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宁夏灵武矿区所采煤层均属易自燃煤层,矿区煤炭自燃防治形势严峻.常规的注水、灌浆、注阻化剂灭火、氮气防灭火难以有效达到矿井防灭火要求.针对以上难题,以灵武矿区枣泉煤矿为例,分析了工作面开采期间的CO气体产生机理,据此提出了煤自燃火灾预防及治理技术思路.通过胶体隔离带的注胶防灭火技术手段,防灭火效果显著,工作面CO的的体积分数持续下降(<6×10-6),有效得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
煤层自燃灾害研究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煤层自燃的研究分三个层面运用遥感技术调查区域性煤层自燃的分布和危害;运用煤岩学和地球化学等方法研究煤层自燃的临界值和气体释放规律;研制火灾样检测传感元件进行火灾的预测预报、抑制起火的最佳通风和建立控风、防灭火专家系统,进行煤矿火灾的综合防治.本文在阐述煤层自燃三个方面研究现状和进展的同时,着重回顾和论述了煤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对煤层自燃灾害研究的若干问题,提出了煤层火灾综合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石人坡煤层自燃发生后,不仅浪费煤炭资源、释放出有毒有害气体,还造成了地面塌陷,给吕合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影响。本文在实地勘探的基础上,介绍了地下煤层自燃区的地质环境和现状,对煤层自燃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方法和防治措施,以达到减少煤炭的损失、保护环境及提高人民生产生活安全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测氡技术在探测地下火区范围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0 引言矿井火灾(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给国家资源及矿井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威胁着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也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内因火灾又称煤炭自燃,其特点是火源隐蔽,不易扑灭。由于无法探测出火源的准确位置与范围,给彻底有效地根除火灾带来很大的困难。就目前所采用的措施有时也难以注销火区。因此在地表探测地下煤层自燃的位置与范围,有目的的采取灭火措施,迅速准确地消除火害一直是人们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本文以地下煤层自燃有可能产生氡气浓度差异为基础,采用地面α杯测氡法,长时间累积(TLD)测氡法及浅孔测温法探测…  相似文献   

5.
测氡法圈定火区范围的前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煤矿火区是指煤矿煤层发生自燃现象的地区。煤层自燃是由于一些自燃物质在一定条件和环境下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吸氧、氧化、发热)聚积热量导致发火而形成的。地下煤层自燃不仅浪费了大量宝贵资源,而且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甚至引起人身伤亡。为了有效治理和利用这一“灾害”,首先就要了解火区燃烧的大致范围及其发展方向。如能在地面探测和解决这个问题,就可大大节省治理或利用经费。  相似文献   

6.
采用帷幕注浆进行地下自燃煤层灭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神府-东胜煤田煤层自燃原因及灭火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注浆筑建阻燃隔离帷幕的灭火方法。并通过灭火工程实例,论述了灭火实施步骤,验证了帷幕注浆灭火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封闭型煤层自燃是神府煤田煤层自燃的形式之一。事实证明,这是一种有别于开放型煤层自燃机理的自燃方式,封闭型煤层自燃具有隐蔽性,对矿井生产危害极大,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地下煤火灾害在世界很多国家普遍存在,我国北方因干旱少雨、地形地貌平缓、煤变质程度低、黄铁矿和镜质组含量高及孔(裂)隙、断层、褶皱等构造发育,导致煤层自燃现象尤为严重,而小煤窑的私挖乱采更是加剧了煤火灾害的发生。基于地下煤火物理特点,目前用于确定煤火位置及范围的探测方法可分为五大类:遥感、物探、化探、热探、钻探。通过分析煤火形成机理、影响因素,探讨,提出了煤火灾害的防治手段:浅层剥离火源、堵漏、灌浆、注水、均压灭火、惰化技术、胶体防灭火。鉴于不同火区、不同发火阶段其表现特征存在差异,指出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探测方法,准确探测出火区范围和规模,从而为防、灭火方法提供依据;地下煤火的防治要依据环境、资源条件、火区工程条件来实施,以保证灭火效果。  相似文献   

9.
杨知 《贵州地质》2011,28(3):233-234
煤层自燃多平台遥感空间探测方法,首先是较大范围的卫星测量,采用TM、SPOT和印度IRS卫星等获取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以及全色波段信息,探测由于煤层自燃产生的岩石、植被光谱异常和地下煤火作用产生的热异常场;而航空测量为第二层次的数据采集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分形理论确定地下煤层自燃火区范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测地下煤层自燃火区位置与范围较为有效的方法是地面氡气测量。针对传统地面氡气测量方法存在特定条件限制、地球化学意义不明显的不足,通过分析地下煤层自燃火区地面测氡采集到的数据,分别应用传统方法和分形理论的含量-总量法、含量-周长法确定氡值的异常下限。通过比较三者确定的异常下限以及所圈定火区范围的不同,发现分形方法圈定的火区范围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1.
在陕北神府矿区石窑店井田煤层自燃勘查中,依据勘查区地质特征,采取了"放射状"不规则网状高精度磁测扫面结合二维地震剖面相结合的综合物探方法,其中高精度磁测扫面确定自燃边界,二维地震剖面解释煤自燃层位。通过对两种物探勘查方法取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和综合研究,确定该井田2-2煤层存在自燃现象,并圈定了自燃边界。经钻孔验证,综合物探解释的边界和埋藏深度精度较高,其中埋深误差小于8.7m。该区的勘探结果表明采用高精度磁测和二维地震勘探相结合的物探方法,能够准确的圈定煤层自燃边界,为煤矿开发和采掘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12.
煤基碳排放构成了中国碳排放总量中最重要的部分,做好煤基碳减排和煤炭高效洁净低碳化利用是实现“碳中和”国家目标的重要途径,碳中和背景下的煤地质学发展值得关注。系统评述与碳中和相关的煤地质学研究领域,分析煤地质学在碳中和研究与工程实践中的作用和应用前景,探讨碳中和背景下煤地质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取得以下认识:推进清洁煤地质研究、服务煤的高效洁净化燃烧,勘探开发煤系天然气低碳燃料、优化一次能源结构和化石能源结构,开展煤化工资源勘查与开发地质保障研究、推动煤炭的低碳能源转化和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深化瓦斯地质研究、提高煤矿瓦斯(井下)抽采率、控制煤矿瓦斯的大气排放和泄漏,研究煤层甲烷天然逸散和煤层自燃排放、控制煤层露头的天然排放,发展煤层CO2地质封存与煤层气强化开发(CO2-ECBM)技术、推动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发展及其在火力电厂烟气碳减排中的商业化应用,研究煤炭勘查企业的碳足迹、实现企业净零排放,是与煤地质学紧密相关的碳减排技术路径;其中煤层甲烷与煤系气高效勘探开发、深部煤层CO2-ECBM、煤层露头气体逸散与自燃发火控制、洁净煤地质与煤炭精细勘查是碳中和背景下煤地质学优先发展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3.
探地雷达对浅层勘探具有较高分辨率,为煤田火区浅部松散煤体或采空区等典型火源地质结构探测提供了重要手段。然而如何识别各种火源地质结构体,确定火区重点范围还存在一定的理论不足。基于电磁波理论,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正演模拟了火区典型地质体地电模型雷达响应,其特征表现为:松散跨塌煤体对应雷达响应绕射波严重,其内部波形紊乱;空洞区顶界面回波能量强,较为连续,其内部无绕射。正演模拟和现场测试研究表明:探地雷达对识别浅埋火区煤层松散跨落程度,圈定火烧重点区域,减少灭火成本和火区开采安全事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巨野矿区3号煤层自然发火严重的现状,选择巨野矿区3上和3下两煤层煤样,采用煤的物性参数测试、热重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等实验方法,进行巨野矿区3煤层的自燃特性及动力学参数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巨野矿区煤属于Ⅱ类自燃煤,煤的孔隙主要以大孔和中孔为主;煤在失水失重与吸氧增重阶段的活化能分别为94.49~123.61 kJ/mol和231.50~241.08 kJ/mol;煤分子中含有大量的羟基、甲基、亚甲基等活性官能团,这些活性官能团是导致巨野矿区煤自燃的关键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15.
煤层自燃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环境作用过程,是多种内在原因和外在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分析了内蒙古乌达矿区煤层自然发火的内在原因和外在条件,揭示了煤层自燃的各种控制因素.影响煤层自燃的内在原因包括煤层厚度、变质程度、灰分含量、发热量、硫含量和有机显微组分含量等;外在条件包括地质构造、气候、水文地质、地形地貌、煤层的赋存状况、大矿和小煤窑的开采情况等.最后探讨了对不同成因的煤层自燃采取不同的预防和治理方法,为今后煤火的研究和治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廖友常 《贵州地质》2007,24(1):41-46
大竹坝井田全区可采煤层C3,宏观煤岩类型主要为半亮型粉煤,其次为半暗型、半亮型块煤。煤种为中灰中高硫特低磷高热值贫煤。煤层瓦斯含量较高,且具有突出危险性,煤尘具有爆炸性,煤的自燃趋向性等级为Ⅰ级,属“容易自燃”煤层。伴生矿产硫铁矿分散在含煤岩系之粘土岩中,富集程度差,现阶段开采利用较为困难;其它稀散有益元素均达不到现阶段工业利用要求。具有低强度、低还原率、极易磨、弱结渣、高热稳定性、高熔灰分、中等可选的工艺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以铜川煤矿煤样为测试样品,利用自主研发的煤层自燃性升温的实验系统,对煤层的自燃过程进行实验模拟。根据实验测试数据对煤温与供气量以及实验过程的指标气体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煤层自燃性的临界温度、干裂温度等各个自燃特性。实验结果对煤矿分析和预测煤层自燃的过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这些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可分为资源毁损、地质灾害、环境污染3大类。又可细分为土地资源压占、植被资源破坏、地下水位下降、风景景观和地质遗迹破坏、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煤层自燃、煤矸石自燃、水土侵蚀、土地沙化、盐碱化、草原退化、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等种类。这些矿山环境问题给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危害。论文阐述了主要矿山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并提出了有关防治对策建议,以促进黑龙江省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尤为重要,然而天然焦长久以来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我国天然焦资源丰富,在苏鲁豫皖四省毗邻地区的煤矿开采中经常发现由于岩浆岩侵入,煤层受到烘烤而变质为天然焦的现象。广泛采集苏鲁豫皖四省毗邻地区天然焦样品,在描述天然焦宏观及显微特征的基础上,对天然焦开展工业分析、地球化学特征、自燃倾向性和焦尘爆炸性等方面的测试与分析,采用美国TA2100热分析仪测试典型样品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天然焦的宏观物理特性、显微组分特性与煤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总体上各项分析指标与无烟煤没有明显的界线,天然焦与同地的残留煤相比,其挥发分产率降低、C/H比大幅提高;天然焦变质程度达到或高于无烟煤阶段,不易自燃、焦尘无爆炸性。燃烧特性测试结果表明山东菏泽赵楼天然焦样品具有较强的反应活性,并根据天然焦的特性探讨了利用方向,认为其在制作型煤、合成氨、碳材料、生产水泥以及CO2地质封存等方面具有利用价值或潜力。   相似文献   

20.
姜子豪  胡友彪 《地下水》2019,(1):99-101
新集一矿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内部构造复杂,矿井突水、涌水灾害时有发生。通过收集新集一矿的钻探地质资料,重点分析13煤层及其顶板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并对煤层开采条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新集一矿13煤附近岩石以及13煤顶板岩石性质总体表现为岩质较软,强度低,割线模量小,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型,会偶然受到地热和天窗等地质危害和煤层自燃、煤尘爆炸影响。研究结果为13煤的开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