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区域稳定工程地质学是在中国产生、发展和壮大起来的。自50年代产生以来,历经几代工程地质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现已形成了具有系统理论和系统研究方法、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正发挥着显著作用的新兴学科。回顾该学科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对促进该学科的思维方法、学科理论和进一步发挥学科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这门学科自五十年代开始在我国发展起来,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在工程地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质工程”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本文辩证地论述了作为工程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学科生长点的地质工程的产生及发展过程,阐述了地质工程的基本理论以及辩证地分析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关于水文地质学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探讨了水文地质学发展的有关问题。概念是学科发展的基石,不断发展、不断探索概念的内涵,是学科发展的根本;控制性实验对于探索规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迄今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忽视定性分析,盲目进行定量计算的倾向需要扭转;与包括社会人文学科在内的学科交叉渗透,是水文地质学未来发展的方向;地下水流动系统理论是对水文地质学的重大突破,它所应用的研究方法-假设演绎法,在方法论上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奥地利生物学家L·冯·贝塔朗菲发表“普通系统论”以后随着信息论和控制论等学科的建立,包括系统理论和系统工程的系统科学得到了高速发展,到本世纪中叶在各种生产——工程、科学技术、组织控制和社会问题中都得到应用。六十年代后期,该方法被引进地质研究和生产工作中。尔后在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上,亦开始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工程地质学在工程建设和防灾减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作者主张在工程地质力学和系统科学指导下发展工程地质力学综合集成(EGMS)。本文主要论述了EGMS形成的基础、相应的方法和技术以及综合集成中的4个关键问题(包括应变体系、优先监测和加固突破口的设计方法,综合地质信息分析系统、时空综合分析方法等)。另外,还扼要地讨论了如何将EGMS用于五强溪水电站船闸边坡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伊始中国工程地质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工程地质学经过 5 0年的工程实践和理论创新 ,已由条件工程地质学、问题工程地质学以及随着环境文明时代的到来向着环境和灾害工程地质学发展。近 1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一批大型和特大型工程的兴建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带来的地面变形、滑坡、环境恶化和全球悬河化等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使工程地质地位和作用提高 ,学科在拓展。目前 ,我国已拥有一支能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并已走向世界的工程地质工作队伍 ,形成了具有我国自己特色的工程地质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地洼学说创立40年来的发展和成就及其对地质科学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强调了地洼学说理论在90年代大陆动力学研究中的学科优势和领先的重要作用。当国际地学界再次将研究对象指向大陆岩石圈的演化、运动过程及动力学机制时,活化构造(地洼)及其机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自然成为大地构造,同时也是地洼学说研究的前沿和特别关键问题之一。在未来的发展中,根据地洼学说所创立的以壳体概念为标志的综合大地构造学同时兼顾演化与运动,把二者统一研究的优点,发挥我国地域特色的优越条件,选定我国自己的重点研究内容,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学科优势领域和已有的国际影响,建立既有全球意义、又密切联系我国实际,更有成效地为国民经济服务的新理论、新学科,为推动世界地球科学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景观地球化学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德兰  曾勇 《江苏地质》2003,27(3):159-163
在界定景观及景观地球化学研究对象及内容的基础上,概述了景观地球化学的思想和研究方法,其中整体论是各种研究方法的基础,非常规研究方法将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对国内外景观地球化学研究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与分析。提出单学科深入与多学科交叉整合发展是2l世纪景观地球化学研究发展的趋势,也是其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三维地层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基于作者提出的数字地层的概念,旨在建立城市真三维地层动态信息管理模型,形成从地层调查、分析设计、施工监控到工程维护的一整套集成化系统。文章着重探讨了地层三维数据库建立的方法和技术,并进一步说明了专家系统、基于数据库知识发现的KDD技术在地层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作用。该系统的建立和推广应用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对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工程地质学工程建设和防灾减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作者在在工程地质力学和系统科学指导下发展工程地质力学综合集成(EGMS),本文主要论述了EGMS形成的基础,相应的方法和技术以及综合集成中的4个关键问题(包括应变体系,优先监测和在突破口的设计方法,综合地质信息分析系统,时空综合分析方法等)。另外,还扼要讨论了如何将EGMS用于五强溪水电站船闸边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地球物理测井技术经过近七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在测井方法理论、数据采集技术和数据处理解释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发展。尤其是其应用领域得到了进一步扩大。例如,除了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在煤层气勘探开发和解决水文、工程和环境问题中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国内外地球物理测井技术的发展现状,通过综合分析指出,煤层气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和水文、工程和环境地球物理测井技术是今后测井技术的两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日趋发展和信息技术取得巨大进步的今天,许多勘查设计单位原有的工程资料管理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各方面工程实践的要求,使用先进的工程资料管理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工程资料档案管理系统是一卜具有重要理论研究意义及广阔应用前景的研究课题。文章结合鹧鸪山隧道这一重大工程,利用visual Basic和Access开发了一个适用于广大工程建设资料管理的软件。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解决了以下问题,即利用WinRAR软件实现文,牛的压缩及解压缩,利用SQL语言实现文件多种查询方法。通过调用文件存放地址实现文件的打开功能。工程资料卡当案管理系统的使用将解决工程实际中存放、保管资料的各种问题,消除了传统资料保存方式的弊端。工程资料档案管理系统具有使用方便、查询快捷等优点,具有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生态水文学与生态水文地质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生态水文学学科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对生态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讨论。生态水文地质学是生态学与水文地质学交叉渗透后形成的学科,是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基础。当前中国生态水文地质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生态状况的定量描述、水文地质条件与生态状况的关系、多重界面水分转换机制及其生态效应、含水层中地下水各种物理化学过程的生态效应和气候变化对地下水的影响及其生态响应等问题。生态水文地质学必将在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地球系统各要素间的相互耦合作用对资源开发利用、粮食和生存空间供给以及自然灾害防治等维持人类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活动产生着巨大影响.因此,建设对地系统观测工程成为地球系统科学界的重大课题.对地系统观测工程包括三大彼此联系的功能模块,分别是破解地球系统要素耦合作用机理、提升对地球系统发展变化趋势的预测能力以及为决策者提供具有...  相似文献   

15.
生态地球化学在调查的基础上,以元素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循环为主线开展生态地球化学评价,通过输入输出通量调查和重访监测掌握元素循环的发展规律,从而对元素、化合物和其他地球化学参数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预警,并提出开发或修复建议。近十年,该学科在实践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框架和技术方法的不断拓展,不仅产生了大量技术标准、论文和专著等书面成果,还在污染控制、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特色农产品开发、土壤碳汇和抑制气候变化等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在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需求的推动下在土壤碳库与全球变化、土壤重金属高背景产生机制、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土壤有益元素开发和土壤污染修复等方面不断产生分支研究方向。主要回顾和总结2011年以来,我国生态地球化学学科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油藏地球化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藏地球化学是一个新兴的地球化学分支学科,是传统的有机和无机地球化学与油藏工程紧密结合的产物。其产生对油气勘探和开发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油藏非均质性、充注史和流体一岩石相互作用三个方面论述了油藏地球化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并简要总结了油藏地球化学近年来的长足发展以及产生的一些新兴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7.
碳酸酐酶及多肽类生物大分子与岩溶动力学理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强 《中国岩溶》2010,29(3):253-257
岩溶动力系统是一个边界受制于已有地表地下岩溶形态,与地球四圈层有密切联系的开放系统。该系统在生物圈的主导作用下与水圈、大气圈及岩石圈(土圈)相互作用,产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发生水-岩-气作用,进而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积极作用。生命物质在水-岩-气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尤其碳酸酐酶快速催化水和二氧化碳反应过程,以及多肽类生物大分子提高方解石中镁含量能力的发现,使岩溶动力学理论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因此,如何更好的将现代生命科学理论引入到岩溶动力学中,丰富和发展岩溶动力系统模型,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岩溶研究中心落户桂林之后岩溶动力学理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工程地质:十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十年,工程地质学科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工程建设的科学技术难题,为国家超级工程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而且通过理论创新和技术研究,极大减少了因地质灾害而死亡的人数,取得了一大批代表性的理论成果,可以用三句话总结十年来工程地质学科的发展:“奠基超级工程、保障民生福祉、推动学科发展”。但是应当注意到,我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还远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的要求,打破学科壁垒,吸收相邻学科特别是现代地球系统科学以及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加强工程地质人才建设,推动学科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9.
运用结构面模拟技术分析岩体质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以往岩体质量分类经验基础上,突出岩体的结构特征分析与研究,阐明了岩体质量评价的理论、方法、指标体系,结合实例建立了一种简洁、实用的岩体质量评价体系。在这一系统中,突出了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分析在评价中对确定RQD值的重要作用,解决了RQD值的定量分析,对岩体质量评价向定量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工程实践说明这一评价体系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勘查中的二维地电影像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在吸收传统的电阻率法勘探技术精华和方法理论的基础上,应用二维的观点和数字模拟重构技术,论述了二维地电影像系统的理论,方法技术、并通过实测案例展示了该技术在研究工程与环境地质调查问题的优势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