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自然环境、人为因素和观测技术系统等方面总结凤翔井水位在日常观测中可能遇到的干扰因素,分析不同干扰因素对凤翔井水位观测数据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凤翔井水位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气压、降雨、人为干扰和供电故障等。气压变化引起井水位变化主要表现为气压升高或降低,该井水位出现降低或升高;降雨对水位的影响通常表现为一个向上的脉冲变化;供电故障导致水位缺数,恢复供电后会产生突跳干扰;人为干扰会导致固体潮畸变;不同影响因素引起的干扰特征各不相同。本次研究不仅有助于水位的异常识别和干扰排除,同时还能够促进对地震前兆异常信息的有效提取。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泸州台YRY-4型分量式钻孔应变仪观测资料分析,总结了典型的环境干扰特征,得到了附近长江和沱江水位干扰、雷电降雨干扰、水井抽水活动干扰、城建施工干扰等在应变观测记录曲线上的对应变化。初步弄清了台站附近长江和沱江水位干扰、雷电降雨干扰、水井抽水活动干扰、城建施工干扰等是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在应变观测记录曲线上存在对应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3.
樊俊屹  刘春国  陶志刚 《地震工程学报》2021,43(5):1123-1128,1141
利用小波变换、相关分析、调和分析方法,分析仙游井水位在2017年7月打井抽水干扰前后各频带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打井抽水干扰严重时,水位的全频率影响显著;趋于稳定后中频带基本恢复,但低频带仍然存在多个强信号,M2潮汐应变响应能力略有下降,表明仙游井水位中频带在受干扰后是应力变化的有效监测波段。文章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为水位资料干扰分析与异常提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昌黎何家庄井、卢龙崔庄井的水位观测数据和中层水温观测数据为对象,针对日常观测中记录的场地环境干扰进行基础数据分析,发现昌黎何家庄井主要干扰源为同层水位超采,卢龙崔庄井主要干扰源为桃林口水库放水。通过同井观测的水位与中层水温相关性、水位日变幅在正常与非正常情况下的变化特征,可得不同井孔的变化特征,为今后此类干扰判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2015年1月9日,云南地区出现大幅度水位同步转折上升现象,而地下流体群体异常的聚集区可能是未来强震的孕育区,及时排除环境等干扰因素,对确定地震危险区很有帮助。本文选取澄江井和建水井的水位观测数据,分析降雨量与水位变化的关系,认为滇南地区的水位年变化与雨季降雨量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本文对澄江井和建水井2012-2014年的水位异常信息进行提取,对其映震情况进行了总结,研究表明滇南地区降雨量对水位引起的异常,主要表现在变化幅度和变化时间等方面。此次出现的水位同步转折上升现象多为降雨干扰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忻州XZ-2井气压系数的确定、排除气压干扰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收到了较好的处理效果。研究表明,该井孔排除气压干扰后的正常水位动态为一条在稳定水位背景上叠加出现的水位固体潮变化曲线。为识别水位异常,找到了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林文美  余榕 《地震》1994,(6):87-90
本文对于龙田井几年来的观测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处理后,明确了影响水位动态的主要因素,建立了排除干扰的方法,即采用水位12个整点滑动均值来排除海潮和固体潮的干扰以及利用雨量叠加作用排除雨量的干扰。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水位的异常变化对应不同地区发生地震的相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赵各庄井水温动态主要干扰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各庄井由浅层冷水和深部热水混合,周边村庄和农用抽水井对其有干扰。受地下水开采影响,2002—2011年6月,水位、水温呈下降趋势,且3月中下旬出现水位下降,水温上升,可用冷热水混合机理进行解释,即浅层冷水被开采,井水位下降,井区流入井筒内的冷水比例变小,水温上升。该井还受降雨的影响,每年6月中下旬,水位上升,水温变化多样,推测与降雨强度及其分布有关。2002—2004,2008—2010及2014年,降雨量少,水位上升小,水温变化平稳;2005—2007及2011—2013年,降雨量大且分布集中,水位快速、大幅回升,水温快速下降后缓升至平稳。对水温动态的分析中应重视对干扰因素的研究,正确识别干扰,积累相似干扰,总结受干扰影响的形态特征,为排除干扰、提取正常动态规律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气枪震源是一种重复性很高的人工震源.受激发条件改变影响,气枪信号一致性会有所下降.反褶积方法可以去除气枪信号中激发压力、沉放深度、位置移动等的影响,但信号中水位变化的影响难以通过反褶积消除.地震信号波速变化反映了介质应力及物理状态的变化.利用气枪信号计算的波速变化受水位变化影响不能完全反应真正的介质变化,对研究结果及后续分析和应用产生较大干扰.为消除气枪信号波速变化中水位变化的干扰,本文提出了一种消除水位影响的方法:(1)水位以△h =0.2 m为间隔分段,将各个水位区间内激发的所有气枪信号叠加;(2)计算所有水位区间内气枪信号的波速变化,得到波速变化与水位变化的关系;(3)进行最小二乘拟合得到水位变化与波速变化的关系式,并计算水位变化引起的波速变化;(4)初始波速变化减去水位变化引起的波速变化,得到消除水位后的介质波速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大银甸水库水位变化引起的气枪信号波速变化率最大可迭10-2,波速变化与水位变化呈线性正相关,水位影响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减小,相同震中距气枪信号受水位变化的影响大小与气枪信号穿过水体的多少有关.运用本文提出的去除水位影响的方法可较好地消除波速变化中的水位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10.
朱胜伟 《高原地震》2014,26(4):23-27
通过对格尔木井水氡的正常动态、干扰动态和异常动态的分析,认为该井水氡多年正常动态平稳起伏,呈连续的“n”型变化,低点具有1.5~4年左右的变化周期;在排除干扰动态后,对两段明显的异常动态,引入同井动水位进行对比研究,认为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水氡正常动态的变化受控于动水位的变化,动水位受自流井补给区附近降雨、冰需融化等因素的影响.未发现令人信服的水氡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11.
湖泊生态水位是维持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最低水位,研究湖泊生态水位过程对湖区动、植物栖息地保护和湖泊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高邮湖1953-2013年日水位资料进行生态水位计算分析,采用M-K法和滑动T法对1953-2013年年均水位进行突变检验,分析高邮湖1953-1992年来水文变化规律,结合年保证率法和年内展布法得到高邮湖逐月最低生态水位过程,并计算出高、低水位发生时间及历时,在此基础上对其1993-2013年生态水位保障程度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有:(1)高邮湖年均水位过程突变发生在1997年;(2)高邮湖高水位时期(7-10月)的最低生态水位为5.8 m,水位高于5.9 m的天数要达到111 d左右;低水位时期(12-次年3月)的最低生态水位为5.1 m,水位低于5.3 m的天数要达到96 d左右;其余月份最低生态水位为5.2 m;(3)高邮湖生态水位年内保障程度最低发生在7月,为60.83%,年际保障程度1994年和2001年最低,分别为49.59%和50.41%,低水位天数得不到保障.  相似文献   

12.
尼泊尔MS8.1地震引起中国大陆大量地震观测井水位和水温的同震响应. 从宏观结果看, 在54个同时存在水位和水温同震效应的观测井中, 有51口观测井的变化类型为水位上升-水温上升、 水位下降-水温下降、 水位振荡-水温上升或下降(以下降为主), 井水位与井水温同震效应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 这可能与地下水动力学作用有关; 有3口观测井的水位变化与水温变化方向相反, 且水温变化均为震后效应. 另外, 有1口观测井水位无变化而水温同震效应明显. 这些不同类型的同震变化与井孔条件、 水温梯度、 传感器位置及水位埋深等多种因素有关. 从微观结果看, 井水位同震效应出现的时间及变化幅度与井水温同震效应出现的时间及变化幅度之间的关联性比较复杂, 这与井孔条件和温度梯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三峡工程运行对鄱阳湖水位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峡工程运行改变了长江中下游水沙情势,影响了鄱阳湖湖区水位,造成了水资源利用、水质、湿地和生态等方面的新问题.实测日水位资料分析认为:湖区水位年内变化可分为低水、涨水、顶托倒灌和退水4个阶段;顶托倒灌阶段湖区水位基本由长江干流控制,另外3个阶段湖区水位受湖口流量和长江干流的共同影响,受影响程度与水位站位置、湖口流量和长江干流相互作用强弱有关;三峡工程运行没有改变鄱阳湖水位"高水湖相、低水河相"的基本特征,但对水位造成了一定影响.开展物理模型试验探索三峡工程运行对湖区水位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蓄水期三峡工程运行造成湖区水位降幅较大,枯水年都昌站平均(最大)降幅为0.94 m(2.58 m),枯水年湖区水面面积减小68%;增泄期会增加湖区水位,都昌水位最大增幅约1 m,平水年湖区面积增加约32%;枯水期三峡工程运行对鄱阳湖水位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湖泊生态水位计算新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淦峰  唐琳  郭怀成  高伟 《湖泊科学》2015,27(5):783-790
水位是湖泊水文情势的主要特征指标,对湖泊的水量、水质和生物的栖息地等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被认为是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影响因素.如何确定合理的湖泊水位以保证生态系统健康成为湖泊科学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根据湖泊天然水位情势,从天然水文变化中识别多项反映完整水位过程的指标,构建了湖泊生态水位的计算方法.从湖泊天然水位情势中提取出高、低水位的历时、发生时间和变化率等水位指数来表征其生态水位.该方法弥补了传统湖泊生态水位计算方法仅给出最小生态水位的不足,体现了湖泊生态系统健康对水位过程的要求.基于提出的生态水位计算方法和鄱阳湖都昌水位站1952-2000年共49年的日均监测数据,计算了鄱阳湖的生态水位目标值区间,以期为鄱阳湖水利工程生态调度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张昭栋  邹泉生 《地震》1993,(2):61-66
本文介绍了鲁23井“动水位”观测情况。提出了一个分析有泄流的“动水位”的新方法,即把流量换算成水位,以等效静水位来表示“动水位”与流量。由于把“动水位”与流量用一个量来计算,从而为“动水位”观测定量的、统一的分析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这对提高“动水位”井的监测预报地震能力起一定的作用。 本文还以鲁23井“动水位”观测资料为例,利用新方法进行处理的观测分析结果与理论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质发生变化,动水位观测井断流;地面沉降造成井管上窜,观测管路系统被损坏等,这些现象对地震地下流体观测地震前兆异常的正确判断带来很大困难。应用水文地质理论与方法,分析含水层的水均衡状态、应力-应变状态及其与水位动态的关系,初步探讨了超采区井水位异常性质的理论与方法。结果表明,根据井孔所在区水位下降漏斗的扩散特征,结合以上所提到的理论和方法,依据资料多年变化特征,可以较准确地判断异常的性质。研究结果有助于区分单一集中抽水与长期地下水超采对水位观测的影响,有助于正确识别超采区水位前兆异常,有助于地震分析预报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经过多年水位观测,发现盘锦地区水位有时出现无震时“异常”变化.将辽河油田石油开采数据与本地区水位资料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盘锦地区地下水位受油田开采影响,抽水、注水影响本区观测井水位趋势变化.为今后研究本区水位中、长趋势变化提供借鉴,为准确识别地震异常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汶川MS8.0地震在中国大陆引起的水位、水温同震变化特征,对比研究了2007年9月12日印尼苏门答腊MS8.5远震和汶川MS8.0近震在四川及其附近地区引起的水位、水温同震变化差异,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在中国大陆引起的水位同震变化以上升为主,同时水位上升与下降的井点空间分布表现出一定的分区性;水位、水温同方向阶变的井点数比例高于两者反方向阶变井点数比例,当水位同震变化为振荡型时,水温以下降型为主;相对于远震,近震引起的水位、水温同震变化井点数量增加,无变化井点数量减少;所有井水位和大多数井水温同震阶变的方向都不因地震的远近、大小、震源机制或地震方位的变化而改变,个别发生水温同震升降方向变化的井点是由于水的自流状态和水位同震阶变由振荡转为阶变的改变所引起;水位同震升降性质受控于当地的地质构造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而水温同震变化还与地震波引起的井孔中水的运动方式、水温探头放置的位置等因素有关,其机理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9.
孙小龙  刘耀炜  王博 《地震》2008,28(3):69-78
系统统计分析了云南宾川井水位与水温对印尼苏门答腊4次大震的同震响应资料。 宾川井在这4次强震中的同震响应形态表现为水位振荡—水温下降和振荡停止(减弱)—水温恢复。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 水位与水温的变化幅度与震中距、 震级有一定的统计关系。 分别探讨了水位振荡—水温下降和振荡停止—水温恢复现象产生的机理, 综合分析了前人所提出的同震响应机理, 并依据宾川井实际观测资料对机理进行了定量化的数值模拟。 模拟结果显示, 气体逸出、 热弥散及冷水下渗作用都可以导致井水温度下降, 而水温的恢复则主要是与围岩发生静态热传导所致。  相似文献   

20.
三峡建库后东洞庭湖适宜生态水位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水库的修建改变了水库下游的水沙条件,影响了洞庭湖湖区的生态平衡,进而引发相关生态问题本文以城陵矶站水位代表东洞庭湖水位,基于其1953 2018年的逐日水位资料,采用滑动t检验法对年平均水位序列进行突变检验,发现因强人类活动导致城陵矶水位发生突变的时间为2004年,考虑为三峡蓄水的影响借鉴IHA(Indicators of Hydrological Alteration,水文变化指标)及RVA(Range of Variability Approach,变化范围法)方法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年内月平均水位过程、水位波动范围、高低水位发生情况以及水位涨落情况的适宜生态水位计算指标体系,能够直观和全面地描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对水位的要求,包括1 12月水位分别为:17.07~18.34、17.15~18.89、17.65~22.23、20.25~22.15、22.85~24.90、24.31~26.44、26.88~29.16、25.79~28.32、25.12~27.56、23.59~25.88、20.65~22.81、18.58~19.88 m;年最低水位:16.21~17.86 m,发生时间为第16~51天(年积日);年最高水位:28.54~31.48 m,发生时间为第187~211天(年积日);高水位平均持续时间为32.62~81.32 d/次,低水位平均持续时间为52.13~107.65 d/次;涨水次数为21.9~26.45次,涨水速率为0.17~0.21 m/d;落水次数为23.17~27.6次,落水速率为0.12~0.14 m/d基于上述结果分析三峡建库后城陵矶水位发现,其在1、2月月平均水位分别较适宜生态水位需求高0.83、0.27 m; 10月月平均水位较需求低0.83 m;年最低水位高出需求0.39 m,发生时间先于需求6天;涨水次数高于阈值要求4次,涨水速率低于阈值要求0.01 m/d;落水次数高于阈值要求2次研究成果可为三峡及上游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