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了晋西南地区上石炭统太原组(虫筳)类化石研究的初步成果,乡宁甘草山剖面所含(虫筳)类属种十分丰富,可细分为五个亚带,其分带、组合及构造特征很有特色,是华北地区研究生物地层的又一个具有代表性剖面。  相似文献   

2.
闽西南马坑式铁矿主矿体的层位和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骆金锭  鄢庆南 《地质科学》1980,15(4):331-339
闽西南马坑式铁矿的层位和时代,以往因缺乏化石证据,意见不一。有中石炭统下部、下中石炭统或石炭二叠系种种说法。 1978年,我们在上杭县湖洋矿区的毗邻处庐丰发现了颇为完整的石炭系剖面,岩层中含有丰富的化石,保存尚佳。本文是在系统测制地层剖面及研究其中所含动植物化石的基础上,结合这几年来我系师生在长汀、永安等地区收集的资料写成的。  相似文献   

3.
广东连州地区下石炭统连县组主要由深灰色中厚层状白云质灰岩与白云岩组成,化石丰富,分布广泛。通过对野外路线调查剖面测制及前人研究成果的收集,根据岩性、厚度及含化石情况对区域空间分布规律的分析,探讨连州地区连县组岩性组合特征得知区内中部及东北部含白云质较高,西北部含硅质及泥质较高;厚度由中部向北东及北西方向由薄逐渐增厚。为邻区开展野外调查及地层对比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贵州石炭、二叠系床板珊瑚化石数量丰富,分布广泛,层位稳定,是划分对比石炭,二叠纪地层的重要化石之一。近几年来,笔者搜集和研究了我队历年来在区调工作中所采集的标本,已在《西南地区古生物图册一贵州分册》一书中报导了贵州石炭,二叠系床板珊瑚化石23属124种。但是,对化石的地层和地理分布还缺乏系统的总结。本文试图根据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的大量实测剖面及有关单位的工作成果,对贵州石炭、二叠系床板珊瑚化石的地层和地理分布作一次总结,以期对石炭、二叠纪地层划分,对比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中—晚石炭世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乌鲁木齐地区中一晚石炭世地层主要发育在乌鲁木齐市以东约20km的柳树沟、祁家沟和井井子沟等地。该区出露的石炭纪地层有:中石炭统柳树沟组、祁家沟组,上石炭统奥尔吐组。其中祁家沟剖面曾作为1977年北方槽区会议重点参观剖面。 本文引用的地层资料除1977年地层队测制的剖面外,还列出了1965年新疆区调大队六分队测制的柳树沟剖面。文中化石分别由侯鸿飞、张梓歆(腕足类)、孙巧缡(类)、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查干敖包地区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时,发现本区出露的宝力高庙组层序齐全、植物化石丰富、划分标志明显,通过路线调查、剖面测量对其进行了重新划分,即据岩性组合、生物面貌等特征划分为4个岩性段,一段为河湖相灰色、灰绿色碎屑岩夹少量中性火山岩,在粉砂岩中采到了大量安格拉植物化石;二段为中偏碱性-酸性砖红色、紫色火山岩夹砂(砾)岩,其中粗面岩获得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297.0±1.2)Ma;三段为灰色、灰紫色安山质火山岩夹碎屑;四段以灰白色流纹质火山岩为特征,夹砂岩、泥灰岩等,在砂岩中采到了大量安格拉植物群化石。据植物化石鉴定结果、同位素年龄资料将其形成时代确定为晚石炭—早二叠世。  相似文献   

7.
赵澂林 《沉积学报》1986,4(1):43-48
安徽巢县地区有较发育的下石炭统地层,自下而上地层层序是:金陵组(C1j)、高丽山组(C1g)、和州组(C1h)。下伏为上泥盆统五通组(D3w)碎屑岩系,上覆为中石炭统黄龙组(C2h)碳酸盐岩系。是一套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海相地层,夹一定数量的砂岩和泥岩,岩性、岩相变化较大。所含遗体化石较丰富,已有较好的地层学研究成果,但有关其中的生物扰动构造或遗迹化石尚缺报道。本文仅就野外所见的一些生物扰动现象,从沉积学的观点简述于下,供参考。实测剖面位于巢县北部凤凰山背斜南东翼麒麟山一带(图1)。  相似文献   

8.
马会珍  谭靖 《贵州地质》2018,35(2):138-144
运用沉积学、古生物学及地球化学原理对赋存盘县生物群的贵州省盘县新民地区楚皮凹剖面中三叠统关岭组第二段的生物组合、岩性组合和以及火山活动对盘县生物群影响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盘县生物群沉积环境与埋藏环境吻合,埋藏于水体较深且宁静、低能的台内盆地中,死亡后就地埋藏。结合古氧化还原度及岩性、生物组合,化石群得以完美埋藏,有三点是至关重要的因素:(1)爬行动物化石层和其他化石缓慢沉积过程中,水体还原缺氧给生物埋藏提供了必须的氧隔离层,防止死亡生物氧化分解;(2)沉积速率慢,岩性结构致密,颗粒细小,使生物能完整保存;(3)赋存盘县生物群地层含多层火山凝灰岩,一些火山凝灰岩层直接覆盖在化石层之上,提示我们火山活动对盘县生物群形成和埋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HK-2井位于哈萨克斯坦西部阿特劳州阿特劳市西北约320 km处。该井钻遇的中石炭统岩石类型包括白云岩、石灰岩、硅岩、砂岩和黏土岩,但以硅岩和黏土岩为主,而且成分混杂,交互频繁,富含有机质和深水相的浮游、游泳类微体生物化石。根据岩石中硅质放射虫化石含量高,硅质海绵骨针个体保存完整,有机质含量高,颜色暗,组分细小,泥质、硅质成分为主及生物组合单一等特征,认为该地区中石炭统为深水沉积环境。目前正在勘探的HK-2井所在的乌拉尔区块也已发现深水类型油气藏存在的苗头,建议对该地区深水相油气藏进行调研,同时对该区块和相邻区块能够获得的地震剖面进行追踪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杨霞  高平  杨镇  陈果 《古地理学报》2009,11(3):301-305
HK-2井位于哈萨克斯坦西部阿特劳州阿特劳市西北约320 km处。该井钻遇的中石炭统岩石类型包括白云岩、石灰岩、硅岩、砂岩和黏土岩,但以硅岩和黏土岩为主,而且成分混杂,交互频繁,富含有机质和深水相的浮游、游泳类微体生物化石。根据岩石中硅质放射虫化石含量高,硅质海绵骨针个体保存完整,有机质含量高,颜色暗,组分细小,泥质、硅质成分为主及生物组合单一等特征,认为该地区中石炭统为深水沉积环境。目前正在勘探的HK-2井所在的乌拉尔区块也已发现深水类型油气藏存在的苗头,建议对该地区深水相油气藏进行调研,同时对该区块和相邻区块能够获得的地震剖面进行追踪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再论石炭-二叠系界线及古地磁学的证据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滇东南八宝附近的安乐剖面,是石炭-二叠系界线地层的典型剖面,沉积连续、单相、富含牙形刺、类、四射珊瑚和腕足类化石,以牙形刺Streptognathodus elongatus带之底作为二叠系的开始,Pseudoschwagerina uddeni带稍高于这一界线。我们建议石炭-二叠系界线必须建立在沉积连续、单相,化石类型多样、丰富的剖面上,为了尽可能接近假希瓦格亚科分子的始现界线,以牙形刺Streptognathldus elegantulus到St.elongatus演化系列中St.elongarus始现作为界线,这一界线大致相当于前苏联阿舍林阶的底界。古地磁学研究表明,该剖面的第3层底部,在长期的基亚曼极性段中存在着一个短暂的正极性亚带,它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而且它与Streptognathodus elongatus的始现相一致,强烈支持上述生物界线作为石炭-二叠系界线。  相似文献   

12.
广西宜山马平组的■类化石分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讨论了广西宜山马平组(虫筳)类化石的分带情况,并和国内有关地区的上石炭——早二叠统的(虫筳)类化石带进行了对比。根据对采自宜山马脑山连续地层剖面上约120个(虫筳)类化石种的研究,该地马平组的(虫筳)类化石可自上而下分为三带、四亚带: 栖霞组 Misellina claudiae 带; 马平组 Ⅲ. Pseudoendothyra discalis(sp.nov.) 带; Ⅱ. Pseudoschwagerina 带; (4)Eoparafusulina simplex 亚带; (3)Sphaeroschwagerina subrotunda-Robustoschwagerina 亚带; (2)Pseudoschwagerina cheni 亚带; Ⅰ.Triticites 带; (1)Triticites simplex 亚带; 黄龙组 Fusulina-Fusulinella. 本文还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发育于该地马平组顶部的一个独特的(虫筳)类动物群——Pseudoendothyra动物群,对其对比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同时还描述了6个(虫筳)类化石新种。  相似文献   

13.
华北地台石炭系—二叠系界线的腕足动物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现代地层学理论,年代地层界线应具有全球一致性或近一致性。根据华北地台石炭纪、二叠纪地层特点,笔者主张在华北地台以Pseudoschwagerina(s.s)带(确切地说是最早出现该带特征化石层位)底作为二叠纪的开始。本文通过对华北地台若干典型地点界线附近的腕足动物化石进行系统研究,认为腕足动物面貌在界线附近有清晰的变化,与界线标志(竹蜓)属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以此作为界线的辅助标志具有区域性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福建顺昌石炭—二叠系界线附近的类动物群进行了系统研究,共鉴定并描述了类8属24种。根据它们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变化规律,自下而上建立4个带:①Triticites shikhanensis compactus带;②Pseudoschwagerina galatea带;③Sphaeroschwagerinasphaerica带;④Eoparafusulinaconcisa带。通过与我国华南沉积区同期类生物地层的对比,解决了该区地层的时代归属。  相似文献   

15.
新疆阿合奇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 类动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阿合奇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地层中发现大量的 类化石,共计18属61种,另有较多未定种,自下而上建立了4个 带,依次为Pseudostaffella带、Profusulinella带、Fusulinella-Fusulina带和Pseudoschwagerina带。各 带与华南、帕米尔达尔瓦兹等地能很好的对比,且蜓类动物群面貌与华南地区相似 。根据蜓类化石确定别根他乌组为晚石炭世早中期罗苏期—达拉期,康克林组为晚石炭世晚期小独山期—早二叠世紫松期,将该区石炭系、二叠系的界线置于71层底部。石炭纪末期区域上海退和古地形的影响导致蜓带Triticites带的缺失。  相似文献   

16.
根据地层中类化石的分布规律 ,福建沙县船山组地层自上而下可划分为 5个化石带 :5 ) Eoparafusulinapararegularis带 ,4 ) Sphaeroschwagerina sphaerica带 ,3) Zellia chengkungensis带 ,2 ) Pseudoschwagerina miha-ranaensis带和 1) Triticites shikhanensis compactus带。通过与邻区及我国华南部分地区的对比 ,认为本区含第 2至第 5个类化石带的船山组上部地层的地质时代应为早二叠世早期 ,石炭系 -二叠系界线位于 Pseudoschwagerinamiharanaensis带之底  相似文献   

17.
在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阿合奇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地层中发现大量的筵类化石,共计18属61种,另有较多未定种,自下而上建立了4个筵带,依次为Pseudostaffella带、Profusulinella带、Fusulinella—Fusulina带和Pseudoschwagerma带。各篷带与华南、帕米尔达尔瓦兹等地能很好的对比,且筵类动物群面貌与华南地区相似。根据筵类化石确定别根他乌组为晚石炭世早中期罗苏期-达拉期,康克林组为晚石炭世晚期小独山期一早二叠世紫松期,将该区石炭系、二叠系的界线置于71层底部。石炭纪末期区域上海退和古地形的影响导致筵带Triticites带的缺失。  相似文献   

18.
山西石炭纪三种地层单位的划分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研究华北石炭纪地层的文献中,组(Formation)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涵义却因不同作者而异,造成了岩石、年代地层单位的混淆。山西是华北石炭纪地层的典型地区,本文在厘定华北石炭纪岩石、年代、生物地层涵义之后,将山西石炭纪岩石地层单位自下而上划分为湖田组、太原组和山西组;将年代地层单位划分为中石炭世 Bashkirian-Moscovian 阶和晚石炭世Kasimovian-Gzhelian,Asselian,Sakmarian 阶;将生物地层单位由老至新划分为 Fusulina-Fusulinella,Triticites,pseudosch-Wagerina(s.l.)(竹蜓)带及若干亚带,并将山西石炭纪三种地层单位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9.
华北地台石炭二叠纪若干地层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范炳恒 《地层学杂志》1998,22(2):143-148
以现代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丰富翔实的地质资料为基础,对华北地台石炭二叠纪的若干地层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1)修订并论证了华北地台上古生界最底部的一个岩石地层单位——田师傅组,指出这个组的区域分布和穿时性特征,同时对其实用性也进行了论证;2)讨论了华北地台石炭系-二叠系界线,主张以类Pseudoschwagerina带底作为二叠系的开始,有利于大区域内的相关地层划分对比;3)讨论并厘定了华北地台本溪组、太原组和上石盒子组等岩石地层单位的含义;4)华北地台东北部确切存在早石炭世沉积,传统的有关该区的地质历史结论应予修正。  相似文献   

20.
山东淄博地区石炭纪含(竹蜓)地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石炭纪含(竹蜓)地层在山东境内出露比较广泛,包括淄博、章邱、峄县、莱芜等地,以淄博及章邱一带出露较好。石炭纪含(竹蜓)地层可分为上石炭统本溪组和上石炭统太原组二部份,含(竹蜓)石灰岩的层数和厚度在山东各地不一,变化较大。谭锡畴(1922)在淄川、博山地层柱状图中,将含(竹蜓)石灰岩作为博山组(Poshan Formation)的下部,相当于山西的太原组。李四光、赵亚曾(1926)在山东境内找到三处石炭纪含(竹蜓)地层,即:章邱煤田、博山煤田及峄县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