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998年1月10日张北-尚义发生了6.2级地震,这次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显示出了明显的异常特征,中期预报效果比较成功,对于这次地震没有作出短临预报,这既有地震孕育过程的复杂性和地震预报的高难度问题,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预报技术思路问题。近几年来作者对在北京西北的晋、冀、内蒙古交界地区形成的以地震活动条带为代表的多项地震活动异常给予关注,现反思张北-尚义6.2级地震之前的某些前兆异常现象和预报过程,对于今后的地震预报研究具有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1998年1月10日河北张北-尚义发生了6.2级地震。这次地震前大华北区域显示出明显的地震活动性异常,中国地震局给出了成功的中期预报,但没有作出短临预报,本文根据震前后地震活动特征,从大区域内提取地震学指标异常信息并通过GL值空间扫描确定地震震源区,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张北—尚义地震的短临预测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1月10日张北-尚义MS6.2地震前,正式提出过较为准确的短临预测意见,但没能实现短临预报。该文回顾了地震预测的过程,总结了时间预测与地点判定的新的科学经验。为了使首都圈地区未来的地震短临预报工作取得成效,提出了调整科学思路,建立预报工作规范化与改进十大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用我们在1990年提出的带头地震,即异年倍九法来讨论1998年1月10日张北尚义6.2级地震的发震日期,以供今后在临震预报中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张北--尚义Ms6.2级地震,唐山钱营MS5.0级地震的回顾,从震前存在的短临地异常着手,充分分析和深入研究了异常的演变和认识过程,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同时,也涉及到了一些没有被认识和重新认识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地震非均匀度方法在华北地区中强地震中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桂萍 《地震》1999,19(1):52-58
根据1997年10月初全国范围内地震非均匀度(GL值)方法的空间和时间扫描结果,在内蒙古中部和华北北部地区出现的明显高值异常,提出这2个地区未来1年存在发生5 ̄6级地震的可能。此后在1997年10月18日和1998年1月10日在上述2个异常区域分别发生了内蒙古临河Ms5.0和河北省张北-尚义Ms6.2地震。通过对这2次地震前GL值的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初步提出了中强地震前GL值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使用距1998年1月10日张北Ms6.2地震300km范围内的内蒙古自治区前兆台网5口水井的地下水位资料,分析了地下水位趋势异常特征及张北Ms6.2级地震前后10天地下水位的微动态特征,表明在北张Ms6.2地震前后地下水位确实存在的明显的异常反应,并用“八五”攻关水化,水位地震短临预报新方法分析研究了张北Ms6.2地震前后水位群体异常的变化特征与张北地震的关系,对张北Ms6.2地震做出中期,短期,  相似文献   

8.
高立新  常克贵 《地震》1998,18(4):378-382
分析了距张北-尚义MS6.2地震震中110km范围内,内蒙古自治区前光台网地下水位高值异常特征,利用水化前兆标志及判定方法探讨了水位高值异常与张北-尚义地震的关系,并对其判定指标进行了统一约定,分别用异常频次累加加速判别指标值异常频次综合变化速率值二项指标对张北-尚义MS6.2地震进行了中期、短期、短临尺度的检验性预测,张北-尚义MS6.2地震的发震时间基本符合判断结果,指出地下水位高值异常是19  相似文献   

9.
孙天林  简春林 《地震》1998,18(4):367-367
1998年1月10日张北-尚义6.2地震前,北京地下水位监测网部分并孔观测到一组由趋势到短临前兆异常,并根据这些异常点的分布及不同阶段的异常表现特征和发展过程,进一步分析孕震中震源区为-应变积累与水位动态的内在联系,得出有益的启示,对地震预报前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分析地震活动性参数变化特征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的地震活动观测资料,对张北6.2级地震前河北省及邻区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变化,地震序列的衰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张北6.2级地震前在震源区附近100km和大范围地震活动性参数有长、中、短期的异常变化。张北6.2级地震强余震前地震活动性参数有短、临变化。  相似文献   

11.
张北-尚义地震前太平庄井地下流体中短期异常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培仁  刘成龙 《地震地质》1998,20(2):10-109
张北-尚义地震前,北京太平庄井地下流体多次出现异常,这些异常虽然在时间上与1997年5月25日张家口4.2级和1997年10月21日乌拉特后旗5.0级地震相对应,但笔者认为应该将这些异常群体与地震活动都看作是华北北部地区地壳活动的反应,是整个区域应力场应力不断增强的反应,是张北-尚义地震的中短期前兆异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1998 年1 月10 日张北尚义 M S6 .2 地震前后晋冀蒙交界地区前兆台网地下水位异常特征.用多层次跟踪预报法对该次地震进行了检验性预测,探讨了地下水位高值异常与该次地震的关系.检验预测结果表明,这些异常就是该次地震的前兆反映  相似文献   

13.
怀来断层气CO_2监测及张北-尚义地震的短临预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初步总结了怀来后郝窑测点自开展断层气CO2观测以来所获得的中强以上地震的震例。重点介绍了1998年1月10日张北-尚义地震前后该测点断层气CO2的变化特征及对该地震的短临预报。对利用该测点断层气CO2单点预报地震三要素及其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1995年山东苍山5.2级地震构造背景及前兆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苍山Ms5.2地震的基本概况,分析了苍山5.2级地震的构造背景,据这次地震的余震空间分布,等震线长轴,震源机制解,地震活动条带和地质资料分析认为北西向的苍山-新泰断裂和北东向的荣成-临沂断裂可能是苍山5.2级地震的地震断层,在1985年6月以前,鲁南地区的地震活动呈随机分布,1985年6月以后Ms≥3.0地震主要中在新泰-莒县之间的三角地震,来回迁移,1974年以后沿苍山-尼山断裂的ML≥3  相似文献   

15.
李茂玮 《内陆地震》1998,12(3):193-199
阐述了小震活动增强图像的物理基础,资料分析处理方法和地震活动水平等级划分标准、预报判据及回顾性检验结果。还介绍了1996年新疆阿图什6.7级和喀喇昆仑7.1级2次强震的中期预报过程。震例分析表明;多数目标地震发生前1-2年内出现区域小震活动增强异常图像,若取异常结束后12个月作为预报时段,则异常对频率为0.35,有震报准率为0.70,通过R值检验,中期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车用太  鱼金子 《中国地震》1999,15(2):139-150
通过系统地收集与整理1989年10月19日大同-阳高Ms6.1、1996年5月3日包头西Ms6.4与1998年1月10日张北-尚义Ms6.2地震前地下流体异常资料,对比与综合分析了异常的形态特征、空间展布特征、时间变化特征与时空演化特征,进而提出华北北部地区地下流体中短期异常场的形成与演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中期异常场是区域构造活动的强化产生了地下流体的短期异常场,震源体发展到临震阶段时在震中区生  相似文献   

17.
鲁南地区地震活动性异常与苍山ML5.6级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震学分析预报方法程式指南》中的方法分析一鲁南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异常,发现在苍山ML5.6级地震前,鲁南地区23个月无ML≥2.5级地震;在1985年6月新泰ML4.1级地震以后,ML≥3.0级地震主要集中在新泰-苍山-莒县之间的三角地带。1974年以后沿苍尼断裂的ML≥3.0级地震都发生在5.6级地震震中附近。  相似文献   

18.
对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后的异常了逐项分析与讨论,发现有些震后异常与后续营口6.0级地震,唐山7.8级地震有比较可信的内在联系,在归纳海城地震震后异常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6条在同类条件下对预报后续地震可能具有普遍意义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昌平地震台体应变、线应变及差应变等观测资料在1998 年1 月10日张北尚义6 .2 级地震前的异常变化.结果表明:该次地震前昌平台的应变观测资料出现了明显的趋势异常;体应变的异常时间与震级有较好的相关性;差应变资料显示了短临异常;由线应变资料计算的主应变方向在地震前逐渐向震中偏转; M2 波潮汐因子也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20.
杨继登  范杨 《华南地震》1998,18(4):41-49
分析了1995 ̄1996年发生的云南孟连西7.5级、武定以北6.5级和丽江以北7.0级三次强震前云南及邻近地区出现的地震活动背景性异常,包括地震空区、条带、小震群活动、地震窗口、诱发地震、强震原地复发以及迁移等特征。对地震活动期的分析表明,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后云南地区处于强震活动高潮期,1993年区内发生5.0 ̄6.3级地震7次,达到发生7级以上强震的预报指标。这些地震活动背景异常为这3次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