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嵌入式技术的发展,智能移动设备正成为无线接入的重要方式。通过智能移动设备来提供GIS服务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分析了智能移动设备的特点,总结了其发展趋势;设计了面向智能移动设备的GIS服务体系,并对其结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讯]"实时获取亚米级精度,可佩戴到帽子上,能应用于物流跟踪、公车监控等,北斗应用也有了亚米级的可穿戴设备。"该报道指的是广州中海达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海达)在第六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成果展览会上展示的业内首款亚米级可穿戴北斗设备Hi-wear。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数据采集方法内外业集成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智能设备的全站仪内外业一体化采集与测设方法。该方法采用结构化、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可根据实际需要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检核和预处理,在确保数据可用性与完备性的同时,可一键式输出标准规范的外业记录报表、图形数据成果或专题成果报告,实现了所测即所得的内外业一体化,有较强的兼容性和通用性。经实践证明,该方法可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作业强度。  相似文献   

4.
基于配网GIS的电力智能巡检系统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本志 《北京测绘》2010,(3):64-66,92
目前配网GIS系统在各电力企业的应用已经较为普遍,配网GIS系统在设备管理、自动制图、电网分析应用上具有优势,而电力智能巡检在设备巡检、设备定位、现场管理等方面功能强大,配网GIS与电力智能巡检系统的结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在Microsoft.NET Compact Framework下,利用串口实现电子全站仪和移动智能设备实时通信的方法。首先介绍了徕卡全站仪输出的数据格式和数据通信原理,接着给出具体步骤和部分实现代码,详细的说明了如何使用Windows CE API函数来开发实现电子全站仪串口实时通信。  相似文献   

6.
定位(positioning)、导航(navigation)、授时(timing),简称PNT,是人类在长期感知、认知宇宙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后,产生的与经济、社会活动密切相关的时空位置概念。PNT也是地球上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经过亿万年进化出的感知、认知与时空位置相关的智能,称为PNT智能或时空智能。而智能是生命体为适应环境生存,通过一代代继承、演进而进化出来的趋利避害行为能力的总和,可称为自然智能。本文分析了依托于生命体物质基础的自然智能特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生命体PNT智能的特点;概述了人类研究生命体PNT智能的最新成果、趋势和启示。其中,交互智能和PNT智能等在生命体由低级向高级的进化过程中,特别是在智人进化并形成人类文明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随着自然智能、PNT智能、人工智能研究的深入推进和交叉融合,PNT技术发展也进入智能PNT阶段。本文着重阐述了智能PNT的概念、内涵和发展趋势,从PNT应用和时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两方面,探讨了其智能化热点方向的最新进展和影响。在此基础上,也提出了一些智能PNT发展的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程相兵  杨光 《测绘通报》2016,(2):123-126
结合当前数字化测绘模式生产过程中的具体需求,依托通用型智能全站仪设备研究和开发了一体化数据采集与测设系统。该系统直接嵌入全站仪操作界面,可方便快捷地实现数据采集及工程放样等外业流程,极大提高了测绘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8.
PNT智能服务     
杨元喜  杨诚  任夏 《测绘学报》2021,50(8):1006-1012
定位导航定时(PNT)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智能PNT服务.智能PNT服务必须首先感知用户PNT服务需求,以及用户所处的相关环境,进而实现多源PNT信息智能集成、观测模型智能优化及多源PNT信息智能融合,最终实现PNT信息的智能推送.本文从PNT智能感知、智能模型、智能数据融合到智能服务各个环节论述"智能PNT"的关键技术,并分析其内涵;提出PNT信息智能集成的"可用性准则",PNT观测函数模型智能优化的"可靠性准则",PNT多源观测随机模型优化依据的"不确定性准则",多源PNT信息融合的"精确性准则",PNT服务的"高效性准则"及高动态用户的"连续性准则".分析认为,综合PNT是弹性PNT的基础,弹性PNT是智能PNT的基础,智能PNT是PNT服务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由人工智能引发的智能革命星火,正向各行各业蔓延,测绘与时空位置服务的相关方法、技术、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从人工智能的内涵、历程和趋势出发,阐述了对新一代人工智能特征的理解,并对智能时代来临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聚焦到测绘与位置服务领域,认为其作为行业,不会消失但必须转型,并分析了转型的可能路径;作为学科,不会扩张但须跨界、交叉和融合;作为职业,将会出现蓝领消失,创客、智士领军的局面。测绘与位置服务行业需要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将系统性思维、时空观思维和创意性思维作为开启智能时代大门的钥匙,才能实现测绘与位置服务行业向绿色、智能、泛在发展的整体转型。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随着我国高分专项的首颗卫星"高分一号"的成功发射,以及各种星载、机载、车载相机和LiDAR等数据采集设备的不断普及,空间地理影像数据采集手段业已成熟。为挖掘各种空间信息,扩大行业应用,实现智能、高效、高精度影像解译的工程化信息提取已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11.
张鸿辉  曾永年  吴林 《遥感学报》2012,16(4):764-782
基于多智能体(Multi-agent)之间的动态信息反馈提出了交互式多智能体城市空间规划模型。在模型中,多智能体之间可即时交流信息,并经由反馈与协调等行为获取一致决策意见,最终得到各方可接受的城市规划方案。以长沙市岳麓区内建设项目选址为例,开展了模型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多智能体交互式城市空间规划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不同情景下参与城市空间规划的各类Agent之间的交互行为,并可提供多角色参与城市规划时空间冲突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为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下的智能地质调查体系,把数字地质调查方式提升到地质调查过程智能化方式,本文以云计算、云GIS和Hadoop生态体系为基础,针对地质调查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处理、数据交换传输、三维建模、信息泛在服务和业务管理过程的环节,指出地质调查智能空间建设是智能地质调查的核心内容,提出了天地空一体化的地质调查智能空间体系、架构和应用模式,并在实际工作中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成功验证和示范。  相似文献   

13.
《全球定位系统》2008,33(2):54-54
Any Track公司推出一种名为GPS-100跟踪设备。这种能进行自动跟踪的设备可按照用户设定的时间(一天至每分钟)记录到物品的位置信息。用户可通过计算机定期记录,接收到诸如汽车、大型设备、货物及轮船这样的位置信息。记录的历史数据可使用户在他所规定的时间内获得GPS设备位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采蘑菇     
正上世纪70年代初,我在湖北神农架山区一支测绘部队当兵。那时,军营生活还是很枯燥的,特别是生活在大山深处,人烟稀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但也有不少有趣的事情,至今想起仍很觉惬意。团勤务连炊事班长老金是东北齐齐哈尔人,在家时常去山上捡蘑菇,小鸡炖蘑菇是他们那嘎达最好的菜,待贵客时才会做,一年也难吃上一回。每每说起,他都好像要流口水的样子。那时连队伙食很难搞,每天只有4角5分钱伙食费,买不来啥好东西,细菜吃不起,荤腥更是稀罕,  相似文献   

15.
城市作为地球表面人口、基础设施、各种信息技术最密集的地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现代城市发展更是日新月异,所带来的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建立城市智能交通诱导系统是解决日益加重的城市交通问题的主要途径。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以及GIS在智能交通诱导系统中的基础平台作用,结合国内外一些城市的成功案例和笔者的GIS开发经验,阐述了建立城市智能交通诱导系统的系统框架结构、主要技术,提出了智能交通诱导系统建设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智能交通诱导系统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庞大系统,也是一项大型工程,在城市建设中既要注重长远规划,又要讲求实效。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城市中的交通问题愈发凸显。相比人们出行需求日益增加,交通管理系统的便捷程度和服务水平却相对较低。本文从GIS在城市智能公交系统的应用前景,GIS在城市智能公交系统的应用、以及分析对比GIS在城市智能公交系统在国内应用的几个实例方面强调了城市智能公交系统建立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基于GIS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建立将使公交服务更加方便、快捷和舒适。同时,GIS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建立也将帮助政府交通部门为交通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测绘市场明显存在着优胜劣汰的势头,因此,拥有先进仪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是站稳测绘市场的根本所在。目前,我局的智能全站仪与电子手簿的配合,在我国目前来说并不落后,可使用效益却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仅就这一点展开讨论。 目前,在进行各种地形、地籍测量中,都遵循着以前陈旧的测量方式,在每项工程中都存在着人  相似文献   

18.
面向人工智能2.0时代,在分析测绘地理信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研究推动测绘地理信息迈向智能2.0时代的驱动力,并提出了建设测绘地理信息2.0时代的重点任务.在基础理论方面,提出需在时空大数据孪生环境、时空信息知识图谱、真三维深度神经网络、时空大数据动态预测推理等理论方面展开攻关;在关键技术方面,强调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智能、群体智能、混合增强智能和自主无人系统五大智能技术与测绘地理信息进行融合的方法;在平台方面,强调了智能测绘地理信息软硬件平台的重要作用和构建方式;最后以自然资源智能监测和室内外一体化智能导航为典型案例,分析了相关的理论、技术和平台在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实际应用.通过本文的论述,理清了人工智能赋能测绘地理信息的内涵、重点内容和路径,为测绘地理信息迈向智能化2.0新时代提供了一种思考.  相似文献   

19.
潘和平 《测绘学报》2002,31(4):310-315
提出智能摄影测量机的基本概念与初步设计。智能摄影测量机(Photogrammetron)是具有智能主体的内在结构与机理和主动视觉的外在形式的立体摄影测量系统。摄影测量机具有3种主要类型:(1)双目一体立体摄影测量机;(2)双目分体摄影测量机;(3)多目网络摄影测量机。摄影测量机的主要应用类型包括;(1)带有摄影测量功能的机器人;(2)智能近景摄影测量;(3)智能摄像监控;(4)实时运动摄影测量。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套结构状态智能模拟技术,融结构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为一体,主要将信息处理智能方法应用到结构状态的模拟及可视化中,并结合了混合编程技术、可视化技术、基于XML的接口技术、软构件技术及工程数据库技术等,提出了智能可视化的概念。研究了两种基于灰色系统的改进的小样本数据可视化预测模型,并以基于XML可视化接口为基础,应用智能模拟技术,建立结构状态智能模拟环境的基本骨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