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不同观测频次的风资料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郑州站2007年在不同观测频率下风的观测数据,一种是每日02时、08时、14时、20时的4次观测值,另一种是每日24次的观测值,即每间隔1 h的连续观测值,对风向、风速在两种不同观测频率下观测值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在风向频率、静风频率、平均风速上均存在差异,其中风向和静风频率各月差异较大.在建设项目和区域的环境影响评价中,进行大气污染长期平均浓度预测时,应选用评价项目所在地的每日24 h的自动连续观测的统计数据,以消除许多随机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南澳遥测自动气象站与人工观测数据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南澳县气象局2007年1~12月份自动观测(遥测)与人工观测数据进行比较,指出造成遥测和人工观测数据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仪器的工作原理不同、观测方式不同、采集数据时间不同、仪器性能敏感性不同、人工观测读数误差.提出在使用自动站观测资料时,应充分考虑仪器更换前后的变化,需要进行适当订正,以保证资料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王媛 《河南气象》2003,(2):48-48
为避免观测误读,应对观测记录进行比较分析。 ①08时的最高气温与昨日20时的干湿球温度比较,若无升温过程,二者应接近或一致。 ②08时的百叶箱最低温度和地面最低温度比较,一般情况下,前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9年6-8月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的地表辐射观测资料,近地层大气温度、湿度和水平风速的三层梯度观测资料,以及热通量的涡动相关观测,比较了变分法估算的地表热通量与涡动相关观测值间差异,评估了不同相似函数对变分法估算地表热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分法估算的地表热通量在时间变化趋势上与涡动相关观测值一致,但在中午前后时段还存在数值大小差异.不同相似函数对变分法估算热通量的影响不一样:当层结不稳定时,其对热通量估算的影响较大;当层结不稳定变弱时,影响会显著变小;当层结稳定时,影响非常小,与观测误差相比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5.
防止误读的几个小办法地面观测中容易出现误读的现象,如何避免误读,本人在实践中有如下几点做法。及观测地面0cm后,与地面最低酒精柱示值进行比较。28时、20时观测地面最低后与当时的0cm示值进行比较。314时观测0cm后,顺便观测一下地面最高,结合云天...  相似文献   

6.
集合卡尔曼平滑和集合卡尔曼滤波在污染源反演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7  
朱江  汪萍 《大气科学》2006,30(5):871-882
此文目的是讨论污染源反演问题的统计方法.基于Bayes估计理论,该文将资料同化中的集合平滑、集合卡尔曼平滑和集合卡尔曼滤波应用在污染源反演问题中.在详细给出污染源反演的集合平滑、集合卡尔曼平滑和集合卡尔曼滤波的严格数学表达后,用一个简单的模型演示了集合卡尔曼平滑和集合卡尔曼滤波在污染源反演中的可行性,并且通过对比理想试验结果比较了集合卡尔曼平滑和集合卡尔曼滤波方法在反演污染源排放的效果,讨论了观测误差和污染源先验误差估计对反演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观测间隔小和观测误差小的情况下,集合卡尔曼滤波和集合卡尔曼平滑都可以有效地反演出随时间变化的污染源排放.当观测误差增大时,集合卡尔曼滤波和集合卡尔曼平滑的反演效果都有一定降低,但是反演误差的增加少于观测误差的增加,同时集合卡尔曼平滑(Ensemble Kalman smoother,简称EnKS)对观测误差比集合卡尔曼滤波(Ensemble Kalman filter,简称EnKF)更为敏感.当观测时间间隔较大时,EnKF不能对没有观测时的污染源排放进行估计,仅能对有观测时的污染源排放进行较好的反演.而EnKS可以利用观测对观测时刻前的污染源排放进行反演,因此其效果明显好于EnKF,并且在观测时间间隔较大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较好地反演出污染源排放.试验结果还显示污染源排放的先验误差估计对反演的结果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实验室自主开发研制的全自动扫描式天空红外亮温仪,于2007年4-8月在北京市气象局南郊观象台进行了试验观测.利用获得的天空红外亮温数据和南郊观象台(54511站)实时地面气象数据,进行了天空云量的计算.将整点前30 min内观测的云量的平均值作为与观象台观测对应的整点观测云量,分不同情况与观象台目视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对于中低云,两种观测的云量比较一致,但如果在此期间云消散或增加很快,则差别较大.其主要原因是观测的时间和方式不同所造成的.(2)对于以卷云为主的天空情况,特别是高层薄卷云的情况,两种观测的云量差别较大.原因是受到目前试验所使用的红外传感器低温测量范围的限制(-50℃),以及判定云的阈值算法目前还只对于中低云比较适用,对于卷云的判断能力比较薄弱.(3)对于天空情况比较复杂,以及能见度不好的情况(气象站目视云量记录为10-),两种观测的云量差别也很大.其差别既受到仪器性能的影响,也与观测员视力与经验有关.仪器受到最低测量温度的限制,反演算法也有其不确定性,而观测员在低能见度时的观测局限性亦是一个重要原因.利用SIRIS-1进行云量和云底高度观测的优点是时间分辨率高,且全天时自动化,但对于卷云的判断还较薄弱.  相似文献   

8.
1 观测到的雾某日 0 7:1 0 ,观测员接班巡视仪器时 ,能见度较好 (≥ 1 0 .0 km) ,没有轻雾、雾现象 ( 0 5时能见度 1 2 .0 km) ,观测员刚从观测场回到值班室 ,从窗口看到外面大雾弥漫 ,观测能见度只有0 .2 km;另一日 ,0 8时观测时能见度记录 1 2 .0km( 0 5时能见度 1 2 .0 km)  相似文献   

9.
海-气界面通量计算模式的敏感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2000年南海海气通量观测>外场观测资料对海气通量计算模式进行了敏感性试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感热通量对观测要素的观测误差比较敏感,因而其计算结果的误差较大;相反,潜热通量和动量通量对观测要素的观测误差相对不太敏感,因此,它们的计算结果比较可靠.试验结果也证实了表面通量计算的合理性,其结论可用于对实测资料进行误差检测.  相似文献   

10.
邱泉成 《气象》1991,17(9):65-65
众所周知,一天中的地面最高温度值一般出现在午后13时前后。本站通过多年大量的比较观测表明:14时地面最高温度补测值普遍比20时的地面最高温度观测值高出0.5—1.0℃。例如1988—1990年14时进行地面最高补测的879次中就有507次高于20时观测  相似文献   

11.
在 0 8时地温观测时 ,地面最低温度表酒精柱和 0cm之间的误差达 0 .5~ 1.0℃时 ,是否更换地面最低温度表 ?发现这种情况 ,首先应检查地面最低温度表酒精柱是否中断。如果该表一切正常 ,又处在鉴定期内 ,且误差比较恒定 ,则不需更换。原因有二 :①《规范》要求 ,只有百叶箱最低温度表在每月的 1~ 15日或更换新表时 ,才和干球进行对比观测 ,其误差是否超过0 .5℃ ,是检验百叶箱最低温度表能否继续使用的一个标准。此规定不适用于地面最低温度表 ,即地面最低温度表不必和0cm进行对比观测 ,0 .5℃不是检验地面最低表可否使用的一个标准。…  相似文献   

12.
1.前言在机场发生雾时,常有在地面观测的水平视程和准备着陆的飞机领航员从空中目测跑道时的视程不同的报告.这是因雾的垂直分布不均所致.然而由于没有较容易地观测雾的衰减系数垂直分布状况的适当手段,所以目前观测这一分布的实例很少.我们尝试性地用CW激光雷达观测雾的衰减系数垂直分布,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冻土观测中发现:个别日08时观测时冻土器中的水没有冻结,而交班(08时)后复读时,却有冻结现象发生.笔者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为:观测时由于把内管抽出,使外界的冷空气进入外套管,同时内管也遭受了冷空气侵袭,破坏了热平衡,以至于出现了冻结.  相似文献   

14.
我站每天都要进行20时大型蒸发项目的观测.规范规定,观测时要调整测针针尖与水面的距离,使之恰好相接,然后读数.  相似文献   

15.
自动与人工两种观测技术体制所获取的气象数据之间的差异,是仪器原理差异、观测的时空差异、采样方式与样本数的差异、观测时次的差异等造成的.自动观测的数据优于人工观测,更能反映大气的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16.
福建石塔山大气冰核的观测和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3年和1984年4—6月,在福建石塔山应用混合型毕格云室进行大气冰核观测,结果表明石塔山冰核浓度和北方各地观测结果没有量级上的差异。 当测点出现大雾时,观测到的冰核浓度明显偏低。另外,由毕格云室观测法和滤膜观测法的结果比较表明,毕格云室的观测结果偏小。   相似文献   

17.
中国风蚀起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存忠  牛生杰  周悦 《气象》2009,35(11):107-116
风蚀起沙是开展沙尘气溶胶和沙尘天气研究的基本问题.从风蚀起沙的机制、粒子运动形态、起沙条件、沙尘通量等几个方面,回顾了我国在风蚀起沙方面的主要研究结果,对开展这方面研究的难点问题开展讨论.介绍了计算临界摩擦速度的不同方法,并对不同研究者在不同地点观测到的临界摩擦速度进行比较.针对提高观测精度和观测研究结果的可比较性问题,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建立比较详细的地理、地貌和土壤信息系统;二是要利用卫星观测的优势,建立地面对比观测系统,标校卫星遥感结果;三是要规范观测方法和流程,充分利用业务化的观测资料,提高观测的可对比性.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与人工观测对比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10年江苏省20个土壤水分站的自动站与人工观测资料,分析了自动站与人工观测的对比差值、相关系数和各自的方差等.结果表明:人工观测值平均高于自动站观测值,两者在浅层的平均差值最小,相关性最好.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人工与自动观测对比差值增大,相关性减小,在出现强降水时尤为明显.在有效降水较少时,各层人工观测方差均明显大于自动站观测.自动站观测方差在浅层为最大,随深度的加深而明显降低,因为受降水影响很小,而表现比较稳定.人工观测却受降水影响相对较大,方差平均值在各层表现波动均较大,在较深层波动更明显.最后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以六合站为例初步建立了土壤干旱预报模型并检验其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9.
夏季天气炎热,为防止地面最低温度表失效,常在08时观测后,及时将表收回放置在百叶箱中.一般情况下,在20时观测前巡视仪器时再将其放回原处.若遇到强对流天气变化有可能显著降温时,则提前放回原处,以免漏测地面最低温度.  相似文献   

20.
该文根据风电功率计算方法,结合数值预报资料和威宁县探空资料计算了赫章县韭菜坪的风电功率预报值.并对韭菜坪风电功率预报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每天的风电功率明显不同,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差异较大.比较威宁观测资料计算的韭菜坪风电功率值与T213及ECMWF预报资料计算的风电功率值时,我们发现威宁观测资料计算的风电功率值明显大得多,这是因为数值预报产品经过平滑过滤处理的,风速值仅仅体现了平均状况,而观测资料包含有中小尺度系统,有时风速很大,因此这种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