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子汉 《地震研究》1990,13(2):139-144
本文将云南地区分为三个地震预报区,利用马尔科夫齐次模型,分别计算了其未来5年和10年时间内可能发生M≥6.0、M≥6.5和M≥7.0级地震的概率。  相似文献   

2.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川滇地区6级以上地震平静异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前,川滇地区出现了显著的地震平静异常:M≥6.0、M≥6.5和M≥7.0地震平静时间分别达3.63年、8.29年和12.27年。通过对1900年以来川滇地区M≥6.0、M≥6.5和M≥7.0地震时间分布特征的统计分析,发现这些平静异常现象在川滇地区近100年来的地震活动性中是非常显著的。在M≥7.0地震平静时间大于5年的条件下,M≥6.0(1.0σ以上)和M≥6.5地震(1.5σ以上)平静异常在统计上具有显著性和重现性,可能是这类7级地震前一个重要或典型的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3.
系统分析了华东地区1900年1月—2016年12月5级以上地震目录,对其中M≥5.0,M≥5.5,M≥6.0的三个震级档的地震间隔时间进行详细地研究。同时,基于Weibull分布,构建了华东地区上述三个震级档的Weibull概率预测模型,建立了具有概率预测水平的三级预测预警指标,对未来华东地区5级以上地震的趋势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4.
结合1900~2013年的历史地震目录,对青藏块体及其邻区不同震级段地震的发生频率进行计算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900年以来,青藏块体及邻区仅5年未发生M≥5.5地震,有16年未发生M≥6.0地震,有36年未发生M≥6.5地震,即M≥5.5、M≥6.0及M≥6.5地震年发生概率分别为0.956、0.86及0.68。对该区域历史有记载的地震进行分震级段的b值计算,得出5.5≤M≤7.0震级段地震的b最低为0.59,最高为0.899,M≥7.1震级段的b值均大于1.0,M≥7.5震级段的b值明显低于相邻震级段,表明未来存在发生7.5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最后对2000年以来研究区M≥6.5地震的空间迁移规律进行分析,得出青藏块体内部地震存在顺时针迁移的特征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云南断层形变强震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1983~2009年云南地区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观测资料,研究了该时段3组7次M≥6.5地震(澜沧—耿马M7.6、M7.2,孟连M7.3、武定M6.5、丽江M7.0,姚安M6.5、缅北M7.0)的形变前兆特征。以断层运动速率与基准值之比定义异常参数R,定量分析了异常与本区域强震的关系,提出强震预测指标。结果表明,R值出现异常后0.5~16个月,川滇菱块内发生M≥6.5或菱块外围400km范围内发生M≥7.0,并表现出不同的异常特征。菱块外强震前比菱块内强震前R值异常出现时间早,异常持续时间较长;菱块外强震前R为正值异常,菱块内强震前R为负值异常。研究结果对预测云南地区M≥6.5强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2014年云南鲁甸M_S6.5地震异常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2014年云南鲁甸MS6.5地震前震情跟踪过程中的显著异常,认为云南境内M≥6.5地震的长时间平静、M≥6地震的丛集活动以及M≥3地震月频次高值是震前云南地区地震活动异常的显著特征;滇东北地区M≥5地震活动的韵律特征、2008年后3、4级地震活动显著增强以及2014年以来滇东北地区的高水位异常是判定滇东北地区存在M≥6地震的主要依据。在多个地震同时孕育的过程中,对判定哪个危险区先发震是困难的,但每次地震都有新的前兆异常出现,为成组地震连发过程中,新地震的识别提供了依据。云南地区3级地震月频次异常和前兆突变异常增多是鲁甸MS6.5地震短期阶段最显著的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7.
依据1965年以来云南地区记录相对完整的108次5.0级以上地震序列资料,研究云南中强地震余震序列统计特征,探讨序列类型、余震震级、余震分布范围及间隔时间等与主震震级之间的关系。云南地区孤立型、主余型、多震型地震序列分别约占3.7%、63.0%及33.3%。5.0级以上主余型地震序列半年内发生的最大余震震级与主震震级总体呈正相关,但主震震级较低时相对离散。云南地区最大余震与主震距离空间分布具有分级的特点:当5.0≤主震震级M6.5时,最大余震优势分布范围是0~20km;当主震震级M≥6.5时,最大余震优势分布范围是5~40km。在云南地区的主余型地震序列中有68%的最大余震发生在主震后10d内,84%发生在震后30d内,97%发生在震后90d内。多震型序列中第一大震与第二大震发生的时间间隔和震中距的分布规律与主余型地震序列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云南强震活动间隔时间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云南丰富的历史和现代强震活动资料,通过深入分析强震活动间隔时间的特点,建立了强震活动的时间预测方程tf=a+bβα.根据云南地区M≥6地震的数据,分时段、分区域拟合了时间预测方程.以该方程式模拟公元1500~2008年500余年的强震活动的时间特征均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其次,选用云南500余年的M≥6.5地震资料,用T(M)=D(T)/N(M)定义估算强震活动的复发周期,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分析认为,云南地区今后几年可能进入强震活动的危险时段.  相似文献   

9.
陈立德  付虹 《地震研究》2007,30(1):14-17
研究区包括安达曼弧、缅甸平原和云南地区三个部分。对安达曼弧7级以上地震与缅甸、云南7级和6.8级地震的群体与个体的相关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安达曼弧、缅甸平原M≥7.0地震与云南M≥6.8地震在群体上有一定相关性,但并非一一相关。云南有4个地震活跃期,但安达曼弧与缅甸平原却只有3个,缺失第3活跃期。研究区强震活动从板缘向板内逐渐减弱,三个地区最大震级分别为8.7级、7.8级和7.7级。安达曼弧与缅甸、云南7级地震的个体相关概率分别为33%和27%,平均30%左右,缅甸与云南的个体相关概率为43%。最后对云南的地震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山西地震带历史地震序列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美煊 《地震》1993,(5):40-46
在工程地震工作中需要知道某地震带或某地区未来100年内的地震活动水平,以便适当选择历史地震的统计时段,从而得到和地震活动水平相适应的不同潜在震源区的各级地震的年平均发生率。 本文利用极值理论、最大熵原理、马尔可夫模型的方法、莫尔纳方法和伯努里模型方法计算了山西地震带未来100年内中强震的年平均发生率、平均重现期大于等于某级地震的个数和发震概率,计算结果表明,山西地震带未来百年内将发生≥6.0级地震3次,发震概率为0.94左右;将发生≥6.5级地震1—2次,发震概率为0.84左右;有可能发生≥7.0级地震,发震概率为0.53左右;发生≥7.5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发震概率为0.32左右;发生≥8.0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发震概率为0.15左右。  相似文献   

11.
地震灰色模型的建立及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灰色预测的理论方法建立了云南、四川强震发震时间的灰色预测模型,表明对于Ms≥6.5地震,两省统一组成大区域灰模型,其预测值与观测值拟合很好;对于Ms≥6.0的地震,则分省建立灰色预测模型比大区域的模型精度更高,这说明不同强度地震受不同尺度范围的控制因素作用。对比几个灰模型,得到Ms≥6.5地震的模型比两个Ms≥6.0地震模型拟合精度都高,表明后者所用的原始数据比前者受到更多的噪音污染,这可能是由于后者震级参数测定精度低于前者等原因造成的。 文章用布朗滤波方法和水平图型滤波方法对所用资料是否存在偏值做了检验,证明本文中使用的数据不论从时间分市上还是从震级分布上都符合预测理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1 强震前震中区水位异常特征云南地区2000-2007年共发生了4组5次Ms≥6.0地震,分别是2000年1月15日姚安6.5级地震,2001年10月19日永胜6.0级地震,2003年7月21日、10月16日大姚6.2、6.1级双震和2007年6月3日宁洱6.4级地震.  相似文献   

13.
回顾总结了2019年地震活动,从全球到局部,呈现了全球、中国和四川的地震活动概况;分析了全球、中国和四川地震活动的特征;记叙了2019年四川区域内发生的突出地震事件;追踪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以来四川区域内发生的3次7级以上地震的余震活动。结果显示:2019年全球M≥7.0地震活动特征呈现低频次、低强度,主体地区为环太平洋地震带;我国周边未发生M≥7.0地震,表明影响我国地震活动的动力边界地震活动偏弱,我国大陆和邻区地震活动表现出频次低、强度弱的特点,我国大陆地震分布总体显示强度西强东弱,区域上显示M≥5级地震分布于青藏地块、西域地块和华南地块;台湾及其附近海域地震活动频次和强度也偏低;四川区域地震活动强度呈现东强西弱特征,四川区域突出地震事件全部集中在川东南区域;2008年以来,四川区域的汶川8.0级、芦山7.0级和九寨沟7.0级地震的余震持续活动。  相似文献   

14.
阿尔金断裂带西端地震近纬向迁移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8年11月6日云南澜沧—耿马发生7.6级地震以来,我国大陆地区已有3年半未发生Ms≥7.0级地震。另外,自1991年2月25日新疆柯坪发生6.5地震以来,上述地区已有15个月未发生Ms≥6.0级地震。多数学者认为,6级地震长时间的缺失,意味着我国大陆地区7级地震的迫近。在这一活跃期内。下一个7级强震究竟发生在何处?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 ( CDSN DMC)从美国地震学合作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 ( IRIS DMC)得到的资料 ,1999年 10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 M≥ 5 .0地震 85次 (见表 1)。其中 M≥ 6.0地震 6次 ,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在阿拉斯加半岛 ,震级为 6.5。10月发生的 85次 M≥ 5 .0地震中有 5 9次发生在东半球 ,2 6次发生在西半球。1999年 11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 M≥ 5 .0地震 118次 (见表 2 ) ,其中 M≥ 6.0地震 8次 ,M≥7.0地震 5次 ,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在土耳其 ,震级为 7.5。11月份发生的 118次 M≥ 5 .0地…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地震时间对称特征进行地震趋势判断的研究,对于地震防灾、减灾有重要意义。为验证地震时间对称性研究方法,揭示地震时间对称特征的机理,采用可公度计算、蝴蝶结构图和可公度结构系方法研究川滇地区MS≥7.0地震时间对称特征及趋势;然后利用小波分析所提取的川滇地区MS≥5.0地震能量释放周期和日月活动周期,对川滇地区MS≥7.0地震时间对称特征进行解释。研究结果显示:(1)川滇地区MS≥7.0地震具有明显时间对称特征,2017年发震信号最强,其随机概率为65.5%。(2)川滇地区MS≥7.0地震时间对称特征是地震能量释放周期更直观的表达。(3)川滇地区MS≥7.0地震时间对称特征是月球赤纬角周期和太阳黑子周期组合叠加的结果,月球赤纬角极值是强震的主要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17.
<正> 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 DMC)从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 DMC)得到的全球最新地震资料统计。2009年12月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151次。M 5~5.9中强地震140次;M 6.0~7.0强地震11次;无7级以上地震。当月151次中强地震中,M 5~5.5地震125次,M 5.6~5.9地震15次;11次M 6.0~7.0强地震中,最大震级为M_W=6.4,分别是:2009年12月9日09:46:03.3000洛亚蒂群岛地区  相似文献   

18.
2021年5月22日2时4分位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地块内部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发生了MS7.4地震(玛多MS7.4地震),震中位于98.34°E,34.59°N,震源深度17 km(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震后区域应力调整直接导致了周边断层的库仑应力变化和主震断层外余震的发生,进而影响到区域地震活动性并改变了即发地震概率.本文利用有限断层滑移模型计算了青海玛多地区主要断层的库仑应力变化,结合Dieterich地震发生率模型,给出了库仑应力扰动下超越某一特定震级地震的发震概率公式,得到了受青海玛多MS7.4地震所产生的库仑应力场的影响周边8条断裂(段)分别发生MS≥7.0和MS≥6.0地震的概率变化.结果表明,8条断裂(段)的发震概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对于发震概率增幅较为明显的甘德南缘断裂、玛多—甘德断裂和西藏大沟—昌马河断裂在震后短时间内(约10年内)发震概率迅速提升,之后趋于平稳,不排除有潜在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特别是发生MS≥6.0地震的可能性.针对达日断裂,由于库仑应力增加造成的影响不明显,短期内发生MS≥7.0或MS≥6.0地震的可能性不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排除几十年后有潜在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尤其要关注发生MS≥6.0地震的可能性;东昆仑断裂特别是玛沁—玛曲段仍然是未来强震发生的可能区段,需重点关注和防范MS≥6.0地震乃至MS≥7.0地震的发生;玉树—甘孜断裂发生MS≥6.0地震,尤其是发生MS≥7.0地震的危险性不高,而乌兰乌拉湖—玉树南断裂有潜在发生破坏性地震的风险,对于MS≥6.0以上地震需要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19.
利用NGDC-720模型计算云南地区岩石圈磁场X,Y,Z分量,分析岩石圈磁场分布特征,并从空间分布及强度统计两方面研究1970—2019年云南省内31次M_S≥6.0地震与岩石圈磁场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云南地区主要断裂的展布与岩石圈磁场分布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且研究区内M_S≥6.0地震大多分布在负值异常区或正负异常区的分界处。  相似文献   

20.
张立  唐采  王世芹  杨杰英 《地震研究》2003,26(Z1):149-156
在系统整理云南地区地下流体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对云南宁蒗6.2级地震、姚安6.5级地震及永胜6.0级地震前的地下流体短期异常分布范围、数量、形态、幅度及异常与发震时间关系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这对未来强震前兆的识别和分析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