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地下水》1999,(4)
本文通过地中仪对不同地下水埋深种植地膜棉的灌水均衡试验,得出在棉花生长期内,其灌溉渗漏量及棉花利用地下水量的变化特征。在水量平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灌溉水的消耗主要为棉田蒸腾和深层渗漏。从节水灌溉出发,以试验中充分供水条件下的棉花为模型,建立棉花日耗水回归方程f(t),并依据棉花根系利用土壤水的能力,确定最佳灌溉湿润深度,通过对回归方程积分计算,制订出棉花不同时期的灌水定额。  相似文献   

2.
王政友 《地下水》2003,25(1):34-36
通过对小麦和玉米生长期间的有效降雨量及灌溉水量、灌溉利用系数、灌溉水量及作物产量的关系分析计算 ,阐明了有效降雨量 ,充分利用有效降雨量合理进行灌溉 ,提高灌溉效益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徐勇 《地下水》2014,(3):101-102
通过对盐碱地玉米灌溉试验分析得出,盐碱地玉米产量与灌溉水量具有二次函数关系,灌溉水小于437 m3/亩时,玉米产量随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大,从节水考虑,干旱区盐碱地玉米的最大灌溉量应低于437 m3/亩。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6,(3)
为给冬小麦节水和调亏灌溉指标及灌水模式的建立提供依据,在移动式防雨棚条件下,采用小区试验,以小堰22号冬小麦为试验样品,分析土层中含水量与灌溉水量、灌溉水量与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等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层中含水量与灌溉水量基本成正比关系,产量与水分利用率间是一对博弈项,推荐采用苗期低定额、拔节期高定额、扬花期和灌浆成熟期中定额的节水灌水制度,以匹配冬小麦全生育期的需水特性,为其高产节水提供良好的灌溉水环境和生长条件。  相似文献   

5.
彭楼灌区位于山东省聊城市西南部,为引黄灌溉灌区。2002年彭楼灌区复灌以来,有效缓解当地水资源紧缺的矛盾。为研究彭楼灌区引黄水量对地下水位的影响,采用回归分析法,具体分析地下水位变差与引黄水量、干旱指数的回归关系,建立回归方程。通过实例分析检验,建立的回归方程可作为进行彭楼灌区地下水位预测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杜晓丽 《地下水》2021,(3):105-107
龙潭中型灌区位于辽宁省西部的北票市境内.通过对灌区的可供水源龙潭水库的供水能力进行计算,进而进行灌溉水量平衡分析可知,该灌区灌溉作物为旱田,设计保证率为50%,渠系水利用系数按0.65计算,通过以上分析,上游来水量大于用水量,能满足灌区的灌溉需求.  相似文献   

7.
旱作物灌溉用水预测公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乐湘  钟平安  陆宝宏 《水文》2002,22(6):29-31,35
从土壤湿润层水量平衡出发,推导出旱作物灌溉用水预测公式,利用历史实测灌溉用水及同期降雨资料率定有关参数,根据降雨预报资料预测灌溉用水量。方法简便,适用于种植结构不明的灌区,特别是数个灌区构成的灌溉区域。  相似文献   

8.
微咸水膜下滴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科学合理的微咸水膜下滴灌灌溉制度,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水利管理处国家重点灌溉试验站进行了不同灌溉定额、灌水频次的微咸水膜下滴灌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灌溉定额4500m3/hm2、灌水频次10次,灌溉定额3000m3/hm2、灌水频次7次,均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②当灌溉定额≤4500m3/hm2时,灌溉定额越大,土壤积盐越严重;在灌溉定额一定时,灌溉次数越多,土壤积盐越严重。③当灌溉定额≤4500m3/hm2时,灌溉定额越大,棉花产量越高,微咸水灌溉影响棉花产量的灌溉定额上限在4500m3/hm2左右;灌溉定额多时,灌水次数多棉花产量高,灌溉定额少时,灌水次数少棉花产量高。④灌溉水分生产率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大而减小,在灌溉定额大时,采用少量多次灌溉,在灌溉定额小时,采用多量少次灌溉,均可提高灌溉水分生产率。⑤以节水、控盐和高产为优选标准,当地较为理想的微咸水膜下滴灌模式为灌溉定额3750m3/hm2、灌水次数20次、灌水间隔为7d。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17,(3)
黑山县是我国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现有灌溉配置模式较为单一,水资源分配不均。对玉米作物产量与需水量关系分析得出,当需水量达到一定数值,过多灌水量不对产量造成太大影响,当水量缺乏时,拔节期灌水量对作物产量影响较大;对长系列降水资料分析得出中等干旱年(降水频率75%)降水量及年内分配系数;对地下水水位变化及开采量变化分析,得出近年来地下水开采量趋于稳定,储量呈波形变化。并针对黑山地区玉米灌溉提出农业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建议。  相似文献   

10.
干旱区膜下滴灌棉田SPAC系统水分通量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新疆干旱区现行一膜六行滴灌方式下棉田的土壤水分运移过程及SPAC系统水分通量,为实施农业节水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在新疆典型棉花种植区田间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构建Hydrus-2D土壤水分运移模型,探讨膜下滴灌棉田SPAC系统的水分通量。结果表明,在距地表50~70 cm处由周期性滴灌产生了一个发散型零通量面。整个模拟期内,灌溉是主要水分输入来源,占模拟区域输入水量的87.6%。70%以上的水量均被作物吸收利用,土壤蒸发量及渗漏量仅分别占8.2%和20.8%。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可达85.2%。综合模拟结果表明现行一膜六行的滴灌方式能有效减少土壤蒸发量及深层渗漏量,提高了区域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史中兴  费良军  薛才  赵新宇 《地下水》2019,(3):63-64,75
对于水资源短缺的西北地区,研究大型引黄灌区退水规律及退水量预测对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灌区水资源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宁夏青铜峡灌区的实测资料,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宁夏引黄灌区年退水量的影响因素和预测模型,得出影响灌区退水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灌溉引水量、地下水位、降水量和蒸发量;建立了灌区退水量的多元逐步回归预测模型,并对青铜峡灌区退水量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研究成果为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水分胁迫条件下稻田优化灌溉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淑喜 《地下水》2012,(1):107-108,146
本文通过对非充分灌溉条件下水稻优化灌溉制度如何制定进行了研究。其特点是将作物产量模型与耗水规律模型相结合,以相对产量最高为目标函数,建立了优化决策系统,并利用多目标规划进行求解。该研究成果可使有限的水量在作物生育期内发挥最大的效率,对优化配置水资源,实现农业高效用水具有重要作用。实例研究结果说明,所建模型及求解方法是合理与可行的,不但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还为查哈阳灌区水资源的优化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微咸水和淡水膜下滴灌对比试验,研究灌溉水质对土壤和棉花元素组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咸水灌溉处理,土壤窄行和膜间微量元素(尤其是铜、铁、锌)含量明显高于宽行,Na+增长率低于宽行;多数棉花器官中钾钠比、钙钠比并未因灌溉水质的区别而产生显著差异;微咸水滴灌有利于促进棉花前期营养生长及后期生殖生长,棉花干物质、单铃重、单位面积铃数及籽棉产量均高于淡水处理;棉株内锰、硼与钙元素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在一定阈值内,硼、锰促进棉花对钙的吸收.试验证明:微咸水中含有一定量的微量元素,合理利用微咸水灌溉,不会对棉花生长造成胁迫,相反能有效抑制土壤中Na+增长,增强棉花对盐分胁迫的抵抗能力、提高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14.
灌溉用水效率尺度效应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灌溉用水效率尺度效应内涵及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对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灌溉用水效率尺度效应主要由灌区土壤、作物、气候、灌溉工程、灌溉水量等多种因素的空间变异性和回归水利用导致;现有灌溉用水效率指标应该拓宽供水效益内涵,同时在经济条件约束下来考虑回归水的再利用;现有各类指标随尺度变化规律并不固定,主要原因是尺度效应并非由单一因素决定;现有尺度效应转换研究都是单独针对空间变异或回归水重复利用而进行,缺少对两者的综合,更缺乏成熟的尺度转换公式。今后需要在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重点对尺度转换理论进行攻关,同时还应兼顾水循环伴生过程的尺度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方生  陈秀玲 《地下水》2001,23(2):56-57,64
我国北方地区干旱缺水 ,农田灌溉用水量占总用水量 80 %以上。农业节水的主要潜力在河水灌区。要按农业用水量控制灌溉水量 ,要在河水灌区积极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和微咸水。在河水灌区打井 ,发展井渠结合灌溉 ,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 ,是优化利用水资源 ,防治灌区土壤盐碱化的根本途径。必须统一管理水资源并改革水价。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20,(3)
以辽宁沈阳地区水稻节水灌溉方式为例,针对两种节水灌溉方式下水稻进行需水量观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节水灌溉方式下水稻的生理及生态需水得到有效调节,水稻田间的土壤水条件得到改善,作物腾发强度也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在节水灌溉方式下,通过调节田间水分可对水稻蒸腾强度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减少其需水量。研究结果可为沈阳市水稻节水灌溉管理和灌溉制度的制定提供较好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2016,(3)
为对辽宁西部地区的农业灌溉用水进行预测,以辽西锦州市为实例,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锦州市2001-2014年农业灌溉用水量,并和实测的农业灌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预测精度。研究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适用性于辽西地区的农业灌溉用水预测,模型预测灌溉用水量和实测记录灌溉水量之间相对误差在1.8%-5.5%,满足农业灌溉用水预测规范精度要求。研究成果对于辽宁其他地区农业灌溉用水预测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牛玉国 《水文》1989,(3):42-44
一、问题的提出灌溉引水是影响河道天然径流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使水文资料具有一致性、代表性,就必须对这部分水量进行还原计算。目前,对灌溉引水进行还原计算的有效途径是在引水渠道上设点观测。但一般是白天灌溉,夜间停灌,  相似文献   

19.
李积来 《地下水》2020,(1):88-89
针对巩留县阿克吐别克镇其那尔村管道灌节水技术、滴灌技术、喷灌技术进行灌溉模式的比选和水量供需平衡分析,得出滴灌模式具有工程成本低、降低劳动强度、灌水均匀等优点,是适合当地的一种能够高效节水的灌溉模式,符合当地灌溉要求。通过灌区水量平衡分析,得出灌区总需水量为596. 03万m^3,毛需水量779. 13万m^3,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制度,提升农业水利用效率,提供了数据保障。  相似文献   

20.
陈文岭  靳孟贵  朱永惠  王在敏 《地球科学》2015,40(11):1887-1895
微咸水在西北干旱区广泛分布, 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灌溉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等作物.微咸水中NaCl和微量元素含量比淡水高, 有关NaCl和微量元素各自对棉花生长的影响已有大量研究, 而他们对棉花生长的相互作用研究比较缺乏.选取对棉花生长作用敏感的NaCl和微量元素Zn, 开展不同NaCl和Zn浓度灌溉水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缺Zn环境下, 在灌溉水电导率为2.90~3.95 dS/m的范围内, 随着电导率增大, NaCl促进棉花根和地上部生长及皮棉产量增加.富Zn环境下, 灌溉水电导率大于5.04 dS/m时, 随着电导率增大皮棉产量明显下降.在灌溉水中Zn浓度为0.192 0~3.068 0 μmol/L的范围内, Zn浓度越大棉花营养生长越快; 大于0.767 6 μmol/L时, 随着Zn浓度增大皮棉产量下降.灌溉水中NaCl和Zn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作用, 表现为相互拮抗作用关系.棉花叶的Ca、K、Mg、B和Fe含量以及铃的Cu和Zn含量高于其他组织, Na和Mn不易迁移, 易富集在棉花根部.Zn在盐胁迫条件下影响棉花对营养元素的吸收, 使棉花体内相关营养元素含量发生变化, 进而影响棉花生长及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