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介绍苍山县沟西铁矿的发现过程,认为剩余重力异常是寻找深部隐伏铁矿的有效方法,而井中三分量磁测能有效地指导钻探工程的布设,减少盲目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验证程家村航磁异常圈闭,对该异常圈闭进行了查证工作,针对该区域铁矿体均呈深部隐伏的赋存状态,以"物探先行,钻探验证"的工作方法开展工作,利用地面高精度磁测扫面确定磁异常圈闭平面形态及位置;对高精度磁测剖面数据进行切线法剖面反演,确定强磁性地质体位置和埋深,再结合重磁剖面联合反演方法,推断强磁性地质体的赋存状态,从而给钻探验证提供依据。通过上述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表明重磁方法是深部隐伏磁铁矿勘查中的重要工作手段。  相似文献   

3.
EH4连续电导率剖面测量是近年来地质勘察中采用的新方法,可以推断隐伏铁矿体的埋深、宽度、规模及产状。本溪大台沟铁矿勘查中进行了EH4连续电导率剖面测量,经钻探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寻找深部隐伏铁矿体,磁法测量和EH4测量2种方法综合运用,为后续钻探工作提供更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山东巨野核桃园地区是鲁西南地区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的成矿有利靶区,利用地面高精度磁测对该地区航磁异常进行查证,圈定了磁异常区4处,选取其中1个异常区进行钻探验证,首次在山东巨野地区发现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地质找矿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为下一步勘查工作奠定了基础,验测结果表明,李登楼—考庄一带找矿靶区成为今后巨野核桃园地区铁矿勘查工作的首选区域。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BIF型铁矿分布较为广泛,其中鲁南地区苍峄铁矿带是全省重要的BIF型铁矿带之一,该含矿建造赋存于新太古代泰山岩群山草峪组中。本文在对苍峄铁矿带中典型矿床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对铁矿带西延隐伏区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该隐伏区BIF型铁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且该区高磁异常较为明显。通过对该类型铁矿矿床成因及找矿预测模型研究,并综合该区地质特征、物探异常特征和铁矿成矿规律等要素共圈定6个铁矿找矿靶区,即B类找矿靶区为涝坡南找矿靶区、马头西找矿靶区、山湾东找矿靶区、东凫山北找矿靶区、胡埠找矿靶区;C类找矿靶区为张庄找矿靶区;本次研究工作为该区今后铁矿勘查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孙家庄铁矿床是隐伏于第四系之下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床,通过高精度的磁法扫面和剖面测量,获取直接的磁异常数据,采用化极处理、向上延拓分析、剖面解释等方法,确定了异常体的空间位置、产状及规模大小,为矿床勘查提供了较为明确的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高精度磁测在单县龙王庙地区铁矿调查评价中的应用,高精度磁测的目的是分解早期1∶5万航磁异常,细致反映龙王庙地区磁异常的分布,为该区的铁矿调查评价和成矿预测提供了基础资料。以近年来的高精度磁测工作为基础,该区铁矿深部找矿取得了重大突破,勘查发现了大刘庄大型沉积变质型铁矿,并进行了富有价值的成矿预测,显示出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山东省德州市东南部深覆盖区的矽卡岩型铁矿勘查工作取得重大找矿突破,相继发现了李屯、大张、潘店铁矿床;该区找矿工作中使用的“地质—磁法—重力—电法—地震—钻探—测井—综合研究”等找矿方法效果明显。大张地区矽卡岩型铁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即该区奥陶纪碳酸盐岩地层广泛分布,燕山晚期中基性侵入岩发育,构造活动显著。以往大张异常西半环地区勘查工作取得了良好找矿成果,而对该异常东半环则尚未进行异常查证。本次研究在总结大张地区矽卡岩型铁矿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在大张异常东半环开展了异常查证工作,施工的DZK2钻孔虽未见矿,但井中三分量磁测工作在该孔揭露的奥陶纪地层和岩体接触带处发现了矿致异常,推断其为一盲矿体,由此表明大张异常东半环亦有较好的铁矿找矿潜力。井中三分量磁测工作成果表明该勘查手段在矽卡岩型铁矿勘查工作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塔儿山-二峰山地区基岩山区铁矿资源已呈枯竭之势,为使老的成矿远景区取得新的找矿成果,铁矿找矿方向应转向新生界覆盖区的低缓磁异常.结合近年来某些磁异常的验证见矿,说明原来验证不彻底或现在看来验证结论不完全正确的异常可能是矿致异常.所以"攻深找盲"首选大王成矿段、万户-老官庄异常段和丹山-绵山-秦岗隆起成矿段,以高精度磁测和大工作量的钻探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可控源大地电磁测深(CSAMT)与高精度磁测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手段,通过对前期高磁资料的常规数据处理,结合此次综合研究剖面资料,以及对已知验证孔的对比研究综合分析,认为高磁性、低电阻为济南流海庄铁矿床隐伏磁铁矿的异常反映。认为该区铁矿体沿闪长岩体与奥陶世灰岩的上下接触界面分布,矿体主体沿接触带向NE缓倾,异常中心可划分为走向近南北,近平行排列的东西2个主矿段,第一矿段位于异常北西部,南东侧为第二矿段。  相似文献   

11.
德胜庄铁矿区地处莱州-安丘铁矿成矿带中段,为新发现的第四系浅覆盖区低缓磁异常中的铁矿床。根据野外岩矿石物性测定,可知铁矿石与围岩磁化强度差异,为高精度磁测提供可靠地球物理依据。利用高精度磁测查明区内磁异常的分布特征,结合地质资料,对覆盖区矿体进行反演,初步圈定铁矿体的埋深、形态、产状,为下一步钻探工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井中磁测主要是测量钻孔周围空间磁性体的磁场,从而起到找矿或解决某些地质问题的作用。在铁矿普查中,由于钻孔往往穿过或靠近矿体,且矿体与围岩磁性差异较大,因而井中磁测更容易发现孔旁或孔底盲矿。山东省东平县旧县地区铁矿属沉积变质型,围岩均不具有磁性或磁性极弱,具备了磁法找矿的物性基础。该矿床主矿体埋藏较深,矿体较薄,勘探难度较大。而矿体的发现得益于紧密结合的地质与物探资料的二次开发。其中井中三分量磁测对深部矿体的发现起了重要作用。通过对ZK408孔开展井中三分量磁测,准确预测了井底盲矿的存在,为钻孔继续钻进与否的决断提供了可靠依据,在不保证漏掉磁性体的前提下减少了钻探工作量,节约了生产成本。对勘查区内磁性体的赋存状态和空间位置做出了合理推断,为东平县旧县铁矿探明储量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为下一步地质工作提供了参考意见。井中三分量磁测在寻找深部磁性矿体方面具有科学准确的指导作用,为旧县铁矿深部找矿和外围找矿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沂水县杏山官庄铁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汞丹山凸起中分布的基性—超基性岩体,其磁铁矿含量高者可构成矿体。利用高精度磁测、钻探等方法开展了沂水县杏山官庄铁矿的普查工作,大致查明了该矿体的规模、形态和产状,认为该矿床具有低品位、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特点,综合分析矿床成因属岩浆分异型磁铁矿矿床。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山东苍山三合地区高精度磁测磁异常的揭露,利用钻孔剖面对磁化强度的大小、磁性体的形态、磁性体的厚度进行反演和分析,认为研究区的磁异常是由该区辉绿岩磁性层引起的,并且辉绿岩层的上部相对较强磁性物质的富集对磁异常的影响更大;研究区辉绿岩层可能是普遍存在的;ZK02孔相对ZK01孔部位的辉绿岩层具有埋藏浅、磁性均匀、厚度变化小的特点。研究区磁异常的原因可能是成岩后局部断裂构造的活动,部分磁性块体边端部位挠起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以区域地质背景资料为基础,在勘查区内进行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工作,圈定8条磁异常带,并进行解译与推测,为进一步地质找矿提供了有利的依据。在此基础上通过地质调查和探矿工程施工,大致查明了区内矿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16.
高精度磁测在山西省繁峙吐楼铁矿区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阐述了高精度磁测工作在山西省繁峙吐楼铁矿区的应用,其高精度磁测目的是查清异常分布,查找隐伏铁矿体,圈定铁矿体分布范围、矿体位置、形态、大小、产状、边界等几何特征及查明矿区地质特征,根据现有探采工程揭露控制,初步估算了铁矿石资源量。  相似文献   

17.
鲁西南单县地区赋存沉积变质型铁矿,近年来,该地区铁矿找矿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为了更好地指导区内铁矿勘查工作,通过介绍单县地区铁矿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剖析大刘庄铁矿床、龙王庙铁矿的矿床特征,建立找矿标志,并对今后铁矿找矿方向进行研究。单县大刘庄、龙王庙铁矿赋存于新太古代泰山岩群山草峪组中;铁矿体总体呈层状、似层状,局部呈透镜状,铁矿体产状与围岩一致。通过分析认为,区内的铁矿总体受山草峪组控制,构造、侵入岩对铁矿有破坏作用。经过对重磁测量成果分析,总体认为磁异常及其化极明显部位是区内铁矿勘查中最重要的指示标志,重力梯度带是铁矿赋存的重点位置。通过对以往勘查成果的综合分析认为,辛羊庙异常区应为今后铁矿勘查工作的首选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