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成矿分析,是在对一定地区内的地质、矿产等特征的认识基础上,研究分析其生成与分布的规律——成矿规律。分析是为了认识规律,而认识规律,又是为了进一步的分析,并指出找矿方向。成矿远景区划,是研究分析成矿规律,预测矿产远景,区划有关工作的部署。这是一个系列的研究分析工作,工作部署的区划取决于对矿产远景的预测,而矿产远景的预测又  相似文献   

2.
随着矿产勘查难度的增大,通过成矿分析总结成矿规律,进行成矿预测,对提高勘查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指导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的理论,目前正沿着构造地质、金属省和建造分析三个重要方向发展。构造地质方向强调构造对成矿的控制,是开展工作较多的传统方向;欧美一些学者强调从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出发,划分不同的金属省(区),从而总结矿床分布规律;苏联学者近年来普遍重视从建造分析入手,研究区域成矿规律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江苏成矿地质环境及区域成矿谱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震  贾根  姜丽 《江苏地质》2013,37(4):570-576
通过地质背景及重要矿产区域成矿特征分析、成矿地质环境研究,对江苏省(含上海市)共划分Ⅲ级成矿区带5个、Ⅳ级成矿亚带7个。划分出省内8个主要成矿系列并建立了成矿谱系,初步研究总结了全省重要矿产区域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4.
甘肃北山地区是古亚洲成矿域重要的组成部分,包含了两个(即准噶尔成矿省、塔里木成矿省)金、铜、铅、锌、钨、钼、铷、铁等重要成矿省,目前已发现重要矿产地289余处,成矿时段以华力西期为主。本文通过对甘肃北山地区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在时空上的联系性、矿产预测类型、成矿作用演化的综合研究,简要介绍了Ⅳ级成矿亚带地质矿产特征;重点讨论了区域成矿控制因素;并归纳总结了矿产预测类型,概述了区域成矿的时空演化规律。以期为矿产勘查和地质大调查工作部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北京区域成矿规律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2019年开展的"中国矿产地质志·北京卷"项目是全面总结北京地区现代地质矿产工作,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地区矿产勘查与研究成果,旨在全面反映北京市矿产全貌及重要成矿规律。本文是对该项工作部分成果的概括总结。系统收集了北京市铁、金、煤、石灰岩等各类矿产资料,划分了矿种矿床类型,重点对铁、金、煤、石灰岩等矿种成矿地质特征进行了阐述。在全国Ⅰ-Ⅲ级成矿区带划分基础上,结合北京市地质构造演化和成矿特点,提出北京市区域成矿区带划分方案,划分了怀柔北金萤石成矿区、八达岭金铜钼铅锌成矿区、京西煤石灰岩成矿区、密云-怀柔铁金成矿区、密云-平谷金石灰岩成矿区5个Ⅴ级成矿区,总结了不同区带各矿种规律特征。从矿产时空演化、岩浆岩控矿、构造控矿角度进行了区域成矿规律总结,提升了北京地区矿产地质研究水平,填补了北京区域成矿规律多矿种综合性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6.
区域成矿学研究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翟裕生 《矿床地质》1998,17(Z1):253-258
现代矿床学认为矿床尤其是大矿和矿集区都是区域尺度地质作用的产物,并重视对区域成矿学的系统研究。区域成矿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成矿的宏观时空背景,包括壳幔相互作用和区域构造格局、多种控矿因素的耦合、含矿建造的形成和分布、区域地球化学与成矿、矿床成矿系列、区域成矿系统的形成和演化,编制区域成矿的综合图件、建立区域成矿信息库,总结区域成矿规律。区域成矿学的研究思路是以唯物辩证法、系统论和历史观为指导,以构造-成岩-成矿为主线,以成矿背景、成矿系统和成矿演化为核心内容,以边界成矿、转换成矿、耦合成矿和叠加成矿为理论基础,综合研究区域成矿的时空结构和矿床的分布规律,为矿产预测和普查找矿服务。  相似文献   

7.
朱裕生  武广  丁建华 《地质论评》2016,62(S1):247-248
矿产勘查; 成果应用成矿规律研究是当代矿产勘查的基础工作。成矿规律研究的成果是部署矿产勘查的科学依据;编制成矿规律图是成矿规律研究的手段和成矿规律研究成果的深化过程及表达方式。成矿规律研究的文字表述和成矿规律图两者组成成矿规律研究的整体成果。 成矿规律是“区域成矿学”的核心(朱裕生、肖克炎.1997),应用成矿规律的整体成果和可能的技方法(地质的、物化探的、数学地质的)指出现在还没有发现而将来可能或应当发现的矿产蕴藏量或矿床(朱裕生,1984)是成矿规律实用价值的体现。我国历经四十余年成矿规律的探索、研究和勘查应用,实践证明成矿规律是“区域成矿学”的核心内容和矿产资源评价(我国习惯用“矿产预测”表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岩特征及与矿产分布关系分析,研究了成矿区的区域地质特征及规律,并进行了综合信息定性成矿预测,总结出研究区金及有色金属成矿条件及规律,提出有利的区域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
成矿规律研究是矿产勘查、潜力评价等工作的基础,是研编《中国矿产地质志》的指导思想.参照《中国矿产地质志》技术要求,总结了广东省铁矿时间分布规律、8种类型铁矿床的区域成矿规律,筛选铁矿田12个、成矿系列9个、成矿亚系列11个,并归纳了铁矿床的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10.
陶平  陈建书  白培荣 《贵州地质》2023,40(4):344-352, 361
以《中国矿产地质志·贵州卷》研究项目为依托,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行了贵州雪峰至加里东构造旋回构造演化及区域成矿规律的系统研究。认为在该构造旋回,随着构造动力从离散(裂解)向汇聚(造山)发展,盆地类型从陆内裂陷(谷)盆地转化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再转化为板内结合带压陷盆地,从而形成了各时期特有的地质建造及多种矿产,尤其是贵州最有特色的锰、磷、重晶石等沉积矿产。这些矿产在各种地质建造及其地质体中呈现出有序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并论述了与沉积作用、浅成中-低温热液作用、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各一个及亚系列数个,并建立了贵州与南华纪至中寒武纪早期主要矿产的区域成矿模式。这些成果进一步揭示了贵州该旋回中的区域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11.
成矿规律研究是矿产勘查、潜力评价等工作的基础,是研编《中国矿产地质志》的指导思想.参照《中国矿产地质志》技术要求,总结了广东省铁矿时间分布规律、8种类型铁矿床的区域成矿规律,筛选铁矿田12个、成矿系列9个、成矿亚系列11个,并归纳了铁矿床的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12.
区域成矿学广泛应用于地质矿产找矿工作,本文总结了区域成矿学的相关内容,并结合区域成矿学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从经验指导、减小目标范围以及判断成矿原因三个方面,探究了区域成矿学在地质找矿中的作用,认为区域成矿学在地质找矿中可以明确找矿方向、预测远景区和探究成矿规律,能够为矿产资源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充分研究燕山地区含金岩体、地质、矿产、化探、遥感等综合地学信息的基础上,利用特征分析法,建立了该区区域综合信息找矿预测模型,并进行区域金矿成矿预测,对指导该区金矿找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辽西地区区域金矿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充分研究辽西地区含金岩体,地质,矿产,化探,遥感等综合地学信息的基础上,利用特征分析法,建立了区域综合信息找矿预测模型,并进行区域金矿成矿预测,对指导该区金矿找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成矿系列理论是目前国内地学界开展成矿规律研究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为了使成矿系列理论既便于同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相衔接,又便于应用于矿产预测及勘查部署,阐明成矿系列与地质建造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按照生成的相对时间,可将各类地质建造有关成矿系列细化为同生成矿系列、准同生成矿系列、后生成矿系列、表生风化成矿系列等类别。同一套地质建造有关的几个世代的成矿系列,可构成一个成矿系列家族。在区域成矿规律研究中应用时,首先划分成矿区带,然后对每个成矿区带,分别研究总结各类主要地质建造有关成矿系列家族。  相似文献   

16.
刘昭平  吴建章 《福建地质》1996,15(4):177-189
本根据闽浙沿海火山岩地区银矿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的研究及近年来的矿产勘查,成矿预测和专科研成果,综合论述了闽浙沿海火山岩地区银矿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床类型和矿床特征,分析和总结了银矿的成矿规律和成矿作用,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和成矿系列,同时指出,火山热液充填充代型银矿是本区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成因类型,并阐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7.
甘肃西秦岭区域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西秦岭区域成矿特点和区域构造演化阶段的讨论,选择区内主要矿床就控矿地质因素、成矿时代、物质来源等特征进行对比,根据矿床成矿模式概括区域成矿模式。提出新元古代、晚古生代、晚中生代是本区大规模成矿期,对甘肃西秦岭地区成矿环境的分析认识进一步深化,对指导区域矿产评价和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全面总结以往地质和勘探报告等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对赋存于下元古界布伦阔勒群地层中的沉积变质型铁矿进行研究,从成矿地质背景分析入手,以区域成矿学理论和典型矿床剖析为指导,总结成矿规律,在GIS软件平台上对多元化信息进行成矿有利分析,运用证据权重法结合网格单元法的矿产预测方法,对西昆仑塔什库尔干地区沉积变质型铁矿资源进行成矿预测研究。对沉积变质型铁床圈定了A类远景区3处,B类靶区5处,C类远景区2处。  相似文献   

19.
矿产预测理论——区域成矿学向矿产勘查延伸的理论体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朱裕生 《地质学报》2006,80(10):1518-1527
矿产预测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近60年的预测实践中,始终是研究的热门课题。我国学者在全国第一、二轮区划实践和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完善了矿产预测理论的基本内容,形成矿产预测的理论体系,推动了区域成矿学向矿产勘查延伸新领域的探索。矿产预测理论概括为矿床成矿作用“异相定位”预测理论;矿床成矿系列“缺位”预测理论;多元信息“类比-求同”预测理论和地质体“对等求异”预测理论。认为成矿作用的“异相定位和矿床成矿系列”缺位预测理论是矿产预测的地质理论依据,又是对成矿学理论的补充;多元信息“类比-求同”理论是传统的预测理论,本文赋以新的内含;地质体“对等求异”理论补充了“类比-求同”理论的不足,是前3项理论内容无可比拟的。矿产预测理论已受矿产勘查实践的检验,证明是有效的,在当前已成为提高矿产预测成果准确性和勘查效益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成矿预测中成矿规律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矿规律研究是进行成矿预测的基础;是不断提高矿产勘查效果,做到按客观地质规律办事的一项战略任务.特别在当前,我们正面临着找矿难度增大,矿产发现率下降,后备勘探基地紧张的局面;深入成矿规律研究,不断提高成矿预测水平,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 以成矿规律研究为中心的成矿预测,近年来在国内外引起普遍重视.国内系统开展的成矿远景区划工作,其主要任务就是分析研究成矿规律,预测成矿远景,决定地质工作部署,使整个矿产勘查工作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国外,远在四十年代就广泛开展了这项工作的研究. 成矿规律研究,或称成矿学(Metallogenic)已成为与矿床学有紧密联系的独立学科.它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