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对东昆仑喀雅克登塔格地区的辉长岩所进行的时代及地球化学研究发现,该辉长岩为早泥盆世,属钙碱性系列,有向富镁方向演化的特点,岩石稀土总量根据测试精度在28.9×10-6~154×10-6,(La/Yb)N比值大于1,在4.1~5.1之间,表现为岩石显轻稀土富集特征(LREE/HREE在3.52~5.60),岩石的Sm/Nd在0.23~0.25间,指示来源区可能与亏损地幔有关。δCe值在0.87~1.00,表现为负Ce异常,辉长岩来源于壳幔接合部位或富集型地幔源区.结合玄武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可知,该辉长岩构造环境应是祁漫塔格加里东造山带造山后伸展环境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葛文春  林强 《岩石学报》1999,15(3):396-407
大兴安岭中生代玄武岩类由北区碱性系列岩石和南区亚碱性系列岩石组成, 主要活动时期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 在时间、空间上显示大体呈北北东向展布的环状 “热向斜构造”。北区碱性系列岩石高度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 其丰度类似于板内碱性玄武岩, 但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这一特点又类似于火山弧钙碱性玄武岩。南区亚碱性系列岩石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类似于火山弧钙碱性玄武岩, 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程度又类似于洋中脊拉斑玄武岩和岛弧拉斑玄武岩。显然, 大兴安岭中生代玄武岩系列显示地球化学双重性, 也就是既有板内特征又有火山弧特征, 既有富集特征又有亏损特征。这种地球化学双重性表明, 大兴安岭地区存在若干不同性质的地幔源: 富集性的、亏损性的、过渡性的地幔源。解释一个地区存在多元地幔源区模式的最佳方案是地幔柱。这种包含富集成分和亏损成分的地幔柱源区的形成是与古生代地质时期古亚洲域闭合过程中俯冲洋壳与亏损地幔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地球化学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3.
对攀枝花大田地区斜长角闪岩进行了系统的主微量地球化学特征、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以及Lu-Hf同位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斜长角闪岩的SiO2含量为47.88%~50.05%,原岩为亚碱性-碱性玄武岩.斜长角闪岩稀土总量(ΣREE)较高,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与洋岛玄武岩相似.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为"隆起"型,与板内玄武岩特征类似.Zr/Nb、Hf/Th等比值均表明其与板内玄武岩类似,而与岛弧玄武岩具有明显的差异.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岩浆结晶年龄为816.0~833.6 Ma,同期岩浆结晶锆石的εHf(t)值在-6.8~+3.8之间,其岩浆源区为与OIB类似的富集地幔源区且受到了地壳物质的混染.综合上述资料,认为其形成于Rodinia超级地幔柱活动导致的大陆裂谷环境.   相似文献   

4.
笔架山东基性—超基性岩体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部的新疆北山地区,是笔架山岩带中最东边的一个岩体,岩体形态为椭圆状,出露面积约5 km2.由含长单辉橄榄岩、橄榄辉长岩、含橄辉长岩、辉长岩以及辉绿岩组成.含橄榄石较多的岩石属拉斑玄武岩系列,而辉长岩属钙碱性系列.岩相学、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橄榄石、辉石、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Nd、Sr、Pb同位素组成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出岩浆与围岩之间存在物质交换.笔架山东岩体的岩浆源区为OIB型地幔源区,原生岩浆为高镁拉斑玄武岩浆[w(MgO)=11.2%],这些性质与塔里木板块东北部其他基性-超基性岩体的特征相似,表明塔里木板块东北部二叠纪基性—超基性岩体的源区主要为OIB型地幔,可能与地幔柱有关.  相似文献   

5.
查涌蛇绿岩为甘孜-理塘缝合带在青藏高原北羌塘盆地治多地区的北延部分,由基性堆晶岩、辉绿岩墙群、基性喷出岩及沉积成因的硅质岩组成,缺乏地幔橄榄岩。受后期构造强烈破坏,岩石变质变形较强,多呈被肢解的构造岩块、岩片产出。堆晶岩包括蚀变橄榄辉石岩、辉长岩,蚀变橄榄辉石岩具有低SiO2、TiO2、P2O5含量及高MgO含量的特征,Rb、Th、Cr等元素呈强富集型,Sr、Nb、Y等元素具亏损型;辉长岩低SiO2及K2O含量,高MgO、TiO2及Al2O3含量;辉绿岩墙以Rb、Ba、Th等元素的明显富集和Y、Yb的轻微亏损为特征,微量元素蛛网图曲线与洋中脊玄武岩类似;玄武岩具高TiO2含量、低K2O含量,属低钾拉斑玄武岩系列,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明显,具有轻稀土富集型,铕不显异常,玄武岩REE模式呈近平坦型曲线,与大洋玄武岩特征相似。由上述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环境等特征,推测查涌蛇绿岩产于洋盆环境。  相似文献   

6.
产出于北淮阳地区晓天盆地的早白垩世玄武岩的主量元素具有碱性系列和亚碱性系列过渡的特征。其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Rh、Ba、Th、K、Pb的显富集和Nb、Ti的亏损。锶和钕同位素的初始比值分别为0.7076,0.7080和—13.9,—12.7。这些特征表明所研究玄武岩来自富集的源区,很可能是古老的扬子型岩石圈地馒。与长江中下游和大别造山带中同时代幔源岩石相比表明,虽然总体上都表现为富集特征,但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长江中下游地幔源区最亏损,可能反映来自亏损的软流圈地慢和富集的岩石圈地幔的物质的混合。大别造山带的源区最富集,代表古老岩石圈的贡献。北准阳地区玄武岩的源区特征与大别造山带的非常相似,但富集程度略低。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东北新生代玄武岩地幔源区的物质属性,报道了大兴安岭哈拉哈河-柴河地区新生代玄武岩的全岩主量、微量元素和Sr、Nd、Pb、Hf同位素组成.哈拉哈河-柴河玄武岩属钠质碱性系列,具有与洋岛玄武岩相似的微量元素特征,如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明显的Nb、Ta正异常等.它们具有中等亏损的Sr-Nd-Hf同位素组成(87Sr/86Sr=0.703 5~0.703 9、εNd=5.21~6.55、εHf=10.00~11.25),接近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的亏损端元.这些玄武岩具有中等的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18.37~18.57、207Pb/204Pb=15.52~15.54和208Pb/204Pb=38.24~38.43),在206Pb/204Pb-207Pb/204Pb相关图上位于4.42~4.45 Ga的地球等时线之间.它们在Sr-Nd-Pb同位素相关图中均落入地幔柱来源的、高3He/4He比(>30Ra)的洋岛玄武岩范围内,暗示其源区可能存在来自深部地幔的古老原始地幔物质.此外,这些玄武岩具有高MgO(8.49%~11.58%)、高Ni(174×10-6~362×10-6)和高Mg#(59.1~66.9)的特征,表明它们接近于原始岩浆的成分.反演的哈拉哈河-柴河玄武岩的原始岩浆组成具有中等的SiO2、低Al2O3以及高CaO/Al2O3比的特征,与石榴子石橄榄岩高压(>2.5 GPa)实验熔体的成分相当,暗示玄武岩的源区岩性最可能为橄榄岩.对以原始地幔(而不是亏损地幔)的微量元素为初始成分的饱满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进行低程度(1%~2%)部分熔融的模拟计算,产生的熔体与哈拉哈河-柴河玄武岩具有一致的微量元素特征,这进一步支持了上述推断.综上所述,认为大兴安岭地区哈拉哈河-柴河玄武岩的源区含有来自深部地幔的古老的橄榄岩质原始地幔组分.   相似文献   

8.
玄武岩作为地幔岩浆的产物,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在反映地幔组分和深部动力学作用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东太平洋CC区西部和魏源海山两个潜次(Dive64和Dive66)的9个玄武岩样品进行了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Dive64与Dive66玄武岩样品39Ar/40Ar年龄分别为83.1±0.3 Ma、74.7±0.3 Ma,属于晚白垩世,主体分别为N-MORB和OIB。Dive64为亚碱性玄武岩,REE总体相对平坦,轻重稀土分馏较弱,无明显Eu负异常;Dive66玄武岩为碱性玄武岩,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无明显Eu、 Ce异常,MgO含量与CaO/Al2O3比值呈反比,与Cr含量、 Sr含量呈略微正相关。Sr-Nd-Pb同位素表明两者的形成可能不止单一源区的贡献,Dive64玄武岩Sr-Nd-Pb同位素比值更靠近DM(亏损地幔)、HIMU(高U/Pb比值地幔)端元,Dive66玄武岩Sr-Nd-Pb同位素比值较接近EMⅠ(Ⅰ型富集地幔)、HIMU端元。...  相似文献   

9.
安徽沿江地区中生代基性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沿江地区中生代基性岩稀土、微量元素模拟表明:该区中生代碱性玄武岩—辉长岩是由石榴石二辉橄榄地幔岩经低度部分熔融形成的产物,并且经历了早期橄榄石、斜方辉石等铁镁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其地幔源区受到近期交代富集作用的影响,具有富集LREE、K、P、Th、U等不相容元素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西准噶尔是近年来中亚造山带的研究热点地区之一,发育多条蛇绿混杂岩带。随着研究的深入,蛇绿岩混杂岩带中不断有碱性洋岛玄武岩被识别出来。本文对克拉玛依及达尔布特蛇绿混杂岩中的晚泥盆世枕状玄武岩进行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西准噶尔晚泥盆世枕状玄武岩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岩石具有高TiO2 (2.3%~3.8%)及P2O5 (0.38%~0.91%),低MgO (2.41%~4.97%),轻、重稀土元素分异较为明显,(La/Yb)N = 5.1~14.5,无明显Eu异常(Eu/Eu* = 0.96~1.1),相对富集Rb、Th、U,亏损Ba、K、Sr,没有明显Nb、Ta负异常,这些地球化学特征与洋岛玄武岩(OIB)极其相似。克拉玛依及达尔布特蛇绿混杂岩中枕状玄武岩具正εNd(t)值(3.3~4.4)及年轻的模式年龄(0.83~0.72 Ga),表明其来源于亏损地幔源区,通过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研究认为源区可能为富辉石的橄榄岩,或不含橄榄石的辉石岩和角闪石岩,克拉玛依及达尔布特蛇绿混杂岩中的晚泥盆世枕状玄武岩形成于大洋板内与地幔柱有关的海山/大洋岛屿环境。这些明显不同于大陆板内具有富集特征的塔里木大火成岩省,它们分别属于两个明显不同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省,即以富集型地幔为同位素组成的南部省及以亏损型地幔为同位素组成的北部省。  相似文献   

11.
小兴安岭西北部奥陶系火山岩形成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依据火山岩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论述了小兴安岭西北部中奥陶统火山岩形成于陆缘弧环境。并且,用板块俯冲机制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饶河枕状玄武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饶河玄武岩的构造属性,在野外地质观察的基础上,对玄武岩进行岩石学研究和地球化学分析。玄武岩具有典型的枕状构造、淬冷边、中空骸晶和鬣刺结构等特征,反映其形成于海底喷发环境。化学分析样品具有高TiO_2、MgO和低Al_2O_3、CaO、P_2O_5、K_2O等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和Ba),微量元素蛛网图呈向上隆起形态,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右倾型(∑LREE/∑HREE为5.8~6.5),无δEu异常(0.92~0.97),表明样品具有洋岛玄武岩特征。主量和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指示了样品形成于洋岛或板内环境。样品与亚速尔型和夏威夷型洋岛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表现出明显的夏威夷型洋岛玄武岩特征。岩石源区分析揭示出岩浆具有地幔热柱起源,并有先期交代地幔熔体的混入,岩浆源区还受壳幔循环的影响。研究表明,饶河枕状玄武岩为夏威夷型洋岛玄武岩,形成于洋壳消减阶段的洋中脊轴外板内喷发环境,为饶河地区存在成熟的洋盆提供直接证据。结合区域研究成果,认为饶河地区经历了古太平洋板块的扩张、洋中脊轴外板内地幔柱上涌、洋壳俯冲消减以及向佳木斯地块仰冲增生的构造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塔河地区海西晚期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泽宏  唐跃 《中国地质》2010,37(2):334-346
通过岩心观察,塔河地区海西晚期先后发育基性火山岩和中酸性火山岩两大类。两类火山岩具有不同地球化学组成:基性火山岩K2O+Na2O=3.49%~4.25%,K2O/Na2O=0.18~0.381,为钠质系列玄武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Th和高场强元素Nb、Ta、Ti、Zr、P,δEu≈1,无明显亏损;中酸性火山岩表现为高场强元素Nb、Ta、Sr、P、Ti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Th较为富集,稀土元素δEu=0.43~0.661,铕具明显负异常特征,K2O+Na2O=6.86%~8.82%,K2O/Na2O=1.25~1.591,为钾玄或高钾钙碱性系列英安岩。强不相容元素Th/Ta、Nb/U比值说明,玄武岩与英安岩成因没有明显亲缘性,玄武岩来源于地幔,英安岩来源于地壳。结合邻区火成岩对比分析,塔河地区发育的玄武岩、英安岩分别与塔中地区玄武岩和南天山分区花岗岩具有相同的地球化学特征,构造判别图解表明,玄武岩形成于板内主裂陷期,英安岩、花岗岩形成于板块边缘岛弧构造环境,作为特殊古构造位置,塔河地区先后发育的玄武岩、英安岩为板内主裂陷盆地边缘和弧火山边缘相互耦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沈淑鑫  贾东  曾庆  谢忱  资金平  张勇  胡晶 《地质通报》2018,37(5):840-852
为确定龙门山北段唐王寨-仰天窝向斜内发育的NE向辉绿岩脉的侵位时代、构造背景,探讨其是否与峨眉山地幔柱活动相关,对向斜内麻柳村处的辉绿岩样品进行了斜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辉绿岩斜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261.1±1.8Ma;属于高钛型拉斑玄武岩,高铝(13.39%~14.02%)、高铁(13.88%~14.67%)、低镁(4.43%~4.56%),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Nb/La=0.84~0.85、Th/Ta=2.40~2.45、Ta/Hf0.25,具有与洋岛玄武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Nb-Ta略微负异常,暗示其可能源于富集型地幔并受到少量陆壳物质混染,形成于大陆板内环境。与峨眉山玄武岩质火成岩对比发现,两者具有高度一致的形成时代及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据此认为,该区辉绿岩为峨眉山地幔柱活动的产物,峨眉山玄武质岩浆的活动已经波及至龙门山北段及川西北地区,可能影响了该区的生物环境及油气成藏。  相似文献   

15.
对华北克拉通北缘达里诺尔地区鸽子山附近玄武岩中的含金云母辉石岩捕虏体进行了岩石学、矿物学的研究,并对其中的单斜辉石、斜方辉石、金云母和粒间熔体进行了原位微区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具有低的Mg^#、Cr 2O 3和高的Al2O3含量,斜方辉石还具有高的MnO含量,这些特征表明辉石岩代表了交代熔体在地幔中冷却固结堆晶形成的岩脉。辉石岩中金云母、粒间熔体的出现及其不平衡的地球化学特征说明辉石岩形成以后又遭受到了多期次的硅酸盐熔体地幔交代作用。结晶出单斜辉石的母岩浆在蛛网图上具有K、Pb元素的弱负异常但不具有Nb、Ta、Ti元素的负异常,推测形成辉石岩的熔体可能来自软流圈地幔。粒间熔体的低SiO2,高MgO和FeO的特征指示其形成于地幔超基性岩的部分熔融,蛛网图上明显的K、Pb正异常以及Nb、Ta负异常说明其源区也存在俯冲沉积物的贡献。基于此,认为中国东部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经历了多期次地幔交代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鲁西七星台地区新太古代变质辉长岩及相关岩石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组成.它们侵入新太古代表壳岩和TTG岩体.根据12个样品SHRIMP U-Pb锆石定年,可把形成时代划分为3期:2 662~>2 711 Ma、2 608~2 618 Ma和2 508~2 526 Ma.其他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的形成时代是根据岩石空间分布、野外特征及与定年样品所代表岩石的关系来确定的.>2.65 Ga变质辉长岩既有来自于富集地幔源区也有来自亏损地幔源区.~2.6 Ga变质辉长岩具平坦型稀土模式,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Nb、Ta、P亏损,来自亏损地幔源区,可能遭受陆壳物质影响,~2.6 Ga变质辉石岩显示中稀土富集,与单斜辉石堆晶作用有关.~2.5 Ga变质辉长岩存在平坦型-轻微亏损轻稀土和轻稀土富集型两种类型稀土模式.与~2.5 Ga变质辉长岩相比,~2.5 Ga变质辉长闪长岩稀土含量更高,轻重稀土分异程度更高,大离子亲石元素更为富集,Nb、Ta亏损更为明显,是~2.5 Ga辉长质岩浆进一步结晶分异产物.结合前人研究,可得出如下结论.(1)七星台地区存在>2.65 Ga、~2.6 Ga和~2.5 Ga 3期变质辉长岩,其中~2.6 Ga变质辉长岩规模最大;(2)不同时代变质辉长岩地球化学组成特征不同,反映了源区组成和形成过程的复杂性;(3)鲁西地区在新太古代早期(>2.7~2.6 Ga)存在长期连续的基性岩浆作用,可能与地幔岩浆板底垫托有关;(4)在七星台地区首次发现~2.5 Ga辉长岩-辉长闪长岩,为鲁西地区A带广泛存在的~2.5 Ga深熔作用提供了热源来自地幔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7.
富铌玄武岩:板片熔体交代的地幔楔橄榄岩部分熔融产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富铌玄武岩是一类具有特殊地球化学特征的岛弧玄武岩。与正常岛弧玄武岩相比,它具有硅饱和并富钠的特征;同时具有相对高的Nb(一般>7×10-6)、TiO2(1%~2%)和P含量,以及低的LILE/HFSE和HREE/HFSE比值,并富集高场强元素;它的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图显示了弱的Nb、Ta负异常(有时出现弱的正异常),原始地幔标准化La/Nb比值小于2(但很少小于0.7),它是由受埃达克质熔体交代过的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形成的。由于富铌玄武岩与埃达克岩是大洋板片俯冲作用的直接产物,因此,通过对该岩石组合及与俯冲作用有关的流体和熔体的研究,不仅可以查明洋壳俯冲作用过程中的岩浆活动特征,还可以阐明洋壳俯冲及壳幔相互作用,具十分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藏古堆地区煌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和 《地质与勘探》2017,53(2):300-309
近些年许多学者对煌斑岩的研究较多,但对藏南地区的煌斑岩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对藏南古堆地区煌斑岩进行了主量元素、稀土及微量元素的研究,以便了解藏南古堆地区的构造演化环境。结果表明:煌斑岩中SiO_2含量为32.99%~52.62%,平均值41.39%,K_2O/Na_2O为0.01~2.31,平均值为0.73,为碱性玄武岩系列。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Ba),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如Ta、Zr)为特征,但高场强元素Nb相对富集。煌斑岩的成因具有幔源特征,是在新特提斯洋形成后经扩张,在岩石圈拉张伸展的动力学构造背景下,致使岩石圈减薄、地幔物质上涌,并遭受地壳物质混染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湘东南汝城盆地火山岩的元素地球化学及源区性质讨论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贾大成  胡瑞忠  卢焱 《现代地质》2003,17(2):131-136
湘东南汝城盆地火山岩系由辉绿岩、玄武岩和玄武质火山碎屑岩组成 ,属于低钾拉斑玄武岩系。玄武岩全岩K Ar年龄为 ( 12 8 4± 4 2 )Ma ,辉绿岩全岩K Ar年龄为 ( 112 1±3 2 )Ma。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火山岩系具有同一岩浆源区 ,其形成以部分熔融方式为主。岩石微量元素出现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的富集和高场强元素Ta、Nb、Ti的亏损。强不相容元素含量的比值表明岩浆源区明显偏离原始地幔组分 ,具有富集型地幔的特征。岩浆源区主要受到地壳物质混染以及来自消减残留板片析出流体的交代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20.
Basic and intermediate-acidic igneous rocks were developed during the late Hercynian in North Tarim basin.The geochemist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cks show that basic volcanic rock has K2O/Na2O = 0.18-0.61 < 1 and falls into a category of basalt of sodium system.The rocks contain enriched large-ion lithophile elements (LILE) (K,Rb,Ba,Th) and high-field strength elements (HFSE) (Nb,Ta,Ti,Zr,P),with the magmatic material from the upper mantle.The intermediate-acidic volcanic rocks have σ = 1.91-2.96 < 3.3,K2O/Na2O =1.25-1.59 > 1,as well as the enriched LILE and depleted HFSE (Nb,Ta,Ti,P),presenting the same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as in the granitic rocks of South Tianshan Mt.; they are either shoshonitic igneous rocks or high-K calc-alkaline igneous rocks,with a distinct crust-derived component feature.The comprehensive analys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ce elements,the graphic tectonic discrimination,and the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the two types of igneous rocks show that they were formed under different tectonic settings and geodynamic environments:the basalt was formed in the active rifting period when the active mantle upwelling caused the thinning of lithosphere; the intermediateacidic volcanic-intrusive rock was formed in the island arc area of the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in North Tarim; the form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the plate subduction during the course of South Tianshan Ocean closure-the subduction of Middle Tianshan Mountain toward the Tarim plate.The basic and intermediate-acidic igneous rocks reveal a tectonic regime of extension-extrusion transition,which is significant in determining the key tectonic revolution period of North Tarim bas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