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依据1985~2002年锦州农业气象试验站土壤湿度资料及土壤水分特性值,分析了锦州耕地土壤水分的年季变化及垂直(剖面)分布,并结合定性分析结果,得出了土壤水分随时间和深度的变化特征,为农业生产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锦州地区历年冬春雨雪稀少,墒情较差;夏季雨水充沛,使土壤处于高湿状态,秋季雨量骤减,年际变化较大,土壤水分含量也随着降水的多少而变化。作物整个生育过程中,生长发育的好坏,都依赖于土壤水分的供应状况。为此,摸清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采取相应的农业技术措施,改善不良的土壤水  相似文献   

3.
我国近40年温度的变化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高素华  潘亚茹  郭建平 《气象》1994,20(5):36-41
利用1951-1990年全国大体分布均匀的350个站点的温度资料,分析了近40年年平均气温,最冷月,最热月平均气温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各时段(以10年为一时段)温度距平场的变化。并分析了温度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青海省农业区土壤水分资源分析研究后,依据0-50cm土层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分析了土壤水分变化对春小麦需水的影响,揭示了土壤水分变化与作物干旱的关系,确定了不同时段,土壤水分亏缺对作物生育影响的干旱指标,建立了土壤水分的干旱指标。同时建立了土壤水分的预测方程,可用来预测未来土壤水分变化、评估未来某时段干旱状况。  相似文献   

5.
春玉米观测地段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峰 《广西气象》2003,24(2):25-26
通过建立来宾县春玉米观测地段土壤水分变化模型,分析作物地段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可为农业气象服务提供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土壤水分常数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依据黑龙江省33个农业气象试验站近10年的土壤水分常数资料,综合分析了凋萎湿度,田间持水量,土壤容重的空间变化特征,为进一步客观评价全省土壤水分盈亏状况及进行土壤水分分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近50年锦州地区气候变化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951~2002年锦州地区气候资料统计分析,得出近50a由于锦州地区气候变化明显。对农业生产产生诸多有利和不利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基于黄河沿岸陕西和河南境内的33个农业气象站从1992-2005年的实测土壤水分资料,计算了各站表层10、20和50cm各土层的多年平均植被可利用土壤水分储量,发现土壤水分储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异性。多年平均土壤水分储量呈现西北(陕北)低以及南、东南和东部(陕南和河南)高的变化态势。其中,在陕西绥德站出现水分的最低值,与黄土高原属于水分贫瘠区相对应。在河南信阳站出现水分最高值,与河南南部和陕南水分比较充沛相对应。土壤水分储量垂向分异不明显,各土层的土壤水分储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通过简单线性相关分析发现,土壤水分储量与田间持水量呈现较强的正相关,与纬度呈较强的负相关。而与土壤容重、地理位置、气象要素等其他因子相关关系不显著。灌溉与土壤水分储量的相关系数比降水与土壤水分储量的相关系数大,说明该区灌溉是土壤水分的重要调节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对大多数站点而言,土壤水分变化受下垫面、气候和灌溉等的综合影响,其影响程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性。  相似文献   

9.
杭州市高温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杭州市1951-2000年50年来的高温气候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了高温天数的年、月变化以及与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的对应关系,同时对高温年际变化进行了突变分析,得出杭州市高温在1967年和1990年两次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农业气象土壤水分处理系统的结构,对数据计算、报文编辑和报表制作等功能进行了全面说明。该系统将土壤水分数据从计算到报表编制融为一体,实现了农业气象数据的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11.
各型干旱对锦州地区粮食产量的影响及抗旱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50a气象统计资料和40a农业产量数据,归纳出锦州地区干旱类型和发生机率,分析干旱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抗旱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通过对青海省海北地区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的初步分析,利用土壤水分基本观测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了可能影响土壤水分变化的因子筛选,分析了青海省海北地区土壤水分含量的年际及季节内的变化,并建立了该地区春季解冻时土壤水分预测模式、土壤解冻后-5月下旬土壤水分预测模式、夏季土壤水分预测模式,经业务应用检验,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近50 a东北地区降水异常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6  
用诊断分析的方法对近50a东北地区降水异常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降水异常的季节变化明显,异常在6—8月最大,尤其是7—8月,异常峰值所在月有较明显的年际变化;近50a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呈现出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存在3.1a的显著年际周期和12.5a的显著年代际周期,同时还存在26—28a、4—6a的多尺度振荡周期;东北地区夏季多、少雨年全国降水异常的分布表现出了东北与华北东部同位相,与淮河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反位相的特征。夏季降水异常的空间分布及与全国降水异常的分布既有一致的时候(50、70、90年代),也存在地域差异(60、80年代)。  相似文献   

14.
利用河南1978-2005年农作物受灾面积资料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产量资料,分析了河南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28a来河南农作物受灾面积呈上升趋势,其阶段性变化为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前期较少,8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明显增多,最近几年又明显减少。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50年代最有利,80年代次之,70年代较差,60年代最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来宾县春玉米观测地段土壤水分变化模型,分析作物地段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可为农业气象服务提供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 1951~2002年锦州地区气候资料统计分析 ,得出近 50a由于锦州地区气候变化明显 ,对农业生产产生诸多有利和不利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密云水库年及汛期径流量年际变化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定级分类,累积,谱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密云水库1919-1989年全年及汛期径流量年际变化的特征,发现密云水库全年及汛期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具有持续性,周期性,多数年份偏枯等特性。  相似文献   

18.
农田土壤水分贮存量及其变化的测定,是土壤农业水文特性测定的基础工作。其目的在于揭示农田土壤水分状态及其变化规律,掌握作物的水分供应状况,为当地农业生产指挥部门提供土壤水分信息,为采取农业技术措施提供定量科学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商洛地区降水时空分布特点和干旱对农业生产危害的基础上,结合土壤水分平衡方程分析,提出干燥度K=0.82作为当地易干旱区分区指标。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及农业生产实际,提出了趋利避害的若干雨养农业适用技术,并在生产实践中产生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宝鸡地区农田土壤水分周年变化特征及冬小麦干旱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北到南分别选取陇县、凤翔、渭滨、太白4县(区)气象站1986--2005年的土壤水分资料分析,得出宝鸡市年平均土壤湿度为17.1%,年变化幅度较大,最小值为13.3%,最大值为21.7%。土壤水分周年变化划分为冬春内部调整期、春季初夏失墒期、雨季恢复补充期、秋季缓慢失墒期4个阶段。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主要在0~50cm,愈往下层,变化愈小。确定了3个干旱区域和冬小麦干旱土壤水分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