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针对地球质心运动主要是由多种周期运动叠加的特点,依次讨论了谱分析方法中的AR模型谱分析和小波谱分析方法.分析指出:将参数谱分析方法中的AR模型谱分析和非参数谱分析中的小波谱分析相结合产生的小波-AR谱分析以及小波包-AR谱分析方法,在地球质心运动的谱分析中有较好的频率分辨率以及噪声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奇异谱分析方法具有相移现象缺点而不能有效分析,是由于不同形式的地球物理现象而包含有阶跃项、非线性趋势项、以及振幅随时间变化的季节项,从而呈现显著的非线性变化的时间序列,该文提出了一种用于拟合GPS时间序列的改进奇异谱分析方法。采用实际IGS站点数据将改进奇异谱分析方法与小波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奇异谱分析方法在提取年以及半年季节项要优于小波分析方法。基于模拟数据计算表明:模拟信号和改进奇异谱分析方法重构信号残差的均方根小于1.8mm,改进奇异谱分析方法拟合精度显著优于传统奇异谱分析方法。改进奇异谱分析方法消除了传统奇异谱分析方法具有相移现象缺点。  相似文献   

3.
GPS高程数据时间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GPS台站时间序列进行了研究,对我国IGS连续跟踪站高程分量的数据进行谱分析和小波分析,用最小二乘法将时间序列的白噪声与有色噪声分离,并利用AR模型建模。通过分析,获得拉萨、上海和武汉GPS连续跟踪站的有色噪声特征。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晰地分析地心运动对地面点的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的影响规律,本文首先将地心运动时间序列从空间直角坐标转换到大地坐标,而后用抗差谱分析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地心运动在水平方向和径向都有比较明显的主周期分量,地质质心存在明显的长期北移倾向,地心运动还导致地面点在水平方向有顺时针方向的长期运动。  相似文献   

5.
顾及有色噪声的光纤陀螺信号的抗差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惯导系统中,对光纤陀螺仪的零位漂移一般采取滤波的方法对其进行补偿或削弱。本文针对信号中含有低频有色噪声,在Kalman滤波和小波变换消噪不理想的情况下,提出一种新的处理零位漂移的方法。首先对信号中的有色噪声进行拟合和预报,然后对信号进行抗差谱分析,以期将有用信号、有色噪声以及周期噪声分离开。利用模拟数据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发现该方法能够剔除信号中的周期噪声,并能够削弱有色噪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地球参考系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讨论了组合不同空间技术建立全球最优协议地球参考架(CTRF)的理论和方法;重点分析了影响CTRF稳定的几种主要地球长期形变因素的性质和规律。首次考虑到地球质心运动对CTRF的影响,提出了协议地球质心的概念,给出了更为完整的四维地面点位模型。  相似文献   

7.
地心运动时间序列的抗差谱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将抗差估计与谱分析相结合,提出了抗差谱分析。用该方法对全球约120个IGS站5年GPS观测结果求得的地心运动时间序列进行了分析,发现地心运动在各方向有不同的主周期变化。X方向受地球物理交叉影响较大,无法分离出对该方向影响较大的主周期变化;而Y,Z方向都有明显的主周期变化。Y方向有明显的年周期变化、半年周期变化、季节性变化和月周期变化,其中,年周期变化的贡献最大;Z方向的主周期是年周期变化、半年周期变化、51天和609天的周期变化。与X,Y方向相比,Z方向振幅明显偏大。  相似文献   

8.
太阳黑子数时间序列的奇异谱分析和小波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小波变换和奇异谱分析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对离散小波的分解和重构、奇异谱分析的重构进行了详细阐述。结合太阳黑子数1749年至2007年3月期间的月平均值时间序列进行了小波变换的分解和重构及SSA方法的重构,提取了其主要的周期特性,并对两种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将小波包分析应用于GPS振动观测数据处理,研究小波包分析在异常值探测、信号特征提取、去噪中的应用。首先对信号分解和单支重构,验证小波包分析探测异常值的能力。针对小波包分析含有丰富的高频信息,采用奇异谱分析方法提取高频部分的振幅和频率。小波包分析的去噪能力优于小波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利用小波谱分析了中国区域IGS(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站坐标时间序列中周期信号成分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根据小波谱中小波系数的能量在时域上的变化对时间序列进行分段,然后采用方差-协方差验后估计法分析了白噪声+闪烁噪声组合模型下测站在不同时间段的运动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的IGS站运动特征在不同时间段内是变化的,其中URUM站垂直速度变化大于4 mm,BJFS以及CHAN站水平速度变化大于2 mm,其余站速度变化均在2 mm以内;周年、半周年信号的振幅也均有差异,其中BJFS站垂直分量周年振幅变化最大,超过5 mm;此外,强度较弱的其他周期项存在于分段时间序列中,但其对速度、周期振幅以及噪声分量估计结果影响较小;对时间序列进行分段估计,所得的参数不同,其相差程度可反映出不同时间段内的板块运动等地球物理因素变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桥梁变形自动监测系统数据的频谱分析以及小波分析方法,并利用MATLAB编译的COM组件,实现了在VC中调用该COM组件以实现脱离MATLAB环境的变形分析软件开发。  相似文献   

12.
地形信息光谱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形信息光谱数据库以地形信息波谱数据的知识化、定量化和实用化为目标,是一个集地物光谱实测数据、环境参数、景观图片数据、影像数据、测绘知识等于一体的地形信息光谱知识库,具有数据转换、检索查询、可视化分析及光谱匹配等功能。地形信息光谱数据库实现了地物波谱数据与地形图中地形要素的有机结合,为地形要素属性信息自动分类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实验环境,为快速实现地形图的测制与更新提供新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With the daily SINEX files of the IGS, the time series of IGS stations are obtained using an independently developed software under generalized network adjustment models with coordinate patterns. From ...  相似文献   

14.
利用小波分形维数确定水稻光谱分辨率特征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小芳 《遥感学报》2013,17(6):1413-1326
采用1维离散小波HAAR、DB4、SYM4对LOPEX 93数据库中的6条水稻反射光谱曲线进行10层小波分解。利用小波近似系数重构信号,采用步长行走法计算重构信号的小波分形维数。研究各尺度下小波分形维数、小波细节系数方差、小波细节系数信息熵、小波近似系数重构方差的特征。结果表明水稻光谱曲线具有分形特征,分形计算中相关系数值均大于0.9证明分形计算的有效性。4个参数的尺度特征揭示了水稻光谱曲线特征尺度转折点出现在尺度6,当水稻光谱分辨率小于64 nm,才能较好地反映光谱曲线峰谷细节特性。通过田间实测18条水稻光谱,计算各尺度的两种植被指数及植被指数与叶绿素的相关系数,进一步证明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5.
多源信息融合中小波变换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钟志勇  陈鹰 《测绘学报》2002,31(Z1):56-60
研究了小波变换在多源信息融合中的应用,主要涉及高分辨率全色影像与低分辨率多光谱影像融合问题及合成孔径雷达与光学影像的融合问题.主要方法是基于地物光谱信息特征的彩色融合与基于几何特征的融合.利用小波技术对整个融合过程加以改进.获得的融合结果表明基于光谱特征信息的融合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多光谱影像的空间分辨率,而基于几何特征的融合方法,可以提高对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效果.视觉效果上就是将高分辨率影像的细节加入到了低分辨率多光谱影像中,并同时保持原始影像的光谱特征.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进制小波的SPOT全色影像和多光谱遥感影像融合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朱长青  王倩  杨晓梅 《测绘学报》2000,29(2):132-136
基于多进制小波理论,本文研究了SPOT全色影像与多光谱遥感影像数据融合的理论和方法,并在三进制情形,对10m分辨率SPOT影像和30m分辨率多光谱影像进行了实验,同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理论和实验表明,基于多进制小波的遥感影像数据融合具有好的效果,并可用于广泛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7.
高光谱遥感光谱相似性度量算法与若干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新的光谱相似性度量算法分类体系。在归纳算法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度量原理与实现簋略,结合应用需求,提出了基于光谱多边形的测度、四值编码、十进制编码、树状变换测度及基于小波变换的测度等新方法,这些方法能够应用于分类、检索等的相似性度量中。  相似文献   

18.
陈晋  马磊  陈学泓  饶玉晗 《遥感学报》2016,20(5):1102-1109
混合像元分解模型是定量遥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种地学应用提供了更精细的亚像元级地物信息,这一领域受到国内外学者们广泛关注。本文围绕混合像元分解研究的4个核心问题——光谱混合模型、端元提取、模型反演方法以及解混精度评估,总结了近20年来混合像元分解的重要研究进展,分析和介绍了典型算法模型的原理和思路。进一步阐述了现有研究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存在的不足,如目前仍缺乏公认的线性和非线性模型的选择判据、已有的混合像元分解模型无法抑制由端元光谱相关造成的共线性问题。最后总结了混合像元分解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值得探索的研究方向。如结合辐射传输模型和地面试验,定量分析多次散射的影响机制,以及结合克服共线性的统计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9.
吴波  熊助国 《测绘学报》2012,41(2):205-212
提高混合像元线性分解精度的一个关键点在于改善端元光谱矩阵的构成。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光谱多尺度分割特征的混合像元分解方法。首先在分割段内离差平方和最小准则下,对高光谱影像的光谱进行多尺度分割,并以各分割段中对应像元的光谱平均值为光谱特征,最后以限制性的最小二乘方法估计出混合像元的组分。模拟与真实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较大的提高遥感影像混合像元的分解精度,并且优于光谱维小波特征的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