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旨在探讨复杂自然.技术系统(生态—地质,生态.水文地质,等)的监测问题。监测概念包括用于研究和预报目标状态的观测系统和信息搜集系统,其目的作出调整这种状态到最佳的管理决议。此外,赞成В.H.IIIecTaXOB的观点,即地下水监测的模拟定位是组织地下水监测的主要方法原理之一。该方法是指观测网的最佳布局,它可以不断确定和校正预报模型,提高其可靠性和精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在地质学面前已经形成了许多最新的生态方向性的问题。其中,监测人为负载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从生态方面保障安全利用资源,以及预报地质环境状态的变化,占有主导地位。所有3个问题都具有动态特征,这些问题并不要求一次性解决,而是利用在不同领域采用的作为研究瞬态系统工具的监测方法活动定期研究资源状况。20世纪90年代研究制定的地质环境国家监测的第一个阶段,实际上仅仅涉及地下水和外成地质作用。但是,根据已经开展的工作经验,这些领域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遥感技术在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凤全 《世界地质》1998,17(1):56-59
遥感图像可以用来提供水文地质制图单元的定性特征和一些特殊的地质特征。在结晶岩区,石灰岩区以及第四系火山贫地都有许多应用。近来,常采用热影像和多波段影像研究地下水径流系统在排泄区出露情形和为地下水管理服务。在后一种应用中,遥感图像主要用来地下水空间被给和地下水污染模型提供植被状况参数,用来编制研究区地理特征图,监测地下水水质有关的地质特征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资源是一种再生性资源。在探明其储存条件后,对水情、水质动态进行长期观测十分必要。地下水动态监测的目的在于核实资源量,指导合理开采,了解水质污染趋势,监测因大量开采地下水所造成的危害性地质现象,并通过长时间序列资料积累,建立起地下水管理模型,为总水(地表水、地下水、雨水)调换、人工补给、合理开采、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进而开展地下水情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地下水监测工作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林祚顶 《地下水》2003,25(4):259-262
地下水监测信息是地下水合理开发、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提出了目前地下水监测工作还较薄弱,并强调了加强地下水监测工作的必要性。阐述了我国地下水监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地下水监测、分析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雷欢 《地下水》2011,(6):55-56
地下水监测是地下水合理开发、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针对陕西省地下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对地下水监测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地下水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上苏多格达地下水水源地区域内的临测工作开始于水源地开采之前,因担心环境遭到破坏而反对开采水源地的当地居民的积极行动,促进了监测工作的进行。居民的行为有助于全面研究抽水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监测系统可以评价抽水对环境(地下水、地表水和植被)的影响以及居民饮用水的保障系统。监测数据分析可以提出不给自然界带来不良后果的最佳抽水状态的论据。建立最佳的监测系统,是实施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的必要条件,该监测系统同样也有助于生态调查领域认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志 《地下水》2012,34(5):71-7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地下水开发技术提高,人类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加大,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已经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地质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开展地下水监测,认识和掌握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制订合理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措施。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是我国第一次针对地下水监测的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工程,开创了水利部、国土资源部两部协同建设地下水监测工程的新机制。监测站网布设是本工程项目的基础,通过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站网布设原则和要求,解决站网布设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地下水监测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土资源部门建设的地下水监测网点已基本覆盖了全国主要地下水开采区和主要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层系统,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地(市)三级地下水监测网络,建立了专门从事地下水监测与研究的专业机构,培养造就了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队伍。但是,我国地下水监测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不相适应,难以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存在地下水监测点数量少、控制精度低、监测设施简陋、监测技术方法和手段落后等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江建明  李继斌 《地下水》2007,29(4):112-113
地下水监测信息是地下水合理开发、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针对叶城县水资源在时空上分布不均的特点以及地下水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加强地下水监测工作的必要性,阐述了叶城县地下水监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合理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监测井是进行地下水监测的公益性、永久性基础设施,其施工质量直接决定后期的运行效果,钻探成孔是施工中的重要环节。河南省范围内地下水监测工程站点主要分布在黄淮平原、南阳盆地、洛阳盆地及灵三盆地,监测地下水的类型以孔隙水为主,其次为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钻探施工根据监测井性质和地质条件不同,分别采用泵吸反循环、正循环回转钻进、冲击钻进及空气潜孔锤钻进等。根据不同钻探工艺原理论述了施工技术要点,对比分析了各工艺的特点及应用效果,总结的施工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论地下水水质监测中的布点与采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地下水水质监测中的布点与采样地下水水质监测系统的误差来源于布点、采样、保存与预处理、分析和数据处理等环节。现代化水样保存分析方法的改进使大多数污染物及天然水化学成分的可探测下限能达到10-6级或更低。另外,由于地下水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使得地下水水...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监测工程承压-自流监测井密封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地下水监测工程施工中面临的承压-自流监测井密封、监测、取样、洗井等紧迫难题,研发了承压-自流监测井密封技术。该技术是在监测井管口安装一个具有多个功能组件的密封不锈钢盖板来实现自流监测井长期监测的各项需求。本文介绍了承压-自流监测井密封技术原理、系统组成和安装流程及方法。通过山西忻州市地下水监测井现场示范及其他地区50余口井的工程应用,证实该技术可有效解决自流监测井井口密封、水样采集、洗井清淤和维护探头等一系列问题,具有密封效果好、不污染水质、操作便捷和成本低等优点,可实现不同特征自流监测井地下水数据长期自动采集与传输,并可为类似井的封孔工作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功能区划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依据地下水资源供给、生态环境保护和地质安全保障的三大功能,对地下水进行水功能区划.通过对邢台市地下水当前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关系的分析,将地表水和地下水功能区、流域和行政区等因素综合考虑,对其地下水功能区进行划分,为邢台市今后制定和实施地下水系统的保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赵连才  张威  杨静  张金萍  李鹏  金速 《地质与资源》2005,14(1):61-62,77
根据辽宁省地质、水文地质、地貌单元特征,结合国民经济建设及现代科技发展进程,辽宁省地质环境监测网点的布设从以地下水环境监测为主,逐步向地质灾害监测方向扩展,监测内容从单一的地下水监测扩展到地质灾害监测.为了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应随时调整完善全省地质环境监测网点,以国内外最新发展的3S技术为依托,以监测采集的数据为主要信息来源,进行实时环境监测、分析,实现环境监测自动化.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编制济南岩溶泉域地下水动态类型图的方法优化设计了地下水水位监测密度。通过对地下水水位多年变化趋势的分析确定了手测监测频率。选取质量好的观测孔安装了水位自计仪,提出了地下水水位监测维护措施。将对相关政府部门和每个水用户提供所需的地下水信息,以便达到水管理者与水用户共同参与泉水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李宇 《城市地质》2008,3(1):1-4
地下水污染调查.监测和预防控制,是地质环境监测和地下水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资源环境状况,提出了地下水污染调查、监测与预防控制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对《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的理解,结合北京市地质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环境监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提出了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除《办法》中的地质灾害监测.地下水地质环境监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地质遗迹监测外,其他相关地质环境监测工作主要包括活动断裂监测,土壤地质环境监测、地热与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影响监测。重大工程建设地质环境影响监测。并阐述对北京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及监测网络体系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19.
为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促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健康协调,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开展以流域为单元的全国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重点部署了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运行维护、全国地下水位统测、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重点地区水平衡研究、水文地质与水资源智慧服务系统建设、服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等工作任务。2019年以来主要取得七方面进展,包括研究编制了基于生态优先理念涵盖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海洋水的《地质调查支撑服务水资源管理总体设计》,引领了地质调查转型发展;高效运行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数据对外实现全面共享服务,有力支撑了自然资源、水利、生态环境和科研等领域地下水管理与研究研究;建立了较完善的全国地下水位统测网络,统测点达5.6万个,准确掌握区域地下水流场年度变化;建立了全国地下水年度调查监测评价工作机制,实现地下水资源量、储存量及变化量年度出数;探索开展海河流域等重点地区水平衡研究,掌握了区域水平衡状况、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资源变化过程及其互馈机制;搭建全国水文地质与水资源智慧服务平台,初步建立多要素的全国水文地质与水资源数据库,研发了地下水资源在线评价系统;高质量完成扶贫找水任务,有力支撑服务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廊坊市地下水动态监测现状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广生 《地下水》2010,32(1):69-70
地下水监测是地下水合理开发、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通过深入分析廊坊市地下水动态监测现状,找出了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增加地下水监测经费投入,丰富监测手段和提高监测人员工作水平等五项改善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