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地下采煤造成的地表沉陷进行及时、精确的监测监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该文以济宁市为例,介绍了D-InSAR技术在大范围采煤沉陷区监测及其时序变化特征分析中的应用。介绍了使用D-InSAR技术对采煤沉陷进行监测的基本原理;以5cm下沉线作为采煤沉陷区边界线,选取15期RADARSAT-2 Wide模式数据,采用多基线累积叠加方法分别提取各期采煤沉陷区边界并使用岩移观测数据对监测结果进行了检核。以花园煤矿为例,分析D-InSAR监测采煤沉陷范围及程度的时序变化特征,随着开采的持续进行,沉陷范围及沉陷量逐步增加,受临近工作面开采影响,沉陷中心的沉陷量呈周期性增加。结果表明,D-InSAR可以精确有效地对采煤沉陷区范围及其时序变形过程进行监测,可以应用于大尺度采煤沉陷区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2.
蔡依超 《山东国土资源》2007,23(11):11-12,16
放顶煤开采是在开采过程中沿厚煤层的底部布置采煤工作面进行开采,并利用矿山压力及其他辅助措施将顶煤从工作面后方一起放落的一种采煤方法。该文从放顶煤工作面顶煤的稳定性入手,详细阐述了采矿活动中顶煤受力破坏情况,支架与围岩的关系,进而探讨了控制顶煤的有效措施,对煤矿放顶煤工作的安全性、可操作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采煤塌陷及地表岩层移动的一般规律,以及煤矿开采塌陷对地表的破坏程度,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得出了降低因开采造成地表塌陷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龙矿集团     
龙口矿业集团于1968年开发建设,2003年3月30日正式改制成立“龙口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全国唯一的大型海滨煤炭企业,所辖煤田横跨龙口、蓬莱两市,现已勘明地质储量26.8亿吨,其中陆地储量13.9亿吨,海底储量12.9亿吨;2005年将形成第一个海下采煤工作面,填补了我国海下采煤的空白。目前,龙矿集团下辖煤业、实业、物业、热电4个专业化公司以及工程建设公司、山西龙矿能源投资开发公司等多个子公司,在册员工13000多名,资产总额29.7亿元,是一个集煤炭开采、发电、建筑建材、汽车运输、精密铸造、橡塑制品生产等为一体的国有大型企业。2004年首次…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我国,煤炭资源仍是主导能源。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国家对煤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不断淘汰落后产能,释放先进产能,也伴随着行业与煤炭相关产业链的不断发展进步,煤矿的开采速度也在不断加快,煤炭需求量稳步增长。但是,煤矿工作人员在煤炭采掘过程中,如果无法正确运用合理的开采技术,矿井煤炭资源的开采质量和煤炭产出数量将受到影响,势必对煤炭资源不能科学合理利用造成影响,并且长期不合理的开发将会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资源不能合理利用既造成煤矿工人的安全没有保障,又严重不符合国家对煤矿管理的产业政策。因此在煤矿开采过程中,提高煤矿开采技术也逐渐引起了人们关注。本文通过对我国煤矿井下开采技术现状的分析,介绍了不同地质条件下应用的采煤开采技术、薄煤层长壁开采技术、采煤工艺等技术的应用,以青海能源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鱼卡公司为例,分析了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在柴达木盆地高海拔鱼卡矿区煤矿(井筒标高3200米)经过13年的经验开采的应用,围绕包括井田地层与地质构造、煤层煤质、设备选型、采煤工艺等井下采煤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高海拔地区对复杂条件下薄煤层开采如何实现高产高效及保障井下煤矿开采的安全策略,对加快推进高海拔地区煤炭科学采煤技术进步,促进煤炭工业走向新型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道路,实现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煤炭资源的高强度开采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亟需矿区现状调查数据作为基础支撑,而现状数据的快速更新在监测效率、经济代价及可延续性方面对当前测量方法及工作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以济宁市霄云矿区为例,采用时序InSAR技术对2016—2018年间的15期高分辨率RADARSAT-2XF模式影像开展解译处理,获取霄云矿区的时空形变特征,并结合不同时段开采工作面位置进行了监测结果分析。结果表明,高分辨率时序InSAR技术能够有效识别矿区开采引起的形变迹象,满足采煤沉陷区下沉信息精确获取的监测要求,为大范围开采沉陷信息的获取及影响程度的划定提供了可靠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中厚煤层开采中,通过改进采煤工艺,采用“型钢循环迈步式支架代替高档炮采工作面常规的铰接顶梁支护工艺,在减少煤炭丢失的同时提高了资源回收率,也杜绝了老空区因丢失的煤炭自燃而引发的矿井火灾。  相似文献   

8.
我国煤矿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井水文地质基础工作薄弱;现有水害防治技术手段推广应用不够;防治水技术与相关工作投人不足;矿井防治水专门人才缺乏;超层越界开采、超强度开采煤炭资源等一系列问题,都威胁着矿井的安全开采。因此,详细研究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可为安全开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煤矿开采产生的地表塌陷不仅造成耕地破坏,还会引发生态环境破坏及基础设施建设损毁,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如何快速摸清底数,进而理清责任并分类治理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以山东省为例,研究借助遥感技术和DEM高程差异特征形成一套快速调查采煤塌陷地的技术方法,该方法重点调查地表在一定时期高程损失0.5m以上、且损害人民生产生活的采煤塌陷区域。通过研究,摸清了山东省采煤塌陷地位置、规模、损毁程度及土地用途等基本情况,并建立了采煤塌陷地基础数据库。  相似文献   

10.
我国采煤业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采煤人一直是艰辛而危险的。2004年一年,我国有6000多人死于煤矿事故。频发的矿难已成为我国安全生产的“老大难”问题,它不停地拷问我国煤矿安全的有效性,并敦促我们加快相关科学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肥城煤田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开发历史悠久,为我国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长期开采导致塌陷范围广、深度大、积水严重,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给矿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该文总结了目前普及化程度较高的采煤塌陷区治理模式,以此为基础,对肥城市采煤塌陷区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分析研究、归纳得出适应于肥城市采煤塌陷区四种不同的治理模式,分别为:土地复垦治理模式、“渔业+农业”治理模式、生态修复治理模式、综合治理模式,并对四种治理模式进行了阐述分析,对今后肥城市采煤塌陷区治理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山西省三交煤矿地质特征,含煤地层主要为山西组、太原组,18层含煤岩系,可采煤层4层,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中等-复杂类型,煤层顶底板为属松软-坚硬岩石,稳固性较差~好,地温较高,对开采有一定的影响。总体上开采技术条件中等,有利因素较多。主要用于动力用煤及化工用煤。  相似文献   

13.
东西南北     
《国土资源》2010,(6):60-61
北京 6月底小煤矿终结千年采煤史 日前,从北京市安监局了解到,今年6月底,全市小煤矿关闭工作将全部完成,北京将彻底向延续近千年的小煤矿采煤史告别。  相似文献   

14.
煤炭资源的开采引发了采煤塌陷、农田损毁、生态破坏、农民失地等后果,给矿区带来了一系列经济、社会、环境问题。该文以兖州煤田为例,对平原地区高潜水位条件下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现状进行调查,充分掌握了塌陷区土地利用现状、塌陷区稳沉状况及破坏现状。分析了兖州煤田采煤塌陷区的土地损毁特点,研究了塌陷区综合治理的手段和方法,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潜水位地区采煤塌陷综合治理的途径,为采煤塌陷区的规划治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遥感技术手段,首次对辽宁省全域开展采煤沉陷现状及恢复治理调查,获取了基础调查成果,为辽宁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全省67处采煤沉陷区中特大型有1处、大型25处、中型38处、小型3处,总面积约648.44 km^(2),主要分布在阜新、南票、铁法、红阳、抚顺、康平和凤城等煤矿区,开采主体以生产矿山和责任主体灭失矿山为主,威胁对象包括土地资源、工业区、居民点和主要交通干线。(2)全省采煤沉陷区恢复治理面积约11.37 km^(2),治理类型以修复再造和地质灾害治理为主,治理后地类以农用地为主,少部分为居民点搬迁、光伏太阳能发电站和养鱼塘等,朝阳市、沈阳市及黑山县、康平县和北票市治理程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6.
济宁-兖州煤田煤炭资源开采历史较久,采煤造成的地表弯曲和沉降变形导致诸多房屋破坏、道路损毁。本文通过详细分析采煤沉陷区不同结构形式的建(构)筑物损毁特征机理及与煤炭资源开采方式、煤层埋深、开采厚度、建(构)筑物结构形式之间的关系,总结了相关规律,提出了采煤沉陷区建(构)筑物损毁防治的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南有武当山,北有老爷山、巍峨陡峭的老爷山曾经被人们喻为“北武当”。在老爷山下有一座绵延数百年的矿山,那就是西宁人所熟悉的大通煤矿。大通煤矿历经数百年开采,它不仅给了我们光明和温暖,同时也耗尽了自身的热力。在资源开采过程中,矿山地质环境遭受了重创:地貌景观满目疮痍,采空区天地面塌陷使土地失去利用价值,采煤工人和村民房屋遭受严重毁坏使其火地、失业、失所、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肆虐,矿区的牛存条件极为恶劣……如同一位在黄土地上辛勤耕作一世的老人一样,在出尽力气之后,如今已风烛残年、油塔灯十士的大通煤矿,由于资源日趋枯竭,煤炭开采正往退出,矿山开采历史即将结束。  相似文献   

18.
鹏山水源地开采松散岩类孔隙水和裂隙岩溶水,是莱芜市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潘西煤矿扩界开采可能对其造成影响。该文从水源地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水文地质边界等多方面考虑,根据地下水动态观测结果,得出水源地和扩采区处于不同的水文地质单元、地貌单元,认为潘西煤矿扩界开采对水源地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煤炭资源丰富,长期的煤炭开采形成了大量采煤塌陷地,引发耕地破坏、基础设施受损、城市发展受限等一系列问题。截至2020年底,山东省累计形成采煤塌陷地9.20万hm~2,经过30多年的治理实践,共治理采煤塌陷地7.60万hm~2。本文通过梳理山东省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相关文件和案例,总结了山东省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政策实践和技术模式实践成果,划分了治理技术模式发展阶段,指出了山东省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地下矿产开采对天然气管道工程的安全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工程途经兖州市,穿越杨庄、杨村、兴隆庄等煤矿矿区,压覆煤层埋深变化较大。该文采用预测法对各煤矿在不同开采条件下分煤层对管道运营安全的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分析。通过计算表明,煤矿开采埋深越浅,煤层越厚,对管道危害越严重。兴隆庄煤矿3煤层、杨村煤矿煤16t、煤17开采对管道影响强烈,杨庄煤矿煤16t、煤17开采对管道影响中等,兴隆庄煤矿煤16t、煤17开采对管道运营影响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