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滇金丝猴栖息地的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遥感与GIS技术提取了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的现存栖息地、适宜栖息地和破碎化栖息地,分析了空间分布格局与现状.结果表明,在云南滇西北地区,现有滇金丝猴种群生存于白马雪山、攀天阁、老君山、黑山、富合山和龙马山这6片独立的栖息地之中,由于长期以来受人为活动影响,南部的黑山、富合山、龙马山破碎化严重,栖息地面积较小,已接近最小生境面积.白马雪山片区连通性好,老君山次之.攀天阁片区是白马雪山南端生境破碎化形成的,老君山周边区域破碎化严重.南部残存的破碎化栖息地是恢复生境和走廊带栖息的基础,各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建立走廊带的条件,但仅有老君山到攀天阁的廊带建设较为容易,而南部的其它区域廊带建设较为困难.北部羊拉片区、南部的剑川片区、最南部的苍山片区都是滇金丝猴的适宜栖息地,可作为迁地保护的备选区域.  相似文献   

2.
景观美学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体现,对于人类健康和福祉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也是基于自然旅游开展国家公园建设的前置条件。景观美学评价是国内外学术研究中公认的难题,目前尽管诸如国家公园等一些景观规划和决策都是在区域范围内进行的,国内研究仍缺乏关于区域尺度的景观美学价值评价。论文基于生态系统服务视角,从景观的自然性、多样性和独特性3个维度,尝试从区域尺度评估西藏自然景观美学价值。结果显示:西藏自然景观美学价值处于低、较低、中等、较高和高等级的面积占比分别为12.2%、20.2%、32.4%、21.4%和13.8%。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总体上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高值区集中分布于藏东的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和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珠峰区域以及藏北羌塘高原区域;低值区除集中分布于那曲—阿里高原高寒荒漠草原和干旱荒漠以外,还广泛分散分布于中部的东部地区。多样性、自然性和独特性对西藏自然景观美学价值的影响程度逐次降低。西藏4个国家公园备选地中,雅鲁藏布大峡谷自然景观美学价值最高,冈仁波齐和羌塘相对较低。研究结果可为大尺度空间景观价值评估以及青藏高原国家公园建设、景观规...  相似文献   

3.
四川西北和昌都地区植物地理调查记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于1951年6月7日随文委西藏工作队到西藏作值物调查。由于交通上的困难,作者只在原西康北部工作。此次旅行近2,000公里,越时约六个月。採得植物约500余种,隶81科,近200属。森林面积相当广阔,只有八宿东部是纯牧区,其余皆系农牧混合  相似文献   

4.
作者于1951年6月7日随文委西藏工作队到西藏作值物调查。由于交通上的困难,作者只在原西康北部工作。此次旅行近2,000公里,越时约六个月。採得植物约500余种,隶81科,近200属。森林面积相当广阔,只有八宿东部是纯牧区,其余皆系农牧混合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名》2011,(12):12-13
辽宁省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辽宁地区就有人类劳动、繁衍、生息。在营口大石桥南金牛山发现的金牛山人化石及其遗址,距今已有28万年,是迄今为止辽宁地区发现的最古老的一处人类栖息地。在朝阳市喀左县发现的鸽子洞遗址及出土的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古人类遗址,距今5万年左右。  相似文献   

6.
先秦时期东北诸族分布地域考武玉梅东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区,早在先秦时期,这片土地上就生息、繁衍薯肃慎、秽貂、东胡、山戎、汉等民族。作为东北地区的早期居民,这些民族对东北地区的开发、繁荣起了巨大作用。在当时,各个民族之间不是混居,而是有各自较为...  相似文献   

7.
巴塘地处川、滇、藏三省边缘,位于川藏高原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境、金沙江东岸,是西藏和内地其他地区交往的枢纽,是川、滇、藏三省交通的咽喉。长期以来,川、陕、滇、藏商人集此经商,官府在此设治兴学,使这里逐渐成为康南(甘孜州南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宣统三年,西康于此筹备建省。万商云聚,人物荟萃,名胜之地,诗赋游物,可谓盛极一时。  相似文献   

8.
地理环境是保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多种多样,千变万化,又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有的地域适于人类的聚居、生息和繁衍,有的地域环境恶劣,人类根本不能定居。绝大多数人的生产和生活,被限定在一定的地域之内。由于这种特殊的人地关系,地域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乃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地理环境的存在、形成和发展,是客观的事实  相似文献   

9.
丁昭学 《中国地名》2013,(11):49-51
盐城位于江苏省中部,东濒黄海,是江苏沿海城市之一。是中国东部沿海开发利用较早的地区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后,阜宁施庄镇东园遗址、东台市溱东镇开庄遗址、阜宁县板湖乡陆庄遗址等为数众多的古人类活动遗存证明,在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黄海之滨,淮河两岸,射阳湖畔,盐阜人民的远祖在这块狭长的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  相似文献   

10.
西藏自治区省、县两级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工作始于1995年,历经勘界试点和全面勘定两个阶段。为时11年的勘界工作,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民政部的关心和指导下,圆满完成了全面勘界任务,共勘定藏新、藏川、藏滇、藏青四条省界,总长4866.15公里;勘定县界193条,总长达26838公里。  相似文献   

11.
赵性存 《中国沙漠》1983,3(2):15-22
翻开中国地图, 可以看到从西北、华北到东北地区, 茫茫北国, 绵延着一条东西长4000余公里, 南北宽约600公里的弧形沙漠带, 分布在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宁夏、陕西及辽宁、吉林, 黑龙江九个省(区)。包括戈壁、沙地在内, 总面积达130.8万平方公里, 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6%[1]。这里历史悠久, 地域辽阔, 自古以来, 是祖国多民族聚居生息和交通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植被动态变化监测是生态环境变化监测的重要内容。利用20年的AVHRR 8 km的NDVI数据集,研究了云南省的植被指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云南省植被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和空间差异。植被总生长季节为5月上旬到10月中旬。滇西南地区植被覆盖度高,植被指数最早达到峰值,生长期较其他区域长,冬季植被指数最高。滇东北地区的NDVI值较其他区域变动幅度不大,但冬季植被指数在各区中属最低。滇中、滇东南、滇南、滇西生长季的开始各不一,滇东南最早4月中旬、滇中和滇南相近在5月中下旬、滇西最迟在7月上旬。近20年来云南省的全省的平均生长季已延长一旬,主要表现在春季提早一旬开始。(2)1982~2001年,云南省全区的植被指数有增加的趋势,植被覆盖略有上升。滇东北植被指数最低,滇西南植被指数最高。滇南、滇西、滇东南植被指数变动趋势与全区相类似,表现出植被指数增长的趋势。滇西北、滇中植被指数的变化幅度介于滇东北和全省植被指数变化曲线之间。滇东北植被指数变化曲线波动幅度不大,最低值出现在1984年,在1990年植被指数下降,在随后几年植被指数略有上升,但平均NDVI在全省范围内属最低。滇东南、滇南、滇西年植被指数变化与全省的波动幅度的相近,波动范围在0.02~0.08。全省、滇西南、滇东北、滇中、滇东南区域曲线走势相似,滇西和滇西北的曲线走势相似,波峰、波谷的出现年份极为相近。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在外兴安岭以及石勒喀河以东、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约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大量的中外史料文献证明,我国各族人民早就世世代代劳动、生息和繁衍在这块土地上了。远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的周代,黑龙江各族人民就同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密切交往。公元八世纪初,中国唐朝在黑龙江流域正式设立行政机构。唐以最大的部落设黑水都督府,室韦都督府,其他各部为州,受都督府统属。十二世纪初,居住在  相似文献   

14.
西藏亚东县城下司马镇,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区位优势,曾是西藏与南亚间边贸的重要中转地,近年来边贸呈明显上升趋势,并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但下司马镇目前城镇规模小,基础设施水平低,缺乏支柱产业,从而限制了城镇功能和优势的发挥。因此,今后的发展中,应扩大城镇规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镇辐射功能,协调发展区域经济,以边贸为支柱,口岸服务业为依托,建立合理的区域经济模式,使下司马镇成为西藏对内对外开放的窗口。  相似文献   

15.
山地是地球陆地系统的重要基本单元,为未来人类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已经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战略重点。同时,山地又是生态和环境脆弱地区,与此有关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1998年第5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2002年为国际山地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Mountain,缩写为IYM),联合国的这项决议得到世界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 中国是一个山地大国,山地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  相似文献   

16.
陶和平  刘淑珍  曹宗杰 《山地学报》2003,21(Z1):118-122
省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信息化资源、经济、环境管理的基础,但省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是一项具有战略性的巨型系统工程,跨区域、跨部门、跨学科,其建设和部署必须有统一的领导和安排。文章以西藏自治区为例,根据西藏自治区目前信息化发展现状,探讨了西藏自治区省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途径及意义,认为西藏省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第一步是提出项目建设的框架及规划,其次根据信息化发展现状及投资力度,制订近期、中长期目标及建设内容,然后根据规划分阶段实施。最后文章讨论了西藏实施省级空间信息的重要意义,为实现西藏电子政府、指导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滇东北山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地形因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在滇东北山区坡耕地上设置18个不同坡度和坡长的试验小区,并进行连续3年实测,得到本区域土壤侵蚀地形因子(LS)的定量关系式,据此求得滇东北山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坡面地形效应(LS值)表。  相似文献   

18.
巴木措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巴木措,又名布喀池,意为勇士湖,亦称巴木错。位于西藏那曲地区班戈县域内,西距西藏第一大咸水湖色林错120公里,南距西藏第二大咸水湖纳木错35公里。湖面海拔4 555米,面积约185平方公里,湖区年均降水量300~400毫米左右,年均气温0~2℃,是班戈县内较大的咸水湖之一,常年有卡莫曲、桑曲、拉青曲康、白桑桑曲等多条地表径流补给,湖中生长有高原裸鲤、温泉裸裂尻鱼等,湖周为高寒牧场。湖水随着阳光的强度和角度的变化,而在一日内呈现多种色彩的视觉转换,时而幽蓝深邃,  相似文献   

19.
三、中国的原始社会组织中国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地区,大约从170万年以前起,远古的人类就已经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元谋人”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距今50万年前的“北京人”大约几十个人结成一个原始群。根据现有的材料,华南广东韶关马坝圩的“马坝人”、华中湖北长阳钟家湾的“长阳人”、华北山西襄汾丁村的“丁村人”已进入古人阶段,脱离了原始群居的乱婚状况,进入血族群婚阶段,形成血缘群团,为向氏族制度过渡准备了条件。大约从数万年以前开始,逐渐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在华南有广西柳江通天岩的“柳…  相似文献   

20.
<正>核心提示:从分布区域看,我国目前已发现的豆荚状铬铁矿床主要分布在新疆、西藏、内蒙古等西部地区蛇绿岩带,其中大多数超基性岩体尚未开展过铬铁矿找矿工作。近日,中央地勘基金铬铁矿勘查战略选区研究项目验收会在京举行。验收组认为,项目首次确定了我国豆荚状铬铁矿主要赋存部位,主要是超基性岩体中位于沿岩体长轴方向、多数在岩体中部的含矿构造岩相带,为我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