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甘肃省农业旱灾风险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干旱灾害是甘肃省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以甘肃省1990~2010年的干旱受灾面积和播种面积的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模糊数学方法,建立甘肃省农业旱灾风险分析模型,对甘肃省农业旱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旱灾受灾指数在22%时的旱灾受灾概率最大,超过80%的旱灾受灾可能性就很小;旱灾风险值显示,农业旱灾受灾指数>10%~20%时的风险概率为1~1.6 a一遇,农业旱灾受灾指数>50%时的风险概率为12.2 a一遇,呈现出干旱发生周期短、发生频率高的特点,这说明甘肃省的农业旱灾出现频率高,发生周期短,灾情不容忽视。研究结果增加了对甘肃省农业旱灾的认识,对地区防灾减灾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气象灾害在自然灾害中出现次数最多,发生范围最大,危害面积最大,造成的损失最严重。联合国公布的“1947~1980年全球10种主要自然灾害”中有5种是气象灾害,其余部分多数与气象关系密切。因此,了解气象灾害特点做好气象灾害的预测预报,防灾减灾,对加快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1991~2002年朝阳地区气象灾害资料 ,简述了近10a全区主要生态灾害及其成因 ,并重点分析了1999~2002年连续 4a旱灾危害。结果表明 :朝阳为生态灾害多发地区 ,干旱是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自然灾害 ;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自然生态灾害种类多 ,发生频率高 ,成灾率高 ,造成的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4.
2008年1-2月江西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分析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北方较强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2008年1月12日-2月2日,江西出现了一次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性天气。对这次灾害性天气的基本气候特征及其影响进行分析评估,有利于为今后抗御类似灾害和其他气象灾害提供参考。为此,从天气气候特点、成灾原因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后发现,此次灾害影响范围大,受灾人数多,损失重,1月22—27日大范围冻雨,以及1月28—29日和1月31日~2月2日两场大雪,使危害迅速加剧;灾害影响涉及社会各行各业,其中受灾最为严重的有交通、电力、通信、农业、林业等部门;影响因子以低温、冰冻(道路结冰、电线积冰)、雪压等为主,另外还有雨雪、冰雪融化等;冻雨强度大,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等,是此次罕见灾害的直接原因;此外,承灾体设计标准太低、应急准备不够充分等是导致灾害损失严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国生态气象灾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生态气象灾害的定义、类型与特点;7种主要生态气象灾害的危害特征,包括危害现状、发展趋势以及主要危害;气象因子对7种主要生态气象灾害的影响;生态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与评估;生态气象灾害的应急管理与防御措施和恢复重建技术等5个重要方面的内容。生态气象灾害是我国一种综合性的、重大的自然灾害,其危害特点:具有累积性与长期性、难恢复性和不可抗逆性。它不仅直接危害到生态系统本身的健康,使生态系统严重恶化,还极大地危害到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最终严重地制约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气象灾害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新型而又重要的领域。  相似文献   

6.
新疆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农业与农村是自然灾害最主要的受灾行业和地区。本文着重分析了新疆农业灾害的特点和减灾工作的现状,针对减灾工作的新形势,提出新疆农业防灾减灾的5条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2002年农业气象灾害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阐述了2002年黑龙江省发生的各种农业气象灾害及受灾情况,在分析低温冷害对作物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的基础上,阐述了气象灾害对作物品质和产量所造成的危害及减产的原因,从而为作物品种布局及防灾抗灾提供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气象灾害灾情评估指标对2010年陕西气象灾害灾情年景进行定量评估,对主要气象灾害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陕西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率、农作物受灾率、直接经济损失率分别为1984年以来的第6、第4和第3高值。气象灾害灾情综合指数为1984年以来第3高值,2010年属气象灾害灾情严重年。暴雨、高温闷热天气频次高,危害大,为近20多年少见。  相似文献   

9.
刊首语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委员会公布的对人类造成最严重危害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并被国际电工委员会确定为"电子化时代的一大公害".其危害程度已成为仅次于暴雨洪涝、气象地质灾害的第三大气象灾害,真有突发性强、频次高、危害严重、社会影响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近10年朝阳地区生态灾害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1~2002年朝阳地区气象灾害资料,简述了近10a全区主要生态灾害及其成因,并重点分析了1999~2002年连续4a旱灾危害。结果表明:朝阳为生态灾害多发地区,干旱是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自然灾害;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自然生态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成灾率高,造成的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11.
开发利用气象资源 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气象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组成部分 ,主要指大气中光、热、水、风能等 ,它与人口、环境关系密切 ,能否合理开发、利用气象资源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1气象灾害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在各类自然灾害中 ,气象灾害占70 %以上。90年代以来 ,气象灾害每年使我国0 .4亿多hm2农田受灾 ,年均经济损失达1300多亿元 ,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3 %~6 % ,而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的损失率只有千分之几。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特大、重大自然灾害中 ,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12.
1949~2005年全国干旱灾害若干统计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黄会平 《气象科技》2008,36(5):551-555
根据1949~2005年干旱灾情统计资料,分析了我国干旱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统计结果表明:近60年来,我国干旱灾害的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经济损失有逐步增加的趋势,灾害发生的频率不断加快.空间分布上,西北区、华北区、内蒙古是受灾严重的区域,内蒙古、陕西、宁夏、吉林、山西等是受灾严重的省份,中国重旱的发生具有分形特征,其分维数为1.73,说明重旱灾害是一个混沌系统.  相似文献   

13.
农业灾害历史资源可用于灾荒历史、农业灾害风险评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项目研究中,其开发和信息化利用是农业灾害研究和农业减灾实践领域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我国历史灾荒资料具有数量多、分布广、连续性强、记录信息全面等特点,据此可以建立3种自然灾害历史资源数据库,面对灾害研究和减灾实践工作者开放,实现自然灾害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2002年气候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年(2001年12月一2002年11月)陕西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全省气温普通倔高;降水陕北北部赂倔多其余地区倔少;日照除陕北、关中个别县(市)倔少外,省内大部地区光照充足。冬季温暖,降水前期多后期少;初春干旱,多沙尘天气,春末低温阴雨,旱情缓解;汛雨偏早,盛夏酷热;秋季无秋淋。年内还出现多次暴雨天气,尤其是陕北、陕南局部暴雨多,落区集中、洪涝灾害严重,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冰雹灾害发生频繁,使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受灾,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15.
自然灾害对于人类所造成的危害和威胁正日益加剧。导致成千上万人死亡以及数万亿美元经济损失的超级灾害频发表明人类面对自然灾害的脆弱性。脆弱性和恢复力是防灾减灾研究中的两个相关的重要概念,但迄今没有统一的定义。脆弱性是衡量一个系统受灾之后有可能受到的破坏程度,而恢复力则是衡量一个系统抵御灾害和灾后恢复的能力。受自然灾害影响的系统可分为生态系统、工程系统(房屋设施)和社会系统。对于不同的系统,恢复力有着不同的具体含义和评估方法。对于一个社区而言,恢复力包含了抗灾和灾后重建、恢复的能力。恢复力既可以描述一个社区某一时刻的状态,也可以认为是社区应对自然灾害的一个持续过程,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不同的定义决定评估方法和评估指标的选择不同。从实用角度讲,人们更愿意将恢复力看成是一个社区应对自然灾害从灾前防御到灾后重建、应变,到应对下一次灾害的整个过程。当一个自然灾害发生后,一个社区应对灾害的脆弱性和恢复力决定是否会进一步引发自然灾难以及灾难的程度。在灾害发生以前增强恢复力、降低灾害风险,以及在灾后反思和改进今后的应对措施,进一步增强恢复力,对于社区重建的质量与速度都有着重要意义。重点评述社区恢复力的评估及其在美国防灾减灾体系中的应用,并通过飓风安德鲁(Andrew)和卡特里娜(Katrina)个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6.
罗立 《贵州气象》2001,25(3):28-29
20 0 0年黎平县自然灾害属中等稍偏重 ,其中旱灾、水灾造成的灾害较重 ,且受灾面积广 ,粮食单产属中等偏差年。1 气候概况2 0 0 0年气候总的特点是 :春季降水偏多 ,气温偏高 ,夏季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大季作物受灾较重 ,秋季气温正常、冬季气温偏低 ,与历年平均值对照如表  相似文献   

17.
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5省市遭遇了罕见的干旱气象灾害,此次干旱具有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灾害影响重等特点,正安县也是其中受灾严重的地区之一。该文就此次干旱原因以及对农业的影响进行分析,并结合正安县气象局在这次干旱过程中的气象灾害应急处理经验对以后的工作提出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9-05—2010-04,册亨县遭受了有史以来的四季连续干旱天气灾害影响。此次干旱灾害表现的主要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受灾范围广,受灾程度严重,受灾损失大,受灾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危害最广的灾害.据联合国公布的1947-1980年全球10种主要灾害中,有6种是气象灾害,其余部份多数也与气象关系密切. 新疆深居内陆,山脉纵横,地域辽阔,约有165万平方公里土地,山地平原各占一半.干旱、寒潮、大风、冰雹、山区突发性暴雨、低  相似文献   

20.
层次分析法在福建省农业气象灾害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福建省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干旱、洪涝、风雹、低温冻害)进行量化分析,得到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权重:水灾>旱灾>冻害>风雹灾.利用福建省1980-2004年农业受灾和成灾面积资料,建立农业气象灾情的综合评价模型对福建省近25年的农业气象灾害进行定量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农业气象灾害的中灾及以下灾情的出现频率占总数的88%,1997年灾情最重,1984年最轻.进一步分析发现,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随年代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