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利用人工配制的生活污水先进行单胞藻(斜生栅藻 Scenedesmus obliquusTurp)的 培养,再接种田螺(Cipangopaludina sp)和短钝溞(Daphnia obtusa Kurz),对栅藻密度的经时变化, 短钝溞种群增长及水体中氮、磷、碳在培养过程中的变化作了测定与分析结果如下:(1)田螺组和 对照组中栅藻密度(N)经时变化的函数为:田螺组N=e(1.1136)t(1.7204);对照组N=e(1.4175)t(1.8099);(2)田 螺组短钝溞在静态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模型为: N= 0. 75e(0.476)t,(3)以短钝溞问收方式收获量的累加 值作为种群增长量(产出量),其数学模型为:N=e(0.2837)t(2.5537);(4)经栅藻、田螺、短钝溞培养后,生 活污水的氮、磷、碳含量分别下降了 80、 60%, 72. 40%, 45. 70%. 本研究既为枝角类集约化培养提供了某些生态学理论参数,也为污水调控及资源化提出一个 值得参考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
利用斜生栅藻对山东禹城地区碳酸盐水型瘦水与肥水两种水体进行生物改良后,引种短钝蚤作室内培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短钝蚤在有适宜种类微藻作开始环境的先驱生物存在条件下,可以耐受碳酸盐型水质,并能成功地生长繁殖,本文还对3种培养液及两种培养模式下种群增长的动态规律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利用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对山东禹城地区碳酸盐水型瘦水与肥水两种水体进行生物改良后,引种短钝溞( Daphnia obtusa Kurz)作室内培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短钝溞在有适宜种类微藻作开拓环境的先驱生物存在条件下,可以耐受碳酸盐型水质,并能成功地生长繁殖,本文还对3种培养液(有机型、无机型、结合型)及两种培养模式(间收式与接种式)下种群增长的动态规律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盐碱水体斜生栅藻培养及其生物净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引种至山东禹城辛店洼碳到盐型水中后,在补加必需营养盐、充气的条件下培养,可以高速增长;试验结果表明,经过3轮栅藻培养、收获,可使盐碱水得到一定程度的淡化,经过36h的培养,水中主要八大离子的清除率分别达48.5%,5.9%,77.5%,28.2%,46.7%,100%和53.1%。  相似文献   

5.
聊古-1井水氡映震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聊古-1井水氡测值在1981年11月9日宁晋Ms5.8地震(△=150Km )前和1983年11月7日荷泽Ms5.9地震(△=150Km)前的异常变化。在地震前5~15天该井水氡出现明显的高值异常。地震发生在五降的过程中。这可能是该井水氡的一项短临异常指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关于浮游动物与微囊藻相互作用的研究逐渐被关注,其中有的研究认为浮游动物能够诱导产毒细胞毒素含量的变化.微囊藻毒素是由微囊藻毒素合成基因编码翻译的,目前关于浮游动物对微囊藻毒素合成基因相对表达的影响并无报道,本文首次通过实时定量逆转录PCR方法研究铜绿微囊藻PCC7806产毒相关基因mcyB和mcyD在大型蚤胁迫下相对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微囊藻mcyB、mcyD基因相对表达均有上调,表明铜绿微囊藻PCC7806通过上调产毒基因的转录水平达到对大型蚤的诱导防御,从而为浮游动物与微囊藻相互作用研究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淡水湖库频发水华,不同类群形成的水华特征、危害及其治理方法差异显著,因此,如何区分不同藻种的遥感反射率特征,获取湖泊优势种信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研究基于室内藻种培养实验,培养了富营养化湖泊中的典型蓝藻和绿藻藻种,其中,蓝藻包括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sp.)和束丝藻(Aphanizomenonsp.),绿藻包括小球藻(Chlorellasp.)以及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基于实测的遥感反射率,经归一化处理后,分析了不同藻种的遥感反射率特征,构建了DI(difference index)指数以及ADI(algae distinguish index)指数,建立了藻种分类模型,利用验证集数据进行检验,整体识别精度达77.55%,Kappa系数为0.7178。将分类方法应用于太湖野外实测遥感反射率数据集中,结果与实测的生物量数据有较好的匹配;将模型应用于太湖OLCI(ocean and land colour instrument)影像数据,获得了2019年12月和2020...  相似文献   

8.
张北-尚义地震前后电阻率的变化及分析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汤吉  赵国泽 《地震地质》1998,20(2):69-171
在张北-尚义地震区震前已有大地电磁资料测点(511点)进行了两次重复观测,在震中区测点(MMC点)进行了连续4昼夜的观测。测量结果显示:(1)与震前资料相比,511测点沿电性构造走向方向(NNW)在0.2~4s周期范围内的视电阻率减小,垂直走向方向的视电阻率增大;(2)MMC测点两个方向在0.2~10s周期范围内的视电阻率随测量时间逐渐增大;(3)511测点两次重复观测和MMC的观测可能都反映出震后电阻率正在逐渐恢复。此外,还对地震前后地下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初步推测,观测到的电阻率变化是由于地下流体活动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关于浮游动物与微囊藻相互作用的研究逐渐被关注.其中有的研究认为浮游动物能够诱导产毒细胞毒素含量的变化.微囊藻毒素是由微囊藻毒素合成基因编码翻译的,目前关于浮游动物对微囊藻毒素合成基因相对表达的影响并无报道,本文首次通过实时定量逆转录PCR方法研究铜绿微囊藻PCC7806产毒相关基因mcyB和mcyD在大型蚤胁迫下...  相似文献   

10.
中国黄土与红色粘土记录的地磁极性界限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由蓝田、陕县、洛川、西峰、平凉、兰州及靖远等剖面获得的古地磁研究结果.主要结论为:1.中国黄土剖面记录了Brunhes正极性带与Matuyama负极性带,Brunhes/Matuyama极性转换过程位于第8层黄土(L8).在段家坡黄土剖面该转换过程对应的地层厚度为0.375m,持续时间约6000a.转换过程由3次极性变化构成,每次经历的时间约为400a.2.Jaramillo正极性亚带(J)位于标志层L9至L15之间,大约S10-S13位置.3.Olduvai正极性亚带(O)对应的地层为S27-S334.Reunion正极性亚带(R)由两部分组成,在蓝田段家坡黄土剖面分别位于L36和S385.Matuyama负极性带与Gauss正极性带界限(M/Ga)位于黄土和红色粘土交界处,中国黄土的底界年龄为2.48Ma左右.黄土与红色粘土为整合接触关系.6.黄土下伏的红色粘土记录了Gauss正极性带,Gilbert负极性带和古地磁年表编号5(Epoch5).  相似文献   

11.
太湖生态脆弱性特征与消除对策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研究了Hg^2+,Cd^2+对痧生经济植物莼菜冬芽茎叶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值,可溶性蛋白含量,O^-2含量以及活笥氧清除系统活性(SOD,CAT,POD)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值、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Hg^2+,Cd^2+处理浓度的加大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浓度Hg^2 对水鳖叶片光合放氧速率,呼吸速率、细胞膜透性、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及超微结构的毒害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g^2 浓度的增加,水鳖叶片的光合放氧速率逐渐下降,呼吸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先升后降,而细胞膜透性则逐渐上升,电镜观察发现,水鳖叶细胞受Hg^2 毒初期,染色质凝集,叶绿体中类囊体片层以及线粒体嵴突膨胀,随着叶细胞遭受毒害程度的加深,核膜破裂,染色质与核质消失,叶绿体膨胀解体,线粒体空泡化。  相似文献   

13.
黑臭现象在我国东部地区浅水湖泊频繁发生,已经严重影响环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厌氧环境和高浓度Fe~(2+)、S~(2-)是引起黑臭现象的必要条件.本文解析巢湖南淝河口区黑臭水团范围内Fe~(2+)、S~(2-)与DO、流速的分布特性;基于空间计量模型重点探讨了流速、DO和Fe~(2+)、S~(2-)分布的空间关联性.结果发现,水体流动在黑臭水团中主要有两个作用:使Fe~(2+)、S~(2-)和DO彼此产生空间相关性以及通过分散作用改变局部Fe~(2+)、S~(2-)浓度分布;同时流速通过增强复氧间接影响Fe~(2+)及S~(2-)总体浓度的作用较小.流速与Fe~(2+)、S~(2-)之间均满足线性空间滞后模型;而线性回归模型中流速对Fe~(2+)的影响低估了约7%,对S~(2-)的影响则低估了12%.  相似文献   

14.
莼菜(Brasenia schreberi)冬芽对Cr6+污染的抗性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Cr^6 污染对Shun菜冬芽外部形态及过氧化物酶、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O^-2、MDA的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Cr^6 对Shun菜毒害机制在于 制酶活性和损害细胞膜系统,在培养第三天时叶绿素的含量随着Cr^6 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过化物酶的活性在10mg/L中最高;硝酸还原酶活性除在5mg/L中的略微升高外,在10-40mg/L之间随着Cr^6 培养浓度的升高而降低;O^-2的含量在5mg/L中的最高,在10mg/L中略高于对照,在随后培养中承学度的升高而降低,MDA的含量变化趋势和O^-2相似。  相似文献   

15.
A comparison was made between the adsorptive behaviors of Cd2+ and UO 2 2+ relative to two smectites that differed in their ratio of edge sites to fixed-charge sites. Adsorption varied with both pH and ionic strength, consistent with sorptive contributions of ion exchange and coordination reactions to edge hydroxyls. Both clay minerals exhibited a greater affinity for UO 2 2+ than for Cd2+, and the clay with a higher proportion of edge sites retained both ions more strongly. A computational model including fixed-charge sites and edge hydroxyls resulted in a good prediction of overall UO 2 2+ and Cd2+ uptake to both smectites.  相似文献   

16.
对Cr6+胁迫条件下不同pH处理对菹草无菌苗元素、光合色素、活性氧、丙二醛、抗氧化酶、脯氨酸(Pro)及多胺(PAs)含量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探讨不同pH处理影响水生植物Cr6+毒害效应的机制.结果表明:(1)偏酸性pH处理加剧菹草对铬的蓄积,而pH为7.0时Cr6+胁迫所造成的矿质元素失衡有所减弱;(2)Cr6+胁迫下pH为6.0~8.0的处理延缓了菹草的失绿症状,促进了光合色素的合成;(3)Cr6+胁迫下菹草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pH为6.0和7.0的处理组诱导程度最小;(4)Cr6+胁迫下pH为6.0和7.0处理的菹草Pro含量显著提高;(5)pH为4.0和5.0的处理使腐胺(Put)含量显著提高,而pH为6.0和7.0的处理则促进亚精胺(Spd)含量及游离态(Spd+Spm)/Put比值上升,精胺(Spm)含量总体趋势为随pH值升高而逐步上升,仅在pH为4.0和5.0的处理组中低于Cr6+胁迫对照组.因此,pH条件可影响菹草对铬及营养元素的积累,抗氧化酶、Pro、PAs代谢等生理生化过程,导致铬毒性效应差异.在pH为6.0~7.0的范围内,菹草能调节抗氧化酶系统,较有效地清除体内活性氧,提高机体中Pro、PAs含量及游离态(Spd+Spm)/Put比值,减轻膜系统脂质过氧化,维持机体内矿质元素平衡,致使毒性效应达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17.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水花生愈伤组织并以此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Cr6+浓度(0、0.1、0.3、0.6、0.9 mmol/L)对水花生愈伤组织中腐胺(putrescine,Put)、亚精胺(spermidine,Spd)、精胺(spermine,Spm)、脯氨酸(Pro)含量及精氨酸脱羧酶(ADC)、鸟氨酸脱羧酶(...  相似文献   

18.
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的水花生愈伤组织为实验材料,研究了过量Zn2+(0、0.2、0.4、0.8、1.6 mmol/L)对水花生愈伤组织的氧化损伤及多胺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Zn2+浓度增加:(1)水花生愈伤组织的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水平显著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抑制,叶绿素a含量显著降低;(2)精氨酸脱羧酶和鸟氨酸脱羧酶活性均升高,多胺氧化酶和二胺氧化酶活性在低Zn2+浓度处升高、高Zn2+浓度处降低;(3)总腐胺和总精胺含量在低Zn2+浓度处降低、高Zn2+浓度处增加,总亚精胺含量仅在Zn2+浓度为1.6 mmol/L时有显著增加;(4)游离态腐胺含量变化与总腐胺含量相似,游离态亚精胺含量在高Zn2+浓度时下降,游离态精胺含量仅在Zn2+浓度为0.2 mmol/L时略有下降;(5)结合态腐胺和精胺在Zn2+浓度为0.2 mmol/L时下降而在其余处理组中上升,结合态亚精胺含量各处理组中均增加;(6)束缚态腐胺和亚精胺含量均下降.可见,过量Zn2+胁迫导致水花生愈伤组织氧化性损伤,并扰乱其多胺代谢平衡;束缚态多胺向结合态多胺的转化是过量Zn2+胁迫下水花生愈伤组织多胺代谢变化的一个显著特征;以结合态为代表的内源性多胺积累对水花生愈伤组织抵抗过量Zn2+胁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Cd2+和Cr6+对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 L.)的毒害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生经济植物慈姑(Sagittaria sagiuifolia L.)为实验材料,通过模拟水体Cd^2+和Cr^6+污染环境,研究了两种单一离子处理对慈姑的毒害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体Cd^2+、Cr^6+浓度增大,慈姑叶绿素含量与根细胞质膜透性先升高后降低;Cd^2+浓度增大,根和叶的POD活性,叶的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根的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均是先升后降;根和叶的CAT活性、根的SOD活性、MDA含量和叶的O2^+产生速率则逐渐升高;而Cr^6+处理时,MDA含量、根的SOD、CAT、POD活性均随浓度增大而升高,O2^-产生速率和叶的SOD、CAT、POD活性则升高后降低;Cd^2+和Cr^6+污染都对慈姑产生毒害,其毒害的效应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同浓度条件下根的受害程度比叶严重.  相似文献   

20.
为将捞取的微囊藻水华资源化,用作重金属生物吸附剂,本文研究了在不同金属离子浓度和不同pH条件下微囊藻水华对重金属Cu2+、Cd2+和Ni2+的吸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重金属离子浓度分别为20.00、60.00、100.00和140.00μg/ml时,150 mg干重微囊藻水华对Cu2+的去除率分别为67.79%、37.47%、35.93%和34.70%,对Cd2+的去除率分别为73.31%、65.87%、60.09%和42.37%,对Ni2+的去除率分别为47.89%、31.87%、28.46%和21.61%.在较低的重金属浓度(20.00μg/ml)下,微囊藻对3种重金属的去除率最高.但从单位微囊藻生物量吸附重金属量来看,金属离子初始浓度越高,吸附重金属的总量越高;在相同金属浓度下,微囊藻水华对3种金属的吸附效率:Cd2+ > Cu2+ > Ni2+.微囊藻吸附Cu2+的最适pH为5.0,Cd2+和Ni2+均为6.0,20.00μg/ml浓度时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1.90%、85.67%和55.43%.微囊藻裂解释放的可溶性物质对重金属吸附影响不大.研究结果显示微囊藻水华可作为重金属吸附剂有效地运用于重金属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