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区域知识创新能力与区域发展差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从决定知识创新能力的几个主要方面;知识创新的投入,知识产出以及人力资本积累量化地分析了中国区域知识创新能力和区域发展水平的关系。发现我国各省区的知识创新能力差异大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在世界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宏观趋势下,这样的现实会在未来使我国的区域发性差异进一步加大,应引起区域发展战略制定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2.
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影响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与知识整合,进而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基于中国大陆31个省份的截面数据,以无偿献血率、信任度和社会组织密度指标测量区域社会资本,以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等5个指标衡量区域创新能力,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社会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我国各省区间的社会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均存在较大差异,但两者的空间分布状况具有相似性;(2)信任纬度与区域创新能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规范纬度和网络纬度与区域创新能力呈负相关关系;(3)人均GDP、R&D人员和研发机构数量与区域创新能力均呈正相关关系。最后,提出了提高社会资本、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基于能力结构关系模型的区域协同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结构的内涵,从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创新能力、服务创新能力与创新环境能力5个方面构造了区域协同创新研究的指标体系。利用能力结构关系模型,测度1998~2011年中国省级区域的各项创新能力结构,从时空维度揭示不同区际创新能力结构的均衡与匹配程度,在此基础上,辨析不同省级区域在区际协同创新中获益效果的相对变化趋势及时空关联。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省级区域的创新能力都呈现上升趋势,但区域整体综合创新能力东、中、西阶梯分布的格局并没有改变,且地带间的综合创新能力差异有逐步扩大的趋势。2省级区域创新能力结构耦合度网络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不平衡性,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层现象与核心-边缘空间分异格局。3区域协同创新获益效果质量不高,区际协同创新获益值及获益比空间差异显著,但区际协同创新空间格局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4.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刘文新  张平宇 《地理科学》2003,23(4):398-407
互联网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影响研究已成为地理学研究中一个新的问题。从网络普及率、网络信息资源丰度及互联网商业应用三个角度初步探讨了中国互联网发展存在的区域差异,并设计了互联网发展指数(IDI)、从人均的角度反映互联网发展的综合水平。表明:东部地区的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但与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梯度不同的是,西部地区的互联网发展水平稍高于中部地区;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互联网发展综合水平的差异同样显著,按照IDI值大小被划分为6个等级。互联网发展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发现,区域人口素质水平、区域信息和知识生产能力对我国互联网发展区域差异的解释能力最强,区域对外开放程度和区域城市化水平的影响也较显著。  相似文献   

5.
优化区域体育产业布局是我国体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采用区域竞合关系模型测度2015年26个省份体育产业竞合关系,并实证研究区域体育产业竞合关系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区域体育产业同时存在互补合作关系和竞争关系,但互补合作关系多于竞争关系。分区域看,东部省份体育产业的互补合作能力最强。我国体育产业区域分工水平和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对区域体育产业竞合关系的影响不显著,但区域间体育产业集聚水平差异越大、区域间距离越远则导致区域体育产业竞争,而区域间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差异越大、交通运输水平差异越大、劳动力成本差异越大则促进区域体育产业合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的现状、类型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一体化,科技创新对区域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文章对我国大陆地区以经济区为单位,选取知识创造、知识流动、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与创新经济效益等指标,分析了各区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利用聚类方法划分了区域科技创新类型,总结了区域创新的影响因素;最后对中国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格局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文章构建了评价区域资本市场发展程度的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各地资本市场发展水平综合指标,绘制了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分布图。指出我国资本市场的区域差异正在不断扩大,而这种趋势与区域经济差异的总体趋势一致,我国资本市场差异表现的东西差异、南北差异和城乡差异均十分显著,并呈现空间上极化集中于上海、北京、广东(深圳)的现象。文章最后分析了造成我国资本市场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现状,并根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撰写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统计数据,围绕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环境与管理和创新的经济绩效等5项要素对河南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提高该省区域创新能力的建议:加快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创新型人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创新体系建设投入;利用自然、经济优势,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该文定量分析 90年代以来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特征 ,阐述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整体经济增长的关系及省域经济差异警戒水平。认为重视效率仍是当前湖南省发展经济的主要出发点 ,但考虑到区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使整体经济发展速度减缓的事实 ,提出要跟踪省域经济差异警戒水平 ,采取适度的倾斜与均衡发展政策 ,实施点轴系统空间开发模式 ,在发展中逐步缩小差异 ,促进省域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李二玲  崔之珍 《地理科学》2018,38(9):1412-1421
采用协整检验和耦合协调模型方法,分析不同尺度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状况的时空演化及差异规律。结果表明:①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长期稳定而短期跳跃性,区域创新并不必然带来经济发展。② 2005~2014年间,两者动态的耦合协调程度具有尺度敏感性且在地级尺度上偏低,但正逐步改善,区域差异随尺度的缩小而增大。③ 耦合协调高值区在省级层面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等沿海省份,地级层面分布除沿海城市外,还有内陆省会城市及其周边城市,分布由分散逐渐集聚,宏观上已经形成“沿海-腹地”型大创新-经济合作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区域知识资本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区域创新系统能力表征区域知识资本,对其不均衡地理演变及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创新综合能力年际变异程度由东向西逐渐递减,东部与中西地区创新综合能力差异持续扩大。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总体呈现东部沿海创新带、中部内陆创新片区及西部普遍低下的梯度式空间分布格局。劳动力集中指数、人均资本形成额、经济民营化程度、基础设施水平及对外开放度是影响创新能力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因素,而财政支出占比影响较小;各变量对创新综合能力影响的空间异质效应明显,对东中地区往往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西部地区多呈负向影响,强化了创新综合能力“东高西低”的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分析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创新能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原经济区建设成为焦点,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目标下,要把河南建设成全国重要的创新区域,需要认清形势,了解河南区域创新现状。区域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区域行为主体的创新能力上。从企业创新的视角,对河南的创新潜力、创新投入、创新绩效以及创新环境等方面对现有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估,挖掘并发现河南区域创新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提升河南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为河南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胡曙虹  黄丽  范蓓蕾  肖刚 《地理科学》2016,36(12):1767-1776
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基于2003~2012年中国省域高校创新产出及经济增长的统计数据,对中国省域高校创新产出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省域高校创新产出存在一定的空间依赖性,空间分布的不平衡性逐步加剧,从2003年的“沿海-沿江”分布进一步演变至2012年明显集聚在长江三角洲及山东、湖北、重庆等少数省域;空间计量模型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高校创新产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提升;计量结果显示,高校通过基础研究及产学研合作获得的创新产出对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实证研究与R/S分析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文章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介绍了吉尼系数,区域经济区位熵和Hausdoeff Index的计算方法。采用GDP指标,运用吉尼系数和区域经济区位熵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三大地带之间,省区之间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的变化趋势,而且还运用分形理论和R/S方法研究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收敛性,得出的结论如下:(1)无论从绝对差距还是从相对差距上看,自改变开放以来中国三大地带之间或省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都在扩大。(2)1995年所实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近期内并没有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3)R/S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在未来20年内将继续扩大。  相似文献   

15.
基于空间场能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评价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关兴良  方创琳  罗奎 《地理科学》2012,(9):1055-1065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区域发展的重要目标,其基础是准确评价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与空间差异。空间场能是区域中心城市借助区域联系"通道"带动外围地区发展而产生的"势能差"的抽象表达,是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与空间差异的有效手段。基于空间场能的内涵及表征方法,从省际、市际、县际等尺度探讨了中国宏观经济、三大地带与南北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区域经济变化的空间作用机制以及区域经济格局的类型划分。结果表明:①2000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的不平衡性在扩大,但不同研究尺度反映的经济差异大小有所差别;②三大地带的内部经济差异呈显著的"反自然梯度"特征,南北差异由"南北平分秋色"向"南强北弱"演变,南方与北方内部经济发展差异均呈扩大趋势;③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极化现象,经济增长局部聚集模式呈现分异性与规律性;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可划分为5大类型区23个亚单元,不同类型区未来应实施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开发经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密不可分,可以说,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是生物资源不变的基础,而社会、经济、文化、行政等环境条件的灾害程度与自然创新能力是生物资源开发的支撑和保障。采用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的环境、创新的经济绩效5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64个三级指标、78个四级指标建立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攀西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攀西地区除技术创新的经济绩效综合值较高外,其余指标相对都较低。攀西地区知识创造能力是最薄弱环节, 特别是凉山州,知识创新能力的综合值仅为7.99,不到四川省平均水平的一半,约为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1/4。知识流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攀西也十分落后。攀西地区创新能力与东中西部地区相比,差距也十分明显,除知识流动综合评价值、技术创新的经济绩效高于西部平均值、技术创新的经济绩效高于中部地区平均值外,其余方面都表现出很大的差距。针对差距从技术研发、成果推广、技术交易、风险投资、融资担保、人才交流、管理咨询、信息网络系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7.
l Public Educational Outla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Regional innovationAbility in ChinaInnovation includes a series of achvitjes from ale bed of new idea to produchon design coddle tesAng,manufac~g and marketing. It is also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creating, ti'ansfonning and applying.Regional innovahon system is a netWork promoting innovahon formed by the interachon of differentbranches and orgalhaations in a region. Many factors act upon tile innovahon ability in a specific re…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突出的问题,通过构建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框架,提出了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相关因素;运用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分析甘肃县域经济的空间差异分布与集聚情况;通过引入空间矩阵对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和空间正相关性;相对市场规模、知识存量、产业份额、城镇化水平、贸易自由度及资本投入均是导致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框架可以解释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