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3 毫秒
1.
磨盘山水库兴建遇到的主要地质问题是坝基渗漏及渗透稳定问题,将影响水库工程效益的发挥和大坝的安全运行,需采取适当的渗控工程措施。通过对坝基土颗粒组成及结构的分析,判别可能发生渗透破坏的类型,确定抗渗比降和允许比降。应用Visual MODFLOW进行水库坝区渗流场的三维渗流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对18种渗控计算方案渗流场、渗流要素及防渗效果的统计分析,依据坝基土的允许比降,在安全、经济、合理原则的基础上,确定哈尔滨市磨盘山水库坝基渗控设计首选方案为:左岸防渗长度200 m、帷幕灌浆标准5 Lu。  相似文献   

2.
王钢城  黄超 《世界地质》2009,28(3):367-370
江雄水库施工中认为坝区存在较严重的渗漏问题, 由此, 在设计中对河床段坝基采用了上墙 (防渗墙) 下幕(帷幕灌浆) 组合防渗结构, 对两岸坝肩采用了帷幕灌浆防渗结构处理措施。利用渗流理论, 在分析坝区地质条件和概化水文地质模型的基础上, 建立了坝区三维渗流数值模型, 对坝区防渗处理设计条件下(方案Ⅰ和Ⅱ) 的坝基渗漏及渗透变形进行了计算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两种防渗方案均可行, 但方案Ⅰ优于方案Ⅱ。  相似文献   

3.
黄扬一 《湖南地质》1998,17(2):132-138
本文对皂市水利枢纽的区域稳定性和水库渗漏、浸没、库岸稳定性,矿产淹没以及坝基岩体性状、软弱夹层、坝下冲刷、下游右岸滑坡等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评价,结论是库区地形地质条件优良,存在的地质问题易于解决。  相似文献   

4.
深层搅拌桩在大海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工程概况、工程地质条件及整治方案,阐明了施工任务及要求,叙述了深层搅拌桩的施工工艺流程,将建筑行业深层搅拌桩引入平原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成功地处理了大海子水库坝基渗漏问题,实践证明运用深层搅拌桩对平原区水库坝基防渗加固是成功的,为平原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杜柯河安达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初步调查与研究,对坝区稳定、岸坡稳定、坝基稳定、坝基渗漏和河床覆盖层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作出了阶段性结论:①坝段处于稳定区,坝段内水质较好,未发现水平或缓倾角的软弱结构面,可以满足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建坝要求;②受F1、F2断层的影响,右岸岸坡稳定条件好于左岸;③坝基可能存在沿背斜核部、左坝肩断层破碎带集中渗漏问题及绕坝渗漏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玉宝  颜新荣 《地质与勘探》2003,39(Z2):355-359
文章根据水库诱发地震机制,从库区附近活动断裂的应力状态,应力积累程度、岩体结构、水文地质条件等综合因素分析研究,从而论证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可能诱发地震的地段与最大震级,以及水库地震对工程建筑物及库坝区地质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清山 《地下水》2019,(3):256-257
以辽宁法库县泡子沿水库为例,针对水库坝基和坝体渗漏问题,通过对坝体和坝基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对渗透部位进行处理,主要采用混凝土防渗墙和高压喷射灌浆进行处理,处理完后可解决渗透问题,保证水库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8.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就是利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拟建或已有水库大坝工程及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以达到工程及系统安全的过程。本文在对云南某水库大坝现场调查的基础之上,结合室内试验土工试验结果,综合分析该评估区的地质环境和工程地质条件,对大坝坝基、坝肩、坝体现状进行安全性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工程建议。  相似文献   

9.
河南望花亭水库坝基渗漏评价及其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坝基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对坝基渗漏量进行了计算,评价了坝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帷幕灌浆,既消除了大坝隐患,也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0.
南门峡水库位于青海省互助县境内,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的中型水利工程。由于水库处于碳酸岩地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都比较复杂,在当年的施工中就发现坝基和两坝肩构造溶蚀、裂隙发育,渗漏比较严重。本文在分析南门峡水库坝区岩溶的发育规律、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防治水库渗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小沙溪水库位于思南县东华乡踏溪村与沙溪坝村交界处,距县城31 km,有村级公路直通水库坝区,交通较为方便。主要结合小沙溪水库坝基帷幕灌浆防渗,阐述了水库坝基防渗帷幕灌浆设计与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2.
水库诱发地震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在总结了水库地震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征后,以工程地质学理论为基础,并结合地震地质学,对水库地震进行了评价。其目的是为了确保大坝施工期与建成后的安全运行,并根据库坝区的诱震地质条件,正确评价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为工程建设采取合理的对策提供依据。其步骤分为三步:水库地震可能性评价、水库地震危险性评价与水库地震监测和预测研究。其内容为区域工程地质、构造地质、水文地质、地震与水库地震监测,并依据世界水库地震资料的对比分析,总结出:构造断裂型、地表卸荷型与岩溶塌陷型3种主要水库地震类型的判据。其评价方法,主要是对水库地震综合性分区评价及水库地震强度的评价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水库诱发地震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在总结了水库地震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征后,以工程地质学理论为基础,并结合地震地质学,对水库地震进行了评价.其目的是为了确保大坝施工期与建成后的安全运行,并根据库坝区的诱震地质条件,正确评价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为工程建设采取合理的对策提供依据.其步骤分为3步:水库地震可能性评价、水库地震危险性评价与水库地震监测和预测研究.其内容为区域工程地质、构造地质、水文地质、地震与水库地震监测,并依据世界水库地震资料的对比分析,总结出:构造断裂型、地表卸荷型与岩溶塌陷型3种主要水库地震类型的判据.其评价方法,主要是对水库地震综合性分区评价及水库地震强度的评价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2015,(5)
雨岔水库地处陕北黄土高原腹地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库修建地质条件差,通过对水库坝基处理,探讨坝基防渗帷幕灌浆的施工方案及工艺,根据资料分析和检测显示,大小裂隙基本充填,充填率达到95%,结石完整,强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环境水文地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溪洛渡水电站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座大型水电站,其规模仅次于三峡水利枢纽规模,在分析坝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从温度场,同位素,水化学场以及岩体地下水动力条件等多角度解释了溪洛渡水电站坝区两岸地下水埋深水,局部温度和局部承压等异常现象,通过分析认为,坝址区水文地质工程条件良好,岩体透水性较弱,无水的控水构造,坝区不存在危害性的渗漏问题,坝基及两岸谷坡均有相对抗水介质存在。  相似文献   

16.
结合延安某拟建水库的工程地质条件及采空区赋存状况,在分析房柱式采空区变形破坏形式及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房柱式采空区对拟建水库坝基的稳定性及渗漏性的影响。稳定性分析认为:拟建场地采空区处于不稳定状态,在坝体荷载作用下,将引起采空区"活化",采空区对坝基及泄水涵洞等附属构筑物的稳定存在严重影响。渗漏分析认为,下伏采空区对拟建水库渗漏存在严重影响。在采空区未发生大面积拱冒、切冒破坏的前提下,采空区引起拟建水库的渗漏量为1 671.9 m3/d,约占水库年平均流域径流量的17.9%。当采空区发生大面积拱冒、切冒破坏条件下时,采空区产生的切冒破坏将引起坝基及两侧坝肩的绕流,在切冒陷落区与不扰动区接触带出现台阶,垂直坝基轴线方向形成上下游贯通裂缝或空洞,形成管涌破坏,导致坝体失稳。鉴于此,应对坝基采空区进行有效治理,以确保建设工程安全。   相似文献   

17.
杨锋  杨裕云 《河南地质》1998,16(1):65-72
本文在简要介绍燕山水库工程地质环境的基础上,分析论述了可能产生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指出水库淹没及浸没,水库诱发地震,坝基渗透变形及膨胀土体稳定问题是该水库的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巴基斯坦Naltar水电站坝基地质条件的分析,提出采用灌浆进行地基处理的方案,达到了坝基稳定和防渗的目的。工程经验对我国西部山区类似工程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陈迹  陈宝义 《吉林地质》1999,18(2):73-76
两江电站水库坝基地质条件复杂,有多处断裂破碎带发育。在坝基处理过程中,采用流变性能好的水泥浆,通过合理的灌浆工艺,进行了钻孔帷幕灌浆施工,提高了坝基的承载力与防渗性能,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21,(3)
大沙河水库位于山东省鲁西南黄河冲积平原,通过对所在区域地质概况、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并对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可知:库区分布的地层主要为(1)层粉砂、(2)层砂壤土、(3)-1层壤土、(3)层砂壤土、(4)层粘土、(5)层壤土、(6)层粉砂、(7)壤土、(8)层砂壤土;针对各个地层现状及稳定性,应加强对坝基稳定不利的地层进行工程处理;同时要采取截渗及排渗措施,减少和降低对库区周围环境的影响,以解决不利地质条件产生的影响,保证水库后期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