额外的太阳观测资料作支撑,能进行长达54 d的中期预报,为航天任务中的轨道中短期预报提供合理、可靠的辐射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