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叙永式高岭土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铁麟 《矿床地质》1982,1(2):69-79
川南东起古蔺以东,西至长宁以西一线广泛分布的叙永式高岭土矿(图1),早在三十年代末就载入地质文献中。前人在矿物学方面做过研究。近年来随着地质工作的进展,对该矿床也相应做了不少工作。但是有关矿床成因的说法极为不一。由于现代工业对高岭土矿物原料的需求,探讨这一问题不仅在理论方面,而且在实用方面均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湖南永兴七甲兴洞高岭土矿近期开展勘探工作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收集区域类似高岭土矿床地质资料,研究分析矿床地质特征,认为彭公庙岩矿体外围高岭土矿床类型为热液蚀变型,主要控制因素为NW向构造,为富含长石类岩脉提供侵位空间,围岩对岩浆汽液起隔阻作用,气候地形条件决定矿体二次矿化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3.
从临沧永泉高岭土矿的成矿地质、矿体分层、矿石的类型和质量特征及表生作用下矿物的转化等方面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系统说明了永泉高岭土矿床的成因类型为风化型中的风化残积亚型矿床,属原地风化形成。  相似文献   

4.
宜春市何家坪高岭土矿床特征及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淑芳  卢建萍 《江西地质》2001,15(2):128-132
宜春市何家坪高岭土矿是由中细粒白云母花岗岩次生风化变质作用,在岩体风化壳中形成的风化残积型砂质高岭土矿床,矿床规模达中型,本文重点介绍矿床地质特征及矿石质量,并对矿床勘查开发利用的前景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西昆仑一带是新疆重要的铅锌铜矿基地,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团结峰铅锌矿床位于林济塘(陆缘盆地)Fe-Pb-Zn-Cu-Au-Mo-石膏矿带内,地质工作程度相对较低。本文通过研究矿床的地质特征,从含矿地层、控矿构造等方面分析了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根据矿体的形态、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组合特征,以及成矿过程建立了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以指导区域同类型矿床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6.
《四川地质学报》2022,(2):202-205
西昆仑一带是新疆重要的铅锌铜矿基地,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团结峰铅锌矿床位于林济塘(陆缘盆地)Fe-Pb-Zn-Cu-Au-Mo-石膏矿带内,地质工作程度相对较低。本文通过研究矿床的地质特征,从含矿地层、控矿构造等方面分析了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根据矿体的形态、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组合特征,以及成矿过程建立了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以指导区域同类型矿床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黔北德江地区梁山组铝土矿野外地质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了本区铝土矿含矿岩系沉积特征、沉积环境及成矿规律,预测铝土矿找矿靶区。研究表明,黔北德江地区铝土矿矿体赋存于沙沟向斜与红坳向斜两翼及核部的梁山组中,其形成的沉积环境为沼泽化瀉湖相,成矿物质来源可能为下志留统秀山组泥质砂岩。德江—沿河一带满足铝土矿成矿的相关条件,具有良好的成矿潜力,为新的铝土矿找矿靶区。文章在野外工作基础上总结的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为今后的找矿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焦森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143-67z1145
正研究区位于福建省邵武市大坪—张厝一带,区内断裂构造发育,萤石矿化强烈,物化探异常明显,萤石矿床(点)众多。综合区内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区内萤石矿找矿潜力大,新发现的张厝、新坪萤石矿通过进一步工作,有望达到中大型萤石矿床规模。1 区域地质  相似文献   

9.
以陕西府谷海则庙与段寨矿区高岭土矿勘查为例,研究实物地质资料的二次开发利用对地质找矿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陕西府谷海则庙与段寨小区高岭土矿的找矿过程及矿床特征,发现区内赋存于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等含煤地层顶底板及夹矸中的沉积型硬质高岭土达十多层,含矿系数为3%~10%。通过对以前煤炭详查施工的120个钻孔的复查,及上千件样品的测试工作,发现二矿区高岭土矿D级资源量35 105.25万t,E级资源量137 571.01万t,其中D级占总资源量的20.33%。实例证明,开发利用煤系勘查实物地质资料是实现煤系共伴生矿产找矿突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熊星  王希文  程悦 《江苏地质》2014,38(4):594-598
黔北栗园向斜北段铝土矿是产于早志留世韩家店群(S1Hj)泥页岩或晚石炭世黄龙组(C2h)粗晶灰岩之上的一水硬铝石型沉积型铝土矿床。铝土矿产出层位为晚石炭世大竹园组(C2d)。在阐述该铝土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床形成过程中的控矿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主要有构造、古地理及古气候、地层、成矿物质来源四大控矿条件。鉴于区域内具备相似条件的向斜构造还有多个,如参照该矿床开展地质勘查工作,有望再找到多个中—大型铝土矿床。  相似文献   

11.
贵州老万场红土型金矿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履安 《地质论评》2000,46(6):628-637
对贵州西南部晴隆老万场红土型金矿与相关岩石(矿石)和喀斯特红土等进行了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比较研究,阐明了矿床的各类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追溯了矿术的物质来源。研究表明,本类红土型金矿的物质来源是高硅质(石英)、富铁质(黄铁矿等)的富金矿(岩)石;具有Au-As-Sb-Hg-Tl-W-Ag-Ba的微量元素组合特征,与卡林型金矿十分相似,是原始卡林型金矿风化演化的产物。常量元素和稀土元  相似文献   

12.
贵州西部中、上二叠统界线附近风化壳类型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贵州西部中、上二叠统界线附近普遍存在不整合面,在不整合面上往往发育厚度不等的风化壳。风化壳主要可归纳为三种类型:茅口组顶部的喀斯特漏斗、洼地中堆积的红粘土风化壳,锰质(铁质)风化壳,峨眉山玄武岩喷发间断面上或玄武岩顶部与龙潭组(宣威组)之间的的高铝高岭石风化壳。喀斯特侵蚀面上的红土风化壳是红土型金矿的赋存层位,峨眉山玄武岩喷发间断面上的高铝高岭石风化壳是铜矿、铝土矿赋存层位,喀斯特侵蚀面上的锰质(铁质)风化壳是锰矿、铁矿赋存层位,而玄武岩顶部与龙潭组(宣威组)之间的高岭石粘土风化壳是稀土、硫铁矿、铝土矿赋存层位。中、上二叠统界线附近风化壳对金、铜、铝土、硫铁、锰和稀土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叙永式埃洛石矿中矿物演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周国平 《矿物学报》1990,10(1):46-51,T004
川、黔、滇交界处的埃洛石矿俗称“叙永石”,产于上二叠乐平统龙潭页岩和下二叠阳新统茅口灰岩的卡斯特侵蚀面间。成矿母岩为上二叠乐平统含黄铁矿的高岭石粘土岩。母岩在风化淋滤期间经历以下变化:(1)黄铁矿氧化成针铁矿;(2)高岭石从有序向无序转化,最终转变成埃洛石;(3)锐钛矿作为稳定相残留富集于剖面上部。形成的矿物组合以10埃洛石为主,包括伊利石、伊利石/蒙脱石混层矿物、三水铝石、三羟铝石、石膏、水铝英石和石英。  相似文献   

14.
贵州水城 - 纳雍锰矿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水城-纳雍锰矿属表生氧化锰类的锰帽型矿床。通过对锰矿石和矿胚层岩石中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的研究,均具有热水沉积的特征,硅质灰岩、含硅质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是锰帽型矿石最主要的矿胚层。它们是在茅口晚期黔中台沟相带内中-低温热水中沉积的,锰质主要来自茅口期玄武岩。纯硅质岩仅见于地表,是含硅质的矿胚层岩石,在地表经强烈氧化作用形成氧化锰矿石同时产生的"副产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沉积学手段对贵州平塘甘寨剖面中二叠统茅口组进行详细的沉积特征和层序地层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茅口组主要的岩石类型有亮晶-微晶生屑灰岩、生物灰岩、微晶灰岩、亮晶内碎屑灰岩、硅质岩、瘤状灰岩和含燧石灰岩等,茅口组生物种类有介形虫、腹足、腕足、三叶虫、藻类、棘屑、蜒、珊瑚、海百合茎等。岩石学特征和生物组合指示,平塘甘寨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为开阔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包括台内滩和滩间两个亚相。茅口组可划分出3个Ⅲ级层序PSQ1、PSQ2和PSQ3,均由海侵体系域(TST)与高水位体系域(HST)两部分组成。层序发育受到了海平面升降变化控制,层序之间的界面P2q/PSQ1、PSQ1/PSQ2、PSQ2/PSQ3皆为岩性-岩相转换面,层序界面P3l/PSQ3在茅口末期受到东吴运动的影响,为构造不整合面。  相似文献   

16.
桂西北二叠纪灰岩墙(脉)的地震成因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西北部的泥盆纪灰岩中发育大量产状直立的二叠纪茅口组的碳酸盐岩岩墙,其成因一直引起地质学家的兴趣。本文尝试用地震灾变事件解释这一奇特的地质现象,即:二叠纪强地震发生时,茅口组未成岩的软沉积物中产生的液化沉积物流借助上覆沉积物的压力,贯入下伏已成岩的坚硬的泥盆系灰岩的裂隙(断层、节理等)中,形成具直立层理的灰岩墙(脉)。上述过程反映一次强地震灾变事件作用在软沉积物与坚硬岩层中的不同响应。  相似文献   

17.
The intra- and epicontinental basins in north-east Africa (Egypt, Sudan) bear ample evidence of weathering processes repeatedly having con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of mineral deposits throughout the Phanerozoic.The relict primary weathering mantle of Pan-African basement rocks consists of kaolinitic saprolite, laterite (in places bauxitic) and iron oxide crust. On the continent, the reaccumulation of eroded weathering-derived clay minerals (mainly kaolinite) occurred predominantly in fluvio-lacustrine environments, and floodplain and coastal plain deposits. Iron oxides, delivered from ferricretes, accumulated as oolitic ironstones in continental and marine sediments. Elements leached from weathering profiles accumulated in continental basins forming silcrete and alunite or 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contributing to the formation of attapulgite/saprolite and phosphorites.The Early Paleozoic Tawiga bauxitic laterite of northern Sudan gives a unique testimony of high latitude lateritic weathering under global greenhouse conditions. It formed in close spatial and temporal vicinity to the Late Ordovician glaciation in north Africa. The record of weathering products is essentially complete for the Late Cretaceous/Early Tertiary. From the continental sources in the south to the marine sinks in the north, an almost complete line of lateritic and laterite-derived deposits of bauxitic kaolin, kaolin, iron oxides and phosphates is well documented.  相似文献   

18.
印度尼西亚红土型镍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土型镍矿分布在环太平洋亚热带-热带多雨地区。镍矿体产于趟基性岩上部的红土风化壳中,受地形控制明显,成因类型为红土型硅酸镍氧化矿,以褐铁矿型和腐岩型为主,矿石质量和可利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9.
早古生代的区域隆升形成的古地貌和晚古生代海平面变化明显控制了贵州晚古生代古地理与古地貌的演化,“黔中隆起”表现尤为明显。然而对“黔中隆起”的形成时间及演化存在较大争议,限制了对贵州铝土矿的沉积古地理与古地理演化史的认识。通过野外踏勘、资料收集和整理,建立了贵州晚寒武世至二叠纪数个重要地质历史时期的古地理图,对“黔中”隆起的形成时间、演化等进行了再认识,揭示其与贵州铝土矿成矿的耦合关系。寒武纪至早志留世早—中期,“黔中隆起”北缘缺失与之相关的古陆边缘相沉积,黔中地区大规模的隆起时间应以下志留统韩家店组潮坪相沉积的出现作为开始。在“黔中隆起”的显著影响下,黔中和遵义地区经历长期而强烈的风化剥蚀,于早石炭世分别形成喀斯特洼地和漏斗、峡谷地貌,为九架炉组含铝岩系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成矿场所,并在晚古生代冰盖消长带来的海平面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下,通过强烈的淋滤作用形成铝土矿。黔北务正道地区经历了长期的风化剥蚀后,在海平面高频变化下形成有利于下二叠统大竹园组铝土矿形成的滨岸湿地环境和洼地地貌。贵州早二叠世的铝土矿与晚古生代冰期具有更明显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