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S18G型及S23G型管子钻塔是近年来国产的一种轻便式钻塔,它与同类型角钢塔比较约轻1/2。S18G型钻塔全重仅1890公斤,而同型17米角钢塔则为4590公斤;可拆性好、安装方便。由于拆卸后部件轻小,搬运方便,特别适于高山区及南方水稻地区的钻探施工。  相似文献   

2.
《探矿工程》1978,(2):30-30
我们试用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塔上无人方法,经过反复实践,实现了塔上无人安全操作,节省了人员,减轻了工人体力劳动强度。这种方法是采用球夹提引器、立根靠架和立根推叉配套使用实现的(见图1、图2、  相似文献   

3.
我队钻机用的是14.5米角铁钻塔.过去立塔所用的挑杆,就是用杉木或水管,绑在塔腿上,既笨重又不安全.现在我们是这样改进的:在每层(四个角)的塔腿上,都安上能拆卸的活动夹板(包括专插挑杆的套筒——挑杆座),立塔时,将挑杆底部插入套筒,挑杆上端装有滑轮,利用其滑轮,便能方便地提升塔料.立完一层,就拔出挑秆,插到上一层的套筒中去,依此逐层上升.这样,由于每层可从四面上塔料,立塔的工效就大大提高了.夹板及套筒,1~5层每层四付,第六层因作业范围小,可只用两付就够了,所以每塔配用的挑杆夹板及套筒是22付.装有滑轮的挑杆可选用φ42的钻杆,长约2.8米.每座钻塔配四根.  相似文献   

4.
张文浩 《广西地质》2013,(10):12-14
54岁的苗族村民李透奶背起盛满25公斤山泉水的塑料桶,瘦弱的她抬不起头,直不起腰,艰难地踏上返回岩脚屯的小路.从6岁开始,李透奶就到离家一公里以外的水安坝屯背水,从5公斤、10公斤到25公斤,这条陡峭的山路她走了整整48年.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地质类比法,分析了塔基所在老滑坡特征及其成因,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的方法,评价了滑坡稳定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塔基周围地质环境发育特点,对位于斜坡浅表部塔基地基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评判了塔基立塔的适宜性,结果表明:塔基所在的斜坡为岩质滑坡堆积形成的厚层堆积体,滑坡堆积体处于稳定状态,除10L337塔基浅基础存在安全隐患外,其余塔基稳定性较好,适宜立塔。  相似文献   

6.
我队改制自动提引器在某千米钻孔试用成功.它能减少操作人员,避免塔上高空作业及减轻体力劳动.其构造和使用分两部份:一、上升提引器的构造及操作上升提引器的构造如图1所示,是由外壳⑤、两组活动(凸出)抱瓦⑧、弹簧⑩、滑动揣圈⑦以及滑动扁铁⑥和提引轴①等所构成.为支持抱瓦活动,外壳下部有法蓝盘和固定螺钉;为便利提引器正常工作,在每个立根上接一提引卡头,如图2所示,其长为130公厘.最大直径为90公厘,最小直径为70公厘.装配  相似文献   

7.
一、塔材的选擇 四腿穿釘式圓木鑽塔所用木材以松、杉、榆等坚硬木材为宜,塔材尽量要直,上、下端直徑不得相差懸殊,要求近似相等。其具体規格根据鑽孔的深淺而定,如孔深300公尺左右時一股中徑为25公分左右,梢徑最細在16公分以上,塔腿長度由鑽桿立根高度  相似文献   

8.
苏联现时最轻的凿岩机是列宁格勒风动工具厂出产的РПМ-17型,重量17公斤。为了满足矿工们与矿井建设者们的愿望,克里沃罗格共产党人工厂的工作人员设计并制造了一种重量轻而高速冲击的手提式ПР-10型凿岩机,重量为10公斤(图1),其生产能力与重量为23公斤的ПА-23型凿岩机相同。  相似文献   

9.
直塔用于斜孔的安裝方法,是利用17.5米直塔,在斜孔施工时,考虑到鑽孔傾角、提升立根长度,将一导向滑輪固定于鑽孔倾斜方向后面的横拉手上,横拉手外面紧贴着一根直径108毫米的套管。套管长度略大于該层塔的宽度,便于其两端露于塔腿之外,套管与横拉手用1/2″鋼繩繞紧卡牢,提引鋼绳从天車下  相似文献   

10.
人造卫星和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从空间勘测地球资源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近年来,这一研究活动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 1972年7月23日美国发射了第一颗实验型地球资源技术卫星,卫星重891公斤,容积1立方米。卫星每天可环绕地球14圈,18天拍摄全球一次。这颗卫星携带有四种仪器:(1)三台反射束光导管摄像系统;(2)多光谱扫描仪;(3)两台宽频磁带机;(4)数据收集系统。资源卫星-1号自运转以来,已为全美国拍照了10次,所得结果加工成照片,然后供有  相似文献   

11.
辽宁54型液动冲击器自78年4月开始研制,79年投入生产试验以来,先后在三个矿区,八个钻孔中使用,钻进791个回次,进尺1020,67米。使用结果表明,54型冲击器工作基本稳定,适应性较广,可在10—15公斤/平方厘米泵压下连续工作,冲击功1—3公斤·米,冲击频率800—2200次/分,适用于合金冲击回转钻进,以及小口径金刚石回转冲击钻进。在七级花岗闪长岩中采用金刚石回转冲击钻进,台月效率比金刚石回转钻进提高148%。现将其基本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一、开孔前的泥浆配料准备 1.在水源系统装满25~30秒的原始泥浆10~12吨左右; 2.筛好锯末3~5米~3; 3.准备些石灰听用; 4.浸泡锯末液[在1米~3水箱中放10土篮子锯末,浸过后,加入15~20公斤氢氧化钠(火碱)];5.配制煤碱剂:褐煤45公斤,水60公斤,搅拌均匀后,将10公斤氢氧化钠(火碱)用两桶水溶化均匀。   相似文献   

13.
岩心鑽探一般淺孔(300米以下)均广泛的採用三脚木制鑽塔。因它既輕便灵活,又能适应各种不同鑽孔倾角的要求。但按装設計时因已知条件太少,一般都须根据实际經驗,假设一些条件方能进行。往往由于所假设条件不适当,而使按設的鑽塔天輪、立軸、井口三者不成一綫,以致不符合生产要求,严重者还需返工。为此特将我們在实际工作中的几点經驗介紹如下: 一、前塔脚寬度前塔脚宽度一般都根据塔的垂直高度来确定。实踐証明,垂直高度不超过9米,两脚寬度为4米;若超过9米为4.5米。这样所建之鑽塔塔柱的受力及一  相似文献   

14.
《探矿工程》1975,(5):68-69
拆建钻塔需要高空作业,如不注意,很容易发生事故。为了操作安全最大限度的缩小不安全因素,我们分别组成了“三结合”小组,试验成功并推广了一种新型建(拆)塔方法一整体立塔法。即在倾倒状态将四角铁塔组装好,然后用钻机的升降机通过地滑车组及挑杆将钻塔竖起。拆卸钻塔时,先把钻塔放倒,然后拆成单件(见图1)。  相似文献   

15.
斜三脚鑽塔立起之后,是否符合施工设计要求(即天轮,立軸、井口三者一直线),必須进行检驗。过去一般都利用垂綫目测法,此法操作麻烦,且人为誤差大,因此天輪、立軸、井口三者經常不在一直线上,严重者安装須返工。为此,我队按装分队白云久同志在大搞技术革命中,研究試制成功鑽塔测角器,經过近一年來使用証明,效果良好。特总結介紹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王人杰 《探矿工程》1984,(3):13-15,21
一、问题的提出液动冲击回转钻近年获得很大发展。我国在1983年也用此法进尺12万米。勘探技术研究所研制的YZ-54-Ⅱ型至83年进尺4300米,据调查结果,每进尺1米约节约5.8元,故全国因此节约建设投资最少约70万元。液动冲击回转钻尽管取得可观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之一是冲击器功率小,单次冲击功和冲击频率都不大。有资料证明,单次冲击功从7.5提高到10公斤·米时,初始钻进速度将提高到1.26倍,而增加至20公斤·米时,初始钻速将增加到3.3倍。现  相似文献   

17.
我队试用松香酸钠作为乳化液的乳化剂,在金刚石小口径钻进中取得一些效果。松香酸钠皂化工艺如下:经理论计算,10公斤松香用1.324公斤烧碱量。  相似文献   

18.
陕西商洛马角寺钼矿位于小秦岭多金属成矿带西部,矿区出露元古界至新生界地层,区内褶皱和断裂较为发育。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在本区圈出Mo、Pb、Zn等元素异常,指示有多金属找矿前景。在区内开展1∶10 000土壤测量工作,并对取得的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总结矿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本区Mo、(Au)为成矿元素,Ag、Pb、Zn等为指示元素;同时,在区内再次圈出Mo、Ag、Pb、Zn等元素异常,异常再现性较好。运用1∶2 000地球化学剖面对土壤异常进行查证,发现一条含钼矿化构造带(Q1),从中圈出Mo矿体多条。综合研究1∶10 000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本区仍有Mo、(Au)矿床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9.
2 .5 印度印度是较早开展空间遥感技术开发并取得成功的发展中国家。印度于 1975年 4月发射“阿里亚塔”号卫星 ,星载 2台印度自制的电视摄像机和特高频微波辐射计 ,进行了遥感试验。 1979年和 1981年先后发射“巴斯卡拉” - 1和“巴斯卡拉” - 2 ,取得成功 ,为进一步遥感卫星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从1982年起 ,印度开始研制“罗西尼”系列对地观测小卫星 ,分 4 0公斤级和 15 0公斤级 (SROSS)两种。头两颗分别于 1987年 5月和 1988年发射 ,但失败。第 3颗于 1992年 5月 2 0日发射 ,但卫星进入了一条比较低的轨道。 1994年 5月 4日射第 4颗 ,…  相似文献   

20.
过去立起塔脚装拆横斜拉手时,多将梯子靠近塔脚上,人爬上去进行工作,这样一旦梯子滑倒,易引起人身事故,且須增舖放梯台板,既麻煩又浪費时間。为此,我队安装組創制了装拆鑽塔的安全脚踏板,如图所示。其装设是将两扇脚踏板之直角弯处合攏到塔脚上用螺釘紧固其上适当高度,工作者即可踏到有輥花的踏板上进行工作。这样每个安装組配备3—4付,分别固定在四塔脚上,立完或拆毕一节鑽塔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