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齐晓娟 《西部资源》2014,(2):148-150
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的现状对土地整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蒙古地域辽阔,后备土地充足,土地整治潜力巨大。本文分析了开展土地整治较早的德国、荷兰和日本等国家土地整治管理的基本情况和经验,并对四川、湖南两省土地整治的经验和亮点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内蒙古改进土地整治工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不久前,《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整治项目数据库标准》评审论证会在呼和浩特市举行,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富友主持了会议,评审组由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政策法规处、财务处、规划与科技处、地籍管理处、耕地保护处,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自治区土地调查规划院,自治区国土资源信息院,自治区土地整治中心等部门的专家组成。  相似文献   

3.
在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过程中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可以从源头上预防与减缓规划实施后对区域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因此,环境影响评价在规划编制中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对《托克托县土地整治规划(2011年—2015年)》的环境影响识别,得出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包括社会影响、经济影响和生态影响三方面的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对指标的标准化、权重的确定等方面做了探讨,并采用加权比较的方法对规划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托克托县土地整治规划的实施,对区域的综合环境影响有改善作用,并针对《托克托县土地整治规划(2011年—2015年)》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提出几点减缓措施。  相似文献   

4.
李浩 《西部资源》2014,(2):193-197
在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过程中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可以从源头上预防与减缓规划实施后对区域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因此,环境影响评价在规划编制中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对《托克托县土地整治规划(2011年—2015年)》的环境影响识别,得出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包括社会影响、经济影响和生态影响三方面的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对指标的标准化、权重的确定等方面做了探讨,并采用加权比较的方法对规划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托克托县土地整治规划的实施,对区域的综合环境影响有改善作用,并针对《托克托县土地整治规划(2011年—2015年)》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提出几点减缓措施。  相似文献   

5.
由内蒙古地质环境监测院发起的"2007‘地环杯’篮球邀请赛"历时四天,于6月29日落下帷幕,地质环境监测院、土勘院、厅机关服务中心、执法监察总队、信息院、登记中心、整理中心等七支球队参加了比赛。  相似文献   

6.
由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11号文件引发的土地大整治工作,促使国家编委和原国家土地管理局下决心于1998年元月成立了土地整理中心,并陆续出台系列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暂行办法、指导原则、技术执行标准等,而且在《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年》中就土地整理概念、职责、内容、目标、方法等进行了确定,使土地整理工作步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运行状态中。随着整理工作的深入和承担责任的扩大及众多问题的出现,土地整理工作已不适应《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的需要。为此经国家批准2012年5月份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更名为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虽然,名称上从"整理"变为"整治"相差了一个字,但是,实际工作的内涵却发生着巨大变化。本文就此变化谈一下看法,希望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正>不久前,中国农业大学张凤荣教授、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整治中心闫旭东主任和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调查规划院吴全副院长等8人,赴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达拉特旗和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库伦旗开展了"内蒙古宜耕沙地保护性开发关键技术与示范"国家A类课题示范区选址工作。内蒙古宜耕沙地保护性开发关键技术与示范课题为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调查规划院牵头,中国农业大学和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整治中心共同承担的国家A类公益性行业科研课题,该课题填补了我区土地行业国家级A类课题的空白,  相似文献   

8.
中国线性工程沿线区域土地整治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公路、高速公路、铁路、南水北调水利工程、西气东输管线工程及通信与电力线工程等线性工程建设与运营对农用地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围绕线性工程扰动影响调查评价、土地整治适宜性评价、沿线区域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和土地整治工程技术、信息化支撑技术等方面,梳理分析了国内在线性工程沿线区域土地整治技术相关研究的主要特点与不足,探讨了我国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形势下的线性工程沿线土地整治的技术需求,并提出了面向城乡统筹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线性工程沿线区域土地整治技术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日前,由国土资源部首批配备给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调查规划院的无人机,在鄂尔多斯市科研基地顺利升空和降落,并航摄发回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和图像资料,试飞取得圆满成功. 据了解,执行本次试飞任务的zc-5型无人机机长2.1米、翼展2.6米,可以抵抗五级左右大风,飞行范围一般在2000平方公里以内.机上还搭载卫星定位系统、相机和存储系统等,用于捕捉和存储地面信息.承担国家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职能的内蒙古土地调查规划院,将运用该项无人机新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变更调查、规划、土地整治、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数字城市、科研基地技术应用、地理研究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并通过与现有土地利用监管技术手段的有机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内蒙古国土资源动态管理系统,提升自治区国土资源部门服务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0.
国土资源的科学规划,一直有力保障着当地经济的稳定发展。近日,内蒙古国土资源厅规划与科技处副处长杨新国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12年,国土资源厅支持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要规划七件大事。一、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制度,探索推进规划管理改革。结合自治区实际,积极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试点,促进规划实施与管理改革。2012年要在14盟市政府所在地的旗(市、区)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试点工作,并按照国家试点实施的相关要求,编制试点实施方案,探索规划改革,创新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制度。在总结试点  相似文献   

11.
李云  杨凌云 《西部资源》2015,(1):28-29,210
<正>土地整治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回顾鄂尔多斯市土地整治工作的发展历程,土地整治在保护耕地、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现代农业和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整治作为提高耕地质量和增加耕地数量的重要手段,在建设用地持续增长情况下,有效地保证了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截至目前,鄂尔多斯市正在建设和已经完成国家和自治区投资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整治是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提出的一项政策创新,土地权属调整是土地整治工作的核心,是顺利开展土地整治工作的基础。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农村土地整治权属调整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分析权属调整的模式,并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内蒙古土地整治权属调查的成果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加强权属调整工作的建议,以期为实际工作中解决权属调整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何峰  柳肃  易伟建 《热带地理》2012,32(5):457-463,486
运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探讨了历史文化名村整治规划的研究方法,提出整治规划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利用规划、文化遗产保护、一般民居整治、生态保护与景观环境整治、公共设施整治、经济发展策略和建设管理措施等7个方面。以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张谷英村整治规划为例,通过居民问卷调查和田野调查,分析了该村土地利用低效,文化遗产保护重微观和有形层面、轻整体和无形层面,一般建筑的更新缺乏科学引导,生态保护不够重视,景观环境脏、乱、差,公共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质量和数量不能满足旅游发展的要求,缺少特色品牌产品,以及管理上存在的规划、环境和建设管理不力等主要问题,由此提出了调整用地布局、整治一般建筑、完善公共设施、优化景观环境、制定发展策略、健全各项管理等6项整治对策。最后,剖析了名村综合整治的整体观、动态观、过程观及公众参与的观点,构建了名村综合整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自治区土地整治中心以加快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实施、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以落实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重点工程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全体干部职工的业务技术水平,充分发挥职能,做好基础技术服务,切实发挥了土地整治中心在全区土地整治工作中的技术支撑作用,有力推进了我区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整治任务。土地整治是指按照规划,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和未利用的土地进行综合治理,对生产建设破坏和自然灾害毁损的土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巴彦淖尔市五原县政府代县长王肇晟调研该县土地整治工作。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谢卫仁,人大副主任李永胜以及各乡镇领导和土地整治负责人参加了此次调研。王肇晟一行先后深入到隆兴昌镇、新公中镇等土地整治项目区进行调研,实地查看并了解了土地整治的实际建设情况,仔细听取了各项目区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就下一步如何对土地进行整治和绿化,与各乡镇、各部门负责人现场进行了讨论。调研中,王肇晟指出:土地整治工作的意义重大,做好规划、调动农民积极性十分重要。既然做,就要把工作做好,就要  相似文献   

16.
土地整治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是经济社会加速发展时期实现保发展、保耕地的有效途径,是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促进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抓手。我区的土地整治工作开展了十几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相应的问题。本文对土地整治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对自治区土地整治工作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合作者多年的工作实践,对土地整治工作在项目实施和管护、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强化顶层设计,加强领导、开创新模式,引导投资方向等六方面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寒冰  金晓斌  韩博  徐伟义  周寅康 《地理研究》2022,41(12):3164-3182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优化乡村国土空间的重要实践活动,既是人为土地利用的重要碳源之一,也对缓解土地利用碳排放具有积极作用。为解析其与“双碳”目标的互馈机制与耦合关系,剖析其对实现“双碳”目标的贡献作用,提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碳效应的学理研究问题与实践应用路径。结果表明:① 与传统土地整治相比,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具有更强的战略性、综合性和系统性,作为面向全要素全空间的土地实践活动,其价值导向和实践方式更多元,与“双碳”目标联系更密切,固碳减排可操作性更强;② 基于文献计量研究发现,面向“双碳”目标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应在碳效应影响因素解析、碳核算体系构建、空间布局优化等方面开展学理研究和关键问题探索;③ 研究提出了综合规划引领、工程建设和建后管护的实践应用路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通过调整技术方法体系、优化规划编制和实施等各环节,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研究为面向“双碳”目标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供理论研究视角和实践参考,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厘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背景、内涵基础上,运用实地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探讨如何通过开展土地整治助推乡村重构等问题,并以湖北省潜江的“华山模式”作为实证。结果表明:①需要构建“背景—手段—路径—目标”的土地整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系;②土地整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调结构、去库存、补短板、降成本、促融合五个方面着手,核心在于实现“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产业、技术”六大要素的合理配置;③“华山模式”实现了土地流转—虾稻共作—镇企共建—市场引导—多方共赢的目标,是土地整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乡村重构的成功样板。建议在实施土地整治时,应贯彻绿色理念、注意全域规划、依托科技支撑、因地制宜发展当地产业、加强制度供给等,确保土地整治助推乡村重构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MAPGIS与Oracle数据库平台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系统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以MAPGIS地理信息系统与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平台,提出了建设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思路和建设目标,探讨了实现规划管理工作自动化与信息化的技术路线方法,并对系统软件结构、数据库及功能模块等进行了设计开发.研究表明,利用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规划指标动态管理、规划调整及规划管理审批等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管理,为规划的实时管理和动态实施提供更有效手段,规划管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0.
陈玲 《福建地理》2013,(3):85-88
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是各项土地管理业务的数据基础.本研究结合福建省规划数据库审查的实际经验,从规划指标提取方法、关键技术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利用GIS手段辅助进行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指标核查,为规划审批提供数据参考和规划合理性判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