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使用锦州北山和储灰场两处风电场 2000年 7月~ 2001年 6月逐时平均风向、风速资料 ,对两处风电场的风能资源各参数进行了计算和对比分析 ,得出北山风电场适宜建设大型风电场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党冰  刘勇洪  杜吴鹏  陈可仁 《气象》2023,49(12):1495-1508
风电场存在着明显的局地气候效应,但陆/海两种不同类型风电场是否存在局地风环境效应的明显差异?以河北尚义陆地风电场和江苏如东海上风电场为例,利用风电场周边气象站及测风塔典型年份观测资料,开展了陆/海风电场对湍流强度(TI)和风切变指数(WSE)的影响差异初步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陆/海风电场对TI和WSE会产生显著影响;其中,陆/海风电场对TI均为增强效应,建设后年均TI分别增加31%和37%,最大增幅分别发生在春季(47%)和冬季(49%);影响差异主要为陆地风电场TI增幅在高层明显大于低层,夜间大于白天,而海上风电场不同高度TI增幅及日变化则较为平稳;陆/海风电场对WSE影响差异显著,陆地风电场建设后WSE白天增加、夜晚降低,日变化明显减小,年均降低8%,最大降幅发生在秋季(12%);海上风电场建设后WSE白天、夜晚均明显增加,年均增加24%,最大增幅发生在春季(37%)。  相似文献   

3.
大型风力发电场对华北地区大气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风电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目前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一。虽然风机运行过程中不会造成污染或温室气体的直接排放,但会改变风力发电场区域地表状况,进而对大气形成潜在的扰动和影响。本研究利用大气数值模式WRF,结合两种风轮机参数化方案(地表粗糙度增加参数化方案和风机曳力参数化方案),探讨了中国北方大型风力发电场对大气要素(风速,湍流和温度)的潜在扰动及影响。通过敏感性实验研究表明,大型风力发电场会造成风电场内部和其临近区域风速的衰减,且冬季(1月)的衰减程度明显强于夏季(7月)。另外由于风轮机产生的湍动动能增加了空气的垂直混合,造成冬季(1月)风电场内部和下游地区在风轮机轮毂高度处和地表空气温度的上升,且轮毂处升温强度略高于地面。在夏季(7月),风轮机也导致在风电场临近区域地表和轮毂高度处的温度发生变化。考虑到风轮机在叶片转动区域产生大量的湍动动能,推断地面和轮毂高度温度升高主要是由于湍流混合增强,形成了湍流逆温效应。  相似文献   

4.
盘锦辽滨风电场风能资源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齐丽丽 《辽宁气象》2000,(4):11-12,31
使用盘锦辽滨风电场1999年4月2000年3月测风资料,对风电场的风能资源各参数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该风电场适宜建设大型风电场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使用盘锦辽滨风电场 1 999年 4月~ 2 0 0 0年 3月测风资料 ,对风电场的风能资源各参数进行了计算分析 ,得出该风电场适宜建设大型风电场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武川县某风电场为分析区,选取对流有效位能、K指数、抬升指数、700h Pa假相当位温、垂直速度等5个对雷暴具有较好指示意义的预报因子,利用2010—2011年5—9月武川站雷暴日资料和NCEP/NCAR逐6h的1o×1o再分析资料建立雷暴潜势预报方程,为风电场安全运行提供依据。对2012年雷暴预报效果检验表明,该方程对雷暴天气具有一定的预警能力,预报方程的命中率为80.6%,虚假报警率为67%,能够成功预报出该风电场两次较为严重的雷击事故,可用于支撑该风电场的雷暴预警服务。  相似文献   

7.
为降低风电场短期预报风速误差,减少风电场短期风功率偏差积分电量,提高风电场发电功率预测准确率,分季节研究了相似误差订正方法对ECMWF单台风机预报风速的订正效果.结果表明:相似误差订正后不同风机预报风速的误差差距减小;预报风速的平均绝对偏差和均方根误差明显降低,其中夏季和秋季华能义岗风电场两个指标降低幅度均超过0.1 ...  相似文献   

8.
立项背景: 2003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气象局、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先后下发了《全国风力发电中长期发展规划(草案)》、《全国大型风电场建设前期工作大纲》、《气象部门参与全国大型风电场建设前期工作方案的通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型风电场建设前期工作大纲》等有关文件,要求有关部门开展全国风能资源调查与评价,建立全国风能资源及风电场数据库,在全国选择约20个10万kW以上的大型风电场场址,完成风能资源评价和提出风电场建设的预可研报告。  相似文献   

9.
用于风电场选址的风能资源评估软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该文介绍了一个新的用于风电场选址的风能资源评估软件,该软件采用均值及标准差法进行韦布尔双参数估算,将误差减少5%-8%。为了与我国测风资料相适应,采用16个方位进行风资源评估,使结果更客观、准确。该软件还集成了风参数的年变化和月变化分析了软件,是我国进行风电场选址和风能资源评价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0.
风电场流场特性及风机布局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风电场流场特性研究对风力机工作性能提高的重要意义,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在单机风力机模拟验证的基础上,对某风电场单风力机和三种布局条件下的风电场流场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考察了不同布局条件下风电场速度、叶轮表面压力以及湍流涡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叶轮后方尾流效应明显,速度损失随着相对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风力机处中心尾流速度比率最低降为0.4;当相对距离超过4 d后,风速可恢复为初始速度的90%以上;尾流速度与涡流粘性呈负相关性;三风力机平行布置时,各风力机尾流速度比率基本一致;三风机组在错落布置时,尾流效应对下游风力机工作性能影响较小,错落角度越大,尾流损失越小。  相似文献   

11.
利用达里风电场的测风数据,对其风能资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多方法的探讨.给出了各方法间的误差对比,最终得到达里风电场的风能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12.
风电场不同高度的50年一遇最大和极大风速估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风电场50年一遇最大和极大风速是决定风电机组极限载荷的关键指标, 也是风电项目开发中机组选型和经济评估的关键指标之一。该文重点从气象学角度, 结合我国风电项目开发的实际情况, 提出5 d最大10 min平均风速取样法, 用Ⅰ型极值概率分布来估算风电场不同高度50年一遇最大风速; 以附近气象站长期的历年最大风速及与风电项目内测风塔同期的逐日最大风速资料, 修正所得结果。再以实测到的大风速段的最大阵风系数, 推算风电场不同高度50年一遇的极大风速。并利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兰伊力更风电场300 MW项目1年的实测风资料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气象站的测风资料, 估算乌兰伊力更风电场内不同高度上50年一遇的最大和极大风速。  相似文献   

13.
在影响风电功率预测准确率的因素中,气象预测数据源的选取和组合影响较大.基于广西A、B两个山地风电场2020年2月1日至3月15日15min实测风速、4种单一气象数据源及3种混合订正气象数据源的预测风速,分析不同气象预测数据源对风电场风速预测准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种数据源混合订正预测结果总体优于单一气象数据源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风电场的大规模开发,其对气候的影响受到关注,自2000年以来美国和欧洲等国陆续开展了一定的研究,中国也开展了一些观测和模拟研究,对已有研究进行综述可指导这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总结了风电场对气候影响的研究进程、研究方法、影响机理和研究成果。大量观测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风电场会导致地表气温上升,风电场下游一定距离范围内风速衰减,并间接影响降水、蒸发等其他气象要素,风电场对局地气候变化产生影响的结论具有较高信度;部分模式模拟结果显示未来大规模风电场(群)开发对全球气候也有可能产生一定影响,但仍需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山东即墨风电场风力资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新堂  钱喜镇 《气象科技》2006,34(6):763-768
以即墨气象站风速风向为参考,利用其30年风速资料确定风电场代表年,根据铁塔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即墨风电场的风力资源状况;依据“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对即墨风电场的风速风向进行了检验修正。分析了测风塔各高度风速日、年变化,风向频率年月变化。计算分析了测风塔不同高度平均风速、风功率密度、有效小时数等风能参数。计算了不同风电机型60~70 m轮毂高度年发电量及其随高度变化规律;估算了风电场年发电量。得出即墨风电场达到3级风场标准,具有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大规模风电场建成后对风能资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磊  高晓清  陈伯龙  汪宁渤 《高原气象》2012,31(4):1139-1144
考虑了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成后风电机群对近地面层风速的影响,采用Frandsen研究了大规模风电场内部风速损失时所使用的方法,在内边界层已经充分发展成新边界层的区域内,对轮毂高度65m处风速Uh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风电场建成后研究区内,风速Uh与未建场时的65m风速U0相比变小,存在风速损失,该风速损失随着U0的增大而减小,与风电机的推力系数CT性质有关;大规模风电场建成后,Uh在3~20m.s-1范围内的平均风功率密度与未建场时U0在此范围内的平均风功率密度相比损失约为58.45%,这与建场地区建场前65m处风速值大小以及各风速值出现的概率有关。  相似文献   

17.
高山峡谷地区风能资源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茂县凤仪镇测风塔2009年6月~2010年5月实时观测资料,对风电场的风能资源各参数进行了详细地计算和分析。茂县一年四季风速较大、风向稳定、定时起风,12~20时达到建设风电场风速,风能资源比较丰富,具有与水电互补性好,占用耕地少,移民少,环境污染小和国家政策扶持等有利条件。茂县的风具有低层偏东逐步转变为高层偏西风,风速由下到上逐步减小的特点,架设风力发电的涡轮高度相对较低,不利于大型风电场建设,但适宜建设中小型风电场,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马文通  朱蓉  李泽椿  龚玺 《气象学报》2016,74(1):89-102
复杂地形导致近地层风场时空变化大,是影响风电场短期风电功率预测准确率的重要因素。为此,基于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和微尺度计算流体力学模式,建立了风电场短期风电功率动力降尺度预测系统。该系统由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微尺度风场基础数据库、风电功率预测集成系统组成,能够预测复杂地形风电场中每台风电机组未来72 h逐15 min的发电量。提高了复杂地形风场发电功率预测准确率,同时还可以在上报电网的风电功率预测结果中考虑运行维护计划和限电等因素对实际并网功率的影响。2014年7月-2015年1月的业务预测试验表明,风电场短期风电功率动力降尺度预测系统的月预测相对误差均小于0.2,满足中国国家电网对风电功率预测误差和时效性的业务要求。动力降尺度技术不受具体项目地形复杂程度和历史观测数据样本量的限制,可以在新建风电场中推广应用,具备实际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中尺度模式风电场风速短期预报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利用内蒙古乌兰察布风电场2009 年观测记录和WRF 数值模式预报,研究了中尺度数值天气模式对风电场风速的短期预报能力。研究表明:不同数值模式参数化方案的预报能力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对于不同时效的风场预报各种方案的预报能力不尽相同。在天气演变较为剧烈时,模式预报技巧相对较差。风电场周边主要天气系统对预报准确度有很大影响。就乌兰察布风电场而言,WRF 模式2009 年日平均预报相对误差仅为11.78%,且误差大于20%的日数占研究总天数不超过15%,具有较高的预报技巧。当蒙古气旋、东北气旋剧烈发展或风速迅速减小时风速的预报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20.
沈克鑫  曹飞  李军 《贵州气象》2012,36(Z1):44-46
雷电灾害是影响风电场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该文通过对影响雷电灾害的地质地形、雷电活动等因素的分析,用数理统计和概率统计的方法、重点分析风电场的雷电活动规律,得出风电场雷电灾害的特点及风电场各组成部分的雷击概率,为项目防雷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