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大坪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坪金矿床是哀牢山金矿带上的超大型金多金属共生矿床.矿体为赋存于闪长岩体内部近平行的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薄脉.矿床地质、流体包襄体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成矿作用与中、新生代的区域构造-岩浆活动密切相关,至少可分为燕山期石英-黄铁矿和喜山早期石英-方铅矿两期;早期形成金矿化,晚期形成铅和银矿化并伴生金矿化;二者叠加于同一容矿空间,形成多期叠加的复式铅、锌、银、金共生矿床.成矿物质与成矿流体的来源一致,各成矿期流体均是以深源流体为主的壳-幔混合流体,但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是相对独立的成矿流体体系.矿床成因属中-高温热液硫化物-石英脉型.  相似文献   

2.
伏牛山矿床是一个含伴生金的矽卡岩型铜矿床,伴生金的平均品位为0.36g/t,伴生银的平均品位为12.4g/t。本文通过多种分析测试(如:相关分析,配分计算,矿相显微镜观察,透射电镜研究,分步溶解,物相分析等),对伴生金的赋存状态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金的存在与黄铜矿关系密切;金的存在形式主要为显微金、次显微金及少量晶格金,其中显微金主要存在于黄铜矿中,次显微金及晶格金主要存在于黄铁矿中。  相似文献   

3.
研究区属含古老地块并经中生代改造的中古生代造山带,存在金、锡等丰度较高的锡林浩特元古宙杂岩、古生代蛇绿岩及板块缝合带、二叠系火山岩、中生代伸展构造背景下的大规模火山-侵入活动及锡多金属成矿作用.本区金矿化类型主要有:韧性剪切带中的石英脉型、蚀变岩型金矿,产于幔源中基性侵入岩中的铜金矿,燕山晚期斑岩型铜金矿,与燕山期次火山岩浆活动有关的脉状铜矿床中的伴生金矿化,微细浸染型金矿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化等.研究区金矿成矿时代可分为242~229Ma、169~161.8Ma、132~159Ma (可能以130~140Ma为主)、127~109.2Ma四个区间.认识到存在印支期成矿、燕山期多阶段成矿等特点对于区内金矿勘查有重要意义.新发现7个矿床(点)的伴生金矿化.毛登、大井等多金属矿床的伴生金矿化具有重要的潜在工业意义.  相似文献   

4.
紫木凼含砷微细浸染型金矿床金砷成矿过程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紫木凼含砷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两个钻孔不同深度金、砷及伴生元素含量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矿床深部金与砷密切共生,表现为正相关;而在矿床浅部金与砷关系并不密切,二者不相关或呈负相关,金矿床成矿热液中金可能主要以Au(HS)2及AuS等形式迁移,砷则主要以H3AsO3形式迁移。随着成矿热液系统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从成矿前阶段、热液主成矿阶段至晚成矿阶段,金、砷络合物在热液中的沉淀经历了共生、初始分离至分  相似文献   

5.
黄典豪  丁孝石  吴澄宇  张长江 《地质学报》1991,65(2):127-140,T001
本矿床是燕山期的热液充填-交代脉状铅-锌-银矿床。其中伴生有综合利用伤值的金、银。金、银主要呈微粒自然金、银金矿、脆银矿、螺状硫银矿、深红银矿、黝锑银矿和自然银产出。金矿物常与辉铋铅矿、自然铋、未命名的Bi_2Te矿物相伴生,包裹于或充填于黄铁矿、铁闪锌矿、含铁闪锌矿和方铅矿的微裂隙中。银矿物通常产于方铅矿、铁闪锌矿和黄铁矿的解理或裂隙内,但不与金、铋矿物伴生。金、银矿化晚于铅、锌矿化,而金矿化相对早于银矿化。  相似文献   

6.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伴生金占金保有储量的43.39%.加强伴生金的找矿研究和开发利用不仅能迅速增长金的储量和产量,而且也是提高矿产品经济价值和矿山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我国伴生金矿金矿类型主要有:岩浆型硫化物铜镍矿床、斑岩铜铜矿床、夕卡岩型矿床、火山岩型矿床和热液型矿床.伴生金矿床资源潜力巨大.因此对伴生金矿床特征的研究及找寻是迫在眉睫的地质工作.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卡拉玛铜矿床中伴生金的工艺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矿石主要由黄铜矿、黄铁矿、菱铁矿和少量辉铜矿组成,伴生金主要呈独立矿物自然金产出,多数金矿物以脉型和裂隙型嵌布于矿石中,金矿物的粒度多分布在0.10~0.05mm,矿石中金的理想回收率为86.78%.  相似文献   

8.
针对滇中武定迤纳厂铁铜矿床的东方红矿段和大宝山矿段的不同类型铁铜矿石进行的矿相学、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研究发现:在东方红矿段稀土元素异常富集(ΣREE为1%~0.2%)的条纹条带状磁铁矿石中发现有大量的长条状、放射状的氟碳铈矿集合体,除此之外,稀土元素还以独居石的矿物形式存在或赋存在萤石当中,且在空间分布上与磁铁矿紧密共生。在出现金异常(高值达3.4g/t)的团块状和浸染状矿石中发现了自然金(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这些自然金(银)主要存在于黄铜矿和黄铁矿周围,主要以裂隙金和粒间金的形式存在且与硫化物紧密共生。经能谱分析,自然金(银)中金含量为83.29%,银含量为12.56%。这些现象暗示该矿床可能存在两期主要的成矿作用。同时这些主成矿元素和伴生元素的矿物赋存状态特征与成矿元素相关性的聚类分析结果大致吻合。根据该矿床成矿时代的最新研究,可以推断迤纳厂铁铜多金属矿床主要的两个成矿阶段为:铁-稀土成矿阶段和铜-金成矿阶段。在滇中地区该类型矿床的勘探开发过程中,应重视对不同类型矿石中稀土、金等伴生元素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9.
小秦岭裂隙式金形成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交通过小秦岭一些与金伴生(或共生)矿物(石英、方铅矿和黄铁矿)对金的吸附性实验,探讨了裂隙式金的富集机理。  相似文献   

10.
桂东大瑶山地区金矿成矿条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桂东大瑶山地区的金矿主要产于寒武系具浊流沉积特征的浅变质含碳质碎屑岩中,受地层岩性及断层破碎带控制明显,岩浆侵入活动相对较弱,仅出露有加里东期、燕山期及喜山期的中-酸性小岩株和岩脉,除加里东期花岗闪长斑岩破碎带中产有金矿化体或金矿体外,其它各期岩体均未见明显的金矿化.金矿化类型主要为硅化石英脉型和硅化破碎带蚀变岩型.区内的金矿化主要与地层建造有关,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属地下水热液改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11.
石窝地区金银矿主要为构造蚀变岩型矿床,其成矿作用一方面与该区早期的以基底剥离断层为特征的变质核杂岩有关,矿床主要分布在剥离断层控制范围内的岩石中,形成特定的“矿化层位”效应;另一方面金、银矿的最终成矿定位与燕山期岩浆活动及其伴生的脆性断层有关,容矿构造主要为该地区的燕山期脆性断层或剪切带,最终定位的成矿热液主要来自燕山...  相似文献   

12.
马庄山金矿床中自然金,除与多金属硫化物密切共生与伴生外,主要脉石矿物就是石英。历次的构造运动,多期的矿液活动及演化,无不在石英的宏观构造和微观构造上有直接或间接的反应。系统详细地研究这些构造,可以指示金矿的找矿方向及扩大金矿储量  相似文献   

13.
湖南金矿床中黄铁矿和毒砂的含金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鲍振襄 《矿产与地质》1991,5(5):368-374
(?)南的共生与(?)生金矿庆中的金,大部分为次显微金和(?)显微金.(?)中的黄铁矿和毒砂是金的主要载(?)矿物.金主要以机械混合物或微包体形式赋存,主要形成于硫(?)化物矿化(?)或晚期.矿石合金量的高低与载金矿物的晶形,(?)度,生成期及碎裂程度等有关.(?)黄铁矿、毒砂是金矿床的主要标型矿物.As是标型指示元素.  相似文献   

14.
金汞砷锑矿床中的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铊的单矿物,矿物中的铊,岩矿石中的铊和铊元素组合四个方面进行讨论。根据铊存在形式及其与有关元素密切程度不同,将金、汞、砷、锑矿床中元素分为三组即相关元素,共生元素和伴生元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找矿前提。  相似文献   

15.
位于中印度洋中速扩张洋脊的Edmond热液区块状硫化物矿石样品主要分为以黄铁矿-黄铜矿为主的富Fe块状硫化物、热水沉积成因的富含硅质块状矿石和以硬石膏为主的硫酸盐矿石等3种不同类型.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在硫酸盐矿石和富Fe块状硫化物中首次发现了自然金,最大粒径可达20 μm左右,主要呈不规则粒状或板状与硬石膏、闪锌矿等硫化物颗粒紧密共生,少量以次显微金形式沉淀在自形黄铁矿晶体表面.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晚期形成于中低温条件下的贫Fe闪锌矿中Au富集程度普遍较高(平均含量约为6700×10-6);Ag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与闪锌矿、黄铜矿伴生的硫盐矿物中(5.0%~6.7% Ag),这表明贵金属元素的富集成矿作用与海底热液活动晚期的中低温成矿阶段有关.推断Au在该研究区以高温、酸性和氯度较高为特征的热液流体中主要呈AuCl2-或AuHS0形式迁移.而海水与热液流体混合、喷口流体发生相分离以及传导冷却作用,被认为是导致Au有效沉淀的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6.
黄松 《矿产与地质》1993,7(5):343-349
我国西部岩浆岩型铜镍矿床伴生金与主金属元素组合,Au—Cu组合具有同步富集特征,而Au—Ni组合为不相关;伴生金与微量元素组合,Au—Pt、Au—Pd、Au—Se、Au—Te呈正相关Au—Co、Au—Os、Au—Ru、Au—Ir、Au—Rh为不相关的组合特征.该类型铜镍矿床伴生金以矿物态赋存为主,分散金较少,主要载体为黄铜矿及其它硫化物.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发现的高松山大型、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发育于佳木斯地块以西小兴安岭浅成低温热液成矿带。主要通过电子探针和镜下分析,矿床主要载金矿物为石英、黄铁矿和黄铜矿,其中以石英为主。石英内的金伴生有大量银和一定量铋,其主要以自然金形式存在于次生石英粒间;矿床内黄铁矿主要分布于安山质围岩内,并具有多期次性,其内存在自然金和离子金两种形式,整体早期以自然金为主,晚期黄铁矿和黄铜矿主要为离子金。黄铁矿内大量发育As,其可能为Au得以赋集的原因;沸腾作用和围岩硫化反应是高松山金矿Au沉淀的主要机制,两种机制都是在还原条件下,以H2S浓度降低为基础,使自然Au析出。矿床内大量"明金"存在于晶形较发育的次生石英颗粒间及黄铁矿(赤铁矿)内,其暗示另一期含H2S浓度较高的流体对早期矿化及围岩的清扫,使Au发生二次富集作用。矿床内发育的晚期黄铁矿和黄铜矿含有较弱金矿化,以及大量早期黄铁矿被氧化现象,其与矿床内存在的高温流体包裹体相对应,说明晚期流体性质已发生改变。在部分晚期流纹质围岩内发现较弱的金矿化,进一步说明高松山陆相火山岩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的矿化具有多期、多阶段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发现的高松山大型、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发育于佳木斯地块以西小兴安岭浅成低温热液成矿带。主要通过电子探针和镜下分析,矿床主要载金矿物为石英、黄铁矿和黄铜矿,其中以石英为主。石英内的金伴生有大量银和一定量铋,其主要以自然金形式存在于次生石英粒间;矿床内黄铁矿主要分布于安山质围岩内,并具有多期次性,其内存在自然金和离子金两种形式,整体早期以自然金为主,晚期黄铁矿和黄铜矿主要为离子金。黄铁矿内大量发育As,其可能为Au得以赋集的原因;沸腾作用和围岩硫化反应是高松山金矿Au沉淀的主要机制,两种机制都是在还原条件下,以H2S浓度降低为基础,使自然Au析出。矿床内大量"明金"存在于晶形较发育的次生石英颗粒间及黄铁矿(赤铁矿)内,其暗示另一期含H2S浓度较高的流体对早期矿化及围岩的清扫,使Au发生二次富集作用。矿床内发育的晚期黄铁矿和黄铜矿含有较弱金矿化,以及大量早期黄铁矿被氧化现象,其与矿床内存在的高温流体包裹体相对应,说明晚期流体性质已发生改变。在部分晚期流纹质围岩内发现较弱的金矿化,进一步说明高松山陆相火山岩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的矿化具有多期、多阶段性。  相似文献   

19.
滇东南锡多金属矿产区域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东南锡多金属矿产围绕花岗岩成矿中心在某一或某几个特定的象限内作带状分布,各个成矿中心在区域上等间距出现,成岩成矿主要在燕山期,与早期岩体有关的矿产主要伴生金,与晚期岩体有关的矿产主要伴生银,不同成分的花岗岩有不同的矿产分布形式.  相似文献   

20.
陕西汞矿类型简介兼论金—汞矿床的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可法 《矿产与地质》1991,5(5):333-337
在综合归纳秦岭泥盆系多金属矿带特征的基础上,将陕西汞矿床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层控型、裂隙脉状型和伴生型;分析了金汞元素的矿物和地珠化学相似性,金汞矿床共生成矿特征,认为陕西境内秦岭地区是金—汞找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