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由东方物探吐哈物探处1836队承担施工的青海省天峻县聚乎更矿区三露天天然气水合物三维地震调查评价项目日前顺利完成最后一炮,标志着我国首个可燃冰三维勘探项目野外采集工作完成。青海省天峻县聚乎更矿区三露天天然气水合物三维地震调查评价项目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在青藏高原可燃冰勘探领域部署的首个三维项目,该项目是为了进一步发现和拓展  相似文献   

2.
正3月25日,由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总院编写的《河南省新密煤田深部地震概查及资源远景评价二维地震勘查报告》顺利通过评审。河南省新密煤田深部地震概查及资源远景评价是由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一队承担的2011年度河南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受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一队委托,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总院承担了本次二维地震勘探工作。项目野外数据采集工作于2013年4月24日开始,2013年7月13日结束。共施工测线11条,完成物理点3543个,其中甲级率47.62%,乙级率50.46%,合格率98.08%。野外采集质量经验收达到规范及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在湖泊浅滩及养殖区密集的浅水系地表条件下开展三维地震勘探的主要特点和难点,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从而保证了野外数据采集和资料处理的质量。通过对三维地震勘探的野外数据采集、资料处理的总结和地质成果的验证,说明了三维地震在湖泊和鱼塘密集区等地表为浅水系地区取得较好勘探效果,并为今后地表复杂地区的三维地震勘探工作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4.
正5月12日,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局长、党委副书记王天顺一行,到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测队宁夏三维地震勘探项目工地进行调研。宁夏三维地震勘探项目施工区域位于灵武市临河镇的半沙漠丘陵地带,距离银川市约55公里。今年4月份开始进行野外试验工作,项目启动克服了诸如爆炸物品审批手续难办、路难行、孔难打等种种困难,截至  相似文献   

5.
日前,深部探测专项《无缆自定位地震勘探系统研制》课题通过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的成果验收。课题组经过联合攻关,自主研制了分布式无缆自定位地震仪系统、宽频带地震仪、10k N可控震源、MEMS电化学地震检波器、动圈式低频地震检波器,以及多种震源兼容的地震触发站、大容量野外采集数据快速回收站和野外数据采集的监控管理软件,并在辽宁兴城、西藏阿里等地进行了第三方测试及野外比对实验,达到了设计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6.
结合苏里格南工区试验分析和往年施工经验,运用基于目标的较大炮检距观测系统设计方法,缩短道间距,同时增大排
列长度;采用三线生产方法提高覆盖次数;使用“多井组合、单井小药量”的激发方式等野外技术措施以求改进野外采集记录。试
验对比表明,此方法明显改善了资料品质,提高了剖面的信噪比及分辨率,达到了高精度地震采集的设计效果,为苏里格南工区地
震勘探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435炮!新的山区纪录在天山诞生了!”2008年10月16丑晚10时,伴随着最后一炮的声响,河南煤田物测队地震二院圆满完成新疆涝坝湾三维地震勘探项目野外数据采集任务。翌日凌晨,天下起了大雪。“这一仗打得真漂亮!”“如果耽误一天就大雪封山了……”望着皑皑雪山,同志们的对话中充满了胜利的喜悦。  相似文献   

8.
<正>门克庆三维地震项目,地处毛乌素沙漠东缘,勘探面积33.25平方公里,是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单区块面积最大、施工设计物理点最多的一个三维地震勘探项目。该队纯施工天数仅有47天,单日放炮555炮,于9月23日顺利完成了野外数据采集任务,创造了内蒙地区新的施工纪录。铆足劲头加油干7月29日,正式施工的第一天,一场罕见的沙漠暴雨突然来袭,大线不通,无法正常施工。查线工人赶紧开始排查,直到晚上7点线路才全部查通,一整天忙下来,放炮76炮,收工回到驻地已是  相似文献   

9.
"435炮!新的山区纪录在天山诞生了!"2008年10月16日晚10时,伴随着最后一炮的声响,河南煤田物测队地震二院圆满完成新疆涝坝湾三维地震勘探项目野外数据采集任务.翌日凌晨,天下起了大雪."这一仗打得真漂亮!""如果耽误一天就大雪封山了……"望着皑皑雪山,同志们的对话中充满了胜利的喜悦.  相似文献   

10.
建筑工程板状砼地基属地下工程,其施工质量的检测与控制难度较大。根据该类工程的特点(面积大,厚度小),可将其视为二维结构,采用弹性波CT成像方法检测其施工质量,在工程实践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将结合工程实例介绍板状砼地基浇注质量的CT检测技术,包括弹性波CT的基本原理、野外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以及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巨野煤田煤层厚度大而稳定 ,勘探区构造中等偏复杂 ,因而采用地震先行、钻探验证的综合勘探方法。本文介绍了该煤田彭庄勘探区的地震地质条件 ,地震反射波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断层、褶曲等地质现象的资料解释及地震技术应用效果的验证。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以中国南方一厚碳酸盐岩覆盖区的RVSP三维地震勘探实例,对RVSP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和数据采集参数的确定、地面等效处理和波场分离等关键处理技术及地质效果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说明了RVSP在克服表浅层复杂地质条件及环境条件对资料的影响及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有其特定的优势,同时也提出了RVSP三维地震在采集和处理过程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中国南方一厚碳酸盐岩覆盖区的RVSP三维地震勘探实例,对RVSP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和数据采集参数的确定、地面等效处理和波场分离等关键处理技术及地质效果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说明了RVSP在克服表浅层复杂地质条件及环境条件对资料的影响及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有其特定的优势,同时也提出了RVSP三维地震在采集和处理过程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14.
地震勘探作技术为一种重要的勘探方法,可以经济、有效的发现资源和解决资源开采过程中遇到的构造、地层、岩性等问题。煤炭地震勘探发展过程中地震野外数据采集、地震数据处理和地震解释都取得了重大成就,目前煤炭地震勘探正进一步向高信噪比、高分辨率、高保真度、高清晰度、高精度、定量分析的方向发展,未来也必将在煤炭资源发现和矿井隐蔽致灾因素的探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With more applications of seismic exploration in metal ore exploration,forward modelling of seismic wave has become more important in metal ore.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and pseudo-spectral method are two im-portant methods of wave-field simulation.Results of previous studies show that both methods have distinct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has high precision but its dispersion is serious;pseudo-spectral method considers both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nd precision but has less precision than finite-diffe-rence.The authors consider the complex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tal ore,furthermore add random media in order to simulate the complex effects produced by metal ore for wave field.First,the study introduced the theories of random media and two forward modelling methods.Second,it compar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wo methods on fault model.Then the authors established a complex metal ore model,added random media and compared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nd precision.As a result,it is found that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is better than pseudo-spectral method in precision and boundary treatment,but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of pseudo-spectral method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相似文献   

16.
在实际勘探记录处理过程中,复杂随机噪声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有效反射信息的提取,并对资料后续处理带来了不利影响。随着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对勘探记录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规方法在处理能力方面需要持续提升。为了解决复杂噪声消减问题,笔者将最优控制网络引入随机噪声消减领域。与传统的单一尺度消噪网络不同,FOC-NET具有分层结构,能够利用不同尺度信息并结合信息融合处理实现地震勘探数据潜在特征的高精度提取,克服了传统去噪网络单一尺度信息提取造成的有效特征损失问题。同时,在面对低信噪比勘探记录和弱反射同相轴时,多尺度特征交互方式同样可以有效提高噪声压制和信号恢复能力。合成记录和实际数据处理结果均表明,即使在低信噪比条件下,FOC-NET仍能有效地抑制随机噪声并准确重构出有效反射信息,极大提升勘探资料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地区一直是地震勘探攻克的难点,主要原因是黄土层较厚、干燥松散,潜水位较深,地震波被强烈的吸收衰减,激发和接收条件极差,难以获得信噪比较高的地震剖面,达不到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通过在山西河东煤田石楼普查区采用避开巨厚黄土层,沿沟谷布设炮、检波点弯线地震方案,不但获得质量较高的地震剖面,达到地震勘探的效果,而且提高施工效率节约了勘探成本,但是弯线地震勘探受沟谷走向及弯曲程度影响,造成地下共反射点离散,影响剖面叠加效果,易产生地质假象,为保证地震剖面的真实性,需从采集和处理2方面控制炮、检波点的分散范围。  相似文献   

18.
在地震地质条件不利的情况下,确定了合理的野外数据采集方法;根据二维地震的目的任务,运用了合理的数据采集方法,采用了较好的技术措施解决了地震资料处理及解译中存在的技术难点,包括静校正问题、干扰波的去除、分辨率的提高、波组分析、层位标定、断点解释等。在覆盖层厚度、煤层底板、煤层露头、构造解释、火烧区推测等方面取得了较可靠的勘探成果,为后续全井田勘探布局发挥了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Ronge-Kutta射线追踪法对地震勘探中几个典型地质模型的地震波射线路径和旅行时计算的实例和效果进行分析。将Ronge-Kutta射线追踪模拟的结果与程函方程计算的时距曲线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Ronge-Kutta射线追踪法的易实现性和程函方程有限差分旅行时算法的强稳定性,表明Ronge-Kutta射线追踪法在复杂构造区域进行地震射线路径和旅行时计算时能得到较好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