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唐博 《地图》2008,(4):110-117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十一日,北京,紫禁城。人生的前十六年,我是在这里度过的。可它还是令我感到阴森恐怖。本已迁到宫外信王府,过起与世无争的避祸生活,却在这一日突然受命进宫,我的心里有种莫名的恐惧。许久没有见到皇上了,他是我的兄长,同父异母,一起长大,情同手足,如今在病榻之上,他脸庞消瘦,眼眶发青,嘴唇干裂,双手颤抖,怕是病入膏肓。  相似文献   

2.
唐博 《地图》2008,(1):116-123
隆庆二年(1568年)二月,北京西北郊外昌平天寿山。 已经当了十五个月皇帝的我,终于战胜了朝臣们的阻拦,实现了自己的第一次出巡。这里是大明王朝的皇陵,埋葬着从永乐皇帝以降的八位先帝,包括我的父亲。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里正在兴建的昭陵,也会成为我下辈子的归宿。 望着高高的天寿山,望着山上星罗棋布的明楼,特别是成祖永乐皇帝长陵那似乎永远也走不完的神道,我觉得自己是那么地渺小。我没有生活在需要开天辟地的年代,不可能效法成祖朱棣那样披荆斩棘、艰苦创业;但在即位以前,我又是大臣们公认的“好皇子”,不会像正德皇帝那样荒淫无道、怠政误国。然而,在大明王朝二百年的历史里,我会扮演一个什么角色呢? 我会是一个匆匆过客吗?站在永陵的明楼前,我不禁潸然泪下。这里埋葬的是先帝明世宗,也就是嘉靖皇帝。诚然,他是我的父亲,可那段裕王府的往事却让我不堪回首……  相似文献   

3.
<正>前记:如果我把一滴眼泪留在普达措,这滴眼泪能不能浇灌到这块土地上成为这里生命的一部分?我是否会把生命的一部分留在这里?2016年秋的休假,我选择了心中向往已久的丽江和香格里拉,其实最想去的还是被称为"香格里拉之魂"的普达措国家公园。在丽江游览了两天后,我坐上去香格里拉的大巴。在离开丽江的时候,我看着窗外的风景,还有远处的雪山,心中总有思绪缠绕,这两天在玉龙雪山和拉市海的游览让我不能忘怀,那么香格里拉会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唐博 《地图》2009,(5):124-129
成化元年(1465年),新君临朝,万象更新。三朝元老李贤领衔内阁,三跪九叩,向我朝拜。这日,他奏报的事足广西的一场战役。大藤峡瑶民造反,迅即被副都御史项忠平定。大批起事瑶民被赶出深山,请朝廷发落。于是,幼童命部押送入宫,作为太监和宫女。几年之后,同是大藤峡俘虏的太监汪直和宫女纪氏,成了这个帝国非同小可的人物。敞朝之后,我没去皇后的寝宫。事实上,这桩父母包办的婚姻,我并不满意。我眼睛一眯,太监们心领神会:车驾前往万贵妃宫。成化朝的故事,就从这五个人一一说起……  相似文献   

5.
顺治回忆录     
唐博 《地图》2006,(5):76-83
顺治十七年(1660年)十月八日,紫禁城承乾宫。皓月当空,凉风习习。本是秋高气爽的好季节,但在宫殿里只有肃杀哀恸之象。挂满白幔的殿庭中央放置着一张灵床,在烛光的照耀下显得阴森恐怖。我呆呆地坐在灵床旁边的地上,神态凝滞,默不做声。就在一个多月前,世界上最令我疼爱的董鄂妃去了,一个22岁的年轻生命就此凋零。爱妃的远去,让我万念俱灰;爱妃给我带来的快乐时光,从此一去不复返了。为什么命运要这样安排?我想叩问天地,叩问神鬼,叩问列祖列宗。然而,天地寂寂,神鬼寂寂,列祖列宗寂寂  相似文献   

6.
2008年11月26日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陈述彭院士不幸仙逝的信息传来,我深感悲痛.回忆起9月30日我到北大医院探望陈述彭先生,当时他坐了起来,精神状态还可以,我们交谈了一个小时.11月7日又去医院探望时,他身体状况明显差了,更为消瘦.我把喻沧和我合著的140多万字的<中国地图学史>最后打样稿简要给他介绍,他非常高兴地翻阅书稿.因他曾答应写个序言,这次说:"序言写不了啦,我用毛笔给书题词吧".我告诉他我马上要去美国.  相似文献   

7.
《今日国土》2008,(8):F0002-F0002
辽宁省绥中县秦汉遗址碣石宫——据史书记载,秦始皇生前两次东巡海边,曾有过把这里作为“东门”(即国门)的设想。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千古名篇就是在此写下的。碣石宫1982年被发现,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8.
"如果一定要带着口罩来,唯一的作用就是给你的行囊增加分量,我想是用不上的。"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在媒体上说,他希望通过媒体告诉那些声称要戴口罩参加北京奥运会的人们,北京过去7年来投入上千亿元采取的措施保证能达到申奥时承诺的环境质量,戴口罩比赛肯定是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2008年11月24日晚,我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离开了已经深睡不醒的恩师陈述彭先生的病榻,真的不愿意面对眼前残酷的事实.不久前,我每次去探望病中的陈先生都和老人家约定,要给战胜了病魔的陈先生做九十大寿,要邀齐陈先生桃李满天下的弟子们,把大家的进步全面汇报给他老人家,作为弟子们最好的祝寿礼物.  相似文献   

10.
光绪回忆录     
唐博 《地图》2007,(5):96-103
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夜里,像往常一样,不满四周岁的我,早早地就在奶娘的故事中进入梦乡。待到天蒙蒙亮的时候,剧烈的晃动把我惊醒。眼前的一切都变了。这里不是醇王府,但比家里豪华得多。一个老太监把睡眼惺忪的我从怀抱中放了下来,让我在地上跪倒磕头。偷眼旁观,很多大臣也都在下跪,其中有一个熟悉的身影——父亲。我想叫一声,但整个屋子里一片肃杀,我不敢。磕头之后,抬起头来,面前的宝座空无一人,宝座后面的垂帘里,端坐着两个年逾四旬的女人。其中一个女人一抬手,我就在糊里糊涂中被一个太监抱到了这个宝座上。只见父亲和所有的大臣都向我磕头,山呼万岁。30多年过去了,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可笑。从那一刻开始,我就成为这个帝国的君主。但作为专属于我的年号,"光绪"却并没有给我带来多少好运,反而像梦魇一样折磨了我30多年。  相似文献   

11.
唐博 《地图》2009,(6):124-129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二十一日,京城大内。刚满40岁的父皇突然病倒了。那些标榜能长生不老的仙丹,把他坑了。卧榻之上的他,痛哭流涕。显然,他不想过早地辞世。他摆了摆手,让大臣们都退下,偌大的乾清宫只剩下父子二人。父皇勉力起身,我连忙搀扶。他的嘴里,颤巍巍地念着八个字:"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父皇希望我不要学他贪财好色、不务正业,而要把国家治理好。我抹着眼泪,点了点头。抚摸着我头顶尖的一块斑秃,他默然了。或许,我童年的遭遇令他内疚,令他难为情。然而,一切都过去了。等待他的,是另一个世界;等待我的,则是历史性的时刻。 第二天,父皇撒手人寰。半个月后,我登上皇位,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弘治。一个宏大的治国计划,正在我的脑海中酝酿。  相似文献   

12.
唐博 《地图》2007,(6):92-99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二月的一个夜晚,月朗星稀,乾坤寂静。然而我的心却久久无法平静。指着摔在地上的奏疏,我怒不可遏:"赶快把他抓来!不要让他跑掉!"  相似文献   

13.
布潋红 《地图》2009,(4):102-111
安提瓜的夜与晨 一个不经意的右转弯就驶入了安提瓜。已是午夜时分,依稀辨得出这是个古城。鹅卵石路的颠簸无意间驱散了我的倦意。司机轻按下门铃,我心里暧洋洋的,嘿嘿,还没住过要按门铃的小旅馆呢。门开了,半东方面孔的大爷含蓄地点下头,拿出一个大笔记本翻到一张表格,戴上眼镜,笑眯眯地指了指我的名字,我说是,他就把一个大钥匙递给了我。  相似文献   

14.
唐博 《地图》2008,(6):108-115
永乐三年(1405年)的一天,南京皇宫奉天殿。神情慌张的朱棣,抄起几案上的一封书信,对台阶下面跪着的年轻人说:“三宝,你来看看!”年轻人看罢此信,脸色都变了:“皇上,您的意思是……”“此次你率船队下西洋,除了炫耀大明国威,重建朝贡体系外,还有一个秘密的使命,就是把写这封信的人找到,抓来。我要见活的!”“遵命!”这位名叫郑和、小名三宝的太监退下了。朱棣有点疲倦,回到寝宫就躺下了。可他怎么都睡不着,眼前总能浮现出写信人的模样。这封信是谁写的?信上说了什么?为何让朱棣如此担惊受怕呢?  相似文献   

15.
王远昌 《地图》2007,(6):20-37
我少年时代曾在齐齐哈尔的外婆家生活多年,每当朋友们问起你的老家是哪里,我常回答"鹤城",因为齐齐哈尔近郊的扎龙自然保护区是丹顶鹤的故乡。全世界现存鹤类15种,中国有9种,扎龙湿地就有丹顶鹤、白枕鹤、蓑羽鹤、白鹤、白头鹤、灰鹤6种,其中有4种鹤属世界濒危鸟类,每年春夏秋三季它们都要在这里生息繁衍,由此齐齐哈尔市赢得了"鹤城"的美誉,但我更喜欢把它比作丹顶鹤的"夏宫"。后来,我因工作和兴趣常辗转于江淮湖荡地区的丹顶鹤越冬地采访拍摄,与丹顶鹤是40年的朋友了。今年4月丹顶鹤经社会各界人士推荐,成为唯一国鸟候选鸟上报国务院,我真是说不出地高兴。  相似文献   

16.
地处黄河、长江上游的四川、甘肃、青海结合部若尔盖草原,素有黄河"蓄水池"之称。如今,这里草场沙化,湿地缩减——4月8日,四川省若尔盖县辖曼乡,梁玉祥教授从沙化的草地上抓起一把沙土,松开,细细的沙土随风飘散。"这里的沙子比北方的要细,很容易被风吹起来。"  相似文献   

17.
张文彦  潘达 《地图》2007,(1):74-75
哲学大师冯友兰(1895~1990年)曾住在这里,现在他的女儿、著名作家宗璞仍在这里居住. 宗璞在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一段事情:"七七事变"后,冯友兰一路坎坷奔赴昆明,途中不幸骨折,对于事故原因,目击者金岳霖是如此这般叙述的:"当时司机通知大家,不要把手放到窗外,要过城门了.  相似文献   

18.
专家云集来去匆匆时间:2007年4月29日下午2点地点:北京梅地亚中心第二会议室"时间紧迫,我们会议马上开始!"主持会议的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的柳忠勤秘书长这样开始了会议。听他接着说下去大家才知道,他的这句话说的真的相当真实和恰到好处,因为参加会议的文物与古建筑学领域的  相似文献   

19.
谢英俊,"另类"的台湾建筑设计师,媒体总是把他的名字和"灾后重建"联系在一起。事实上,地震的确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的建筑生命也因此多样化。在1999年地震前,他主要从事高科技厂房与公共建筑的设计,并在这一领域获得  相似文献   

20.
《地图》2006,(2):72-74
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月三十日,刚刚来到人世间的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富丽堂皇的宫殿.稍微长大一些,我才知道自己的阿玛是皇上,自己正身处父皇开创的盛世.叙齿排行老四的我,按照皇阿玛定的规矩,没有继承皇位的任何机会.我一生下来就由膝下无子的佟贵妃抚养,她经常跟我讲,皇帝是天下最尊贵的人.她的教诲,让我对太和殿的宝座有了一丝朦胧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