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中国地质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香港地质学会、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和海外华人地球科学协会发起,香港地质学会、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主办的“第三届海峡两岸三地地质科学研讨会”于2001年12月20日~22日在香港大学顺利召开。其中,会议交流2天,野外考察1天。来自海内外的291名地质学家与会,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1位。 12月20日上午9时,香港地质学会会长、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陈龙生博士宣布开幕。大会名誉主席孙枢院士回顾了地球科学的发展历程、展望了新世纪地球科学的发展方向;香港大学副校长、地球科学系主任麦培斯教授、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陈毓川院士、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陈正宏教授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詹红彬博士分别致词,表达了对海峡两岸三地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家举行地质科学研讨会的祝贺,交流了各地区地质科学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8位地质学家分别作了特邀主题报告:“中国矿产资源潜力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李廷栋院士)、“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工程建设地质环境”(王思敬院士)、“城市及地质灾害”(陈颙院士)、“中国水资源开发与地质—生态环境效应”(卢耀如院士)、“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战  相似文献   

2.
《普通地质学》是引领新生进入地学殿堂、了解地球科学知识的一门专业启蒙课,也是新形势下地学通识教育中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其内容涉及地质学全部基础知识中的最必要部分,具有衔接和统领地学各门专业基础知识的特点。根据多年教学体会,笔者认为在精英教育与通才教育并举的新形势下,必须心系学生,与时俱进,转变教育理念,优化集课堂、实验、野外教学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推进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建设,摈弃不适应时代发展与国家需求的教育模式,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对学生开展基础理论传授、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创新科研培育的系统教育,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目标明确地开展思政教育,引导学生认清学问与道德的关系,建立德识双馨的价值取向,提高基础地质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学改革,为国家培养五育兼备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同位素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学会同位素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承办的“第七届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 ,于 2 0 0 1年 11月 1~ 3日在广州中山大学举行。来自国内各主  相似文献   

4.
《地球科学概论》是大学一年级地质类学生的学科基础课,也是专业入门课,承担着构建专业知识框架、培养地球科学兴趣等重要任务。文章系统梳理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概论》的发展历程、教学理念形成与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重点阐述了教学理念形成过程中“因材施教和因才施教”等4种教学思想及其应用效果,强调了高水平教学团队在课程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提出了模块化教学体系能够最大程度发挥我校两本教材各自的优势。在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方面,首先是将理论学习和实践课程的学时对半,突出了该门课程的实践特色;其次是将以往单一的课堂授课的教学方式,逐渐过渡到课堂理论授课、室内和野外地质实践、平台在线学习和虚拟仿真野外实习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希望我校上述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能为相关院校同类课程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国外铀金地质》2009,(3):F0002-F0002
范洪海.男,1963年11月生.江苏邳州人,博士,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放射性矿产地质专业,获学士学位;2001年9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岩石矿物矿床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地质矿产研究所所长,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第5届矿山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铀矿地质》编委、核工业集团公司铀矿基地建设专家组成员、放射性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骨干成员,储量评估师。  相似文献   

6.
第六届全国矿床会议于1998年11月25-28日在南京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主办,地矿部地质调查局、江苏省地质矿产厅、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国家内生金属矿床成矿作用重点实验室)、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北...  相似文献   

7.
詹庚申 《地质学刊》2007,31(2):123-123
著名水文地质学家。1931年11月2日生,无锡玉祁人。1952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1957年长春地质学院研究生毕业。现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8.
宋鸿林 《地质论评》1991,37(3):288,234
1990年10月12~18日,由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发起,在风景秀丽的大连市金州海滨召开了“构造变形(附沉积地质学)野外现场考察讨论会”。这是一次以野外现场露头观察和讨论为主要形式的专业会议。到会代表共69人,既有许多长期从事区域地质和构造地质研究的学者,也有不少从事野外区调工作的地质专家。会议得到了地质矿产部地质研究所和辽宁区调  相似文献   

9.
《地质论评》1986,32(2):128-128
中国地质学会非金属矿产地质专业委员会于1985年11月11日至16日在广西桂林召开了全国碳酸盐岩矿产地质学术讨论会。会议共交流论文70多篇,集中反映了我国碳酸盐岩矿产地质工作成果以及研究现状。与会代表来自全国各大系统的科研、生产、野外地质队、高等院校等100多人。其中有年近古稀的老一辈地质学家,也有刚踏上征程的青年地质工作者,但大多数是年富力强的中年工程技术人员与科研人员。他们之中有不少来自野外生产第一线。所以,这是一次老少聚集、群英荟萃的盛会。  相似文献   

10.
正姜涛,男,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7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工科基地班,获石油与天然气地质专业学士学位,2005年获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学位,2005年7月至今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从事海洋与石油地质教学科研工作。期间,2005年2-3月、2008年11-12月、2009年10-12月三次在香浴人学地球科学系从事释光分析工作,任助理研究员,2006年2-8月在东北师范大学教育部留日预备学校进修日语,  相似文献   

11.
《云南地质》2005,24(4):352-353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地质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其前身是原云南大学工学院(创办于1931年)采矿冶金系地质科。1954年9月7日,云南大学工学院独立建院,成立昆明工学院,地质专业隶属于采矿系。1958年从采矿系中分出成立地质系,设有“金属与非金属地质调查及测量”和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主办,冶金部、中国有色工业总公司、地质矿产部地调局、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北京地质研究院、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质矿产部地质研究所共同发起的“多块体活动大陆的岩浆作用”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6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共30人,提交会议论文21篇。会议特邀来叔和院士和沈其韩院士分别作了“有关海相火山岩成岩  相似文献   

13.
《花岗岩物理化学及铀成矿作用》一书由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核能地质教研室章邦桐教授著,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戎嘉树研究员审,并已由原子能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作者在多年从事华南花岗岩及铀矿床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花岗岩研究的最新进展,为研究生教学而撰写的一本专著。该书应用物理化学基本原理,结合国内外花岗岩成岩模拟实验成果,通过对花岗岩野外地质现象及室内显微镜下观察和现代分析测试等宏观、微观特征的分析研究,阐述花岗岩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及其与铀成矿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地质学会同位素地质专业委员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同位素地球化学委员会、矿床地球化学委员会,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联合举办的“全国金属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10月12日至15日在合肥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召开。这次讨论会是继1989年“第四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之后,对国内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质学会第四届青年地质科技奖,已于1993年11月初评选揭晓.黄润秋等9人荣获金锤奖,王剑等30人荣获银锤奖,本会会员、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讲师胡凯博士获得银锤奖。  相似文献   

16.
地学新星     
地学新星朱筱敏男,1960年生于江苏。1978年考入华东石油学院,1990年获石油大学博士学位,1994年晋升为教授。现为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系副主任,北京市青年学科带头人。北京石油学会理事及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矿物岩石9也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国际著名地球化学家、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特聘讲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江博明先生因病于2016年12月1日在台北逝世。十余天内,包括中国科学院孙枢院士、沈其韩院士、肖序常院士、任纪舜院士、张国伟院士、许志琴院士、李曙光院士、郑永飞院士、丁仲礼院士、朱日祥院士及吴福元院士在内的两岸及国际地学界众多学人和高校并研究院所的160余则唁电,留言于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网上追思堂,他们并通过各种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世纪之交的中国矿物学”全国学术讨论会是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所属的矿物物理及矿物结构专业委员会、新矿物及矿物命名专业委员会、矿物岩石材料专业委员会、成因矿物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地质学会所属的矿物专业委员会、非金属矿产地质专业委员会、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的一次全国性的矿物学学术讨论会。会议由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及内生金属成矿机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于2000年5月22~26日在南京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19.
《内生铀矿床及其研究方法》一书由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核能地质教研室章邦桐、张祖还、倪琦生编著,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陈祖伊、韩泽宏审校,刘其润任责任编辑。现已由原子能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20.
普通地质学是地质学类各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引领同学们进入地球科学殿堂的启蒙课。普通地质学内容覆盖面很宽,涵盖了地质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基础知识,又是一门知识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培养入门者的地质学思维和构建地质学知识结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普通地质学“小班课教学”研讨式授课模式从转变教育理念开始,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达到课堂、讨论、实验、野外四位一体,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动力与探索精神;培养和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考、交流表达和团队合作等能力;达到综合性、高层次、复合型地学人才培养目标,切实提高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