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珠江三角洲九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乌尔曼的空间相互作用原理,结合珠江三角洲九城市的旅游发展实践,分析了九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3个基本条件:城市旅游功能的互补性、城市旅游要素的可转移性和区域旅游发展的中介机会,以及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两种主要形式:旅游者流和普通旅客流,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策略;最后运用有关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对九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强度进行了测定,包括九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度、旅游经济隶属度(珠三角其余六城市对广深珠三城市)、城市旅游吸引范围等,以深入把握珠江三角洲九城市的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状况。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以往相关文献的统计与梳理,发现近20年国内学者对旅游中心城市的研究和关注呈不断上升态势,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六方面:概念界定、城市功能、形成与演化、旅游中心城市体系和旅游中心性、城市与区域的互动发展以及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建设.通过对相关研究的回顾与总结,发现以往研究中存在着概念混乱、理论体系不完善、以个案研究为主、旅游中心性指标不统一、城市与区域的互动发展研究深度不够等典型问题.今后应注重对相关概念、知名旅游吸引物匮乏类城市、旅游中心性指标、城市与区域互动等问题的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3.
城市旅游是以城市整体形象作为旅游吸引物,招徕游客进行各种游憩活动,其实质是人们对城市文明的向往与追求。一个城市要发展城市旅游,必须挖掘城市文明,提升城市的游憩功能,使城市转变为旅游城市,进而发展为优秀旅游城市。优秀旅游城市是城市旅游的品牌,它通过品牌效应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引发更多的城市旅游,从而实现城市旅游与旅游城市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城市体系的长江三角洲旅游地域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分析了长江三角洲旅游资源的分布格局及长三角旅游发展的整体性现状,认为长三角旅游整体发展的协调性不足。然后从城市体系与区域旅游整体发展耦合的角度出发,引入了长江三角洲城市体系的规模结构、空间结构、交通网络结构和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的分析研究,并以此划分出了长三角两个层次的旅游地域系统,给出了长三角地域旅游城市网络体系的空间组织。最后提出了长三角区域旅游产业联动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城市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旅游发展是由人参与的耗散结构自组织过程,探求城市旅游自组织规律并以其为指导是城市旅游再发展的根本要求。24个旅游中心城市实证分析揭示出:1)目前我国已形成功能型、资源型、口岸型、沿海型4类旅游城市;2)城市旅游发展整体上经历了前增速期、增速期、后增速期,各时期城市旅游发展存在一定的弹性;3)整体上特定区域内城市旅游发展日趋协同,以区域为单元的旅游发展格局正在形成;4)今后一段时期内功能型、资源型城市将成为城市旅游发展的主导力量,长三角、环渤海、中西部城市旅游发展较快;5)城市旅游发展在各方面的表现并不一致,需要统筹考虑发展结构与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郑耀星 《福建地理》2000,15(2):31-33
福建省是典型的近海处份,册海兼备是福建省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有利条件,山海反差为福建省发展大旅游,倡导滨海城市与内陆城市的旅游合作提供资源配置优势,旅游合作必须遵循三个导向相结合、平等互利、整体提高原则;建立合作机构,重组共享旅游资源,重新划分旅游功能区,重新开发旅游精品,推进旅游企业合作,滨海城市与内陆城市旅游歙和发展是福建省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7.
区域旅游战略的实施对中心城市旅游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通过与桂林和张家界的比较,指出宜昌城市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的实施有助于消除旅游交通瓶颈,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加大项目投资力度,加强旅游市场运作,促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宜昌城市旅游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打造旅游精品,加快交通建设,创新节庆活动.其中,建设游憩商务区,营造城市滨水区,打造中心旅游区和升级"两坝一峡"旅游产业带,实施生态文化旅游精品战略,是促进宜昌城市旅游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旅游中心城市概念源于旅游中心地,旅游中心地则是中心地理论在旅游业中的应用。通过对旅游中心地、旅游中心城市、旅游集散地、旅游目的地等概念的系统梳理与逻辑思辨,归纳出如下观点:旅游中心城市属于旅游中心地的一个种类,它以供给旅游服务为核心职能,旅游服务功能的中心性大小决定了其在区域旅游中的地位。在严格意义上,它不等同于中心城市,常表现为旅游集散地和旅游服务中心,但未必是游客的终极旅游目的地。旅游中心城市常将集旅游吸引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两大功能于一体作为其理想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未来的城市旅游竞争将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即区域之间的竞争.随着区域旅游合作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以有中国旅游"金三角"之称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分析探讨了区域旅游城市化、城市旅游区域化、区域内核心城市旅游互动发展等区域旅游的发展趋势,认为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模式是"多核心 网络化",并从旅游发展理念互动一利益共赢、旅游体制机制互动一区域协作、旅游产品设计互动一整合创新、旅游市场营销互动一"同城"效应等角度,对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中上海、南京、杭州的城市旅游互动进行了实例研究,旨在进一步促进长三角区域旅游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因子分析等定量方法初步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旅游城市格局动态特征,并进一步探究其演化机理.结果表明:京、沪、穗、深四大城市为中心形成的三大旅游核心地带没有显著变化;其它城市旅游发展变化明显;东部城市旅游发展综合优势胜于中西部;从位次升降值变化可见各区域城市旅游发展速度的空间分异过程:90年代初南方城市旅游发展快,此后长江中下游城市及北方城市旅游发展相对较快.成因不仅在于旅游资源禀赋、区位和交通等因素影响,还表明其空间动态过程与国家宏观的空间发展战略安排、外商投资量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1990,1996,2000,2002年FDI与城市旅游综合实力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52,0.475,0.631,0.732,均表明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会展旅游之定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会展旅游是旅游业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升级与深度发展,以发展会展旅游为突破口是一种审时度势的明智选择。文章将中国137个优秀旅游城市分为三大类,探讨了它们各自发展会展旅游的优势,不足和定位,预测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南阳旅游业发展前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讨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旅游价值和它对南阳旅游业发展的整合提升作用,指出在引水工程景观带构筑中,用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作为旅游发展的理念做好资源配置,凸显文化内涵,丰富旅游产品,并对由于引水工程的开凿使南阳旅游资源价值和分布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提出了南阳旅游业发展要实施点轴发展战略,重塑旅游品牌形象,创新旅游城市形象的构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市旅游环境质量的高低影响着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大小,因此,对城市旅游环境质量进行测评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征求专家和旅游者的意见及参考相关文献,构建了一个由旅游景观环境、旅游社会环境、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服务设施环境、旅游地信息环境5个城市旅游环境子系统组成的城市旅游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城市旅游环境各指标发展水平和旅游环境协调发展度两方面考虑,通过确定指标权重、获取单项指标评分、构建协调发展度矩阵等步骤以测定出城市旅游环境质量等级。文章最后对开封市和洛阳市的城市旅游环境质量进行了测评,得出开封市旅游环境质量水平是中等偏下,洛阳市旅游环境质量水平是中等。  相似文献   

14.
由地缘关系、区域联系、区域战略、旅游者行为、乡村旅游地属性等方面确定苏州市主要竞合对象.在分析环太湖旅游圈、长三角旅游圈沿沪线乡村旅游发展的竞合关系后,提出苏州乡村旅游发展应致力于打造"文化太湖"、借助古村落发展农俗文化、重视主要客源地、建立环太湖乡村旅游联盟、建立乡村旅游共生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武汉市主题公园发展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武汉市旅游业发展的大背景出发,并从重修黄鹤楼对振兴武汉旅游业的成功以验中得到启示,然后系统分析武汉市发展主题公园的条件与类型,最后得出结论:武汉市发展主题公园是其旅游业再上新台阶的必然选择,武汉市发展大型主题游乐园是其旅游业面临的巨大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16.
乌鲁木齐绿洲城市旅游形象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依据乌鲁木齐绿洲城市旅游资源特色以及对客源市场问卷调查,阐述乌鲁木齐市旅游景区开发与规划未能体现民族风情,旅游形象不鲜明等问题,认为乌鲁木齐绿洲城市旅游形象设计要从理念、视觉、行为设计三方面进行,特别是视觉形象设计要注重体现其民族风情、休闲度假、旅游购物、美食文化等旅游形象。提出旅游形象设计的传播策略,同时认为旅游形象设计与传播是动态循环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游客旅游后的城市形象和重游意愿的研究较多,却忽视了在旅游前对城市形象和旅游意愿的研究,本文尝试建立旅游前的异地展览会推广对城市形象与旅游意愿影响的模型。以“活力澳门推广周-长沙站”为研究样本,采用以非随机抽样的方式收集到393份有效问卷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异地展览会对城市形象及旅游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旅游前的城市形象对旅游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异地展览推广在城市形象与旅游意愿间存在着显著中介效应。因而,异地展览提供给人们对城市形象另一种了解认知的方式,成为影响人们旅游决策的因素之一,对城市形象和旅游推广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结构的分散化和均质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长三角旅游发展战略选择上的不同观点,根据从长三角15个城市1999~2008年历年发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中收集的各市旅游收入和GDP数据,借鉴经济学中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均衡程度的基尼系数方法,设定了城市旅游重要度、区域旅游收入首要度、区域旅游收入集中度和城市旅游经济密度等4个指数进行统计分析,从长三角城市群区域旅游收入首要度的降低、集中度的减弱、上海以外其他城市旅游重要度的上升、各城市旅游经济密度的普遍增加和逐步接近,揭示了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的分散化和均质化趋势。并进而分析了这一趋势的现实动因。  相似文献   

19.
试论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新模式——以湖南省常德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少辉  陈波  李方 《热带地理》2006,26(4):359-364
针对当前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存在的空泛性和操作性等问题做了分析,从"战略"的词义出发,对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了全新的诠释,并构建定位模型.以湖南省常德市为案例,通过对旅游背景、旅游资源特质以及旅游市场特征的阐述,采用国际通用的SWOT进行分析,提出了常德旅游发展战略的概念以及需要回答的旅游地性质定位、旅游产业定位、旅游市场定位、旅游产品定位、旅游形象定位和旅游城市定位等战略定位,为丰富和完善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理论提供一种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林志慧  陈瑛  刘宪锋  马耀峰 《地理学报》2022,77(8):2034-2049
基于1997—2017年中国60个城市入境旅游经济发展数据,辅以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中国入境旅游城市合作网络时空格局,并借助二次指派程序方法对合作网络演变的驱动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① 中国60个入境旅游城市合作网络强度逐渐增强,国家层面合作网络结构逐渐显现,合作强度前5名的分别为广州—深圳、北京—上海、北京—天津、上海—苏州和上海—深圳。② 整体网络特征上,网络密度逐渐增加,整体网络通达度在提升,城市“领导者”地位在下降,网络整体均衡性在提升,且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区间差异显著,东部地区城市合作最紧密,西部地区城市次之,中部地区城市紧密度最小。③ 个体网络特征上,将中国入境旅游城市分为外向型、内聚型、均衡发展型和孤立型4类,且权力角色上呈核心领导者、次核心领导者、一般合作者和边缘合作者的“核心—边缘”分布格局。④ 地理空间邻近性、旅游资源差异、旅游接待能力差异、城市规模等级和旅游交通情况的相近性对网络提升具有显著影响,对外经济贸易差异对中、西部地区城市旅游合作的影响是正向的,而对整体网络和东部网络的影响是负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