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沉积盆地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多重因素和旋回层序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积盆地内相对海平面变化及沉积层序形成不仅受全球海平面变化旋回控制,而且沉积盆地所处的构造背景和相关因素,如:沉积物供给、盆底沉降和自然地理条件也对沉积层序及其内部组成——体系域具有极大的影响。对应于海平面变化发育的容纳空间旋回层序,沉积供给也可以形成特征的、可以鉴别的供给旋回层序。具有过渡性界线的三级或高频旋回层序受相对海平面变化和沉积供给双重因素控制。不同构造背景沉积盆地边缘发育不同的盆底沉降速率,相对海平面变化响应于盆缘沉降具有明显的构造-海平面分带,岸线在构造-海平面带中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层序界面和层序堆叠样式,也同样影响着低位体系域的构成。深水盆地环境古地形特点及沉积物供给制约着深水沉积序列。构造运动显著地影响着沉积层序发育。碳酸盐缓坡和平顶镶边陆架的层序格架及体系域发育受其坡度、盆地深度及下降幅度的因素的作用。台地边缘和大陆边缘盆地浊积岩层序的发育和体系域组成受控于差异的沉积物源(平顶碳酸盐台地、镶边台地和陆源碎屑岩陆架)、古地理及构造活动性  相似文献   

2.
碳酸盐向上变浅层序形成的主因乃因在被动大陆边缘至克拉通盆地中,构造沉降速率一般要小于碳酸盐生产速率,而碳酸盐生产速率又要小于海平面变化相对上升速率。由此就形成了台地淹没事件形成的“淹没不整合”界面之上发育的碳酸盐向上变浅层序。这种低频率海平面变化快速上升超过碳酸盐生产速率形成的向上变浅层序,可由许多种类型的米级旋回层序有规律的垂直叠加所构成。在低频率海平面变化的上升阶段则以淹没节拍为主的米级旋回层序为特征,而在停滞至下降阶段则以暴露节拍的米级旋回层序为特征。而且组成向上变浅层序的下部单元──淹没事件形成的凝缩面具有从靠近盆地区到靠近台地区变薄的趋势。贵阳地区三叠系大冶组灰岩由两个向上变浅层序组成,每一层序包括若干个不同类型的米级旋四层序。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纪海平面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以往的沉积学研究中,常常用剖面中的相对水深变化来讨论海平面的变化规律。本文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纪上超点变化曲线与肖尔布拉克地区寒武系露头剖面中相对水深变化曲线的对比研究发现,上超点变化曲线与相对水深变化曲线具有明显的差异,前者在寒武纪呈持续上升趋势,而后者除早期有一快速上升外,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这说明相对水深变化虽与海平面变化存在着本质的联系,但单凭露头剖面中相对水深变化的研究是难以对海平面变化作出正确估价的,还必须综合考虑基底沉降、沉积物供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计算机模拟结果也证实了,在碳酸盐台地的浅水处,当基底沉降速率较低时,无论是海平面上升还是下降时期,相对水深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为了能从露头剖面的地层层序中来了解海平面的变化规律,本文应用作者改进后的Fischer图解和数学方法对肖尔布拉克寒武系剖面进行了海平面变化的重建,结果发现,它们与上超点变化曲线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这充分说明了海平面变化对沉积层序的控制作用,同时也告诉我们,不能简单地利用露头剖面中的相对水深变化来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海平面变化规律。只有在排除了不同沉积背景上基底沉降速率和沉积物供给速率对沉积层序的控制效应后,才能从露头剖面  相似文献   

4.
于炳松 《沉积学报》1996,14(1):33-39
在以往的沉积学研究中,常常用剖面中的相对水深变化来讨论海平面的变化规律。本文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纪上超点变化曲线与肖尔布拉克地区寒武系露头剖面中相对水深变化曲线的对比研究发现,上超点变化曲线与相对水深变化曲线具有明显的差异,前者在寒武纪呈持续上升趋势,而后者除早期有一快速上升外,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这说明相对水深变化虽与海平面变化存在着本质的联系,但单凭露头剖面中相对水深变化的研究是难以对海平面变化作出正确估价的,还必须综合考虑基底沉降、沉积物供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计算机模拟结果也证实了,在碳酸盐台地的浅水处,当基底沉降速率较低时,无论是海平面上升还是下降时期,相对水深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为了能从露头剖面的地层层序中来了解海平面的变化规律,本文应用作者改进后的Fischer图解和数学方法对肖尔布拉克寒武系剖面进行了海平面变化的重建,结果发现,它们与上超点变化曲线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这充分说明了海平面变化对沉积层序的控制作用,同时也告诉我们,不能简单地利用露头剖面中的相对水深变化来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海平面变化规律。只有在排除了不同沉积背景上基底沉降速率和沉积物供给速率对沉积层序的控制效应后,才能从露头剖面?  相似文献   

5.
国际科学大洋钻探计划对全球海平面变化问题的关注始于1980年代初,至今已在被动大陆边缘、孤立碳酸盐台地、混积台地边缘、平顶海山等不同类型海区执行了23个与海平面变化相关的专题航次,采集了大量的钻探资料,为全球海平面变化研究提供了关键信息。依据这些资料,重建了近100 Ma以来的全球海平面变化历史,检验了Exxon的层序地层模型和海平面假说,明确了海平面变化的地层响应,建立了南极冰盖演化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尽管如此,科学大洋钻探海平面变化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如钻探区的地域代表性还不够多,全球海平面变化信息提取时难以消除其他地质因素(如构造沉降)的影响,海平面变化记录的精度有待提高,多种因素作用下地层结构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还需进一步研究,海平面变化机制特别是冰盖动力学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及暖期海平面变化的原因还认识不清。在当今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提升未来海平面变化趋势预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碳酸盐台地的地层层序格架及旋回地层级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浅海碳酸盐沉积作用是以相对较厚的加积和进积沉积产于盆地周边或以在盆地内的孤立台地形式产出,它主要发生于温暖热带地区的清澈海洋水体中。世界范围内相对海平面变化,即总的海平面升降变化、沉积作用和地壳运动在整个地质时期一直是反复地、周期性地出现的,它们在碳酸盐沉积作用上产生了特有的响应(C.G.St.C.肯德尔,W.施拉格,1982)。在碳酸盐台地区,海平面相对上升能产生三种不同的响应:(1)台地被完全淹没,浸没在透光带以下并被硬底或凝缩的深水沉积物覆盖。在我国其典型的例子是发生于扬子地台寒武纪初的对震旦纪碳酸盐台地的淹没事件(叶红专等,1989)以及其台地生  相似文献   

7.
与碳酸盐岩地层相似、与地球轨道效应有关的高频率海平面变化旋回在碎屑岩地层中也形成类似的米级旋回层序。这种异成因机制控制下的自旋回沉过程的产物,根据沉积动力机械发为潮汐动力型及波浪动力型,前者以“环境总体向上变浅、颗粒向上变细、岩层向上变薄”的正粒序序列后者以“环境向上变浅、颗粒上向变粗、岩层上向变厚”的反粒序序列为特征,这不同类型的米级旋回层序不但是基本的地层工作单元。而且其有序垂向叠加形式是识别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对华北地区中寒武统颐滩碳酸盐建造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工作中首次识别出层序中最基本的地层单元──米级旋回层序,它是露头层序分析最基本的工作单元。本文总结概括出不同体系域内米级旋回层序类型和特征。这些米级旋四层序在塞向上叠加构成高级(五级、四级、三级)旋回层序时表现出周期性和规律性。这种不同级次的旋回层序的形成受不同动力成因引起的具不同周期和频率复合海平面变化的控制。米级旋回层序的识别与复合海平面变化的研究得出中寒武世鲕滩层序的形成经历了若干次周期性的淹没-间断-均衡堆积-加积进积事件,这为盆地充填史的恢复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K2-E旋回层序与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K2-E海相含碳酸盐岩地层中可识别出七种类型的高频旋回层序,主要有潮下缓坡型、台地型、台地边缘型碳酸盐旋回层序及以碎屑岩为主的潮间-潮上型旋回层序。平面上,不同类型高频旋回层序成为特定古地理背景下台地碳酸盐沉积体系、滨岸沉积体系和冲积沉积体系沉积层序的代表。纵向上,各类高频旋回层序的有序叠加,其类型的变化反映了沉积环境、沉积相的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各类高频旋回层序下部单元至上部单元微相的转变是受高频率海平面变化的影响,低频率海平面升降控制了高频旋回层序的叠加形式,造成沉积环境由下至上滨岸→碳酸盐台地→滨岸→河流的变化。正是由于不同周期海平面变化旋回的叠加形成了塔里木盆地西南缘K2-E的复合海平面变化旋回层序。  相似文献   

10.
贵阳地区早,中三叠世成因岩石地层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冥相  周丕康 《贵州地质》1992,9(3):269-278
贵阳地区早、中三叠世位于台地边缘剧烈相变地带,在海平面变化由快速上升、缓漫下降到突然下降的变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发育于二叠纪末、三叠纪初的淹没事件所形成的凝缩序列为基底的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包括了三套具有密切成因联系且富有规律性的岩石地层系统。  相似文献   

11.
通过滇东寒武系筇竹寺阶和曲靖志留纪盆地的层序地层学、生物地层学研究,发现生物与海平面变化之间有一定的规律可寻。(1)物种形态响应:在滇东寒武系筇竹寺阶三叶虫演化序列中,这种响应反映为海平面下降过程有利于形成土著(原地)物种;而海平面上升则导致异地物种的迁入。(2)群落响应:每一个海平面变化旋回都要产生底栖海相群落的重组,形成新的生物组合。(3)种群响应:种群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通常表现为种群大小的波动,实质上是种群在不同生存环境中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12.
密集段的地球化学标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于炳松 《矿物学报》1995,15(2):205-209
密集段是层序地层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塔里木盆地北部一组发育于不同沉积背景上的典型碳酸盐岩层序,在进行详细的层序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密集段的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分析发现,密集段由于形成于较特殊的环境条件下,故其微量元素丰度、δ^13C、δ^18O值等与其下的海进体系域和其上的高水位体系域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且这种差异在不同的密集段中显示出相似的变化特征。这说明密集段的这种地球化学特征是其矛盾  相似文献   

13.
下扬子区三叠纪层序地层的发育特征反映出巨大的沉积环境改变和气候变迁 ,即从海相环境过渡为海陆交互环境 ,进而转变为陆相环境 ;从热带气候过渡为副热带干旱气候 ,进而转化为温暖潮湿气候。相应的层序类型也由Ⅱ型碎屑岩与碳酸盐混合层序、Ⅰ型台地碳酸盐层序、Ⅰ型碳酸盐潮坪—泻湖层序转变为Ⅱ型海陆过渡湖泊层序和陆相湖沼层序。各种类型层序的发育、分布和保存揭示了背景的构造控制作用与改变。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是地史上的重大地质事件 ,但在碰撞时间上存在着争议。下扬子区三叠纪层序地层类型转化及其反映出的海平面变化与全球海平面变化的不一致性是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快碰撞的响应。碰撞作用开始于中三叠世 ,下扬子区大规模海退比全球性海退提前约 2 2Ma ,碰撞前和碰撞过程中的构造条件控制了层序地层的发育与类型转化  相似文献   

14.
黔南地区早、中泥盆世沉积演化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泥盆纪时,黔南地区为一相对稳定的台地,早泥盆世晚期,海水开始漫漫其上.初始发育陆源碎屑沉积体系,中泥盆世发育陆源碎屑~碳酸盐混合体系.空间配置有下列几种类型:滨岸障壁~泻湖~河流体系,碳酸盐缓坡~滨岸障壁~泻湖体系,镶边型碳酸盐台地~泻湖三角洲(潮坪)体系,碳酸盐缓坡~三角洲体系。基底断裂限定了台地和台间沟的延限范围和演化进程,这两种不同沉积背景的沉积演化旋回可能主要受海平面变化控制。  相似文献   

15.
胡建中  承金  潘永胜 《现代地质》2001,15(3):261-265
内蒙古固阳渣尔泰山群增隆昌组晚期沉积环境演化为碳酸盐岩台地。重点研究了台前斜坡碳酸盐角砾岩的岩性、岩相和相序特征 ,识别出重力滑动、浊流和风暴重力流成因的角砾岩 ,探讨了不同成因的角砾岩与海平面变化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 ,角砾岩主要形成于海平面的上升速率减慢或最大静止期 ,此时台地碳酸盐岩产率过剩 ,大量的碳酸盐岩由地震、重力、风暴流带入斜坡和坡底 ,形成异地角砾岩。  相似文献   

16.
深水碳酸盐沉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深水碳酸盐沉积包括深水重力流作用形成的异地沉积和非重力流沉积,在非重力流沉积中又有深水牵引流(等深流、内波、内潮汐等)沉积和静态原地碳酸盐沉积。深水碳酸盐沉积与重力流及等深流活动有关,也受控于表层水碳酸盐产率、陆源物质的稀释作用及深水对碳酸盐的溶解作用。大量研究表明,深水碳酸盐沉积对海平面升降与气候变化响应明显,无论是重力流或非重力流沉积均有体现,通过深水碳酸盐沉积研究可以提取地质历史时期环境变化的信息,同时,某些深水碳酸盐沉积岩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沉积矿产。由此开展此项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与碳酸盐岩地层相似,与地球轨道效应有关的高频率海平面变化旋回在碎屑岩地层中也形成类似的米级旋回层序。这种异成因机制控制下的自旋回沉积过程的产物,根据沉积动力机制可分为潮汐动力型及波浪动力型,前者以“环境总体向上变浅、颗粒向上变细、岩层向上变薄”的正粒序序列为特征,后者以“环境向上变浅、颗粒向上变粗、岩层向上变厚”的反粒序序列为特征。这些不同类型的米级旋回层序不但是基本的地层工作单元,而且其有序垂向叠加形式是识别和定义长周期三级旋回层序的基础,这在岩心观察、露头研究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正> 相对海平面变化、台缘重力流、同沉积构造及基底地形等控制碳酸盐斜坡沉积层序的发育。其中相对海平面变化直接影响斜坡层序的组合特征、几何形态、充填序列、内部构型及成因格架。根据广西右江盆地斜坡体系及层序格架研究,建立了综合的碳  相似文献   

19.
与层序地层学定义的类型Ⅰ层序(LST+TST+CS+HST)及类型Ⅱ层序(SMT+TST+CS+HST)不同,淹没不整合型碳酸盐三级旋回层序以凝缩段直接覆盖在层序界面之上形成的,“CS+HST”序列为特征,而且其底界面为一淹没不整合面或加深饥饿间断面。该类型三级旋回层序是碳酸盐台地淹没事件产生的凝缩作用过程的产物,它以总体向上变浅的非对称相序为特征。华北北部晚寒武世地层中发育的四个淹没不整合型三级旋回层序的相序特征表明,台地淹没事件及其相关的凝缩作用,只要沉积背景适合,并非三级旋回层序所独有,高频率海平面变化也常产生“瞬时淹没”,因而凝缩段并非都发育在最大海侵期,并且凝缩段也存在级别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上泥盆统与石炭系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毅 《沉积学报》1998,16(2):74-81
塔里木盆地晚泥盆世-石炭纪为远离陆棚边缘的陆棚内部碎屑岩和碳酸盐岩陆表海沉积环境,在层序地层分布模式上与Vail等根据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提出的层序地层分布模式有所不同。共将上泥盆统-石炭系划分出五个层序,十四个体系域。其中,第I层序是在快速的海平面上升和陆源碎屑物质快速补偿条件下形成的;第Ⅱ层序代表陆源物质补给由快变慢的条件下形成的;第Ⅲ层序代表海面由慢速上升至快速下降过程中且陆源物质补给相对稳定条件下形成的;第Ⅳ层序代表海平面快速上升与陆源物质补给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形成的;第Ⅴ层序是在快速海平面上升及陆源物质供给补偿不足的条件下形成的。塔里木盆地晚泥盆世-石炭纪的沉积史是在相对海平面呈阶段性上升的海侵过程中发生的,可将这一时期的海平面变化划分为五个二级周期旋回。其中构造作用对第I、I、V周期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