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晚二叠世成煤模式划分为“两类三型”,即泥炭沼泽成煤模式和泥炭坪成煤模式两类,沼泽型、潮坪型和泥炭坪型等三型。文章阐述了这些成煤模式在吴家坪期和长兴期形成的特征,分布状况,以及代表煤层,指出潮坪型是广西晚二叠世时期最主要的成煤模式。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下三叠统碳酸盐岩地层中富集天然气,天然气藏的分布受优质烃源岩和礁滩相储层的控制。为了揭示四川盆地沉积演化背景下天然气的富集规律及预测成藏有利区,对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扬子古板块地质构造背景进行分析,讨论地质构造背景控制下四川盆地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沉积演化特征;根据不同时期构造和沉积演化特征确定优质烃源岩和储层的发育机理和分布范围;结合天然气成藏模式的认识,确定天然气成藏有利区。结果表明:四川盆地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海湾及其后陆棚的发育演化控制了该区龙潭组主力烃源岩与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相储层的发育分布,形成了下生上储的有利配置关系;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台地边缘礁滩相储层邻近龙潭组海湾相优质烃源岩的区域为天然气成藏最有利区。总之,四川盆地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沉积演化特征控制了海相优质烃源岩和储层的发育分布,决定了天然气的富集与分布。  相似文献   

3.
山东聊城地区隐伏的晚古生代含煤地层发育,其中晚石炭—早二叠世太原组灰岩中富含类化石。由三灰、七灰、十灰共鉴定出化石11属45种,自上而下可建立1个类组合带(Pseudoschw agerina带),2个类组合亚带(Triticites paramontiparus亚带;Pseudofusulina firma-Rugosofusulina complicata亚带),该地区所产类组合与华北其他地区及国外相关组合具可比性,Pseudoschw agerina带的时代为早二叠世早期。  相似文献   

4.
位于玉树县东偏南约200km处三岔河(四川省境内),北东方位的雅砻江南岸,发现巴颜喀拉地层区的下三叠统不整合在玉树构造带的下二叠统碎屑岩和火山岩的沉积岩层之上;从而肯定了玉树构造带上华力西褶皱基底的存在,为该带早二叠世和晚三叠世两期裂陷槽的成生发展、以及巴颜喀拉三叠纪内陆海沉积盆地的属性提供了论证依据。  相似文献   

5.
双湖-澜沧江缝合带是一条十分重要的板块缝合带,在带内的白云母石英构造片岩中获得251.5±2.6Ma年龄,表明韧性变形的时代为晚二叠世,认为是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双湖-澜沧江缝合带A型俯冲碰撞期构造变形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张家界地区中晚寒武世岩相带3分格局明显,自NW向SE依次为台地相、台缘斜坡相和陆棚相.3相区之间分别以花垣-张家界、古丈-张家界深大断裂为界.台地相区孔王溪组属邻近盆缘陡坡地带类似于深水陆棚沉积,重力沉积发育;娄山关组北西小区记录了由台地边缘浅滩→局限台地潮坪→台地边缘浅滩的变迁过程;而东南小区则属台地边缘与斜坡的过渡地带.台缘斜坡相区敖溪组反映了缓慢的海退过程,沉积环境由陆棚向陆棚内缘带变迁;车夫组属台地前缘斜坡带,重力沉积转化为蚀流沉积;比条组为背景沉积-重力沉积综合产物,反映了台地前缘斜坡上带环境.陆棚相区探溪组旋回性明显,反映了陆棚内缘沉积特点;田家坪属台缘斜坡下带-陆棚内缘环境,沉积了一套多具鲍玛层序的远源风暴岩.各自有其岩石类型组合特征及沉积构造特征,并讨论了岩相古地理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山东聊城地区隐伏的晚古生代含煤地层发育,其中晚石炭-早二叠世太原组灰岩中富含鲢类化石。由三灰、七灰、十灰共鉴定出鲢化石11属45种,自上而下可建立1个鲢类组合带(Pseudoschwagerina带),2个鲢类组合亚带(Triticites paramontiparus亚带;Pseudofusulina firma—Rugosofusulina complicata亚带),该地区所产鲢类组合与华北其他地区及国外相关组合具可比性,Pseudoschwagerina带的时代为早二叠世早期。  相似文献   

8.
该文分析了临清坳陷晚古生代沉积体系及沉积相,通过连井剖面沉积相的对比研究总结出其纵向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临清坳陷晚古生代主要发育了台地-泻湖沉积体系、障壁-泻湖-潮坪沉积体系、潮坪沉积体系、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以及河流-湖泊复合沉积体系。研究区沉积演化在纵向上表现清晰,其中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的本溪、太原期主要发育海相沉积;二叠纪山西期主要为过渡相沉积;二叠纪上、下石盒子期主要为陆相沉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陕南西乡峡口地区上二叠统地层问题,着重研究了其在大巴山西段的发育规律。据其组合类型,可划分出台地相区、台坡相区和台沟相区等三个沉积相区。对长兴期的大隆组与吴家坪组的相变问题,本文则进一步提出:在横向上,它们是同期异相;在纵向上,它们在过渡的台坡相区内表现为大隆组在上,并随着背离台地相区距离的增加,大隆组的厚度比增大。根据(竹蜒)和有孔虫的产出,对晚二叠世地层提出了分带意见,并依据岩性、岩相、古生物以及沉积间断现象存在与否,指出了二叠系与三叠系在台地相区是平行不整合,在台坡或台沟相区是整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煤炭资源勘查潜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含煤地层的分布及资源量 湖南是我国江南诸省煤炭资源较丰富的省份之一,全省13个地州市,除岳阳外均有含煤地层分布,含煤总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湖南省从晚古生代至新生代,共有11次聚煤期。其中分布较广、经济价值较大的有5次,即早石炭世测水期、早二叠世梁山期、晚二叠世龙潭期、晚三叠世及早侏罗世。尤以早石炭世测水期、晚二叠世龙潭期的含煤地层为最重要,它们分布面积广、含煤性好、资源储量丰富,最具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宁阳煤田茅庄井田煤系地层综合分析,揭示了茅庄井田的煤层岩性特征和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表明:该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早二叠世山西组和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太原组,总厚度约220 m。可采或局部可采者4层,即3上煤层,3下煤层,16煤层、17煤层,平均总厚度为9.52 m。本井田内3上煤层、3下煤层为主采煤层。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纪月门沟群,其中山西组是该区最重要的含煤地层。沉积环境为从海相沉积为主到以陆相沉积为主的转变过渡时期,岩石地层反映了典型的海陆交互相的沉积特征;在海陆交互期海退三角洲平原上供应了大量的泥炭沼泽,为茅庄井田煤层提供了物质基础。其中太原组为典型的海陆交互相沉积,沉积相环境稳定,变化小,标志层及煤层层位清楚、稳定,煤层沉积层序规律性强,是区域地层对比的稳定层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北山-巴丹吉林地区石炭纪-二叠纪的沉积、古生物、岩浆岩、混杂岩、火山岩等的调查研究,认为 北山-巴丹吉林地区的构造古地理为由哈萨克斯坦板块、塔里木板块和华北板块3个板块和牛圈子洋(对应红柳 河-牛圈子-洗肠井蛇绿混杂岩带)、恩格尔乌苏洋(对应恩格尔乌苏蛇绿混杂岩带)2个大洋并存的格局.哈萨 克斯坦板块主要包括黑鹰山-马鬃山区;塔里木板块包括石板泉-杭乌拉区;华北板块主要包括乌力吉区.黑鹰 山-马鬃山区的构造古地理为黑鹰山弧后盆地和马鬃山岛弧;石板泉-杭乌拉区的构造古地理为被动大?边缘; 乌力吉区的构造古地理为乌力吉北岛弧和乌力吉弧后盆地.通过分析各构造古地理单元的特征和演化过程,认 为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拼合时间为晚石炭世,塔里木板块与华北板块的拼合时间大致为晚二叠世.   相似文献   

13.
晚二叠世龙潭组沉积期是湖北省境内一次重要的成煤时期,由于煤层的不稳定性,其煤层层数、厚度、煤质等存在明显
差异。通过岩性、煤层及古生物研究对比,查明龙潭组由下向上共出现5个煤层,煤层的形成与沉积特征明显受岩相古地理条件
所制约。在龙潭组沉积期,湖北省境内总体为“两陆夹一盆”的基本格局,形成潮坪-泻湖-障壁岛沉积体系,该沉积体系是华南
海北部沉积区的一个组成部分,由秦淮古陆、海湾泻湖及江南古陆组成,沉积区主要为泻湖相和潮坪相单元,其中沼泽亚相为煤层
的最佳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4.
小牛煤矿位于贵州省内水城矿区的格目底向斜东段北翼,含煤地层为晚二叠世龙潭组,含煤性好。通过对小牛煤矿含煤地层及其含煤性的研究,确定了研究区的沉积环境是海陆过渡相中的三角洲沉积类型,并初步建立了沉积模式,龙潭早期和晚期均有较好的聚煤作用发生并叠加,是聚煤的最佳场所,含煤性最好。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杂多—囊谦地区构造演化与聚煤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近年来在青藏高原取得的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利用卫星图像遥感解译,对青海省杂多—囊谦地区进行了煤田地质遥感综合分析,建立了区域构造格架,分析了构造演化和成煤古地理环境,探讨了构造对聚煤作用和赋煤状态的控制与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煤层聚集和赋存与羌塘地体构造演化密切相关,构造演化经历了5个阶段,区域构造活动较强;煤聚集场所分布于拗陷边缘地带,局部形成富煤带;煤系除遭受复杂的错断、变形外,同时还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华力西运动对本区煤系改造影响最为强烈;石炭纪聚煤中心地带位于解曲大型区域断裂带北岸,共圈定了早石炭世含煤远景区3处,晚石炭世含煤远景区6处。  相似文献   

16.
二叠纪时,在广西境内有利的古地理环境条件下,使“开阔海”、“局限海”两套生态类型菊石得以繁衍发育。本文回顾了广西二叠纪菊石的发现、研究历程,总结其研究成果,为今后研究奠定了基础。指出:广西是二叠纪菊石生态分异缘起、机制和建立台地、盆地两套菊石序列进行对比的理想地区之一。“局限海”生态类型菊名因受环境制约,与晚二叠世硅泥质、凝灰质岩建造的专属性关系:而开阔海生态类型菊石的发现,可与国际上经典地区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7.
扬子板块西南缘南盘江盆地在二叠纪末结束了孤立碳酸盐岩台地生长历史,但先成台地在早三叠世对沉积过程的控制作用尚不明确。选取盆地西北缘安然背斜东段者堡一带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为研究对象,在详细剖面测制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结果表明:罗楼组下部灰岩段包含2个牙形石带,自下而上依次为Hindeodus praeparvus带与Hindeodus parvus带;根据区域剖面资料对比,可将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限定于剖面第4层1.5 m处。根据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露头特征,结合区域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安然—者堡一带于晚二叠世长兴晚期经历了缓慢隆升→局部暴露形成岛屿并接受风化剥蚀→再次淹没接受沉积的过程。该研究为进行南盘江盆地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时期古地理演化提供沉积学证据。  相似文献   

18.
作者根据多年来参与广西煤田地质勘查、科研工作所积累的资料,结合国内当前煤变质理论。以煤炭化学组分及镜质组反射率作为划分煤种及变质阶段的依据,对广西上二叠统的煤种分布规律及煤变质因素进行探讨,根据煤种赋存分布状态,将全区划分为桂中、桂南和桂西三个变质区。后者属单一变质阶段无烟煤区,前二区变质阶段均自北向南逐步增高,形成在E—W方向上稳定分布的各三个变质带。指出深成变质是广西上二叠统煤的主要变质类型,受上覆地层厚度、区域水平挤压力及古地温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广西二叠纪沉积受古特提斯构造所控制。马平晚期仍属泛大陆(Pangea)的组成部分;栖霞期一茅口期为泛大陆裂解分异阶段,原有宽阔的浅水台地裂解为一个个孤立台地,形成“盆包台”的古地理格局;晚二叠世进入裂陷盆地与陆源碎屑盆地复合发展阶段。大致以云开古陆西缘断裂为界,西区为裂陷盆地,随着持续海任,“盆包台”的格局向盆地演化,并发育火山岩和火山碎屑浊积岩,反映了特提斯板块的新生;东区为陆源碎屑盆地,沿云开古陆西侧呈NE向展布,具有南厚北薄、自西向东和由老至新海水进侵的特点,反映了华夏构造的复合。  相似文献   

20.
贵州安顺、织金、郎岱地区经历了前早震旦纪基底形成阶段、晚震旦—志留纪被动大陆边缘阶段、泥盆纪—早二叠世得陆缘与陆内裂谷发育阶段、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克拉通内台地发育阶段和晚三叠世及以后前陆盆地与褶断—冲断褶皱阶段。其下古生界具有优越成油气地质条件和良好的成油气组合,发育三套烃源岩、三套储集层、三套盖层和三套生储盖组合,五类圈闭和四期油气运聚事件,但保存条件复杂,指出安顺凹陷、三塘—百兴凹陷和黔西断凹为有利勘探区带,长顺凹陷和黔西南坳陷为较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