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为了学习和借鉴美国在林业实验室管理和运行机制方面的先进经验,国家林业局“林业重点实验室管理培训团”于1998年11月21日至12月18日在美进行了考察学习。下面笔者仅从美国的林业研究项目及其运行机制的角度对这次考察的一些收获进行初步小结,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2008年8月29-30日,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重大项目“林业生态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技术试验示范”课题(2006BAD03A19)顺利通过专家组的中期检查。受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委托,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调查规划院注重发挥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科研基地职能作用,积极探索土地资源规范化科学管理新途径,努力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保障. 2011年9月27日和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科研基地,西部能源开发区土地利用一内蒙古鄂尔多斯野外科研基地挂牌以来,不足两年时间,内蒙古科研基地先后取得内蒙古能源开发典型区域土地生态状况的调查评价;内蒙古70万平方公里30个土地生态状况调查指标因子的数据收集和信息提取工作;内蒙古宜耕沙地保护性开发关键技术与示范等课题,完成了《西部能源开发与耕地转型区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数据》建设,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为加快内蒙古土地利用科技创新和规范化管理步伐,起到了显著的示范和导向作用.依托科研基地,研究团队也于今年6月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产业创新人才团队”称号.  相似文献   

4.
<正> 2000年,参加统计的国家林业局直属、省属和地市属林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共241个,与1999年相比净减少10个。其中,国家林业局直属机构18个,没有增减;省、地属机构减少的有:内蒙古包头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伊春市林业经济科学研究所、江苏省连云港市果林科学研究所、安  相似文献   

5.
2013年1月7日,为促进中国科学院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的学术交流,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与自主创新,中国科学院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举办了"百人"专场学术年会。新疆生地所党委书记田长彦、副所长雷加强、吉力力阿不都外力、管开云及科  相似文献   

6.
2006年10月18日,由国家林业局《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综合中心联合邀请《湿地公约》秘书长Peter Bridgewater博士在CERN“中国生态大讲堂”作了“景观方法在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中的应用”的主题演讲。该报告对我国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现将这些内容报道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正> 今年6月26日,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国林科院江泽慧院长带领国家林业局及中国林科院有关部门的领导亲临山西,参加“中国林科院华北林业研究所”成立大会。这是国家林业局及中国林科院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林业局及中国林科院对山西林业科技事业的巨大关怀和支持,同时也为山西林业再上新台阶,再创新成绩开辟了新途径,创造了新机遇。  相似文献   

8.
<正>2006年11月16-17日,“林业血防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科技支撑项目”实施启动会在国际竹藤网络中心安徽太平试验基地召开,会议由国家林业局科技司胡章翠副司长主持。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卫生部和国家林业局有关司局的领导出席了会议,并给予了指导。来自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江苏、四川、云南等7省林业厅的有关领导,以及全国16个省(市)的57个参研单位和项目依托单位的163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正> 为了配合国家重点林业建设工程(包括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和商品林建设工程)的实施,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和建设质量,全面实现工程建设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坚定不移地走依靠科技进步的道路,国家林业局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0.
天然林保护包括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两个主要部分。我国在这些地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旨在使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 5年初见成效 ,10年大见成效 ,使黄河中上游的生态环境 10年初见成效 ,2 0年大见成效 ,使东北内蒙古林区 ,海南、新疆的森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天然林禁伐不仅有利于对天然林的保护 ,而且有利于生态保护 ;从长远来看 ,天然林保护工程必将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天保工程区大部分属于“老、少、边、穷”地区 ,经济比较落后 ,发展速度缓慢 ,当前人民生活依然比较困难。长期以来 ,当地农民依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