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韩国中生代花岗质岩,根据其时代、产状、岩石化学特征,分为早侏罗-早白垩世的大宝花岗岩和晚白垩-早第三的佛国侍花岗岩。大宝花岗岩的δ^18O值为+5.0-+10.0‰(平均值为8.2‰),佛国寺花岗岩的δ^18O值为+2.4-49.1‰(平均值为+7.0‰)。δ^18O值的大范围变化,表明了在岩浆期后蚀变作用过程中,花岗岩中进入了^18O亏损的天水。可用石英δ^18O、SiO2、TiO2和Sr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本矿物为新发现的钇易解石族的端员矿物-钛钇易解石,产于江西省龙南县足洞燕山期中粒白云母花岗岩及其风化壳中。矿物属斜方晶系,常呈板状或短柱状,为天然晶质体,浅黄色,粒度为0.075mm,硬度4.7,比重4.73,二轴正晶,Ng=2.248,Nm=2.212,Np=2.194,Ng-Np=0.054,2V=70°。空间群为D^162h-Pmnb,a0=0.750nm,b0=1.092nm,C0=0.5  相似文献   

3.
研究结果表明,康县-琵琶寺-南坪构造带是一个复杂的、含有不同成因岩块的混杂带。该带中分布有蛇绿岩块(古洋壳残片),为典型的洋脊型拉斑玄武岩,具有轻稀土亏损的稀土配分型式、不活动痕量元素及其比值Th/Yb,Ta/Yb,Ti/Y,Ti/Zr等,指示其来源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琵琶寺蛇绿岩与勉县-略阳地区庄科蛇绿岩以及德尔尼蛇绿岩完全可以类比。因此,康县-琵琶寺-南坪蛇绿构造混杂带乃是勉略带向西延伸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广西大气降水热液矿床在泗顶,北山,老厂等铅锌矿;寺村等重晶石矿,益兰等汞矿;金牙,高龙等超微粒型金矿,金山等银矿,这类矿床稳定同位素主要特征是:成矿流体的氢同位素组成严格受地理位置制约,δDH2O值显示比较稳定,而蚀变岩石的δ^18O值低于未蚀变岩石的δ^18O值,在δDH2O-δ^18OH2O关系图上,其投影点绝大部分位于大气降水线上或附近,碳同位素在空间上表现为从围岩→蚀变围岩→矿体,δ^13  相似文献   

5.
云南施甸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孢子和疑源类(ACRITARCH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联达 《地球学报》1996,17(1):105-114
本文首次报道在滇西施甸向阳寺剖面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地层中发现孢子和疑源类,根据孢子特征及其在地层中的分布和演化规律,自下而上可划分出3个孢子带:1.Apiculiretusisporaspicula-Emphanisporitesneglectus(SN)带;2.Synorisporitesverrucatrs-Streelispora(VN)带;3.Breconisporitesbreconensis-Cymbosporitesdittonensi(BD)带。滇西施甸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孢子带可与滇东曲靖  相似文献   

6.
吉林海沟金矿床成矿流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李荫清 《地质学报》1994,68(1):48-61
海沟金矿床石英中含丰富的三相CO2-NaCl-H2O和两相富CO2包裹体,并与两相的NaCl-H2O包裹体共生。成矿流体富含CO2,并有2种类型和来源:高盐度富CO2的NaCl-H2O溶液,来源于浆热液;低盐度NaCl-H2O溶液,来自古大气降水。成矿最佳温度为220-300℃,流体静压力为4-20MPa,矿化深度为1-3km,流体盐度为2-7ω(NaCl)/10^-2,总密度为0.644g/cm  相似文献   

7.
太谷凤凰山矿泉水位于在建的太谷酎泉寺避暑山在,是锶-重碳酸-钙钠型低矿化度优质饮用天然矿泉水。泉水环境优越,开发利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8.
王平义  陈远信 《水文》1994,(3):12-16
本文对我国的MB-2型和美国的TR-2型卵石推移质采样器的模型的水力特性和采样效率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得到MB-2的水力效率为0.91,TR-2的水力效率为1.04;仪器置入水中后水流的紊动强度TR-2比MB-2大。TR-2的采校效率平均是MB-2的1.84倍,TR-2的采样效率方差平均是MB-2的1.67倍,即前者的采样效率比后者高,但其采样效率的稳定性比后者差。文中还给出了两种仪器的采样效率η  相似文献   

9.
胶东台上金矿成矿机制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凤英  李兆麟 《地质论评》1994,40(5):456-465
模拟实验研究表明,台上金矿床的成矿机制为:胶东群地层重熔形成滦家河花岗岩岩浆时,初始浆为几乎均匀的熔体相;随着结晶成岩作用的进行,由于局部岩浆结晶分异作用,产生富K^+,Na^2^+,Ca^2^+,Mg^2^+,F^-,Cl^-,S^2^-,CO3^2^-及挥发份CO2,CO,H2O等的流体相,并不断从已结晶矿物及残熔体中,以[Au(HS)2]^-,[Au(HS)S]^2^-,AuCl4]^-等络  相似文献   

10.
DCS-偶氮胂光度法测定钛酸锶烧结物中游离的氧化锶胡浩,周宏实江苏海安磷肥厂226600DCS-偶氮肿[2-(2-胂酸基苯偶氮)-7-(2,6-二氯-4-磺酸基苯偶氮)-1,8-二羟基-3,6-二磺酸萘]属双偶氮变色酸类显色剂,主要用于稀土元素的高灵...  相似文献   

11.
潘明臣  刘文海 《辽宁地质》2000,17(2):101-108
辽西金羊盆地(金岭寺-羊山盆地)南部髫髫山组陆相火山岩发育,为一套以中性为主的基性、中基性、中性火山岩组合。火山岩碱度主要为钙碱性,火山岩形成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区,这与本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相吻合。根据当前火山岩的研究现状,尝试性地对该盆地髫髫山组火山岩进行了火山喷发旋回层序的划分,共划分了四级火山喷发旋回层序。其中A-A’剖面I级2个,II级5个,III级17个,IV21个;B-B’剖面I级2个,  相似文献   

12.
运用构造解析和构造—岩层填图新方法,将苍山变质岩划分为黄龙潭、石门关、龙泉峰、中和寺、茫涌溪和罗坪山6个岩组。据其变形、变质特征和同位素年龄,将黄龙潭、石门关岩组归并为古元古代沟头箐岩群(锆石U-Pb年龄2000Ma),龙泉峰、中和寺、茫涌溪岩组归并为中元古代苍山岩群(Sm-Nd模式年龄1000—1400Ma),罗坪山岩组则确定为晚元古代(Rb-Sr等时线年龄698Ma)。  相似文献   

13.
华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的热水成因硅质岩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李胜荣  高振敏 《矿物学报》1996,16(4):416-422
华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Ni-Mo-PGE序列富硫化物层上,下均出现在区域上延伸不甚稳定的硅质岩,过去对其成因未作研究。该硅质岩刘岫峰(1994)的化学成因,生物成因和火山成因硅质岩氧化物(SiO2-Al2O3,SiO2-MgO,SiO2-K2O+Na2O)判别图解上多落在化学成因区和火山成因区,在Wonder的热水成因和正常水成因硅质岩SiO2-Al2O3判别图解上,多落在热水因区,该硅质岩稀土总量  相似文献   

14.
陆琦  周湖云 《矿物学报》1997,17(3):270-275
在研究沂蒙矿,蒙山矿等地幔矿物时,新发现了两种Zr-Ti,REE-Ti氧经物矿物。Zr-Ti氧化物新相6个样品点的探针成分分析:TiO227.756-46.811,ZrO231.724-58.092,TFeO2.75-5.82,Cr2O31.728-4.65,Nb2O51.353-4.357,Ta2O50.155-2.814,SiO20.894-13.749,主次元素的成分变化幅度均较大,但以氧为  相似文献   

15.
甘树才  曹淑琴 《世界地质》1996,15(3):101-104
系统研究了Ge-ARS-H2C2O4-V体系报道极谱催化波的影响因素,测定了Ge-ARS-H2C2O4三元配合物的配合比为1:2:1。实验初步证明了该体系催化波为具有吸附性质的平行催化波。本法检出限为0.14mg.mL^-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9.89%,标准回收率为93.70%-109.0%,0-50mg.mL^-1的锗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华北地台北缘的工产辽和南缘的东秦岭两个钼矿带闻名遐迩。本文用同位素稀释-等离子体质谱法,直接测定了燕辽钼矿带中兰家沟钼矿床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186.5±0.7)×10^6a,杨家杖和肖家营子钼矿床的Re-Os模式年龄为(187±2)×10^6d-(d191±6)×d10^6a和(177±5)×10^6a,小寺沟和寿王坟铜矿床的Re-Os模式为DD(134±3)×10^4a和(148±4)×  相似文献   

17.
1-(2-咪唑偶氮)-2-萘酚-4-磺酸与镍的显色反应郑恩铭,潘富友浙江省台州师专生化系临海3170001-(2-咪唑偶氮)-2-萘酚-4-磺酸(IANS)已用作光度法测定Cu ̄[1]、Zn ̄[2]及Cu和Zn的连续测定 ̄[3]。本文试验了IANS与...  相似文献   

18.
由于缺乏合适的测年对象,华北地区中上元古界的年龄值主要是从沉积财及脉岩中获得。该文据近来从辽北中元古界凡河群中识别出的一套同期喷发玄武岩,获得其Sm-Nd等时线年龄为1199±39Ma.FeO(全-MgO,Ti/100-Zr-Y.3,TiO2-K2O-P2O5,TiO2-Y/Nb和TiO2-Zr图解指地了其大陆内部的裂谷构造环境。^87Sr/^86Sr=0.7030,ε^(T)Nd=-9.5-11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五道梁冻土活动层表面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排放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林清  金会军  程国栋  李宁 《冰川冻土》1996,18(4):325-330
通过静态箱取样方法,首次获得青藏高原冻土活动层排放气体。分析测定结果表明,CH4含量为0.63~1.54μg/g,平均为1.19μg/g,大多数样品CH4含量低于当地大气CH4含量(1.32μg/g);CO2含量为0.15%~0.27%,平均为0.21%,明显高于大气CO2的浓度(0.069%)。CH4、CO2含量具有一定的日变化特征。CH4排放率为-0.032~0.048mgm-2h-1,平均为0.001mgm-2h-1;CO2排放率为-56.503~61.425mgm-2h-1,平均为0.095mgm-2h1。从所获得的冻土排放气体中CH4和CO2的浓度来看,这种干燥寒冷的高原冻土活动层表面CH4排放较少,CO2的排放较高  相似文献   

20.
孢粉记录揭示的2万年以来若尔盖地区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刘光锈  王苏民 《冰川冻土》1995,17(2):132-137
若尔盖黑河牧场DC剖面的孢粉记录表明,末次冰期晚阶段若尔盖原高的气候表现为不稳定性,即冷暖变化频繁,其基本变化与全球一致,相对暖的阶段发生在20-18KaBP,16-15KaBP和13-11.2KaBP;相对冷的阶段在18-16KaBP,15-14KaBP和11.2-10.2KaBP。其中末次冰期最盛期发生于18-16KaBP;11.2-10.2KaBP的降温可对应于YoungerDryas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