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造体系概念是地质力学的核心,组成构造体系的基本单元—结构面,则是它的基础概念。正确理解和运用结构面概念,则是地质力学分析的基础。研究结构面的几何和力学性质及其在空间的展布规律,其主要目的在于认识和建立构造体系,并由此推导其构造应力场以及导致该构造型式的动力作用方式,进而作出成因上的解释。 结构面概念是根据地质力学的研究方法特点提出的,有它特定的几何、力学含义,并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地质构造的力学分析。但在涉及有关结构面概念的众多地质文献和教科书中,对它的理解却不都是一致的;在运用它作构造应力场分析(特别是平面应力场分析)  相似文献   

2.
构造预测是当前煤矿生产中急需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特别是随着采掘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液压支架联合机组使用以后,更需要在未采掘之前就能预见到采区、采面内将要出现的各种构造形迹。过去有些矿井只是孤立地从形态方面研究构造,因而很难做到、或者做好预测工作。而运用地质力学的观点和方法,就能使预测工作建立在更有科学根据的基础上。构造体系是地质力学的核心,本文将主要介绍应用构造体系或构造型式的展布特点来进行的构造预测工作。而研究岩石的力学性质和应力状态,能够对不同煤层、不同地段的构造做出更为合理的推断;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则可帮助我们由定性预测向定量预测发展。文中也对这两方面的内容做些说明。   相似文献   

3.
主要论述了地质力学从构造形迹入手,通过构造体系的划分与研究来探讨地壳运动及动力来源的学术思想;评述了地质力学的几个基本观点和工作方法;提出了地质力学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希图能达到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活跃地质力学学术思想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研究矿田构造地球化学的步骤是:①鉴定构造地球化学形迹;②划分构造地球化学类型;③确定构造地球化学体系;④探讨构造控矿的地球化学机制。通过系统研究和分析,把地质力学和地球化学结合起来,促进构造地球化学发展,也有利于地质力学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5.
赵庆生 《地质科学》1980,15(4):377-385
地质力学在工程地质学上的应用有着广阔前景。本文在分析温家山莲花状构造体系的基础上,应用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方法,分析和讨论了该体系内岩体结构的形成、分布和力学特征及其岩体工程地质力学条件。  相似文献   

6.
我国低序次扭动构造体系控油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开展塔里木、准噶尔-吐哈、走廊、鄂尔多斯、四川、松辽、渤海湾等8个(地区)构造体系控油作用研究,深刻认识到油气田分布主要受各类低序次扭动构造体系的控制,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建立了五类低序次扭动构造体系控油模式,包括帚状构造体系、旋扭构造体系、雁列构造体系、入字型构造体系和反"S"型构造体系。文章分别以具体典型实例系统概述了其各类低序次构造体系的形成特征、油气成藏条件及分布规律,认为构造体系的形成受不同构造环境和应力场控制;不同低序次扭动构造控制油气田分布规律各异。这些控油模式的建立对当前和今后油气勘探和油气田发现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李四光教授的地质力学理论对陕西省主要构造体系进行了划分,主要有秦岭纬向构造体系、区域东西向构造带、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体系、陇西帚状构造体系、新华夏构造体系、巴山弧形构造体系、北东向构造和北西向构造等。并对其分布特征、发生发展、对矿产与地震分布的控制作用略加叙述,以使读者对陕西构造体系有一个基本了解。  相似文献   

8.
青海都兰地区控矿构造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划分了青海都兰地区构造体系,讨论了其成生发展和演化历史。指出区域东西向构造、南北向构造和西域系是成矿前构造体系。本区主要的控矿构造体系是青藏歹字型(头部外围褶带)和河西系,并确定了主要控矿构造型式。文中还讨论了构造体系对区内沉积建造、岩浆建造,矿产分布规律的多级控制作用和构造体系复合的控矿作用。   相似文献   

9.
地质力学矿田构造的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佳 《地质与勘探》2012,48(1):102-109
[摘 要]地质力学矿田构造研究秉承李四光教授构造体系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地质构造对成矿区带、矿田、矿床及与成矿有关的岩层、岩体、脉体的形成、改造、分布的控制规律和内在作用机理,实现矿产资源找寻和勘查突破,这是矿田构造研究的基本任务。本文归纳总结了地质力学矿田构造在内生矿产资源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进展,指出了地质力学矿田构造预期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该门学科将在指导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探开发中,为国家矿产资源的寻找和勘查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结构面力学性质的鉴定,是地质力学方法的基础性工作,是正确地进行构造体系分析,从而指导生产实践的必要前提和关键。根据以往的经验,对于性质单一的结构面(单性结构面),一般比较容易识别,它们的基本构造特征也是大家所熟悉的。然而在许多场合,如扭动构造长期发展地区、不同构造体系复合地段,结构面的力学性质往往比较复杂,常显示有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特点。在经历不同方式构造变动的多体系复合地段,这种现  相似文献   

11.
论断裂带的水动力作用模式及其水文地质分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一) 地质力学的观点认为,不同性质的构造结构面,具有不同的水文地质特征;同一构造体系不同部位,应力状况不同,岩石破碎程度不均,地下水富集条件差异明显,在山字型构造前弧弧顶,帚状构造旋迴面  相似文献   

12.
(一) 地质力学研究现状地质力学经历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已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发现了众多的构造体系及其在陆壳中的定型性,定位性、定向性,确定了构造体系的三大类型和五种构造型式。即横亘东西的复杂构造带、走向南北的构造带和扭动构造三大类,以及多字型构造、山字型构造、旋卷构造、棋盘格式构造和入字型构造五种构造型式。分析了它们各自的独特构造特征、成生时代及应力作用方式,并进而探讨了它们所反映的地壳运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在以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划分构造体系和鉴定构造型式的基础上,从构造体系控制含煤建造的角度,对内蒙主要含煤建造的分布特征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一、巨型纬向构造体系巨型纬向构造体系(以下简称纬向带)与地壳运动之联系,是地质力学一项基本理论问题。李四光教授早年探讨地壳运动规律时即得到启发,经过几十年的研究,逐步深入,得出了一些基本的规律,充实了地质力学的基本理论。本文拟从地质力学的基本观点出发,根据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纬向构造形变,结合其他学科观测研究的成果,对巨型纬向带,作一些补充讨论。(一)巨型纬向带发生的原因及其展布的规律性1.纬向带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地质力学在矿田构造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地质力学在矿田构造研究中的应用成果和进展,内容主要包括八个方面:(一)构造动力作用下岩石矿物形变相变与元素聚散的关系;(二)构造动力成岩成矿;(三)同成矿构造体系及其控岩控矿作用;(四)构造体系控岩控矿规律;(五)构造地球化学;(六)构造应力场控矿规律及模拟实验;(七)控矿构造模式;(八)成矿预测。实践证明,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在矿田构造中有所创新和发展,在许多应用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一步显示出地质力学在矿田构造研究中的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地质力学学报》2019,25(2):302-302
正2018年起,为凸显地质力学特色,扩大地质力学学术研究及影响,《地质力学学报》进行了栏目调整,目前主要设置的栏目有构造体系与构造地质、地应力与地球动力学、矿田构造与成矿研究、基础地质、能源(油气)地质、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第四纪与环境地质、极地地质、深部地质等。具体栏目及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运用李四光教授所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对塔里木盆地进行了石油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查工作.①系统地研究了塔里木盆地的成生发展历史及构造体系的划分;②运用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对确定含油气区—选择油气富集带—寻找油气田—评价油气田全过程进行实践,并取得重大突破,进一步证实沙雅隆起是一个油气富集带;③首次实现了我国古生代海相油气田的重大突破;④初步总结了构造体系控油的几点规律.  相似文献   

18.
正确认识地区的构造特征,从地质力学的观点分析断层的力学性质,正确处理岩性与构造的关系,选择地下水富集的岩层和构造部位布孔是提高成井率的关键。 1.了解测区位于何种体系的什么部位,抓住控制该区地下水活动的断裂构造,是很重要的一环。例举了处于不同构造体系和不同部位的实例:永安、将乐、新桥矿、张店等。 2.局部地区可从确定压性结构面着手分析断层的力学性质,例举了建山、徐州在扭性断裂找水的实例。  相似文献   

19.
牦牛坪稀土矿床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控矿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蒋明全 《矿床地质》1992,11(4):351-358
与碱性花岗岩破碎带有关的碱性伟晶岩、碳酸岩脉型轻稀土矿床,明显受岩性和构造控制。运用地质力学方法,进行区域构造分析,论证了控矿裂隙在矿区呈多字型构造体系,成矿有利的岩性和构造条件。指出两种不同岩性地质体接触带附近,变形大的碱性花岗岩一侧是成矿裂隙发育的有利地段;接触界线突变部位是厚大矿体产出的部位。  相似文献   

20.
构造复合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壳上许多地区常可见到成生时间先后不同的构造形迹互相穿插、互相干扰、互相利用、交织在一起,构成多种复杂的构造复合图象。研究这些构造形变之间的时间关系、空间关系及力学关系就是构造复合理论与方法的基本内容。 分辨构造复合关系,对于确定构造体系,恢复构造变形历史,反演构造应力场的更迭关系,以及探讨地壳构造的演化历史和地壳运动规律问题都是不可缺少的研究步骤。在生产实践中,分辨构造复合关系,对于研究各类矿床的成生与分布规律、确定地震活动区及工程地基的稳定性等实际问题也是极为重要的工作环节。因而李四光教授所倡导的地质力学把它提高到较重要的地位,并明确地规定为地质力学工作方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作步骤。马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