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东濮凹陷盐湖相原油中杂原子化合物研究薄弱。采用高分辨率质谱技术、结合色谱-质谱,对东濮凹陷盐湖相、淡水湖相原油、烃源岩中的含氮、氧化合物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原油中含有丰富的氮、氧化合物, N1、O1和O2占绝对优势;随成熟度增加,N1和O1类化合物相对丰度增加、O2类化合物相对丰度降低、氮/氧化合物的缩合度增加、烷基侧链碳数范围降低,提出了多项氮、氧化合物的成熟度辅助识别指标,建立了DBE15/DBE9-N1和DBE15+/DBE14--N1与折算镜质体反射率之间的定量关系式。通过对氮、氧化合物的油-油、油-岩对比,认为东濮凹陷盐湖相原油主要来自成熟烃源岩。基于高分辨率质谱的氮、氧化合物具有重要的成熟度评价、油源对比、油气运移示踪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基于C30重排藿烷(C30DH)和C30藿烷(C30H)热稳定性差异,研究了C30DH/C30H作为油气运移方向和充注途径的可行性.结果发现:C30DH结构稳定性高于C30H,C30DH/C30H参数具有成熟度属性;同时对比分析C30DH/C30H参数与咔唑类参数的相关性,认为两者之间正相关性明显,表明C30DH/C30H参数不仅是良好的热成熟度参数还是良好的石油充注运移参数.M油田位于Fula凹陷东部,M油田原油为弱氧化-还原、淡水-微咸水环境下低等藻类与高等植物混源生成,属于同一族群原油.利用C30DH/C30H参数示踪Fula凹陷M油田石油充注方向,油气运移途径主要为自北向南,同时还发育自西向东的运移途径;咔唑类参数也验证了C30DH/C30H参数示踪油气运移的准确性.结果表明C30DH/C30H参数是示踪石油充注途径的有效参数.   相似文献   

3.
乌兰花凹陷是二连盆地南部新发现的富油凹陷,对乌兰花凹陷原油物理性质和地球化学性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以揭示其特征及来源。原油物理性质显示,乌兰花凹陷原油比重(API gravity)介于20.2°~40.0°之间,主体为正常原油。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表明,不同构造带之间原油特征存在差异,可以划分为两类原油。一类以土牧尔构造带原油为主,具有低姥值比(Pr/Ph)和C21/C23三环萜烷,相对较高的伽马蜡烷/C31藿烷和规则甾烷/C30藿烷的特征,原油主要为烃源岩在成熟阶段早期的产物,主要以藻类来源为主。另一类原油包括赛乌苏和红井构造带原油,具有高姥值比(Pr/Ph)和C21/C23三环萜烷,相对较低的伽马蜡烷/C31藿烷和规则甾烷/C30藿烷,主要为陆源有机质和藻类有机质混合来源,原油具有更高的成熟度。原油碳同位素和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表明这两类原油应是一套烃源岩在不同成熟阶段的产物,原油主要来源于南洼槽阿尔善组烃源岩。阿尔善组烃源岩的非均质性和成熟度导致了两类原油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惠州凹陷是中国南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最重要的富生烃凹陷,位于其东南缘的远源凸起带普遍缺失烃源岩地层,距离油源远,是典型的源外远源油气藏,油藏中原油成因及来源尚未明确。通过对惠州凹陷内原油和烃源岩样品进行生物标志化合物、同位素特征的系统对比,结合对断裂-砂体-不整合运移通道和遮挡条件的分析,应用Pathway软件模拟分析三维油气运移路径,跳出静态模式的禁锢,从动态的角度分析油气成藏过程。本文认为,惠州凹陷东南缘远源凸起带原油主要来源于文昌组烃源岩,其生物标志物主要表现为低C19/C23三环萜烷值(<0.7)、低C20/C23三环萜烷值(<0.8)、高C27重排甾烷/C27规则甾烷值(>0.25)、低ETR值(<0.4)、高4-甲基甾烷/ΣC29甾烷值(>0.4)和低双杜松烷T/C30藿烷值(<1)。油气三维运移路径模拟结果显示,油气在惠州凹陷H26洼生成后,在惠-流构造脊控制下沿优势运移路径向东沙隆起方向运移,并在构造脊顶端的远源凸起带L11-1油田聚集成藏。远源凸起带的原油与同一优势运移路径上的其他油田原油样品的生物标志物特征和碳同位素特征具有非常高的相似性。故本文推断,远源凸起带原油主要来自惠州凹陷H26洼陷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  相似文献   

5.
二连盆地宝勒根陶海凹陷虽然取得了很好的勘探成果,但油气成藏基础研究还非常薄弱。依据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烃源岩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开展油族划分和油源对比研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研究区有效烃源岩可划分为三类:第一类烃源岩为腾格尔组一段(K1bt1)中上部“高有机质丰度、低成熟度、高C27甾烷相对含量、高伽马蜡烷含量、低Pr/Ph比值”烃源岩;第二类烃源岩为K1bt1下部“高有机质丰度、中等成熟度、中等C27甾烷相对含量、中等伽马蜡烷含量”烃源岩;第三类烃源岩为阿尔善组(K1ba)“较高有机质丰度、较高成熟度、低C27甾烷相对含量、低伽马蜡烷含量、高Pr/Ph比值”烃源岩。依据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油砂中的原油可划分成4个油族:油族1为K1bt1未熟油,原油来源于第一类烃源岩;油族2为K1bt1成熟油,原油来源于第二类烃源岩;油族3为K1bt1未熟油与K1bt1成熟油的混合油,原油来源于第一类烃源岩和第二类烃源岩;油族4为K1bt1成熟油与K1ba成熟油的混合油,原油来源于第二类烃源岩和第三类烃源岩。从油气来源预测有利区,K1bt1烃源岩所指向的有利区的面积为26.85 km2,K1ba烃源岩所指向的有利区面积为79.30 km2。  相似文献   

6.
NSO杂原子化合物在烃源岩和原油中通常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但其包含重要的地质地球化学信息。由于组成复杂且难以分离,对该类化合物的组成研究相对薄弱。电喷雾电离源(ESI)结合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是一种新型检测石油组分的手段,具有选择性电离、超高质谱分辨率和质量精度等特征,非常适合检测石油复杂基质中微量NSO极性杂原子化合物分子组成,近年来开始应用于油气勘探领域。结合对塔里木盆地海相油与陆相油、辽河稠油等样品的FT-ICR MS分析,发现原油中NSO化合物受母源岩与油气成因类型、成熟度、油气运移示踪及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控制,可提供相关的识别与评价信息,显示FT-ICR MS在油气地球化学理论研究和油气勘探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东濮凹陷西斜坡油气成因与成藏机理复杂。采用色谱-质谱、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ESI FT-ICR MS)、单体烃碳同位素等地球化学方法对东濮凹陷西斜坡原油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剖析。共分出两种成因类型原油,第Ⅰ类为马寨地区原油,具有较低Pr/Ph(均值0. 39)和C29-/C30-藿烷(均值0. 33)、较高C35-/C34-藿烷(均值1. 56)和二苯并噻吩/菲值(均值0. 27)等强还原性、盐湖相原油特征,主要来自马寨次洼沙三下—沙四上亚段烃源岩;第Ⅱ类为胡庆-邢庄地区原油,盐湖相特征不及第Ⅰ类,主要来自柳屯、海通集洼陷埋深 3 000 m的沙三下—沙四上亚段烃源岩。ESI-FT ICR MS检测到深部原油含有热稳定性较低的硫化物,其硫同位素也偏高,指示TSR对深部油气的改造作用。观察到西斜坡地区烃源岩具有明显不同的两种热演化趋势,反映膏盐岩对烃源岩生烃演化显著的控制作用。西斜坡已发现原油大多具有低熟、早期成藏特征,与海通集、柳屯洼陷深部较高热演化程度烃源岩较为发育不太匹配,指示研究区具有潜在的深部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8.
李素梅  庞雄奇  万中华 《地球科学》2011,36(6):1064-1072
南堡凹陷油气源尚不清晰.首次采用单体烃碳同位素、结合生物标志物对全凹陷范围的原油和烃源岩进行了精细地球化学研究.分析表明, 拾场次洼沙三段烃源岩(Ⅰ类)发育高丰度的4-甲基甾烷与硫芴系列、贫伽玛蜡烷, 单体烃碳同位素为"斜直线型", 相关原油分布于高柳深层; 南堡凹陷南部沙二+三段源岩(Ⅱ类)伽玛蜡烷较发育, 但4-甲基甾烷不太发育, 其他特征类似于Ⅰ类源岩, 相关原油发现于潜山; 南堡凹陷沙一段-东三段烃源岩(Ⅲ类)富含重排甾烷与孕甾烷系列, 单体烃碳同位素较轻且近"W"型, 相关原油主要分布于南堡4、5号构造带.发现南堡油田1、2号构造带、老爷庙、高柳中浅层原油具有界于Ⅱ、Ⅲ类源岩(及相关原油)间的同位素与生标特征, 系混源油, 定量预测出混源油中沙二+三段源岩的贡献最高达82%.本研究关于Es2+3系南堡凹陷重要的油气源的认识不同于以往研究, 为该区进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南堡凹陷2号构造带天然气成因研究薄弱,采用地质地球化学途径对深、浅层天然气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该构造带天然气以烃类气体为主,非烃组分以CO2、N2和H2S为主,且主要集中在深部潜山天然气中;天然气的干燥系数(C1/C1-5)为0.68~0.94,具有典型的湿气特征,其中南堡280断块天然气相对偏干;天然气碳同位素整体上具有正碳同位素系列趋势,少量样品出现碳同位素部分倒转。依据母质类型和成熟度的分析,将该构造带天然气划分为3种类型:成熟阶段早期形成的混合气(东一段、馆陶组)、成熟阶段晚期形成的混合气(老堡南1断块)、高成熟阶段形成的煤型热解气(南堡280断块)。综合分析认为,第三系浅层东一段和馆陶组天然气来自于东三+沙一段烃源岩,潜山天然气主要来源于沙三段偏腐殖型烃源岩,沿断层和不整合运移到储集层中。这个研究对南堡油田深浅层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Melut盆地北部不同地区原油母质来源、沉积环境及亲缘关系,采用饱和烃色谱及色谱-质谱方法,开展了盆地北部不同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及对比。研究表明,盆地北部各地区原油正构烷烃无明显奇偶优势,Ts/Tm值1.36~3.47、C31升藿烷22S/(22S+22R)比值0.54~0.60、αααC2920S/(20S+20R)与C29αββ/(ααα+αββ)比值大于0.4,总体表现为成熟原油;伽马蜡烷指数普遍小于0.1,C21三环萜烷具有明显优势,Pr/Ph值0.97~2.31,均值1.61,指示其烃源岩形成于弱还原-弱氧化的淡水湖相环境;生油母质为II~III型混合型。不同地区原油母质来源及成熟度有差异:Moleeta次凹东坡原油为单峰后峰态分布,高碳数正构烷烃含量占优势,C24TeT/C23TT平均值大于1,具有明显的陆源高等植物贡献,原油成熟度较低,发育重质—中质油;Jamous次凹深洼区原油为前峰优势的双峰态分布,C24  相似文献   

11.
东濮凹陷盐湖相原油中杂原子化合物研究薄弱。采用高分辨率质谱结合色谱-质谱技术,对东濮凹陷盐湖相、淡水湖相原油中的含硫化物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原油中含有丰富的含硫化合物,S1和O1S1占绝对优势,咸水相原油富含S1类、淡水相原油相对富集O1S1类,指示O1S1/S1具有原始沉积环境指示意义。东濮盐湖相原油中的硫化物富含碳数为C27-35、C40的化合物,与原油中丰富的甾类、藿烷类与β-胡萝卜类化合物碳数相吻合,指示菌藻类、色素类生源的重要贡献。随成熟度增加,硫化物缩合度增加、烷基侧链碳数范围降低,相关参数DBE6/DBE12-S1、DBE3+6/DBE12+15+18-S1等可用于辅助评价原油成熟度。东濮低熟油含有丰富的低热稳定性硫化物,指示富硫干酪根和/或富硫大分子低温降解是低熟油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塔北隆起雅克拉油气田原油成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雅克拉油气田多个含油气层位的原油,进行了一系列的地球化学测试分析,对雅克拉油气田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特征进行了解剖。研究结果表明,雅克拉油气田深浅不同层位原油轻烃组成与轻烃单体烃碳同位素、类异戊二烯烷烃组成以及原油与馏分碳同位素组成具有明显的海相原油特征;深浅层原油三环萜烷、C28甾烷、三芳甾烷和甲基三芳甾烷以及原油与馏分碳同位素组成皆具有典型上奥陶统来源油的特征,与寒武-下奥陶统来源油特征差异明显,暗示雅克拉油气田原油来源于上奥陶统烃源层。  相似文献   

13.
借助色谱质谱仪,对黔南坳陷和黔北坳陷凯里残余油藏凯棠剖面液态石油、岩孔古油藏中的热裂解焦沥青和研究区发育的震旦系陡山沱组、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上奥陶统五峰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四套高演化烃源岩的饱和烃和芳烃馏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尽管已有研究认为凯里残余油藏和岩孔古油藏的油源岩均是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但它们具有完全不同的三芳甾类分布与组成。如凯里残余油藏凯棠剖面的液态原油中C28三芳甾烷优势明显,其含量相当于C26+C27三芳甾烷之和的一倍,且三芳甲藻甾烷在甲基三芳甾烷中的含量极低,它与其他甲基三芳甾烷的比值介于0.02~0.05;而在岩孔古油藏的焦沥青中,C26-28三芳甾烷的相对含量呈现C27 >C28 >C26的趋势,三芳甲藻甾烷丰富,它与其他甲基三芳甾烷的比值约为0.50,即比前者高一个数量级,这与研究区四套高演化烃源岩中三芳甾类标志物的分布与组成十分相似。值得注意的是与常规甾、萜烷生物标志物一样,三芳甾类标志物的分布与组成在四套高演化烃源岩中也出现了明显的趋同现象,从而失去了其在油源研究中的实用价值。因此,在利用常规甾、萜烷和三芳甾类标志物开展油源研究时,应尽可能在成熟度相近的地质样品之间进行,且样品的成熟度应限制在生油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盐湖相低熟油脂肪酸的组成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对泌阳凹陷碱性盐湖相、舞阳凹陷盐湖相、襄城凹陷膏盐湖相、南阳凹陷淡水湖相低熟油脂肪酸组成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这些不同盐湖相的低熟原油的脂肪酸为丰度不同的饱和正构酸、不饱和正构酸、少量异构酸、类异戊二烯酸及脂肪酸乙酯系列化合物。脂肪酸的组成和分布反映了原始有机质的来源。  相似文献   

15.
利用芳烃化合物研究东濮凹陷西斜坡地区原油成熟度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林强  林壬子 《沉积学报》2005,23(2):361-366
采用GC-MS分析技术探讨了东濮凹陷西斜坡胡状集-庆祖集油田原油芳烃化合物成熟度参数,包括烷基二苯并噻吩系列、脱羟基维生素E和三芳甾烷系列化合物。分析结果表明,芳烃化合物分布特征、脱羟基维生素E的β/α异构体比值、4/1MDBT、2,4/1,4DMDBT比值、C20/(C20+C26)TAS以及三芳甾烷的相对含量均反映胡状集-庆祖集油田二台阶构造带内的原油为烃源岩低熟阶段的产物,而来自长垣断层断裂带和长垣断层下降盘的原油属于烃源岩成熟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塔中隆起原油特征与成因类型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油气性质多样、分布与成因复杂, 为揭示油气的特征与成因, 对塔中及外围104个原油样品进行了精细地球化学研究.依据单体烃碳同位素、特征生物标志物分析, 将塔中原油分为4种类型: (1) 寒武系成因原油, 具有较重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29.6‰~-29.1‰)、甲藻甾烷较发育及C27、C28、C29规则甾烷呈反“L”型或线型分布等特征; (2) 中、上奥陶统成因原油, 具有较轻的正构烷烃单体烃同位素(-34‰~-35.6‰)、甲藻甾烷等不太发育与C27、C28、C29规则甾烷呈“V”型分布等特征; (3) 富含含硫芳烃-二苯并噻吩原油, 主要分布于塔中4井区; (4) 混源油, 单体烃碳同位素特征界于Ⅰ、Ⅱ类原油之间, 是塔中最为主要的原油类型.油-油对比与油气性质分析表明, 塔中地区至少有两套主力烃源岩供烃.塔中部分原油生物标志物显示寒武系-下奥陶统成因特征, 而单体烃碳同位素却与中上奥陶统成因原油更为接近, 这种不同馏分的不一致现象系不同成因原油混源的结果, 反映单一应用生物标志物指标有其局限性.塔中油气性质具有分带、分块、分层特征, 反映叠合盆地多源、多期成藏、储层非均质性等多种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