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研究的堆积体位于怒江下游某拟建水电站坝址附近,其稳定与否对水电站施工及运营均影响重大,因此有必要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对该堆积体基本地质条件与特征的调查分析,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阐释,并对其整体和局部稳定性作了定量计算,为工程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2.
西南某水电站坝址左岸发育一大型堆积体,方量约200×10^4m^3。该堆积体沿SWW方向呈喇叭形展布,边界较为清楚,主要物质组成为碎(块)石土及碎石夹粉质粘土。目前堆积体上可见开挖造成的局部垮塌现象,其整体稳定性与否将对坝线选择及水库的安全运营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在对其基本特征及变形破坏模式深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其成因机制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评价该堆积体的稳定性提供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古水水电站工程区域堆积体边坡工程地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地区水电工程中堆积体边坡的稳定性问题研究对水电工程建设极为重要。堆积体边坡研究中比较关键的问题包括:堆积体的历史成因、不同条件下的力学参数取值和稳定性分析。本文通过对古水水电站坝址区域内下覆为板岩、上覆为堆积体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到了该区域上覆堆积体和下覆板岩倾倒变形的历史演化过程:在冰水的携带作用下,边坡顶部的岩土体逐步向下迁移而形成堆积体,并且表现出明显的层状效应;板状岩体在构造运动、河谷下切和风化卸荷等共同作用下,加之上覆堆积体重量的不断增加,从而发生折断并导致倾倒变形。在对冰水堆积体物理力学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场的工程地质调查,得到了区域内堆积体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表现为顺软弱面整体滑动破坏和局部圆弧型滑动。  相似文献   

4.
虎跳峡工程区松散堆积体原位直剪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松散堆积体型斜坡在虎跳峡工程区河段两岸普遍发育,研究其剪切强度对于此类库岸斜坡的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作者设计了堆载式加荷直剪试验方法,并经野外大面积现场试验,获得了堆积体直剪时的剪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对堆积体的剪切强度性质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同时为工程区堆积体稳定性评价提供了可参考的c、φ值。   相似文献   

5.
孟底沟沟口右岸堆积体体积高达1500×104m3,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下游孟底电站的建设和运营。研究该堆积体在库水位变化影响下的潜在破坏模式及评价其稳定性对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针对水库蓄水对该堆积体稳定性的影响,在工程地质勘察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三维有限差分数值模拟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详细的定性分析,并结合二维数值模拟对两条典型剖面的稳定性做出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初始水位时,天然工况下该堆积体基本处于稳定状态;(2)蓄水后稳定性明显恶化,尤其在暴雨的影响下,堆积体极可能沿着基覆界面出现蠕滑变形,引起堆积体发生叠瓦状的后退式破坏。  相似文献   

6.
以二郎庙大型堆积体为例,从其成生环境地质背景和堆积体特征研究入手,通过动力地质学和斜坡演变(过程)分析法,对这一大型堆积体成因机制进行分析论证,继而形成对其稳定性初步评价,表明二郎庙堆积体整体式滑移破坏的可能性不大,但局部稳定性较差,在集中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等诱发因素的作用下可能发生较大面积的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7.
针对国内西南水电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的堆积体边坡问题,结合现场调查在地表看到的地质现象,以及钻孔岩芯资料,在分析区域地质环境、降雨等条件的基础上,对堆积体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宏观定性评价。在地质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该堆积体具有多期次复合成因的特征,是怒江峡谷岸坡演化的典型模式之一,并进一步提出了该堆积体成因机制的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模式。由于该堆积体边坡特殊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其处于重要工程部位的特点,采用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对边坡在天然状态、暴雨、地震等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评价,为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和暴雨等工况下可能的局部加固处理提供合理的依据,并为流域内类似成因和结构的堆积体边坡稳定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所研究的堆积群位于云南省境内怒江下游某水电工程左岸近坝部位,若该堆积群其中一个区一旦失稳将直接影响到水电工程的施工和运营.本文首先阐述了各堆积体特征和地质条件,其次解释了各堆积体成因,最后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堆积体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在评价结果基础上,提出了一定的工程防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锦屏Ⅰ级水电站开挖边坡稳定性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 3D 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和论证锦屏Ⅰ级水电站拱肩槽边坡的稳定性。重点对坝址区河谷形成过程中河谷应力场进行了模拟分析 ,对河谷现今应力场进行了拟合分析并对拱肩槽边坡在开挖过程中和开挖后的应力、应变场特征和演化规律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揭示了边坡失稳的可能形式及部位 ,并据此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与评价 ,为边坡的开挖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胡道功  徐瑞春 《现代地质》1999,13(4):466-470
清江干流水布垭水电枢纽是与隔河岩、高坝洲水电枢纽并重的国家级大型水电工程 ,坝址区高边坡稳定性问题是水布垭坝址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之一。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 ,对坝址区岩体应力场和位移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岩体三维应力、应变分布与岩体变形破坏的关系 ,评价了岩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水电站坝址附近滑坡稳定性对工程影响巨大,特大型滑坡尤其如此.对滑坡稳定性是否能作出科学评价,其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这项工作是研究滑坡稳定性基本前提.本文所研究滑坡位于雅砻江中游某拟建水电站,本文主要在对其地质概况、基本特征简要介绍基础上阐明其影响因素及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12.
王昆  张四和 《云南地质》2013,(4):457-462
糯扎渡水电站坝址区主要分布花岗岩,研究、认识花岗岩体工程地质特性,合理选择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对大坝安全和经济十分重要.大量地质勘察及试验研究,对坝址区花岗岩体的成因、分布,及岩体质量等做出科学评价,提出合理且符合实际的力学参数指标建议值,为电站的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金沙江上游藏曲口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藏曲口滑坡位于藏曲与金沙江交界处的金沙江右岸波罗水电站下坝址上游。藏曲口滑坡是金沙江上游典型的滑坡,研究该滑坡的成因对金沙江上游的滑坡研究具有极大的意义。稳定性研究是对坝址的选取的必要条件。本文从滑坡体基本条件分析入手,分析滑坡的成因机制,计算了滑坡体稳定性,准确、合理地分析评价藏曲口滑坡稳定性,为滑坡坝址的选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大型滑坡堆积体稳定性的三维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  徐卫亚  石崇  王如宾  孙怀昆 《岩土力学》2011,32(11):3487-3496
古水水电站争岗特大型滑坡堆积体方量高达4 750×104 m3,存在多处厚度超过50 m的超深层滑坡。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大坝的建设与运营。工程地质勘测、2008年降雨产生的变形资料表明,该滑坡体是一个多期次复合型滑坡,主要由基岩、滑带土和松散堆积物组成,地表已出现大量拉张和剪切裂缝,天然工况下整体处于沿贯通底滑面发生蠕滑变形的状态,各种工况下均存在滑塌的可能性,必须进行开挖加固治理。针对二维平面方法无法考虑计算断面的侧向约束和底滑面在空间上的曲率效应,运用三维极限平衡方法和大变形拉格朗日有限差分法,根据实际地质信息建立了多个三维计算模型,通过对治理前后滑坡体应力、变形、塑性区和安全系数变化对比分析,定性、定量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并引入有限元点和面安全系数法对加固后稳定性进行了校核。结果真实反映了滑坡体的稳定性现状与规律,与现场勘查成果相吻合。开挖加固后,滑坡体局部和整体稳定性均有显著提高,结合排水措施,将更有利于保持其稳定性。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问题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水电工程具有规模大、施工快、地质缺陷不易揭露等特点,特别是对于水电工程的安全运营至关重要的深层抗滑稳定性问题.基于上述原因,本文以金沙江观音岩水电站为例,借助坝基开挖,总结出工程地质条件软弱结构面展布特征动态评价软弱结构面参数动态取值坝基稳定性评价这一套坝基软弱结构面动态评价方法,并以软弱结构面展布特征与参数动态研究为核心,建立起合理的坝基深层抗滑稳定性评价方法.实践表明,该套方法能合理地评价重力坝抗滑稳定性问题,保证水电工程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西部某电站左岸坝肩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分析,确定了边坡破坏的边界条件及影响局部稳定的裂隙组合模式,为边坡工程处理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水电工程对坝肩抗力体长期稳定性要求极高,因此,对于复杂岩土体坝肩抗力体在水推力作用下的稳定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西南某水电工程坝肩岩体普遍发育有蚀变岩,因此需对其抗力体长期稳定性进行评价。根据考虑蚀变岩体流变特性的黏-弹-塑性本构模型,对水库蓄水运行期抗力体边坡应力、形变场等特征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研究表明,坝肩抗力体在蓄水6个月后三次应力场基本形成,即此时抗力体处于最危险状态,可能会出现蚀变岩带与断层交叉部位的局部破坏; 通过对蓄水5a后模拟得到的变形值及塑性区变化情况分析,得出坝肩抗力体整体上是长期稳定的。  相似文献   

18.
雅鲁藏布江中游某水电站库区泥石流工程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雅鲁藏布江中游某水电站在库区6.7km范围内发育有11条泥石流沟,泥石流发生频率较低。本文主要通过对库区各石流沟的危险性、堵江可能性及对水电站工程设施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进而综合分析库区泥石流的工程影响。其中3条沟距离坝址较近,危险性较大,会对坝址区水工建筑及施工安全造成一定影响,库区泥石流不会造成严重的堵江问题。水库蓄水后,库区泥石流堆积区急剧后退,对水库正常运营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