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地图》1986,(1)
地图是地球按不同的地图投影要求,将地球表面按一定比例缩小后描绘在平面上的图形。要想知道图上某段的距离在实地上的长度,就必须知道缩小的倍数。因此,地图比例尺是地图上某一段长度与实地相应长度之比。地图上通常所标记的比例尺是主比例尺,它代表了整个地球的缩小倍率,在小比例尺地图上,只有沿标准纬线或其他个别线或点上的比例尺属主比例尺(等于1),标准纬线之  相似文献   

2.
林元杰  于武岱 《地图》1992,(2):49-51
地图投影主要是研究地图数学基础的理论和方法,其数学基础是组成地图的骨架,是构成地图的重要内容。地图投影的实质是将地球表面(曲面),转化为平面,建立地球椭球面与地图平面之间点与点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确定航空图上量测方向和距离的精度问题。显然,航空图投影的选择是否正确,对航空图的科学性和使用价值是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测绘科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状并把它表现在地图上的科学。为了研究地球的表面,必须进行大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为了把地面的形状表现在地图上,必须研究制图学。这门科学与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地图》1986,(3)
地球仪是大家都能使用的、最简明的、最直观的地图制图学教具。经常使用地球仪,可增强对地球仪上所表示的各种现象的地理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的空间概念,并有助于对地图上表示的各种比较复杂现象的研究。当前发展起来的研究月球和太阳系行星的兴趣,也推动了教学和参考用的外空天球仪的制作。长期以来,地球仪的生产一直是采取在球胆上用手工拼贴印有地图图形的纸质地球仪舟形图片的工艺。这种工艺极为繁琐。  相似文献   

5.
地图知识     
《地图》2002,(1)
地图是将地球表面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展绘在平面上的,图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水平距离的长度之比(即图上长与实地长之比)称为比例尺。比例尺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我与地图     
地图,是地球在平面上的肖像。它虽不能毫无遗漏地反映地表万物,却是测绘智慧地表现真实地表的极至形式,它趋近真实。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再没有何物可以在此方面与地图相比。它在人类历史上比字的起源一定要早得多,因为原始的图画般的地图是人们狩猎的向导。人没有翅膀,视野也极其有限,然而,地图真仿佛是童话中的一张张魔片,缩大地万物于眼前,  相似文献   

7.
除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ISPRS)和国际地图制图协会(ICA)以外,国际测量工作者联合会(Federation Internationale des Geometres,简称FIG)是又一个较大的国际性测量组织。  相似文献   

8.
参考译文     
《地图》1992,(2)
哪种地图最好? 为求变形最小,地球仪上的地图是最好的一种,因为它正确地显示了所有地理关系。但地球仪笨重、昂贵,而且缺乏一览性。平面地图则对大多数用途都更适用些。哪种地图投影对世界图最好?冒失的回答是“没有任何一种”。但这不是一个恰当的提问。较好的提问是:对给定用途的地图哪种投影最好?人们可以通过若干决定因素使选择范围缩小一些。这包括:他是否希望尽可能显示要素的形状或真实情况,或较好地兼顾形状与大小,或者显示地球的圆形特征,或者易于显示由此到彼的距离,或者满足其他什么要求等。  相似文献   

9.
地理空间的度量不宜再采用借助地图投影转换到欧氏空间内的近似解决途径,在定义了大地线尺度作地理空间度量的基础上,采用地图代数完成了全形态(点、线、面)图形在地球尺度空间的精密距离变换,并生成了相应的Voronoi图,为地球上相应于距离的各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严密、合理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地球仪是人们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制作地球仪,首先离不开地球仪的数据制作。因为地球仪是球体,目前还不可能在曲面上印刷地图,所以地球仪的数据制作也必须是制作平面地图,印刷成图,然后再附着在球体上。本文讨论了制作地球仪数据的投影类型,并介绍了制作方法与过程。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彩色视觉在地图分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华文  常本义 《测绘学报》1997,26(2):134-139
彩色地图是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各个数据层,可以利用颜色信息有效地实现地图各个数据层的自动提取,本文用分光光度计对待扫描的标准色块进行颜色测量,然后用最小二乘法建立起颜色RGB分量与颜色三属性的关系,并提出了一种识别地图颜色的新方法,以及实现了彩色地图要素的自动分离。  相似文献   

12.
§11地球表面在平面上猫写(投影)的基本概念我们知道,地球表面是个曲面,这个曲面在几何学上称为不展面。而表示地球表面现象的地图必须是平面。要想在这个平面上表示地球表面的东西,如不经过投影,将会产生像吃橘子将橘子皮剥开铺在平面上那样,东一缺口西一裂缝,或者某些部分重叠在一起;就是表面上看来像没有缺口与重叠,但实际仍存很大误差,所有这些都不符合地图要求的。或许有人要问,我们测量某一块农场、矿山或工厂的基地,不经过投影,也不是制成地图吗?而且精度还是很好。当然,这是由于面积很小,地球表面曲率亦小,才显示不出来。如果你测制很大地区的地图时,仍旧这样做,那末误差就将大大地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13.
两种高效率的地图存贮方法彭小元(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国土信息与地图科学系)地图是以特有的符号,运用某些数学规则将地球上各种自然及社会经济现象缩小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形。地图具有准确性和直观性,其应用非常广泛。地图既可以全面地反映某一区域的地理信息,也可以仅反...  相似文献   

14.
《地图》1997,(1)
粟裕大将爱好看地图。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地图前度过的。从参加革命到新中国成立,粟裕使用过无数张地图,那些地图上面记录了他光辉战斗的历程。抗日战争时期,粟裕率新四军一师活动于海安、东台一带。他指示参谋人员调查当地地形,绘制了一份详细地图。这张图上标明了各村庄之间的距离,每个村庄的房屋数,河流宽窄深浅,他形隐蔽开阔及低凹积水等。用这份地图指挥夜行军,在据点林立的游击区与敌人周旋,甚至在离敌人半公里的地方往返穿插,巧妙地选择战机打击敌人。解放战争时期,粟裕对地图的利用率就更高了。大规模的运动战要跨越几个…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地图与山水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概念上的地图是按照一定数学法则,用规定的图式符号和颜色,把地球表面的自然和社会现象,有选择地缩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中国山水画是描写自然山川为主体,通过自然景观的表现,赋予自然以文化的内涵和审美的主体意识。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今地图与山水画的内涵不可避免地都存在很大的不同。就地图来讲.人们对地球的认识.数学知识的多寡,缩绘手段的异同等.  相似文献   

16.
从现代地图的功能和特征谈到地图制图的一些新分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较通俗的语言比较现代地图与过去地图的异同。指出现代地图已超出研究地球的范围,还要研究其它星体,星际之间关系,以及在地图上显示各种飞行器在天空运行的轨道。同时说明现代地图不仅可以表示事物的静止状态,而且可以表示自然界的动态变化。从信息论角度来看,现代地图既是地理信息的载体,也是地理信息的通道。本文还对地图信息理论、地图模式理论、地图感受理论和制图语言说等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7.
在测绘地形图时,是把水平投影的实际图形按特定比例缩小后描绘到图纸上的。在地形测量或航测成图中即使缩小到10万倍也无法把整个地球表面上的地形描绘到图纸上的。因此,必须把地球表面分成许多小块进行测图。对于中国来说,幅员辽阔,各种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幅数量很多,如果不把巨大数量的图幅进行统一编号,将造成地图重测和漏测,保管混乱、利用困难等现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古代测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适应农耕与征战的需要最早发展起来的实用技术之一。中国大地测量源于距今近5000年的原始社会末期的三皇五帝时代。几千年来,中国大地测量经历了从步量、丈量到立杆测影、仪器观测的发展过程。距今2000年的西汉时期,发明了浑天仪,开始了使用仪器测量地面点地理坐标的新阶段。公元724年,僧人一行与南宫说在黄河中游的平坦地区进行了世界上最早的子午线测量。16世纪后期,意大利人利玛窦带来了西方的测量技术,从此开始了中国传统大地测量与西方测量方法并行、融合的进程。明末清初,利用天文测地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测定了几十个经纬度点,为地图绘制提供了控制基础。天圆地方是中国古代最典型宇宙观,是中国古代测量与制图中未能考虑地球曲率的认识根源。简言之,中国古代大地测量成就辉煌,特色明显,与西方古代测量并驾齐驱。  相似文献   

19.
怡情     
《地图》2009,(6):1-1
有些人用地图来装饰厅堂、店面、会所、画廊、书记或是图书馆……另一些人则关注地图上土耳其的辽阔疆域、俄罗斯的广袤帝国……还有些人则用地图来规划自己到远方的旅程,或追寻他人的旅行足迹。  相似文献   

20.
《地图》1995,(4)
我国九座八千米以上雪山地图问世据(工人日报》报道,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我国九座海拔8000米以上香山地图,近日由西安地图出版社用中、英两种文字向国内外出版发行,第一次将这些香山的奇特风貌完整地展现在国内外科学、旅游和登山界等方面人士面前。’地球上被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