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外有不少关于发现“狗头金”的报道。但在报道中通常对于这种块金是否伴生有脉石矿物及其所处的地质条件却很少叙述。通过报道资料的统计可以看出,这些“狗头金”绝大多数是在砂金矿中发现的,目前,世界上已知最大的是1873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找到的,重达285千克。笔者将那些产于砂矿中的块金称为“狗头金”,产于原生矿中其重量大于1克的金块叫做自然金块,以示区别。现在已有不少金矿专家、学者,开展了对自然金块及“狗头金”形态和成因的研究,提  相似文献   

2.
对砂金、“狗头金”的次生增生边宽度,砂金和“狗头金”的粒度和成色与原生金矿体的自然金粒度和成色的对比结果表明,砂金、“狗头金”在表生条件下的次生增生程度是十分有限的。对有限增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可能与H2O2、微生物等对微细粒金具有双重作用有关,即其对微细粒金的溶解及再生均起作用。从而得出砂金及“狗头金”应由原生金矿体中的富金集合体(大块金及金的巨晶)在表生条件下遭受改造并发生有限增生所形成。  相似文献   

3.
罗献林 《黄金地质》2001,7(2):75-77
“狗头金”,特别是体大、造型好的“狗头金”,与原生金矿中的天然块金一样都是稀世珍宝,不但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收藏,观赏和科普宣传价值及巨大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4.
狗头金成因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金矿体中存在大块金金狗大头金与原生金矿体关系密切和表生条件下金的增生程度十分有限以及表生成因说无法解释的一系列疑点为基础,对狗头金的成因进行了探讨,指出存在于表生环境中的狗头金是原生块金在表生条件下经改造并发生有限增生的结果,狗头金发育地区应存在或曾存在原生金矿体。  相似文献   

5.
从1983年起,青海多次在砂矿中发现“狗头金”。1983年在海西发现一块重达3561.407g的“狗头金”,1986年又发现一块毛重7709.55g的罕见块金,为我省金块之最。继1987年发现的550g和650g的块金后,1988年在大通又发现一块2100g重的块金。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部分狗头金分布在湖南、四川、黑龙江、青海与山东五省。狗头金分布与水系有密切关系。狗头金可划分为两大类成因类型:表生成矿型(物理风化、化学溶解、再生-齐汞化)与原生成矿型(原生金块与原生改造)。含金地貌与新构造运动在成矿作用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中外“块金”集锦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叙述了中外“块金”(狗头金)的产地、块数和成因分析.世界上已发现的块金愈万块,最大者重235.87kg,产于澳大利亚.多数研究者认为块金是化学成因.在表生条件下,金可呈溶液迁移,金络合物的稳定性与氧化还原条件有关.这种条件的变化,使金溶解-沉淀反复交替进行.在适当条件下,金粒再生、长大,形成块金.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沉积岩中的工业金矿床只有砂金和砾岩金矿,它们都是纯机械搬运作用的结果。但事实表明,除机械作用外,化学作用、生物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对金在沉积物中的聚集都是不可忽视的。 1.“狗头金”的形成与砂金矿的再生澳大利亚和苏联南乌拉尔是世界上发现“狗头金”最多的两个地区,南乌拉尔曾获得俄国最大的的“狗头金”(36公斤)。澳大利亚曾发现  相似文献   

9.
由地质矿产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负责,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参加合作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地质行业基金联合资助的中国西部“金三角”地区狗头金形成机理和生物—化学聚金工程”经过三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 中国西部金三角地区(川西藏东及青—甘—陕南部)广泛分布的砂金及狗头金(块金),主要产于青藏高原及周缘切割带的新生代山间盆地边缘的河流支谷或阶地及坡积物中。如四川西部白玉山孔隆沟中下游一段长400m,宽50m的“弹丸之地”,近5年来挖掘出至少15块500g以上的狗头金(大块金)。松潘漳暗和盐源  相似文献   

10.
孔隆沟砂金矿及“狗头金”是在PH值为中偏酸性的条件下,由金源层中呈分散状态的微细金粒溶解、迁移,在中偏碱性的环境中沉淀增生,其次生金粒经金的自身胶结作用不断再加大,形成盛产“狗头金”的砂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