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岩石、土壤和水沉积物试样能够用氢氟酸、王水和氢溴酸——溴溶液分解。在两种氢溴酸浓度下,可采用二次MIBK(甲基异丁酮)萃取法自样品浸出液中萃取分离金、铊、铟和碲。金和铊首先从0.1M氢溴酸介质中萃取,然后在有抗坏血酸的情况下自3M氢溴酸介质中萃取钢和碲,以消除铁的干扰。随后可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各种元素进行测定。二次溶剂萃取法也可与电热原子吸收法一起使用,以降低地质物中料中四种金属的检出限。 金、铟、碲和铊在地质物料中含量极低。据估计,其在地壳中的丰度分别为:金0.001~0.0035ppm;铟0.11~0.14ppm;碲0.001ppm;铊0.3—1.3ppm。一种测定同一地质物料样品中所有四个元素含量的测试方法,在地化勘探中,能经济而快速地分析和检测岩石和风化产物中的矿物元素,并用其作为指示元素探明矿床的不同类型和研究元素的共生组合,因而具有特殊的优越性。 本文介绍的火焰原子吸收法,可提供一种相当迅速、简便的测定金、钢和碲的异常浓度(即比地壳丰度高许多)和铊的地壳丰度和异常浓度的方法。本法的特点是采用二次萃取,此时金和铊首先从0.1M氢溴酸的样品溶液中分离。然后铟和碲从3M氢溴酸介质中萃取,加抗坏血酸消除了铁的干扰。如采用电热原子吸收进行测定,四种元素的分析检出限还能相应地降低。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的是将试样处理成pH为2.5—3.O的硝酸溶液,以NH_4NO_3作盐析剂,用磷酸三丁酯(TBP)甲苯溶液萃取,再以EDTA洗滌萃取液消除部分干扰元素,最后用碳酸铵溶液反萃取以达到分离目的的固体螢光法测定铀。本法根据各种螢光法测定铀的优点及其特点修订后,适用于对土壤淤泥、动植物组织中的具体操作。方法简单、准确、灵敏度較高。  相似文献   

3.
汞污染土壤的萃取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宗英  张焕祯 《地学前缘》2012,19(6):230-235
分别采用HAc、NH4Ac、KI、EDTA、Na2S2O3等萃取剂萃取污染土壤中汞,研究了萃取剂对汞的萃取效果和萃取条件对萃取率的影响,并分析了用Na2S2O3溶液萃取前后土壤中汞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Na2S2O3水溶液对汞的萃取效果最好,适宜萃取条件为:浓度0.1 mol·L-1、土液比1∶6、萃取时间12 h,当土壤中汞浓度为107.86 mg/kg时,萃取率为65.32%。污染土样在适宜萃取条件下经Na2S2O3溶液萃取后,土壤中可交换态汞、酸溶态汞和硝酸溶态汞基本完全去除,土壤中汞的生物有效性显著降低;萃取后土样的浸出毒性检测符合《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中要求的无害化堆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吉南集安群金、铅锌层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南集安群是一套具有裂谷建造特征的优地槽相沉积。其中清河组主要成矿元素和伴生元素沉积本底含量高,且含有大量有机碳。根据金、铅锌活化萃取试验成果,这些元素在成矿溶液作用下有迁移富集成矿的可能性。矿床、矿体的地质特征,硫、铅、氢、氧同位素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点证实了金、铅锌矿床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据此认为集安群清河组第2段、第4段是金、铅锌矿的矿源层。  相似文献   

5.
以山西平朔安太堡太原组11煤层柱状剖面样品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煤的分层煤样,对原煤分别进行不同溶剂下萃取实验。采用ICP-MS测试技术进行样品分析,对原煤及不同萃取物中微量元素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11煤属中高灰、中高硫的气煤;(2)苯萃取物中,不同元素含量呈梯度分布,元素被萃取出来的含量与自身的化学性质有关;(3)THF萃取物中的元素浓度比苯萃取物高,元素萃取溶出的浓度由原煤中含量水平决定;(4)萃余渣物较原煤中的微量元素含量高,部分元素与原煤中含量趋势一致,体现了对原有浓度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用三辛基氧膦和苯甲酸的四氯化碳溶液对高氯酸介质中铀(Ⅵ)的协同萃取。计算了两种萃取剂的不同形式的浓度和它们在萃取体系中的分配。已得到的这些数值连同测得的铀的分配系数,用来测定协同萃取加合物的组成和计算萃取常数。在这些体系中破坏协同作用的条件已经弄明白。  相似文献   

7.
pH3.0时,从0.01M丙二酸介质中用4%的Amberlite LA-1或LA-2的二甲苯溶液定量地萃取钍。用1M盐酸从有机相中定量地反萃取,然后用钍试剂作显色剂,在545nm处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通过选择性萃取和反萃取使钍与其他元素分离。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测定时的萃取酸度,有机相与水相的体积比,酒石酸、抗坏血酸、硫氰酸钾和硝硫混酸用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做了萃取分离后共存元素干扰测定,经与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对比分析,验证结果与标准相符。  相似文献   

9.
矿石中微量钽,通常利用在草酸铵溶液中,与焦性沒食子酸生成之黄色絡合物或以过氧化氫氧化为过钽酸进行比色測定,这些方法灵敏度均不够高,干扰元素也很多,需要在盐酸溶液中,用丹宁将钽反复沉澱,以与钛铁……等元素分离。也有以紙纖維等方法进行分离杂質的,但手续多較繁琐。近来等在Weming和Stevenson等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了在4%(NH_3)_2C_2O_4和0.4NHF溶液中,以苯萃取結晶紫钽有色絡合物。試驗中,我們发現钽与結晶紫的反应,在酒石酸一氟氫酸介質中更为灵敏,且可容許相当量的杂質,  相似文献   

10.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岩石、土壤中微量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方法是以硝硫混酸分解样品,用二苯硫脲—醋酸丁脂全量萃取测定岩石和土壤中微量银的一种较新的方法,称为火焰原子吸收分析法。本文实验研究了测定时萃取酸度、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二苯硫脲的浓度以及硝硫混酸的用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做了萃取分离后共存元素干扰测定。经与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对比分析验证其结果与标准值相符。  相似文献   

11.
研制了测定岩石、矿物及矿石中0.01-100μg/g的砷、锑、硒和碲的原子吸收方法,该方法建立在通过从含硫-溴化物溶液中用乙烯-1和甲苯的混和物萃取这些经预富集的元素的基础上。硒和碲作为附加到烯烃双链上的有机金属化合物-亲电子产物被不可逆地萃取。就砷和锑来说,可产生与甲苯络合的分了了溴化物的可逆萃取。  相似文献   

12.
在成批测定矿石、矿物、以及其他物质和成份复杂的溶液中铀时,采用快速分析法具有重大意义。不预先分离干扰元素,直接测定上述物质中的铀是最简单、最快的办法。但是目前尚没有这样的方法。为此,主要注意力就放于最大限度地縮短铀同干扰元素分离的时间上,因为,这是最繁重的操作。众所周知,萃取法是分离铀同干扰元素最快速的办法之一。使用高效应萃取剂一次萃取就可使铀同其他元素分离,如磷酸三丁酯从硝酸溶液中萃取铀就具有很高的分配系数。例如,在从2N含5毫克/毫升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钴矿石浸出液中Co、Cu、Fe的萃取分离 ,以及不同萃取剂萃取上述元素时的影响因素。提取液用P2 0 4 、LIX984 和正辛酸分别萃取Fe、Cu和Co ,萃取率分别为 99.9%、99.4%和 98.1%。成功地实现了复杂钴矿石中Co、Cu、Fe的分离与提纯  相似文献   

14.
李敬林 《岩矿测试》1986,(3):246-247
本文根据有关文献介绍三烷基氧磷(简称TRPO)为含磷的有机化合物,具有萃取铀、钍的特性。在1molL~(-1)HNO_3介质中萃取铀和钍,其分子式为UO_2(NO_3)_2·2TRPO和Th(NO_3)_4·TRPO;然后用草酸溶液反萃取钍,其络合物为Th(C-2O4)_4·6H_2O;再用混合络合剂反萃取铀。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的贵金属元素的放射化学中子活化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利用长链仲碳伯胺N_(1923)作为铂族元素的萃取剂,研究了在0.06—5.0mol/LHCl体系内,各种稀释剂、萃取剂浓度、酸度、萃取平衡时间以及添加氧化剂等因素对Os、Ir、Au等元素萃取率的影响,并与叔胺N_(235)的萃取性能作了比较。在示踪实验基础上,提出了从地质样品中分离铂族元素的化学流程,并结合中子活化测定了国际地层界线参考样品DINO和Contessa中的部分铂族元素的含量。萃取法的结果与螯合离子交换树脂法的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6.
文中论述了铀试剂Ⅲ的一般性质,及其水溶液和酸性溶液中的试剂颜色,被测元素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并有附表介现了铀试剂Ⅲ与Th、Zr、Hf、Pa、U(IV)、UO_2~(2+)、Sc、TR等十六个元素显色反应的情况。同时文章中推荐了用铀试剂Ⅲ测定元素时的UO_2~(2+)——特里龙B———其它元素体系、萃取分光光度法及校核反应的机理,以及铀试剂Ⅲ和元素显色反应时与元素的离子半径大小的关系,对Be、Zn、Pb、Ca、UO_2~(2+)、Ge、Hf、Zr、U~(4+)、Th等二十一个元素的消光与离子半径大小的关系作了列表。评述了铀试剂Ⅲ测定Pa、Zr、Hf、Th和U~(4+)时提高选择性的可能。文中还介绍了铀试剂Ⅲ的四种衍生物和类似物的通式及铀试剂Ⅲ与双电荷和三电荷的阳离子元素如Sr、UO_2~(2+)、Pb、ZrO~(2+)、La、四电荷的阳子——Th、Zr、Hf、U~(4+)形成络合物的表示式以及有色络合物反应的机理。本文还详细地拟定了铀试剂Ⅲ测定矿物、矿石、合金中铀、钍、锆、铪、镤、稀土元素、钪的分析方法及其干扰元素的消除。最后还介绍了铀试剂Ⅲ合成的详细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黑云母是花岗岩类岩石中最主要的铁镁矿物,在许多斑岩矿床中,其结晶化学式一般为:(K,Na,Ca,Ba)(Fe~(+2),Fe~(+3),Mg,Ti~(+4),Mn,Al)3(Al,Si)4O10(OH,F,Cl)2。黑云母的研究多以花岗岩类岩体为对象展开,指出其在推测母岩岩浆起源、成岩过程、成岩物理化学条件、后期热液作用、钾化蚀变与流体演化关系及成矿元素富集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Wones et al.,1965;Richard et al.,1974;David et al.,1979)。因此不同产出  相似文献   

18.
沈友 《矿物岩石》2004,24(2):109-111
对分解后的矿样采用α-糠偶酰二肟萃取分离出钯,并用I2—CCl4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金,再用三壬胺-二甲苯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萃取和反萃取分离出铂,采用I2—CCl4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铂。通过方法的回收率试验测定金的回收率为94%~104%,铂的回收率为95%~104%。与其他测定方法进行比较,此测定方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钼是典型的环境敏感元素,同时也是潜在的稀有金属元素,为了查明钼元素在原煤和煤灰中含量特征及其在固(体)液(体)间的迁移规律,选取陕南石煤及煤灰样为研究对象,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析样品中钼元素含量,通过浸泡实验模拟纯水、酸性、碱性和矿井水4种溶液中石煤及煤灰中钼元素浸出率。结果显示:石煤中钼元素含量为315.4~785.4 μg/g,煤灰中钼元素含量675.5~1 005.1 μg/g,燃烧后钼元素具有向石煤灰中富集(迁移)的趋势;不同类型溶液对石煤中钼元素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浸出率,总体特征为酸性溶液中钼元素的浸出率普遍偏低,低于其他3种类型溶液;而石煤灰中钼元素在不同溶液中浸出率不同于石煤样,总体特征为酸性溶液中钼元素的浸出率较高。结合浸出量进一步分析表明,酸性条件抑制了石煤中钼元素的迁出能力,而石煤灰样在酸性溶液中的钼浸出率与浸出量普遍高于其他类型溶液。分析认为,有氧燃烧使有机质释放钼元素、含钼矿热解、对钼的吸附能力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导致石煤灰中钼元素的迁移能力有所提升。研究认识具有环境保护和钼元素提取利用双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礼岷金矿带成矿构造及其控矿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俊烈 《甘肃地质》1997,(Z1):58-64
礼岷金矿带控矿规律涉及地层中的矿源物质、岩体的热动力条件和多期次的构造变形活动等多种因素,其中构造变形作用因素占据主导地位。该区早期以纵向构造置换为特征的挤压变形促使成矿元素活化,后期脆性变形产生的张性构造破碎带,有利于矿液萃取和循环,并且提供了矿液沉淀的空间。构造控制的岩浆活动形成巨大的热源,促进建造水、大气降水形成不断的热液环流,沿变形岩石裂隙发生热液对流,并从矿源层中不断萃取金元素成为成矿溶液,最后在低压区沉淀,富集成矿。可以说,构造活动是控制该区金矿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研究该区的控矿规律,其主要内容就是研究构造控矿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