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论地理空间形象思维:空间意象的发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对于作为地理思维的载体-空间意象的定义及其意义进行了论述,对于不同类型空间意象的思维模式,含义和实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改变地理教学和学习方式,重视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地理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其思维方式的空间特色,各种地理思维活动(记忆、想象、判断、概括、推理、分析综合)无一不借助各种形式的空间展开,常常是借助正确的心理地图来进行。我们把这种借助图形对地理问题进行各种空间维度思维的心理活动称之为地理空间思维。  相似文献   

3.
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的匹配程度是城市旅游形象建设与宣传效果的重要评价,景观尺度下旅游感知与投射意象的空间分异特征可以有效评估游客对城市旅游意象的感知偏差,以此把握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与景观偏好,更好地提升旅游地形象建设。本研究以五大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为例,以Flickr网站的地理标记照片数据和政府旅游网站宣传的旅游信息为数据源,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的要素构成和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城市旅游感知与投射意象的差异既体现在要素构成的偏差上,也体现在空间分布特征的差异方面。除东京旅游感知与投射意象要素结构基本一致以外,其他城市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局部空间聚集异常值可视化了五大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的空间分布偏差,相比城市旅游投射意象的空间集聚,城市旅游感知意象的范围更为离散。同时,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指数分析结果验证了五大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均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但是相关程度和依赖度并不高,说明了从感知与投射视角进行旅游意象空间特征分析的重要性,应以需求为导向进行城市旅游景观规划与宣传。结合地理标记照片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为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的空间分异研究提供了普适性的方法,以服务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旅游形象建设。  相似文献   

4.
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的匹配程度是城市旅游形象建设与宣传效果的重要评价,景观尺度下旅游感知与投射意象的空间分异特征可以有效评估游客对城市旅游意象的感知偏差,以此把握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与景观偏好,更好地提升旅游地形象建设。本研究以五大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为例,以Flickr网站的地理标记照片数据和政府旅游网站宣传的旅游信息为数据源,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的要素构成和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城市旅游感知与投射意象的差异既体现在要素构成的偏差上,也体现在空间分布特征的差异方面。除东京旅游感知与投射意象要素结构基本一致以外,其他城市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局部空间聚集异常值可视化了五大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的空间分布偏差,相比城市旅游投射意象的空间集聚,城市旅游感知意象的范围更为离散。同时,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指数分析结果验证了五大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均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但是相关程度和依赖度并不高,说明了从感知与投射视角进行旅游意象空间特征分析的重要性,应以需求为导向进行城市旅游景观规划与宣传。结合地理标记照片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为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的空间分异研究提供了普适性的方法,以服务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旅游形象建设。  相似文献   

5.
地理信息科学传承了地理学的空间分析传统。在地理空间分析中,由于地理空间的特殊性,地理信息科学在构造分析方法时,需要考虑空间效应。然而,空间效应具体的内涵和外延,到目前尚未有系统探讨。本文定义了地理空间效应,进而在形式化定义空间、位置、场、距离、区域等概念的基础上,归纳了4类空间效应:即空间异质性效应、空间依赖的近邻效应、空间交互的距离衰减效应、和空间分区的尺度效应,探讨了4类效应的内在逻辑关系,建立了统一的表达框架。其中,空间异质性效应是最为基础的效应,近邻效应和距离衰减效应反映了地理空间中两个位置之间的二阶关系,尺度效应则由于区域单元的汇总带来,因此这4类效应形成了递进关系。最后本文梳理了目前地理分析中对空间效应的体现,指出了地理空间人工智能技术对于空间效应的揭示和量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引起了包括地理学等在内的多学科研究的热潮,地理视角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本文首先对珠江三角洲地理研究进行总结,核心研究主题有传统经济地理分析;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产业转移、升级与结构调整;区域合作与协调;社会空间研究;区域人口研究;区域规划与管治;土地、环境、生态与文化保护。最后,对未来珠江三角洲地理研究进行展望,归纳3个研究热点:区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区域社会与文化研究;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响应研究。  相似文献   

7.
了解高一新生地理空间思维的现状,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参考,有助于提升地理空间思维培育的针对性.本文在界定地理空间思维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空间思维测评试题,开发研制地理空间思维测试工具.应用统计手段,对测试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基本结论:1.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水平有待提升;2.学生的空间类比和空间关联思维能力普遍薄弱;3.学生的空间转换和空间建构思维表现差异大;4.不同性别学生在测试中的表现差异显著.从学生学习生活环境、课程教学组织和性别差异三个方面对测试结果进行诊断分析,对后续教学提出了五点建议:梳理地理教材,渗透地理空间思维培育;课堂教学中注重地图、教具学具、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地理实践,在真实环境中培育空间思维;针对学生地理空间思维的差异进行教学;关注不同性别学生空间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8.
空间是地理学研究的主体,地理空间尺度复杂,有些超大空间超越了人类的直接感知,需要很强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由此,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近年来,地理空间思维在国内外地理教学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地理空间思维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心理学、教育学和地理科学的交叉主题,其定义至今尚未形成明确的共识。本文提出的相关概念界定,是基于多年关注空间知识的教学实践和近两年直指空间思维培育的课题研究,以及对国内外诸多文献和相关理论的学习过程中总结而成,旨在从中学地理教学实践视角出发,阐明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空间思维及相关术语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龚倩  赵媛 《地理教学》2010,(21):4-7
现代教学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把培养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放在学习的首位。地理空间思维是地理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之一,空间性是地理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这就要求地理教学应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为先导,从地理事物所处的位置、各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空间结构等方面去揭示地理环境特征和差异,使学生自觉地从空间的角度看待地理问题、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惟有如此,才能有效地体现地理教学的学科特点。因此,明确地理空间思维的内涵、特征、组成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更好地实现地理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将“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作为核心观点,并提出地理空间观念教育是地理新课程教学应重点关注的领域。地理空间思维是地理空间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会区位分析是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探究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市主要工业部门的区位条件变化为例,落实地理空间思维能力与地理实践力的培育。  相似文献   

11.
地理大数据及其提供的社会感知手段为信息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带来了全新的研究范式,在“人—地”关系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价值。地理空间智能(GeoAI)作为地理空间科学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交叉研究方向,有力提升了对于地理现象和地球科学过程的动态感知、智能推理和知识发现的能力。该文系统综述了社会感知与地理空间智能研究的发展动态,在此基础上,对大数据时代社会感知研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刘岳  梁启章 《地理研究》1982,1(3):66-74
在当前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发展工农业生产中,对人类生活的地理环境的分析研究愈来愈显得重要。与此相适应,用于地理环境信息的收集、存储、分析和制图的各种空间信息系统相继建立,为快速、科学地分析研究地理环境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方法。地理信息分析与制图系统是可为多种区域地理分析与规划服务的一种通用系统。  相似文献   

13.
地理空间认知综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地理空间认知研究是地理信息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地理事物在地理空间中位置的研究和地理事物本身性质的研究。地理空间认知作为认知科学与地理科学的交叉学科,需将认知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基于地理科学的特化研究。从认知过程的角度对地理空间认知研究进行综述,包括地理知觉、地理表象、地理概念化、地理知识的心理表征和地理空间推理。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景观研究:载体、空间化与时空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地理学研究还未形成统一的思维体系,难以将地理信息科学的方法引入研究过程。提出了非物质文化景观载体思想,包括艺人、文化团体、作坊、作品、受众、店铺与市场等实载体和互联网等信息空间中的虚拟载体。通过载体空间化,将非物质文化景观研究融入传统文化地理研究框架中。将非物质文化景观研究的空间尺度划分为大、中、小和微观尺度,并对单文化、多文化和全文化载体景观的时间尺度界定进行详细剖析。在载体、空间化和时空尺度等基本问题解析的基础上,吸纳新文化地理学思想,建构了非物质文化景观研究的时空思维体系,并使研究视角趋向多元化。基于文化载体的时空思维体系是地理信息科学方法用于非物质文化地理研究的基础,对文化地理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地理事物总是占据一定的空间,而地理现象是地理事物相互作用的表现,是在一定的空间中发生、发展的。地理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其思维方式的空间特色,各种地理思维活动无一不借助各种形式的空间展开。因此,具有较好的空间思维能力是学好地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乐阳  李清泉  郭仁忠 《地理学报》2020,75(8):1790-1796
城市研究的范式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影响下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根据城市研究及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历程和学科脉络,提出城市空间信息学是社会和产业需求导向的一个新兴知识领域,也是融合式研究趋势下地理信息教学和研究的一个发展方向。城市规划和地理信息科学两大类专业虽然具备孵化出城市空间信息学人才的学科基础,但是其学科体系都需要较大的改变才能实现突破;从现有的学科设置的体系看,地理空间信息工程专业由于提供了同时培养学生系统思维、空间思维和计算思维的框架,具备发展城市空间信息学本科教育的入口。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空间信息工程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设计思路,期望能够对城市空间信息学的学科发展以及教学研究带来讨论契机,并推动地理信息学科和城市规划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僧海霞 《地理科学》2017,37(8):1170-1177
通过梳理历代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中的玉门关、阳关、嘉峪关,探析这些地理界标在当时人空间认知中的指代;并确定同期中原与西域间的地理界标;比较界标和界标意象,解读两者之间的关系,探讨界标变动的推动因素。分析发现:地理界标缘于疆域的变动和边防经略的调整,其规模、位置等自然之形随着丝绸之路路线变迁而改变;中原与西域两大空间的界标与国家疆域时而背离、时而重合;当中原王朝管控能力强时,界标与界标意象重合,反之,界标与意象出现背离。借助文学作品来阐释它们的变迁历程,是深入开展边疆史地研究的一次尝试,为历史地理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周其楼  张捷 《地理研究》2013,32(8):1508-1516
近年来物联网在全球掀起巨大热潮。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不仅将给生产运行、经济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带来极大影响,同时将会给地理学带来深刻变化,成为信息地理研究的重要对象。深入分析物联网对于地理学核心概念以及信息地理研究方法带来的影响,构建物联网时代信息地理研究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物联网构造了新的地理空间--现实地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统一体,推动人地关系的改善;物联网时代的信息实时收集与处理特征,使得空间结构、产品空间、行为空间发生重要变化,信息作为区位的影响因素将得到增强,城市交通、居住、工作和休憩功能空间受到影响,物联网从规范产业链和改变消费行为两个方面影响商业模式,人的环境感应能力增强,影响人们的空间感知和空间行为;基于物理世界的海量实时数据,信息地理研究方法发生变化,实证、时间维度、微观尺度等方面的研究将会增强。进而,系统性提出物联网时代信息地理的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9.
徐旭  周维国  陈实  赵杨 《地理教学》2021,(18):13-16,12
当前,隐喻成为教育学和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作为两者交叉学科的地理教学也应关注隐喻问题.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寻根朔源探究隐喻与地理教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地理教学隐喻可分为空间方位隐喻、实体隐喻和结构隐喻三种类型;最后,探索隐喻思维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方式与路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以"垃圾桶的空间优化研究"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从地理空间思维的培养和地理学领域的空间优化研究两个角度讨论课程的设计依据.通过总结课程实施成果和经验,本文认为项目式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地理实践力,校园是开展项目式学习的天然场所,项目式学习是表现性评价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