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地震解释层位是反射同相轴空间分布的直观体现,通常用于反演过程中的框架构建,在约束反演过程中控制着测井外推的方向和趋势。由于地震资料分辨率相对较低,地震层位作为反演框架约束时难以准确刻画井间储层横向对比关系,如果采用人工解释地质层位,工作量较为庞大。将地震解释层位信息与测井信息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测井在纵向高密度采样的特点和地震资料在横向约束作用,形成以测井地质分层为支撑点来共同约束建立层位框架模型,再进行岩性随机反演,能够较好地解决随机反演中的"窜层"现象。通过实践,对砂泥岩薄互层的识别有了更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2.
毛丽  姬渊  董峡 《化工矿产地质》2005,27(2):109-113
将图像由RGB域变换到HIS域,在该领域中利用线性金字塔影像的分析算子和综合算子对图像进行重采样,形成了由粗到精的多分辨率表示的影像金字塔。若原图像处在金字塔的第J层,J增加的方向为图像缩小的方向,J减小的方向为图像放大的方向。在金字塔变换中利用线性变换算法,加快了运算速度;HIS领域内重采样又有利于保持图像的纹理特征和高频信息,能有效的克服图像模糊的现象。试验表明,该算法在运算时间和影像质量上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结合灰度分界阈值分割法和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单轴压缩条件下花岗岩变形破坏过程中不同矿物成分(黑云母、长石和石英)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由室内单轴压缩试验获得花岗岩变形破坏过程的试验视频图像;由灰度分界阈值分割法获得视频图像中岩石表面不同矿物成分的位置;使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得到岩石表面不同时刻的位移;采用应变计算公式的差分格式得到不同位置不同方向的应变大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变形阶段岩石中不同方向应变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矿物成分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裂缝出现前,花岗岩表面各矿物成分变形方向主要沿水平方向;裂缝发展过程中,长石变形方向主要是竖直方向,石英变形方向主要是水平方向;三种矿物成分中,最大主应变从大到小的顺序为黑云母、长石、石英。  相似文献   

4.
基于图像检索技术的岩石单轴压缩破坏过程CT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彦琪  冯增朝  郭红强  赵东 《岩土力学》2013,34(9):2534-2540
基于X射线的CT扫描技术,因其具有多层位、对同一岩石试件可连续、无损扫描等优点,在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岩石单轴压缩破坏过程进行实时CT扫描,也是岩石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三维显微CT试验系统实时监测煤岩单轴压缩破坏过程中,因位移误差会引起扫描层定位不准确,进而影响试验结果这一基本问题,提出了基于图像检索技术的CT扫描图像处理方法。通过对煤岩试样在单轴载荷作用下破坏过程的CT实时监测,并引入基于Manhattan距离的相似性计算方法,检索出岩石试件同一层位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相似扫描层。结果表明,采用图像检索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小煤岩在加载破坏过程中位移误差的影响,更好地通过CT图像来描述煤岩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微裂纹分布状况和演化规律,从而在细观层次上揭示岩石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破坏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5.
于立宏  刘德斌  刘英 《岩土力学》2008,29(Z1):204-206
苏洼龙水电站坝址区覆盖层厚度大,成份复杂,各层位分别获取原状试样困难.利用埋深较浅、易获取原状样层位试验成果。结合野外试验成果,通过分析得出覆盖层不存在砂土液化问题。  相似文献   

6.
缅甸船厂12000DWT干船坞工程在抽水试验井施工过程中发生部分井壁坍塌,究其原因,有地下水动力作用的自然因素,又有桩基础挤土效应、压密注浆等人为诱发因素。通过现场观测和分析,在利用地下水动力作用方向的基础上,采取了改善泥浆性能、预先释放挤土应力等措施后,井壁无坍塌现象出现。经抽水试验验证,成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章荣国  梅奇  刘擎 《探矿工程》2006,33(6):46-48
缅甸某干船坞工程在抽水试验井施工过程中发生井壁局部失稳事故,有地下水动力作用的自然因素,又有桩基础挤土效应、压密注浆等人为诱发因素。通过现场观测和分析,在利用地下水动力作用方向的基础上,采取了改善泥浆性能、预先释放挤土应力等措施后,井壁无失稳现象出现。经抽水试验验证,成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根据老挝可溶性钾镁盐矿的形成过程,简单地分析了各个层位之间的关联性,通过对可溶性钾镁盐矿钻探中各种冲洗液漏失现象进行分类和机理研究,系统地提出了老挝可溶性钾镁盐矿钻探冲洗液漏失的预防和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全场3D-DIC系统,在试样周围均匀布置三组3D采集元,利用散斑图像的采集,尽可能在较大范围内捕捉试样表面的变形并进行分析。为了验证3D-DIC系统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以江持安山岩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单轴压缩条件下的恒定应变速率和交替应变速率试验。通过3D-DIC系统的测量结果与应变片测量结果的对比发现,两者吻合度较好,表明3D-DIC系统能够满足岩石力学试验非接触式、可视化变形测量的需求。另外以田下凝灰岩为试验材料,通过图像分析得到了加载过程中岩石表面的全场变形信息,发现岩石变形的不均匀性和应变局部化现象,表明利用3D-DIC系统对岩石破裂过程变形测量比传统变形测量方法更具有优越性,为岩石力学试验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便捷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使用图像分析方法,根据室内单轴压缩试验视频图像对花岗岩细观组分定向性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在对原始视频图像进行可读格式转换后,将可读视频图像转换成多帧静态图像,截取相同位置、相同大小的图像区域进行灰度化处理。对截取的每帧静态图像使用不同阈值识别花岗岩细观组分,得到不同时刻不同细观组分区域的分布情况。计算不同细观组分区域的长轴和短轴大小,根据各区域长短轴大小确定最小外接矩形,由长短轴交点与长轴中点定义长轴方向向量以计算全方向[0°,360P°P]内的长轴方向,进而计算不同细观组分区域的长轴走向,绘制不同时刻不同组分的长轴走向等值线图;计算不同时刻不同细观组分区域的面积以及概率熵,得到整个加载过程面积和概率熵的变化曲线。整个计算分析过程由自编程序自动实现。结果表明,在单轴压缩条件下花岗岩细观组分的定向性发生改变;不同细观组分的定向性增强区间相间分布、定向性减弱区间互不重叠,但某些区间为一种组分的定向性增强区间、另一种组分的定向性减弱区间;石英、长石、黑云母在加载过程中依次受力;不同细观组分在受力时面积变化出现明显异常;花岗岩中黑云母分布的有序性高于石英和长石;石英和长石在受力后区域分布变得有序,而黑云母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的定向性无明显变化。研究成果对岩石变形破坏过程机理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从损伤理论出发,构筑一套细观量化试验方法,解决从试验制样、试验设备到试验程序等相关问题。采用扫描电镜对四川锦屏大理岩进行了观测,得到了大量岩石细观结构图片。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图片进行处理,并编制相关程序实现图像二值化,然后从图像中提取了微裂隙的长度、方位角、宽度、面积和周长等微裂隙细观信息。最后,利用统计学理论对获取到的微裂隙细观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各参数的统计规律,为研究岩石的宏观破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利用油田大量现场岩心纵向(或平面)劈开面图像资料,可直接分离出岩心剖面上裂缝信息.最大类间方差法的二值化算法是基于类间方差达到最大为准则,采用该法获得了理想的二值化效果,较准确地从岩心剖面中提取出裂缝图像信息.  相似文献   

13.
张喜林  范德江  刘明  王亮 《沉积学报》2012,30(2):318-324
沉积体的X光影像包含了沉积物密度、结构、构造等众多信息,对X光影像进行数字图像分析可快速提取这些信息,成为进行沉积记录和古环境演变研究的有力手段。基于长江水下三角洲沉积物岩芯的X光影像,利用Matlab软件平台把X光影像转换成数字灰度图像,进而提取了岩芯灰度值;结合该岩芯的粒度等沉积学属性,探讨了灰度图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沉积物岩芯的X光图像灰度值是沉积物组成、结构和构造的综合反映,其中粒度对灰度值起到控制性的影响。平均粒径与灰度值之间为良好的线性关系;砂粒级、粉砂粒级含量与灰度之间存在较好的正相关,而黏土粒级含量与灰度存在很好的负相关。沉积物岩芯X光图像的灰度值可以作为该岩芯的粒度的良好替代性指标。  相似文献   

14.
李立  余翠  孙涛  韩增强  唐新建 《岩土力学》2019,40(8):3274-3281
针对数字全景钻孔摄像系统获取的实测图像,提出了一种基于颜色特征的数字式钻孔图像溶隙结构识别方法。利用岩层中的典型结构,如土质层、溶隙在颜色上与普通岩石具有较大差异性的特点,首先建立了一个自适应HSV颜色空间溶隙结构检测模型,利用该模型获取溶隙结构的二值化图像;对该二值化图像进行滤波处理;然后从处理后的二值化图像进行分区像素密度统计来确定土质层或溶隙区域的深度、面积及方位角等信息,从而实现数字式钻孔图像中溶隙结构的自动识别。通过对大量数字式钻孔图像进行试验并与对应的钻孔雷达图像进行结果对比表明,其方法能对全孔图像的溶隙和土质层进行快速、准确地自动化检测与定位,为钻孔图像岩体结构的自动识别与工程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地形体及其密度信息数字图像化,利用计算机仿真能较精确地计算出地形体在任意一点的重力场强度。在重力异常地形校正时,用各测点的实测数据减去相应测点的地形体重力场强度,即得到地形改正和中间层改正后的重力场强度。这样,重力异常校正中的地形改正和中间层改正可一并完成,既简化了校正的工作步骤,又提高了准确性。通过地形体实例,分别用数字图像仿真计算和积分精确计算其重力场强度,结果表明,二者计算结果十分相近。用数字图像仿真计算地形体重力场强度,误差较小,准确性较高,该方法完全适合重力异常地形校正。  相似文献   

16.
以光学和数字图像处理为主要技术途径、通过对湘东南区彬耒煤田的卫片地质解译和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圈定了本区白垩系红层下7个可供探寻龙潭煤系的重点靶区,为省近年来普查找煤及“八五”规划提供了信息和依据,并初步收到了较好的找煤效果。   相似文献   

17.
研究将“3S”技术(RS、GIS、GPS)应用到机场地址勘察中,主要是采用现代化遥感技术,以最新遥感图像LANDSATETM(最高空间分辨率15m),SPOT图像(2.5m)和QUICKBIRD图像(0.61m)等作为信息源,通过遥感图像数据融合、数字镶嵌和影像增强等数字处理,制作不同类型、不同波段和不同分辨率的正射遥感影像及正射影像地图,为机场工程地质勘察提供最佳图像资料。通过遥感图像增强处理、信息提取及GIS空间分析等,对研究区的地质构造,地质灾害等进行解译。并借助GPS进行野外现场调研,查明研究区地质构造的特征,尤其是隐伏断裂、活动性断裂的分布,以及岩溶漏斗、洼地等水文地质现象,为小哨机场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岩石破裂全程数字化细观损伤力学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倪骁慧  朱珍德  赵杰  李道伟  冯夏庭 《岩土力学》2009,30(11):3283-3290
设计基于扫描电镜(SEM)的岩石破裂全过程数字化细观损伤力学试验方案,实现了岩石破裂全过程的显微与宏观实时的数字化监测、控制、记录及分析的岩石力学试验。应用于四川锦屏大理岩预制裂纹试样中进行单轴压缩破坏全程的数字化试验,对微裂纹的萌生、生长及贯通过程进行数字化定量分析,得到试样在受荷过程中微裂纹的面积、方位角、长度、宽度和周长基本几何数据,从宏细观角度描述了岩石试样单轴压缩过程中的破坏机制,并分析得出试样单轴受压破坏过程中虽然微裂纹在某些区域集中,但在整个试样中微裂纹的统计分布依然是服从某一指数分布的这一结论。试验研究结果证明了该试验方案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9.
植被覆盖在我国南方具有普遍性。为了充分提取地质构造信息,有必要进行数字图象组合处理。事实证明,同态滤波处理是揭示植被覆盖区地质构造信息的有效手段,而主成分分析和斜变换处理在增强形态特征信息方面也有重要作用,上述处理手段在识别岩石类型及地貌单元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冯宝成  曹金凤  高洪秀  岳军 《岩土力学》2012,33(12):3592-3597
岩土工程材料的细观结构特征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宏观力学行为。随着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逐渐成熟,基于变分水平集方法的偏微分方程(PDE)方法在图像处理中越来越受重视。在岩石数字图像的基础上,运用基于变分水平集方法的C-V模型,结合图像的背景填充技术实现花岗岩图片的3相分割(长石、石英和云母),为进一步力学分析提供条件。上述方法可以量化岩石细观结构,最终获得能够准确反映岩石内部特征的图片,为将来的有限元分析提供真实几何模型。处理结果表明,通过选取适当的迭代次数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该法能够获得较高质量的岩石细观结构量化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