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月6日.河南省首届”十大最优美的地质景观”和“十大最具科学价值的地质遗迹”初评活动在省国土资源厅举行。登封嵩山太室山、栾川鸡冠洞、焦作云台山红石峡等15处地质景观和汝阳白垩纪黄河巨龙化石群、西峡白垩纪恐龙蛋化石群、义马侏罗纪植物化石群(古生物群)等15处地质遗迹分别以其地质景观的优美性、地貌形态的典型性及地质遗迹类型、内容、规模等的代表性通过了初评.成功进入候选名单。  相似文献   

2.
日前,河南省汝阳县刘店乡沙坪村发现一古脊椎动物化石群,经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资深专家及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工作人员现场勘验后,初步认为这种被当地人称为“龙骨”的化石极有可能是有着近6000万年历史的大型古脊椎动物化石——古恐龙化石。究竟是食草类、爬行类,还是哺乳类生物化石,还有待专家认定,现正积极组织发掘。这一重大可喜的发现,将对国家地质、古生物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对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信息在线     
近日,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地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嘉荫县乌拉嘎镇境内发现了大量古脊椎动物化石,化石专家认定为白垩纪恐龙化石。黑龙江省嘉荫县是我国最早出土恐龙化石的地方。1902年,该县出土的我国第一具恐龙化石,被称为“神州第一龙”。20世纪70年代,地质工作者又在这里发现了大规模的白垩纪动植物化石群。吉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主任孙革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董支明在乌拉嘎镇恐龙化石群发现  相似文献   

4.
中生代义马盆地不仅以中原唯一的中生代产煤盆地而著名,而且早中侏罗世的义马组含煤地层和晚三叠世地层中,保存了大量完美的各类动植物化石。长期以来,随着煤田勘查和开发,许多著名的地质、古生物学家进行了大量地质调查及地质古生物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多项有世界性影响的科研成果。其中银杏化石植物群的发现,在世界上引起轰动,这是全世界迄今发现最古老的银杏化石群,被国际地质、古生物学术界命名为“义马银杏”,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广西宁明盆地第三系的地质概况、研究历史和沉积环境与古气候等方面均做了简要阐述。并着重对宁明盆地第三系研究中,不同研究者的相同或不同观点与各门类生物化石所指示的时代差别作了讨论。认为在相关的研究资料中,植物化石群和孢粉化石群所指示的地质年代一般较早,而动物化石群所指示的年代较晚。这些差别与动、植物界演化速率不同有关。一般情况下动物界的演化比植物界快,因此宁明盆地第三系的时代为渐新至中新世较合适。  相似文献   

6.
日前,河南省汝阳县刘店乡沙坪村发现一古脊椎动物化石群,经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资深专家及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工作人员现场勘验后,初步认为这种被当地人称为"龙骨"的化石极有可能是有着近6000万年历史的大型古脊椎动物化石--古恐龙化石.  相似文献   

7.
7月3日,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河南白垩纪恐龙化石群发掘研究第一期的成果,其中每一项研究成果都足以让海内外古生物学界感到震惊。"汝阳、栾川等地惊现白垩纪恐龙化石群,将汝阳、栾川的地质时代由新生代提前到了中生代白垩纪;  相似文献   

8.
辽宁北票鸟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层主要包括金岭寺群上部土城子组和热河群下部义县组。保护区鸟类化石群保存完好,仅“核心区”2km2就共采出鸟化石约800枚,已鉴定出6属8种,创下了古鸟类研究史上鸟化石数量最多、鸟化石层位最多、埋藏密度最大的纪录,同时它们与7门18纲27类化石共存。保护区的鸟类化石、被子植物化石对其起源和早期演化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国家有关方面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辽宁北票鸟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世界文化遗产或重要科学遗址。  相似文献   

9.
根据已知地质事实,用历史分析法,探讨华南晚元古代至早古生代古板块构造轮廓及其演化史。认为当时华南地区存在扬子古板块和华夏微板块。晚元古代(含早震旦世)扬子古板块在其东南部华南幼拉槽扩张推动下向北西漂移,在其前缘(北西侧)形成安第斯型主动大陆边缘;晚震旦世至早古生代,扬子古板块在秦岭海槽扩张推动下向南东漂移,在其前缘(南东侧)形成岛孤型主动大陆边缘。并通过与南海古板块的碰撞,形成华南加里东褶皱系,此过程亦可简化为华南褶皱系的开一合过程。肯城运动是反映上述古板块构造格局改变的一次重要变动。  相似文献   

10.
2月27~28日,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对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承担完成的<河南省古脊椎动物(恐龙、古象)化石勘查发掘>项目、<河南省豫西-豫南地区恐龙化石群研究>项目进行了验收,对研究成果<河南省恐龙化石勘查发掘与研究>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11.
据义马煤田古植物古气候特征,结合本区构造经历,笔者认为该区侏罗-白垩纪的构造演化与古植物古气候的关系十分密切。构造演化的强弱直接影响古植物的盛衰,控制着古气候古地理的发展演变。只有当地壳下降比较平缓,构造地貌反差不大,古地理条件适宜.气候温暖潮湿,植被极为繁盛时,才会有较强的聚煤作用发生,义马煤田的形成就是这样一个模式。文章还就研究意义及煤田预测提出了新认识。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研究了扬子地台北缘上震旦统陡山沱组、灯影组及下寒武统下部岩家河段的微古植物组合特征。初步建立了Ⅰ、Ⅱ两个微古植物组合,分别与陡山沱村阶和灯影峡阶相对应,分析了微古植物组合在地层划分与对比及在震旦系-寒武系界线的划分上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延长油矿延223井晚古生代孢粉组合研究以及古植被的恢复,探讨了该区晚古生代孢粉植物化石组合的地层学和古气候意义。根据孢粉化石主要属种的时代分布及其在各样品中百分含量的规律性变化,自下而上建立了3个孢粉组合:Gulisporites cochlearius-Laevigatosporites minimus组合、Sinulatisporites-Florinites组合和Lueckeisporites permianus-Platysaccus radialis组合。根据对划分孢粉组合的特征分析,通过与邻区及华北地区晚古生代孢粉组合的对比,探讨了孢粉组合的时代意义。通过孢粉组合,推测了相应时期的古植被类型,并与前人在相同地质时期所建立的大植物化石带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各地质时期植被的兴起、发展、繁盛以及衰退绝灭的历史过程,研究区二叠纪植物群属于典型的华夏植物群,反映了一种温暖潮湿的热带雨林气候,二叠纪晚期随着松柏类植物所占比例的增加,气候有变干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川西北地区天井山古隆起固体沥青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和来源及其地质意义,采集研究区寒武系、泥盆系和二叠系20块野外露头沥青样品,通过固体沥青族组成、生物标志化学物、碳同位素等分析测试,结合构造演化史,建立研究区沥青动态演化形成模式.结果表明:天井山古隆起固体沥青是古油藏遭受严重生物降解而形成的,寒武系和泥盆系沥青来源于筇竹寺组烃源岩,二叠系沥青来源于筇竹寺组和二叠系烃源岩的混合.天井山古隆起经历大面积古油藏聚集,沥青封堵保存条件较好的翼部是古油藏的有利勘探目标.该结果为川西北地区天井山构造勘探与开发提供指导,也为类似的构造演化复杂地区沥青形成与油气演化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笔者收集区内已有的深部物探成果,辅以野外(区域)地质资料,建立地质-地球物理模型,由布格重力异常曲线与其进行人机交互联合解释,探讨该地区深部地质构造.结果表明:①雪峰地区壳内存在古老异地块,残留古洋壳及隐伏古构造侵位岩脉群;②中新生代板内形变使该地区岩石圈发生缩短作用,在地壳浅部形成非对称扇形构造形变体.  相似文献   

16.
笔者对产于元古界双溪坞群古岛弧火山沉积岩系中的岩山明矾石矿床,经矿床地质、成矿作用与成矿时代、构造与成矿演化等方面的分析研究,认为岩山明矾石矿床系元古代古岛弧火山喷发沉积热液交代成矿。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小秦岭东部控矿韧性剪切带的构造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①依据应力矿物塑性变形的差异,区内出露早期、晚期脆韧性控矿剪切带及韧脆性控矿剪切带;②早期脆韧性控矿剪切带形成温度高于500℃,古应力值大于100MΡa,剪切方向以右行逆冲为主,变质作用达高绿片岩相;③晚期脆韧性控矿剪切带生成温度低于500℃,古应力值在70~50MΡa之间,既有右行剪切,又有左行剪切,变质作用为绿片岩相;④韧脆性控矿剪切带形成温度更低,古应力值小于50MΡa,剪切方位多次变化,变质作用为低绿片岩相;⑤在空间上,控矿韧性剪切带呈波浪状,它们在活动—平静—再活动—再平静波浪演化中形成,因而是金矿形成、富集的有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昌乐县新生代火山口新发现及旅游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昌乐蓝宝石闻名遐尔,但蕴藏蓝宝石的火山岩及火山群却少有人知。昌乐县境内几十个由新近纪临胸群牛山组尧山组玄武岩构成的山包,大都是古火山口(颈)。近期,在北岩镇南开出的古火山口(颈),其玄武岩柱状节理的扇状展布和罕见的两次熔岩喷发交切遗迹,比以往已开发的乔官镇团山子古火山口更为奇特和壮观。火山地貌景观区历来是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对昌乐古火山群旅游资源,应加大开发和保护力度,使其尽快成为人们观赏地质奇观、增长科学知识的基地。发展地质旅游将促进当地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19.
自贡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四川省自贡市,主要由三大园区组成,包括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迹园区、自贡盐业科技园区、荣县青龙山恐龙化石群遗迹园区,设置科考科研区、科普游览区、生态观光区、探幽访古区等功能区和一系列功能小区.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是1.6亿年前的中侏罗世恐龙及其它脊椎动物化石的遗址,填补了恐龙演化史上这一时期恐龙化石匮乏的空白,  相似文献   

20.
该区地质历史从古元古代始至现代,可以划分出四个较明显的发展阶段。一、古元古代第一代古亚洲洋发展阶段古元古代一早寒武世为早期古亚洲洋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