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汶川8.0级特大地震与紫坪铺水库蓄水关系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汶川8.0级特大地震造成了全国以四川地区为中心向外辐射的诸多水库震损,同时这次大地震也引发了对于高地震烈度区修建水库大坝一系列问题的讨论,其中包括对水库诱发地震的讨论,甚至有学者提出这次大地震与岷江上修建的紫坪铺大坝有关的论述。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分别从历史角度并结合国内外已经发生的水库诱发地震实例,明确了水库诱发地震的基本概念,论述了水库诱发地震的特点及其与天然构造地震的差别。本文最后就汶川8.0级特大地震与紫坪铺水库蓄水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紫坪铺水库微震台网2004年建成,强震台网2007年建成,2005年9月水库蓄水.据对2006年10月水磨突发ML1.4级微小地震群的研究,较准确预报了2006年11月至2007年2月的水磨ML2.5级地震群,并认为该地震群是蓄水初期诱发的一些浅表卸荷型或岩溶塌陷型的小地震.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特大天然地震微观震中距水库大坝17 km,水库微震台网和强震台阵正常运行,完成政府部门和水库业主的业务安排,为政府的抗震救灾有效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社会稳定起到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汶川8.0级地震前紫坪铺水库小震活动及震源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区域和水库地震台网记录的数字地震波资料,研究了汶川8.0级地震前的2000年1月1日~2008年5月11日紫坪铺水库区的地震活动及震源参数.结果表明:汶川8.0级地震前该区域小震活动持续,地震活动水平为M_L2~3,自2005年9月紫坪铺水库蓄水以来,特别是2008年2月地震活动明显增加,但从长期的序列来看,地震活动频次和强度仍在区域地震活动的正常起伏范围.汶川8.0级地震发生前近3个月内,中小地震的视应力差值△σ_(app)普遍大于0,计算得到的视应力总大于其拟合值.汶川8.0级地震震中位于低应力区,而相对较高的视应力差值分布在震中以东地区,局部出现视应力增加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笔者作了龙门山断裂带上2001-2007年每年ML3.0地震分布图和2008年1月至5月11日3级地震分布图,发现2008年1月至5月11日龙门山断裂带上发生的3级地震距离5月12日8.0级地震震中较近且较多;除2005年外,其他年份3级地震离8.0级地震震中较远;8.0级地震附近2008年2月14日和2月28日分别发生的3.7和3.8级地震,是该地2005年以来震级最高的地震,说明8.0级地震前震中附近地震活动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5.
紫坪铺水库地震监测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坪铺水库微震台网已经运行逾6年,强震台网已经运行逾3年,水库蓄水逾4年。2006年10月水磨突发ML1.4级微小地震群,库区及附近和库坝区地震活跃,依据监测研究较准确预测了2006年11月至2007年2月的水磨ML2.5级地震群。研究认为ML2.5级地震群是蓄水初期诱发的一些浅表卸荷型或岩溶塌陷型小地震。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特大天然地震发生在微震台网监测范围内,水库微震台网和强震台阵的运行正常,为政府抗震救灾有效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稳定社会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6.
紫坪铺水库与汶川地震关系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紫坪铺水库专用地震台站和加密地震台站资料,使用双差法完成了震前930次地震、汶川8级主震和5, 789次余震的重新定位,探讨了紫坪铺水库与汶川地震之间的关系,获得了有利于证明它们之间密切关联的事实: 1)紫坪铺水库2005年蓄水之后出现了水磨、深溪沟和都江堰震群,地震应变能释放增加了200%,与库水位变化密切相关,在汶川地震前呈现出加速释放的现象; 2)野外调查表明存在1条贯穿紫坪铺水库库区、走向NE的同震地表破裂带,与中滩铺断层位置一致; 3)余震分布以中滩铺断层为界,西北上盘多,东南下盘少; 4)利用P波初始到时重新确定出的汶川主震发震时刻为27分59.5秒,初始破裂深度在6~9km左右,直接位于水磨震群之下; 5)汶川主震与发生在2008年4月5日水磨震群中的1次小震的各个台站到时差相同。  相似文献   

7.
位于川西地区龙门山断裂带附近的紫坪铺水库于2005年9月开始蓄水.约2.7年后,2008年5月12日,Mw7.9级汶川地震在龙门山断裂带上发生,两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接近,揭示其可能相互关联,但前人的诸多研究给出了不同甚至是相反的结果.本研究基于完全耦合孔隙弹性理论,利用二维有限元模型(FEM),模拟水库蓄水造成的区域孔隙压力场和应力场的演化过程,基于库仑应力演化探讨其对龙门山断裂带活动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紫坪铺水库蓄水打破了原来的区域孔隙压力平衡,形成孔隙压力梯度源,向周围地壳传播;进而造成龙门山断裂带上库仑应力正值范围不断扩大,由浅入深影响到整条断层,尤其对浅层范围的加载作用明显,达上百千帕,为整个断层面的失稳提供了基础.震源区域库仑应力呈持续增长趋势,汶川地震发震前,增长了约数千帕~数十千帕,即使初期库仑应力为负,在未来某时刻库仑应力仍可能由负转正,并不断增大.通过计算汶川地震震源及其附近区域内相对于多种可能断层倾角的库仑应力,发现库仑应力随断层倾角增大而增加.因此整体来看,紫坪铺水库蓄水对龙门山断裂带起加载作用,有可能触发地震.对紫坪铺库区周围的小震分析也显示,蓄水以来小震明显增多、且不同时段小震发生密集区与水库距离逐渐增大,与孔隙压力扩散趋势一致.以上结果表明紫坪铺水库的蓄水增加了汶川地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8.
2008年2—4月,位于汶川大震初始破裂点的紫坪铺水库附近发生了一系列的小震活动,它们与汶川地震和紫坪铺水库小震的关系值得研究。本文采用CAP方法,反演了紫坪铺水库7个专用数字地震台站的数据,得到震级大于ML 1.0的28个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有19个地震事件集中在紫坪铺水库东南方向的都江堰附近,最大地震为逆冲型,发震机制为逆冲型带走滑分量,少量带正断层分量;从深度剖面看,地震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分布在地下13km附近区域,都江堰震群丛集在前山断裂带上,其它地震散布在中央断裂带上;发震最大主压应力方向随时间的变化具有从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变化比较大到趋向一致的演化过程。这些现象说明龙门山断裂带在都江堰附近存在1个凸凹体,形成应力集中点,引发都江堰震群活动,由此迫使龙门山断裂带前山断裂发生逆冲性活动,从而加剧了龙门山断裂带中央断裂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汶川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紫坪铺水库库区震源波谱参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紫坪铺水库数字地震台网和成都区域数字台网中的油榨坪台2004年8月到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前的地震波形资料,采用遗传算法反演计算了紫坪铺库区261次1.6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波谱参数.结果表明紫坪铺库区中小地震的地震矩Mo在1.35×1012~5.98×1014 N·m之间;应力降随着震级的增加而升高;库区小震震源谱拐角频率与地震矩、震级的依赖关系不明确,这可能与紫坪铺水库蓄水后库区压力增加,且水体沿着龙门山断裂方向扩散和渗透有关.  相似文献   

10.
汶川8.0级地震前紫坪铺库区震源机制及应力场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4年8月16日到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前紫坪铺水库数字地震台网和成都数字地震台网的地震波形资料,运用振幅比方法计算了紫坪铺库区486次1.6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参数;根据得到的震源机制参数分析了紫坪铺库区震源机制和应力场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006—2008年紫坪铺水库水域范围内逆冲型地震很少,走滑型地震增加;距水域较远的区域逆冲型地震的比例偏高,走滑型地震没有增加;各区域的平均主压应力场的方位在汶川8.0级地震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转和扰动。  相似文献   

11.
分析后认为,从1999年开始龙门山断裂带上地震活动增强,并持续到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地震发生前一个多月。地震活动的增强主要以最大地震的震级为3、4级的小震群活动的方式表现。2006年至2008年3月间,有两个小震群出现在汶川8.0大震震中附近。小震群地震震源机制的结果表明,随时间接近汶川8.0级大震发生,小震群的震源机制趋向一致,这些在空间分布不均匀的密集小破裂逐渐成定向有规律地排列,有利于裂隙的进一步扩展贯通,形成大破裂。  相似文献   

12.
汶川地震与松潘地震前异常现象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1976年松潘7.2级地震和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异常现象。汶川8.0级地震为地震活跃期的首发大地震,震前区域性中小地震相对平静,区域地震活动b值为0.77;松潘7.2级地震是活跃期间发生的地震,震中附近地区地震活动密集,曾发生松潘黄龙6.5级地震,震前区域地震活动b值为0.62;汶川地震前区域主压应力方位与错动类型总体上与8.0级地震给出的解大体一致,这与松潘7.2级地震前的情况有显著差异,震前地震与余震震型有差异。根据观测数据的分析和异常判定结果认为,松潘地震与汶川地震前的观测异常没有一个台项是重复出现的,短临异常数前者显著多于后者。松潘地震与汶川地震前的宏观异常现象差异极大,更未出现火球、地光临震异常现象。这说明,已有的短临前兆观测异常的出现仅有个案特征,而无普适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汶川8.0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及趋势估计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汶川8.0级地震前南北地震带大震轮回、首发大震、地震平静或空区、地震条带等地震活动图像在震前分析的基础上就地震预测问题进行了思考。地震活动图像在蕴震过程或阶段的估计只能是背景或中期预测的意义。同时指出区域地震活动图像在大范围多构造区的蕴震态分析中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里氏8.0级特大地震,无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不仅造成了极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也使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难。本文认真总结与反思了汶川地震灾后抗震救灾实践的若干经验,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以南北地震带及其附近地区大地形变监测与地震预测实践为基础,简要总结回顾了利用大地形变进行强震预测研究的工作思路、方法和一些进展;进而结合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2008年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前区域地壳运动变形背景和已有的研究结果,分析和探讨了基于大地形变监测,并考虑地震构造的差异性来进一步提高大震预测的科...  相似文献   

17.
龚宇 《四川地震》2011,(3):42-44
灾情信息是抗震救灾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文结合汶川抗震救灾实践经验,将抗震救灾工作阶段粗略地划分为紧急部署期、生命营救期、紧急安置期和全面救灾期四个阶段,并据此对抗震救灾各阶段的灾情信息需求及灾情信息阶段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表明,我国再保险体系在巨灾保险补偿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这激发我们思考这样的问题:应怎样建立有效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来支撑和促进再保险体系的发展。为此,提出这样的研究设想,从汶川地震为出发点,结合我国巨灾保险的实践经验,整合保险及相关行业的技术优势,从管理制度、技术和风险管理三个层面深入研究我国再保险体系在巨灾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以期得出新的建议或改善措施。(1)制度层面:对比国外和我国在地震、洪水、干旱、台风等巨灾再保险管理方面的法律规定,结合政治制度的差别,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巨灾风险管理体系的政策依据。(2)技术层面:以地震风险为突破口,兼顾洪水、干旱、台风风险,探讨如何建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巨灾风险分析模型及数据库。(3)管理层面:分析巨灾保险在巨灾条件下失灵的深层次原因,论证再保险体系在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我国巨灾风险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9.
傅莺 《震灾防御技术》2014,9(S1):600-608
本文采用朱介寿等(1984)提供的非均匀速度模型,使用Hypo2000地震定位方法,筛选出汶川MS8.0级地震前8年的2723条地震记录进行精定位;震源深度的优势分布介于5-20km之间,平均震源深度是12 km。结合地震震中分布图、震源深度剖面图、M-T图等结果,得出汶川MS8.0级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北段地震活动性比中段和南段的活动性弱;时间越临近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发生前,周边的应力场逐步增强,靠近汶川主震区域的震群活动有增加的迹象。  相似文献   

20.
中强地震平静是汶川8.0级地震前最显著的地震活动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立新  孙加林  张晖 《地震》2010,30(1):90-97
本文对四川地区1923年以来5.0级以上地震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研究区中强地震经历了4个较为完整的周期活动, 中强地震具有16年的准周期活动特征, 平静期持续5年左右, 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开始, 研究区将进入第5个活动周期, 其可能的持续时间为2024年前后。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 5.0~5.9级、 6.0~6.9级、 7.0~8.0级三个档次的地震事件的平静间隔均达到统计时段的历史之最, 三个档次地震的平静均被汶川8.0级地震直接打破, 中强地震超长平静是汶川8.0级地震前最为显著的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